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观后感
11月24日至26日,有幸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三天的时间,我聆听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代表教师上的17堂交流课,受益菲浅。
一、课堂要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文本、基于学生。
1、有效的课堂源于对课标的高度理解。
本次观摩研讨分为两个主题,一是对话教学,二是语篇教学。其中涉及的话
题很多,有:New Flat, Dream, Shopping, Clothes, Shapes, Asking the way,Friends, Changes, Travelling, Pen pal等,还有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小学二级目标要求每一个孩子: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的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和习俗。围绕这个目标,上课老师都能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辽宁的屈丹老师,在设计操练形容词的比较级时,采用了让学生吹气球的游戏,老师边吹,学生边开心地拍手说:big, bigger, bigger, bigger…或是small, smaller, smaller, smaller… ;黑龙江的耿相美老师则用一首歌曲,将学生所穿的衣物颜色贯穿其中;江苏南京的顾洁老师在Asking the way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上学路上的事物,引出Traffic signs再指导学生如何用turn left, turn right, go along等语言去指路;上海的殷克清老师,更是将英语中的changes描述过去的状态和学生生活中的四季变化、成长变化想联系,既操练语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体验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有效的听、说、读、写、唱、演、游活动都是课标要求的实践体现。但也有一些活动的设计目标性并不强,如Chant和Rhyme,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小诗Eat, ate, ate good food. Take, took, took pictures. Read, read,read books.其功能性和操作性都不强,也没有很好的语境,只能属于无意义地操练。而同样是一首小诗,像这首Daddy, moomy, we love you. My home, my home, it’s very cool. When there is love, There’s sweet me and you.语言押韵,语境优美,操作性就强得多。
到会的专家在课堂点评时,也进一步强调了对话课和阅读课不同,对话虽然也是语篇,但它的交际性更强,它是固定题目下的句型,其功能性更强,切入到语境的运用更早,教师要注重句型在情境下的使用。在对话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比学生说得少,应尽量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说,多练,同时录音跟读要到位,指导学生体会并增强语感。而阅读课则要更注重学生的理解,可以通过一些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捕捉信息,理清一类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而二类信息则可以让学生作为语言训练目标。这次上课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都不仅考虑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同时也关注到了情感目标、文化目标,但教师在注重情感目标的同时,也不能把英语课上成双语课,其语言知识的目标如何突破,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如何体现都应清晰。
2、高效的课堂基于对教材的深度把握。
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已不是简单的要求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它对教师在教学
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拓展学生文化、培养应用能力、形成学习技巧,保持终生学习欲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高效的课堂必定要围绕文本,紧扣教材,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有目标有针对性。
湖南长沙市贺琳老师的教材是一封介绍英国孩子校园生活的信。基本这个文本,她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先让学生观看课文的Flash,边听边看,边思考What is the letter about?学生通过整体感知,了解了大意;然后,她用课件呈现语篇中的主体部分,红圈标出we and they,让学生了解课文是讲中外学校生活的对比;接着,她又对课文进行了一次听力,三次阅读,其中第一次阅读是查读,第二次是细读,抓住细节,第三次是再读,完成表格,对课文进行总结归纳;最后要学生做相关学校生活的问答,并介绍自己的校园生活。整个课堂,知识与生活自然衔接,文本理解与语言运用灵活生成。
但也有一些课堂与文本脱离,部分老师只注重了文本中的单词与句型,为了教一些单词和句型而设计了一些与文本并不相关的情景,耗时多、收效少,学生往往在云里雾里学习,30分钟的课堂到最后的10分钟才知道要学习的主体课文,课堂教学效益低。
3、优效的课堂在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造的过程。所以,上课的老师们都大胆放手,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改变了传统的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许多老师在学习中都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读、阅读,在文本中自己找出关键词,然后板书或在课件中圈划出来,再由学生们互相解决学习。在阅读时,也能设计一些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问题,这些都对学生综合理解文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北京的张燕燕老师课题是Travelling。围绕这一主题,她从导入环节的War
m up和Lead in就直接进入话题的介绍,然后引导学生观看卡通片,用两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对话:How does she travel? What other ways can we travel?在文本深入时,抓住travelling的主线,设计了让学生自提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的完成任务的方法。任务中她让学生在理解对话文本信息的过程中理解对话内容、提能句并由控制到半控制进行语言操练,通过跟读、模仿、游戏等活动对目标语言进行体验、内化。任务后,她还设计了根据“摄影出行的计划”展开讨论,让学生尝试运用语言,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融会贯通地运用已知,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二、老师的素养是一堂好课的前提。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好课的前提就是教师的素养。而教师的素养包括:英语技能的修养、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修养、自身文化的修养以及人格魅力的修养,这些方面都缺一不可。在这次观摩会上,每一位老师都充分展示了自己过硬的基本功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他们语音语调不仅流利准确而且甜美悦耳,体态语言生动丰富,一些男老师更是幽默风趣。印象最深的是广东的岑振祥老师,不仅课上得很精彩,歌也唱得很动听,上课时表现出来的激情和活力更深深地吸引了场上所有的师生。
板书的设计也是这次活动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很多老师板书的设计精美大方,构思巧妙。如的杨晓老师,她将整个Helen Keller的语篇都浓缩在一个大拇指中,语篇中的关键词couldn’t could; talk, mute; hear, deaf; see, blind; learn, help逐对出现,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复述;浙江的许瑾老师,教学内容是Friends,她将Friends的五个要点: play together, study together, help each other, share with each other, care about each other分为五块呈现,到最后合成一颗心形,令人难忘;安徽的杨珊珊老师,简笔画更是运用自如,她将雨林的全景,边描述边构画,诗情画意洋溢整个课堂;四川的张露老师上课主题是一个小故事The rabbit’s dream,她不仅语言娓娓动听,更是将小兔子的历险用一条路线图来呈现,思路清晰,效果明显。
“教学相长”不是我们被学生的需要逼着学习,而是我们教师自己的自主学习。从观摩活动中,我进一步地意识到终身学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能做好。现在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不去,不是“不会教”的问题,而是自身的知识积累就很欠缺,是“没啥可教”。用大家熟悉的一个比喻来说,就是自己的“桶里水不够”,而不是“不会倒”。因此,今后我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课标理念、教育教学法、教学技术及英语语言,逐步提高自己的全面修养。
这次的观摩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有益的教学经验。同时,在看别人上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的课堂上。通过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令自己的教学生涯少些遗憾。
2010年1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