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感头疼的是资金不足,我国2000年库存成本已经为4万亿元,占该年GDP的一半。可以把资金比做血液,那么大量的血液已经离开了企业在身体外循环。在企业的仓库里存在的这些血液。商品从制造商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库存,企业与销售商依靠合理的库存满足顾客的需求,应付供货周期与制造周期的不匹配,库存带来了益处,但随之带来了成本,大家在追求理想化的“零库存”就是在追求企业的库存资金成本的减少。
在解决企业大量资金沉淀的问题上,利用金融业务的多样性特点,应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企业现有的资源“仓单、存货等完全可以使之盘活,变成新鲜血液。
在实际操作中作为金融机构来讲,如何降低风险是最重要的,那么掌控着企业物流的机构应当成为最直接,最有效力的发言者,企业存在着分立、合并、兼并、重组、托管、联营等方式进行产权、经营权的交易,但是作为实际商品的流通渠道是不变的,作为企业需要将沉淀的资金盘活,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控制风险,那么就需要了解抵押物、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 要察看权力凭证原件,辨别真伪。这些工作超出了金融机构的业务之外。
根据以上的原因,物流企业就应当成为第三者介入到融资过程中,因为对于商品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情况就是物流企业平时的工作,物流企业对于库存的变动,流动的区域通过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可以做到了如执掌。所以给客户提供金融担保服务就应当成为一项物流增值服务的项目。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银行需要物流企业对于抵押货物进行“保兑仓”业务的操作,典当行需要物流企业对质抵商品进行监管操作,这种增值服务对于长期从事仓储、运输的物流企业是非常陌生的,如何操作好这项业务是现代物流企业必须掌握的。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还没有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银行记录中对于他们的信誉等级无法评估,但在物流供应商的记录中企业的销售、库存记录非常明了,由物流供应商做为担保方进行操作,以商品进行抵押进行“对保仓”业务是可行的,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已经广泛的开展了这项业务。
“保兑仓”业务操作流程为:制造商、经销商(或分公司)、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生产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生产商支付货款,由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
注释:购销合同:指经销商从制造商购买产品的合同,每份购销合同相对于特定的经销商从银行开设的以制造商为受款人的承兑汇票。
保证金:指经销商根据购销合同和与该购销合同相对应的承兑汇票由经销商向银行支付的占承兑汇票一定比例的款项,该款项应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在此次提货的价款,保证金为银行开出承兑汇票的质押担保。
反担保:是物流供应商要求经销商以货物进行到期偿还款项的保证。
作为物流供应商,应当在实际操作中注意以下事项,首先物流企业作为承保人,首先要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对于商品的完整和承保比率进行核准。具体的业务操作步骤如下:
对于经销商的资信进行核查:
(一) 经销商背景情况;
(二) 经销网点分布、销量基本情况;
(三) 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
(四) 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
(五) 借款用途及还款资金来源;
(六) 反担保情况;
(七) 与银行往来及或有负债情况;
(八) 综合分析风险程度;
(九)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十) 调查结论。
为保证物流企业自身的利益,需要货主进行反担保。
反担保方式为抵押或质押应提供的材料:
序号 内容 备注
1 抵押物、质物清单
2 抵押物、质物权力凭证
3 抵押物、质物的评估资料
4 保险单
5 抵押物、质物为共有的,提供全体共有人同意的声明
6 抵押物、质物为海关监管的,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
7 抵押人、质押人为国有企业,提供主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
8 董事会同意抵押、质押的决议
9 其他有关材料
对于大型物流企业大多设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如中国储运总公司在全国有30多个物流分拨中心,有大量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诚信的保证,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有限的资金往往用于生产和销售中,对于金融机构要求的不动产抵押要求不能达到。
通过分析世界物流前10强,可以分析出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核心是供应链管理。其中物流设计、控制、组织、协调能力是其竞争基础。具有代表性的竞争手段有:高度重视物流解决方案设计;在服务操作上严格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坚持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贯穿物流整个服务过程。为客户提供的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中核心的要点就是使周转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加快。
而作为物流提供商,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销售情况,库存周转情况,零售商销量的掌控,在实际的仓储、配送环节都可以详尽的了解到,作为增值服务的项目,物流企业在实际的业务中应专设部门来操作。
以上这些有关于金融方面的业务本应当由企业财务部门承担,但是往往企业的会计部门承担不了这项业务。
这就给物流企业的财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管理会计转向价值管理。
企业管理原本就需要强调数字管理。但一般接受会计程序的会计系统中,其显示的财务信息有很多的,无法提供有助于管理决策的信息。实际工作中物流企业的财务部门与经营部门信息严重的脱节,因此,当作业困难显现出来后,许多企业愿意投注许多资源建立新的部门,着重在提供附加值创造,跨企业的管理信息,以期能确认并支持可创造价值作业,而非仅在于收益增加,成本升降上。
在新的千年,物流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得以配合主体企业商流之需,不断开发出新的增值服务项目,形成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市场,顾客提供更好,更多和更有价值的服务。
从物流企业为实现更大附加价值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就应当转变服务体系:由顾客服务转向关系管理。过去物流管理着重在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顾客的对应乃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评价管理绩效的指针多半为定单周期时间的速度,供货率等。 然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企业逐渐转而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的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附加值方案管理,需要为客户量身定做所用的解决方案,试想一下,可以为客户提供金融融资的物流供应商在客户的心中地位会大幅度提高。
上述的“保兑仓”业务只是利用库存资源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将仓库看作是银行,客户将货物存进,拿到仓单,仓单同支票一样可以看作是一种资产的凭证,如何使仓单可以流通,这样就可以使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迅速提高。
一般情况下,商品是处于流动变化当中的,作为金融机构不可能了解其天天变动的情况,所以只有物流供应商可以清楚的知道商品流动的情况,在库存商品存在的牛鞭效应中,安全库存水平也就是可以融资的底线,但是如果物流供应商能够掌握商品分销环节,则可以大大提高这一限额,商品销售的网点分布、单点销量、平均进货周期、结款信誉度,在信誉诚信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这些资料的取得依赖于第一线物流供应商的资料,如果供应商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的,就可以使整个资金周转过程透明化,使银行、生产商随时的得知商品的现有状况,更好的把握风险。
对于物流企业应当注重企业自身数据库的建立,给生产商、经销商、银行提供以下操作信息: 1、对所有商业的市场预测和库存增长; 2、 12个月的物流计划; 3、 12个月的订单以确定订单的大致情况及成本分析; 4、 确认产品特征; 5、目前的设备和平面布置,场所计划及; 6、目前的运作成本 ;7、经济的价值评估标准和因素; 8、目前的贮存,选拣和包装过程 ;9、对一年产品库存水平的每月回顾 ;10、企业整体的营销状况。
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基于提供全程物流的运作中,建立一个完善的作业程序,可以说管理数据库就是企业的神经中枢。通过各个终端,管理数据库的内容随时被更新,以准确反映物流、实际库存等情况。从作业流程的角度来看,管理数据库对物流具有实时监控的功能,并具备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以及能够满足多方面查询的要求,为企业的管理者作出适当的商务决策提供基本信息,资金安全提供保证。
中国的现代物流远未成熟,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盯着现状,而应该去敏锐地把握趋势。目前中国物流也的确问题很多,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盯着问题,从市场导向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是物流供应商的职责,多数制造企业和经销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如果可以得到解决的话,物流供应商的地位于利润才会迅速提高,针对市场现有的状况认真的分析和应对,寻找出更多的增值服务项目,这样现代物流才能够取得利润,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