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
2、隋的统一:5年,统一南北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割据局面。继秦汉以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4、●大运河:(这是隋朝对历史最大的贡献)
1开凿:隋炀帝
2三点:中心是洛阳,最北端是涿郡(今北京)最南端是余杭(今杭州)
3四段: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作用:大大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
6、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7、贞观新政 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8、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9、“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唐朝完善。
“三省”是互为牵制的平行机构,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政令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例如,唐朝为筹措大型工程的钱粮,首先由中书官起草一份诏令,接下来交门下省审议,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武则天颁布《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
11、武则天统治时期,最值得我们肯定的是(1)大力发展生产,(2)重用有才能的人。武则天在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总体上来说,社会是进步的。
12、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时期,他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因而唐玄宗统治的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13、历史上唐朝三个强盛时期依顺序为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武则天时的“贞观遗风”;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
14、唐朝发明的筒车主要用于灌溉。曲辕犁主要用于翻土。
15、●科举制度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科举制度的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19世纪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仿照科举制度的。
16、唐朝时,居住在今蒙古高原一带的主要民族是突厥,居住在今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吐蕃。
17、“天可汗”是西北少数民族各部对唐太宗的尊称。
18、唐朝首都长安有东市、西市。“市”是指市场。
19、●唐与日本交流的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
唐招提寺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
20、唐与天竺交流的事例:玄奘西行天竺。玄奘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21、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
2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著名诗人有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诗被人称为“诗史”。
23、敦煌莫高窟 以佛教故事为主,是中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石窟艺术。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宋元时期)
1、辽(契丹族)、西夏(党项族)与北宋并立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订立的和议。
这是北宋与辽实力均衡的产物,每年送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不好的影响);但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好的影响)。
3、靖康之变:指的是 1127年,金灭北宋
4、岳飞抗金: 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受人尊敬。
5、●经济重心南移
1含义: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北方)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
2开始:魏晋南北朝以来
3完成:南宋
4原因:北人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
6、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7、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 农业:占城稻,原产于越南,北宋时期引进,得到迅速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② 手工业:煤,称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北宋);铁、铜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陶瓷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著名的制陶点有五窑,景德镇。
③ 商业:高度繁荣,为适应商业的发展,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海外贸易:得到的鼓励,发展兴盛,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机构;泉州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8、士农工商 士:主要指当时的读书人,地位最高,相当部分来自这一阶层。
乡村生活 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元旦、寒食、冬至。王安石的《元日》就是指元旦。
城市风貌 瓦舍:宋代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 蹴鞠:类似现代的足球运动。
9、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人是被誉为“一代天骄”的铁木真,他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10、元朝实行民族岐视,将全国人分为四等。
11、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回族,他们一般信仰教。
12、历史上著名的元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13、忽必烈改制:核心是“汉化”
①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划是从元朝开始的)
②经济上:推行重农。
14、《资治通鉴》① 成书时间:北宋 ②作者:司马光 ③ 体例:编年体通史 ④ 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⑤具体内容: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共1362年的历史。
15、宋词 :又称长短句。出现于宋代。
| 代表人物 | 代表作 |
| 苏轼 豪放派词人 |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 李清照 婉约派词人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
| 辛弃疾 豪放派词人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
1、明清帝国的统治
(1)政治方面:皇权高度膨胀
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1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3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2)思想文化方面:
1八股取士 ②
2、●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1戚继光抗倭(日本)
2郑成功收复(荷兰)
3雅克萨反击战
3、《尼布楚条约》中国和签定的一个边界条约, 16年签定。
具体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以过境进行贸易。
条约签定的意义: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4、故宫是明清时期的皇宫,旧称紫禁城,体现大一统气派,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5、明长城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6、明清时期的科学著作
| 作品 | 作者 | 评价 |
| 《本草纲目》 | 李时珍 | 东方医学巨典 |
| 《天工开物》 | 宋应星 | 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
| 作品 | 作者 | 评价 |
|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我国第一篇历史小说 |
| 《水浒传》 | 施耐庵 | 反映农民的小说 |
| 《西游记》 | 吴承恩 | 长篇神话小说 |
| 《红楼梦》 | 曹雪芹 | 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
(1)条件: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2)目的: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3)时间: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
(4)航行范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大海岸和红海沿岸
(5)积极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6)消极意义:不及经济效益,造成大量工匠逃亡
10、●清朝的闭关
(1)含义: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上
(2)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①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
②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1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是“康乾盛世”
12、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是从明中期(明中叶)开始的,商人在这一时期,地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当官。
▲专题(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1、发明:西汉前期
2、改进:东汉 蔡伦
3、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印刷术
(一)雕版印刷
1、发明:唐朝初年
2、代表作品:《金刚经》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二)活字印刷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
三、火药
1、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的炼丹术有关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四、指南针
1、战国时期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期,制成了指南针,也叫罗盘针
3、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期,广泛用于航海
▲专题(二):问题
(一)唐朝时
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首领称赞普
2、唐与吐蕃的关系:“合同为一家”
3、唐与吐蕃的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4、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文成公主入藏说明了:自古以来汉藏关系密切、友好,也说明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二)元朝时 在设宣政院,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二)清朝时,加强对的统治
1、确立册封制度。
1顺治帝册封五世为“喇嘛”
2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代和班禅都必须经过的册封。
2、设立驻藏大臣 3、制定“金瓶掣签”制度(乾隆帝时)
意义(作用):加强了对的管辖,稳定了政局,密切了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