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16:03
文档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42020年第3期中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李海波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专业强弱的主要标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教师【2017】13号)文件,颁布了学前教育专业三级认证标准,其中第七项指出:要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内部监控、外部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做测评。虽然认证标准对质量保障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没有将本、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做出具体分类阐述。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高职高专层次的毕业生仍是主力军,适应社会新形势,以学前教育产业对人才
推荐度:
导读342020年第3期中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李海波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专业强弱的主要标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教师【2017】13号)文件,颁布了学前教育专业三级认证标准,其中第七项指出:要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内部监控、外部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做测评。虽然认证标准对质量保障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没有将本、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做出具体分类阐述。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高职高专层次的毕业生仍是主力军,适应社会新形势,以学前教育产业对人才
34

2020年第 3 期中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李海波

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专业强弱的主要标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教师【2017】13号)文件,颁布了学前教育专业三级认证标准,其中第七项指出:要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内部监控、外部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做测评。虽然认证标准对质量保障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没有将本、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做出具体分类阐述。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高职高专层次的毕业生仍是主力军,适应社会新形势,以学前教育产业对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等相关文件为指引,构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标准,成为笔者研究的目标。

一、设立的教学质量保障机构笔者依托省规划办重点课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的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构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学校不设专门的机构,对专业的教学质量与监测主要由教务处、专业所在二级分院兼管;二是在教务处或专业所在二级分院下设专门科室(中心),如“督导科”、“教学评价与质量管理中心”、“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等;三是设有建制的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测机构。本着“评教分离”和公共治理的原则,学校应设立的校级教学质量保障机构,有专职负责质量监控的人员,同时在专业内部设立的二级教学质量保障机构,有专职或兼职的质量监控人员。只有这样,机构

健全,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才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达成。

二、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

具体负责教学质量与保障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性,要遴选懂得教学质量评价规律、经验丰富、公正廉洁、有责任心的教学管理人员担任。除了建立一支专兼职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外,还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校外或退休的专家来担任,同时要建立一支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能代表学生发声的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

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过程中,要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不仅有督导的评价,还要有各级干部的日常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和同行互评,以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各方面评价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不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首先应完善例会制度、听课制度、咨询、评价与反馈制度、跟踪督查等工作制度,为确保工作制度落实到位,实现常态化,实行校、系两级督导制度。校级督导统筹全局,依据学校相关制度,确立学前教育专业的质量监控工作重点,每学期安排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定期教学检查。系级督导每双周例会,对专业授课教师实行全覆盖听课,校系两级督导,分组负责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定期与不定期交流反馈,这种既分工又合作的责任工作制,实践中收

效明显。

其次,实行校级领导联系教学单位制度,及时准确了解专业在各教学单位的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为领导决策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对专业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重新修订和新增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制度文件,如《督导工作暂行办法》、《专业教学质量检查管理的有关规定》、《专业听课制度的暂行规定》、《课程教学各环节评价标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实施办法》、《试卷质量评估方案》等,使制度更客观,更具有可操作性。

四、建立“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四层面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好坏,反映的是一门课程的质量,多门课程的质量反映一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各个学科专业或系部的教学质量,又反映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把这种逐级集成的结构构建,称为由学生反馈→教师教学质量→课程教学质量→专业教学质量,四层自我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有学生、督导专家、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以及授课教师自己,其中学生评价最为重要。学生评价包括学生每节课、每学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及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主要侧重对授课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讲课效果进行评价,尤其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信息员的作用,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微信群,让他们代表学生发声。评价方式采用线上线下并行。线上可通过问卷星、微信群、邮箱收集信息,开展

根据教育部2017年13号文件关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的要求,构建兼具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保障机构设立及督导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制度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及常态化的教学监控机制;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对专业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等。

及游戏课程整合途径分析

仇晓明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成果的日益关注,幼儿园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由于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桥梁,幼儿园在课程管理上付出了很多精力,希望对课程的有效改革,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由于课程是根据本园幼儿的具体特点设计的,将幼儿的个性在课程中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管理和课程设计,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幼儿园课程反映了在幼儿教育阶段的社会价值,如果将这些社会价值整合到幼师的学习经验之中,幼儿园课程就会更好地起到促进幼儿学习活动和延长学习生命的作用,幼儿园课程管理和课程建设就会更多元化,幼儿所能接受的教育内容质量会

更高。

二、幼儿园课程管理现状及保障措施

(一)幼儿园课程管理现状

1.课程设计的盲从和单一。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幼儿园

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与幼儿发展特点

适应与否,对幼儿课程价值取向的实现有重

要影响。在当今多元文化盛行的形式下,课

程内容的设计既要包含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

交流和相互碰撞,还要体现出我国现有文化

的辉煌,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之

间的融合。但是,我国幼儿园管理者对于课

程的管理能力不足,幼师的专业素养较低,

导致课程内容出现盲目跟风和课程内容单一

现象。

2.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严重。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所

以他们在将孩子送去幼儿园时,就会要求幼

儿园课程能最大程度提高孩子文化水平。久

而久之,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多少,便成为家

长选择幼儿园的标准之一。部分幼儿园为了

增加生源,便迎合家长要求增加了许多小学

课程,以便幼儿在进入小学能轻松应对小学

课程。但是幼儿园及家长却没有认清幼儿在

幼儿园时期,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想象力、

创造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优

秀的道德品质,一味地追求课程小学化,只

会打乱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严重影响幼儿教

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幼儿园理论课程多,游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方式之一,对课程进行有效管理,对于提高幼儿学习质量,延长学习生命,有显著影响。在当前教育形式下,幼儿园课程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程设计盲目跟风、课程单一、课程内容小学化严重、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私立幼儿园课程管理受经济效益约束等问题。

评价;线下可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反馈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评价。对课程质量的评价,采取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从教学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构建性质优良可行的评价模型,从多角度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以获得全面、准确的课程评价信息和结果,使定性描述定量化,评价结论更符合实际。

对于评价的结果,可通过召开教学例会、学期教学检查、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工作简报等多种形式,及时反馈给上级管理层面和教学一线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以便让各层次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实现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常态化运行。

五、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学校多部门互相配合,专业所在二级分院负责具体统计工作,通过实时统计信息,

建立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

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

重要指标,并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进行

持续追踪,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分析,不断对

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具体环节进行调整优

化,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重视第三方评价。在学生顶岗实习期

间,学校和专业所在二级分院定期与学生所

在实习单位沟通,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状况,

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学校和专业所在二级

分院,定期分区域派出顶岗实习检查小组,

不仅督查学生实习情况,还要与实习单位召

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倾听对方对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的诉求。检查小组返校后,要

召开由校长亲自参加的汇报会,及时针对专

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整改,进一步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对专业教学质量实行持续改进,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专

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专业教

学质量。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

课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

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ZB1317056。

作者简介:

李海波(1972.11-),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

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及教学管理研

究。

(通联: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杨牧青)

35

2020年第 3 期中

文档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42020年第3期中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李海波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专业强弱的主要标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教师【2017】13号)文件,颁布了学前教育专业三级认证标准,其中第七项指出:要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内部监控、外部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做测评。虽然认证标准对质量保障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没有将本、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做出具体分类阐述。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高职高专层次的毕业生仍是主力军,适应社会新形势,以学前教育产业对人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