
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指导方案
指导教师:
2018年 月 日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马克·吐温简介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及演说家,是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自小外出拜师当学徒。做过排字工人、水手、士兵,还经营过矿业、木材业和出版业,后来成为记者,并开始写作幽默文学。他的创作多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练生动,内容蕴含丰富。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1876年发表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他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浓厚的地方特色,对人物进行敏锐观察,以其风趣幽默的语言,一跃成为世界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成为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二、内容梗概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和同父异母的弟弟西德一起接受波莉姨妈的监护。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后来,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 正当家人为他的“死”而悲痛欲绝时,结果他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在法庭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喜欢的女孩贝琪·撒切尔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在山洞里看到了凶杀案的凶手——印江·乔。最终,汤姆靠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找到了出口,走出了山洞。村里人发现他们,他们讲述了在洞中的经历,之后,村人用铁板堵住了山洞口。最后,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汤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里找到了那笔藏着的宝藏。
三、精彩书评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充满童趣的作品,它通过塑造汤姆·索亚这一立体艺术形象,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迪,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同时通过一系列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作品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天真未凿的童心。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它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致逼真、充满幽默诙谐的描述。对作者自己家乡风景的描写尤其饱含深情,人物更是清晰生动、呼之欲出。但是,作者又以天真淳朴的故事主人公,揭示幻想和现在之间的矛盾。
第一课时 读前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了解梗概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在快速阅读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片断赏析过程中培养学生预测、推论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喜欢探险吗?为什么喜欢?指名交流
2.你读过哪些历险记?简单介绍一下,如:《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今天老师要推荐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给你们,(板书)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4.对于马克·吐温,你了解多少呢?(出示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二)预测:这将讲述一个个怎样的故事?
1.出示:书
当你看到这本书时,你脑海中会有哪些问题?
预设:汤姆会是个怎样的孩子?经历多少险境呢?结果如何?
2.呈现故事第一章节中的描述,教师配乐叙述
(1)《一场混战》:
出示:在一所陈旧的木房子里,一位戴眼镜的老太太在喊:“汤姆!”······汤姆的同父异母兄弟西德却从不耍花招,在波莉姨妈眼里,他是个好孩子。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很顽皮,不爱上学。
(2)接下来,姨妈会怎样教训他呢?大家都来猜一猜?同桌交流
(3)好,大家各有各的预测。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对于汤姆和那个男孩的对话很感兴趣,写出了汤姆的顽皮与蛮横,指名分角色读。
设计理念:【预测、推论对于一个读者来说太重要了。这种能力不仅仅让阅读变得有效,更让阅读变得有趣。】
像这样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小故事。
(三)赏析精彩片断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176页,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
——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
2.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
从精彩片断中找中虚惊一场的证据来。
——“半夜时分,村里的钟突然当当地响起来……喊着:“大家快起来,孩子找到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
——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
出示:最吸引我的语句是 ( )
因为( )。
同桌先交流,再集体交流。
4.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设计理念:【所选取的小故事,两三个,是刻意吊起孩子的读书的胃口,营造一些悬念】
(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瞧这是这本书的封面,看一下都有什么?(世界文学名著宝典 名字 青少版 出版社 图:猜汤姆这是在干什么呢?)
这是书的前勒口上的一段话:读了它你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从书的扉页中都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2.你想知道作者和这部作品更多的信息吗?这要看书的前言,前言中有关于作者和作品的简介。
阅读之前,你可以先看一下目录:这是这本书的目录,你对哪一章节最感兴趣呢?你有哪些猜想呢?还是到正文中验证你的猜想吧。
指名读目录,故事梗概
3.你最想先读哪个故事呢?可以一睹为快。
预设: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鬼屋历险
山洞历险
4.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
5.请同学们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并完成读书推荐卡。
读书推荐卡
书 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情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设计理念:【中段的阅读应培养孩子静心阅读,阅读的能力,并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五)作业设计
1.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要求:查找资料,了解马克·吐温;阅读小说,标记好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也可以摘录精彩句段,写在《书海拾贝》。
(六)板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
历险
语言夸张幽默
第二课时 读中交流课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对“汤姆索亚”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2.通过教师提炼的中心问题引发学生的交流,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能从人物特点、语言特点入手,结合速读与精读,有目的有方法地阅读整本书。
3.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
4.享受读书乐趣,激发读书热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
2.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对“汤姆索亚”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三、活动准备
教师自身认真阅读此书多遍。寻找好一些片断进行课堂导读。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了解人物。
1.同学们我们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你觉得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淘气的机灵鬼、聪明可爱、胆大妄为、顽皮好奇。)
你对书中哪些片段或故事感兴趣?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一)预设学生对第二章《一跃成为‘富翁’》语句赏析;
出示课件:
(1)“我警告你几十回了,你再偷吃果酱,我就用鞭子抽你的嘴,把鞭子拿过来。”
师:姨妈扬起了手中的鞭子,要好好教训教训调皮的汤姆。
汤姆急中生智,大叫道:
“姨妈,快看,有人偷你的西红柿!”
师:不知是计的波莉姨妈急忙撩起裙子,转过身去.等姨妈回过神来,汤姆早已爬过高高的木栅栏,逃得无影无踪。
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被妈妈打的时候你是选择对抗还是承受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汤姆?(淘气,调皮,顽皮,可爱)
指读对话,读出汤姆的顽皮可爱。
(2)被惹恼的姨妈总是有办法惩罚这个淘气鬼的,姨妈惩罚他去刷墙。猜猜他此时心情怎样?快速阅读
出示课件:没多久,汤姆就没劲儿了,他冥思苦想着,想要找到一个好的计策解决这种状况.一会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本越看越有兴趣考了一下,又拒绝了,本不停地哀求,汤姆就是不答应.最后,恩。罗杰斯用手中的苹果赢得了刷墙的机会。
结果,汤姆用他的计策骗来了更多的孩子替他刷墙,并且得到了许多其他孩子用来交换的宝贝东西.墙壁被整整刷了三遍,汤姆却过得舒舒服服,悠闲自在。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汤姆?(聪明,鬼点子多,狡猾)你看了这段文字为什么笑?(汤姆可爱,会想办法。)你有没有想过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呢?(幽默,)从假装思考,拒绝恩。罗杰斯的不停哀求,从墙被刷了三遍和他的悠闲自在,从这些对比中都让我们忍俊不禁。现在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马克吐温了,他本人的幽默处处体现在写作当中,书中这样精彩的描述有很多,让你在阅读时常常一个人开怀大笑。看来读书时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语言特点,这样你的收获会更大。
(二)预设精彩故事片段赏析;
1.书中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下来吗?
墓地历险
荒岛历险
鬼屋历险
山洞历险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挖出了强盗“乔埃”埋藏的金币。所以这篇小说还穿插着一个谁的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格外的惊险和引人入胜!——真正强盗“乔埃”的故事。
4、通过学习梗概你对汤姆有了那些更深刻的了解?
淘气的机灵鬼、孩子头儿、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能
胆大妄为、无拘无束、向往自由
(三)赏析精彩片断,进一步感受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你觉得这是属于哪一次历险后的故事?——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
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人们和两个孩子的心境?——虚惊一场。虚惊一场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场不必要的惊吓,有惊无险。从精彩片断中找出虚惊一场的证据来。——“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
3.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
4.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个“怎样”,五个“如何”。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小结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真切地反映了儿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小说。马克•吐温写作时取材于自己儿时在故乡——汉尼拔小镇上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所以令人感觉十分真实有趣,你们或许能在书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地方,并根据我们对汤姆的分析,借助你的想象,用文字把你对汤姆的独特感受写出来。
第三课时 读后展示课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深刻感悟汤姆·索亚的勇敢机智、真诚友善和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希望。
3.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二、重难点设计
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将“洞中历险”环节表演完整。
难点:深入体会汤姆·索亚的勇敢机智、真诚友善和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希望。
三、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月光曲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读过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也认识了天真活泼、敢于探险的汤姆·索亚,想不想和他一起去探险?我们准备了知识竞答和洞中历险,一起体验吧!
(二)知识竞赛
组织形式:
1.分为ABCD四组,每组4人,每组轮流回答。
2.评选出配合默契组、智力超群组和最佳听众5人。
3.裁判和记分员各一名。
必答题目: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他是 _____ 国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姆·索亚住在谁的家里?家里还有谁?
(3)“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
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汤姆与____________一起在半夜去坟地里埋野猫时,看见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医生杀害了,这个杀人者却把罪行嫁祸给了_________________。
(6)汤姆想当海盗,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起乘木筏来到密西西比河上的______________岛,玩了一星期后,他们又在____________的时候出现在全镇人的面前。
(7)老师《解剖学》这本书被__________撕破了,老师追查时,汤姆却承认是自己撕破的。
(8)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杀害_____________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_________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
(9)印第安人·乔要报复________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发现跟踪,他赶紧报告威尔士,威尔士带两个儿子持抓捕,但第安人·乔逃跑了。
(10)郊游时汤姆和蓓姬困在 __________________ 溶洞里,在洞中发现印江·乔也躲了进来,汤姆和蓓姬从洞中出来后,贝奇的父亲用铁门把洞口封了起来,最后印第安人·乔的下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方辩答题目:
汤姆早年失去双亲,被寄养在姨妈那里。在姨妈眼中,他是一个淘气、捣蛋的孩子。在学校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儿童。对他离家出走历险,从你的角度上讲,你赞同吗?请多角度地列举理由。
(三)“洞中历险“表演
1.你具有表演力吗?假设你在黑暗的山洞中和贝奇迷路了,你衣衫褴褛,饥饿不堪,浑身无力,没有谁来解救你们,你会怎么办呢?播放《月光曲》背景音乐。
2.3组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3.学生评选:你认为哪一组表演最好?为什么?
从语言、神态、动作和感染力等方面评析。
采访:你觉得他们表演怎么样?你有什么建议?你对汤姆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预设1:汤姆和贝奇在漆黑的岩洞中煎熬了三天三夜,如果是我一定会大哭不止。而汤姆却不害怕,静静等待最后一截蜡烛的燃烧,他明白,那截蜡烛并不是他的生命,他会比蜡烛活得坚强,坚定重生的勇气,他还有一个比他害怕百倍的女孩要照顾。
预设2:他临危不惧,所表现出的毅力更是值得我的深思和学习。由此我联想到,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生活中十分重要。当汤姆索亚面对恶劣的环境时,虽然他也十分害怕,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一直安慰贝奇,从来都不表现出自己消极的一面。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没有放弃自己生存的希望,用尽各种方法,去前方探路,寻找出口,挽救自己和贝奇的生命。
(四)小结
通过知识竞答和表演,让我们更加走进了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顽皮少年,同时感受到作者风趣幽默的写作风格,有机会大家可以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寻找充满幻想的童年。
附: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方案
编写信息统计表
年级
| 书目 | 指导 教师 | 研发 团队 | 课 型 | 姓 名 | 学 校 名 称 |
| 四年级 《汤姆·索亚历险记》 | 四年级语文组 | 课前指导课 | 姜屯镇大彦小学 | ||
| 读中交流课 | 姜屯镇大彦小学 | ||||
| 读后展示课 | 姜屯镇大彦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