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谈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策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15:58
文档

浅谈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谈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策略作者:蓝利莺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8期        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对被欺凌者的身体上有“外伤”,而且在其内心留下了严重的“内伤”,甚至成为一生之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因此研究其发生的成因以及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性        校园欺凌造成的后果是双方面的,对受害者与欺凌者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对于受害者,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        1.失眠  
推荐度:
导读浅谈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策略作者:蓝利莺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8期        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对被欺凌者的身体上有“外伤”,而且在其内心留下了严重的“内伤”,甚至成为一生之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因此研究其发生的成因以及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性        校园欺凌造成的后果是双方面的,对受害者与欺凌者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对于受害者,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        1.失眠  
浅谈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策略 

作者:蓝利莺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8期

        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对被欺凌者的身体上有“外伤”,而且在其内心留下了严重的“内伤”,甚至成为一生之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因此研究其发生的成因以及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性

        校园欺凌造成的后果是双方面的,对受害者与欺凌者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对于受害者,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

        1.失眠

        在校园中曾受到过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暴露于欺凌的次数的增多而提高。

        2.心理失常

        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遭受过严重的欺凌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3.感到缺乏自信,自尊降低

        被欺凌经历越多、时间越长,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

        4.影响正常学习

        受欺凌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遭受欺凌的孩子常常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逃课、甚至辍学。而在我国,普遍情况就是,只有当一件事情影响到孩子成绩时,才会引起家长关注:是不是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了。我国父母对于孩子成绩下降有多敏感,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就有多愚钝。

        5.严重行为问题

        被欺凌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出品行障碍,以及成年后的型人格。美国每15起校园击案中,有12个击者都曾经被欺凌过。

        以上这些身体、心理以及行为上的负面影响都可能引起随后愈加严重的欺凌,使欺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国推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孩子来说,就是遭受长达九年的罪。长期的逆境会导致人的情感反应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态,这对于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尤其对于正处于发展期的儿童来说,大脑的可塑性较强,这种慢性压力甚至会永久地损坏大脑神经元。

        (二)对于欺凌实施者,产生心理障碍,长有大后会有严重的行为偏差

        首先,行为实验表明,当你成为欺凌他人的人时,并不会获益。相反,欺凌者在欺负他人时可能会体验到强烈的愤怒、羞愧、罪恶感。

        其次,欺凌行为可能是习得的。很多欺凌行为的实施者同时也有可能是被欺凌的对象,可能是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行为模式,这类孩子有很高的患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以及自杀的风险。欺凌者并不是胜利和强势的存在,他们的人生并不会好过。据调查,小时候曾作为校园欺凌实施者的孩子,在长大后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吸毒以及犯罪行为。

        二、校园欺凌存在的原因

        1. 学生心理的不成熟

        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中小学阶段,对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自我意识能力尚不足,在自身安全意识方面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同时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都是学生们在面对校园欺凌时忍气吞声,从而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的不完善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些学校忽视德育、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价值取向混乱。加之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压力增加,一些学业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容易在压力下产生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对立甚至敌对情绪。再加上也有部分学校的风气较差,学校管理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导致校园欺凌愈演愈烈。

        3.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呈现两个阶段。一个是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养成自我人性的极端个性,在学校是称王称霸。另一方面就是家长处于事业的繁忙导致无暇关照自己的孩子,从而没有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问题,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4.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前,互联网世界的复杂性以及某些影视片对欺凌、暴力场面的过度渲染,学生在接触这些事物之后很快受到影响,也强化了某些学生的欺凌意识。社会上帮派的“哥们”义气,青少年由于年龄的特点,会产生盲目崇拜,从而产生欺凌他人的现象。

        三、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

        针对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也需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对策调整,以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

        1.完善学校法制建设,形成书面模板

        首先是完善学校相关的法制建设,形成书面模板。第一、在学校内部针对校园欺凌的问题要形成法制化的管理。

        2. 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护教育

        随着社会经历和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不断丰富,但是由于其处于心理成长期,思想容易偏激片面,不穩定,因此,会影响到个性。由于不同的孩子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以及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环境背景的差异,因此不同孩子的心理问题的表现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在基础的教育之后,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解这些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从而对症下药,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3.家校合作,重视家长的导向作用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会、教师会教育家长、老师从现在做起。对于一些放纵自己孩子欺凌行为的家长进行教育指责,让家长承担起对孩子教育的义务和责任,进入司法程序需要家长与学生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家长应当注重在这方面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情感,多鼓励、多赏识,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多的自信,使其能够肯定自己,更好的发展。通过构建家园合作体系,让家长和教师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争做孩子们的榜样,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4.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和社会氛围

        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不能只局限在校园内,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社会行动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消除暴力文化,帮派对学生的影响,加强社会公德,中华美德教育,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社会。

        四、结语

        校园欺凌不是一个学校的内部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管理和防御。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一个需要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帮扶的问题。通过对其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帮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的人格,实现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文档

浅谈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谈校园欺凌的危害、成因及应对策略作者:蓝利莺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8期        校园欺凌事件不仅对被欺凌者的身体上有“外伤”,而且在其内心留下了严重的“内伤”,甚至成为一生之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因此研究其发生的成因以及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性        校园欺凌造成的后果是双方面的,对受害者与欺凌者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对于受害者,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        1.失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