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厦大刑法考研初试+复试习题(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18:10
文档

厦大刑法考研初试+复试习题(附答案)

刑法试题B一.单项选择题(在备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选答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本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害怕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人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2.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推荐度:
导读刑法试题B一.单项选择题(在备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选答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本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害怕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人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2.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刑法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选答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本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害怕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人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2.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    )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费任

4.吴某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于1988年7月27日考验期满,其所在服刑的监狱于当日上报了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7月29日,吴某因同监舍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打聋了一只耳朵。对吴某应当(    )

A.报请最高人民核准执行死刑   B.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校准执行死刑

C.以无期徒刑和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   D. 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   

5.非法拘禁罪属于:(    )。  

A.牵连犯    B.结合犯    C.连续犯    D.继续犯     

6.朱某在一个体饭店吃过饭后将一公文包遗忘。店主李某捡起,见内有现金万余元,遂隐匿。二十分钟后,朱某回来寻找,李某谎称刚才两名客人将包拿走,李某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侵占罪    C.诈骗罪    D.类推为盗窃罪    

7.吴女以性格不和为由中断与李男的恋爱关系:某日下班时,李男在车间门口用污言秽语骂吴女,并撕破吴女的连衣裙,致使吴女只穿内裤胸罩暴露在众人面前。当晚吴女服毒自杀幸被他人发现及时抢救未死。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流氓罪    B.侮辱辈    C.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D.

8.法条竞合是指(    ):

A.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B.数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C.一个犯罪行为触犯一罪名    D.数个犯罪行为触犯一个罪名

9.叶某先后拐卖妇女三人。在此过程甲。还强迫被拐卖的二名妇女卖淫。叶某的行为构成(    )

A. 拐卖妇女罪     B.拐卖人口罪

C.拐卖妇女罪和强迫妇女卖淫罪     D.拐卖人口罪和强迫妇女卖淫罪

10.附加刑的适用方式是(    )。

A.只能附加适用    B.只能适用    C.有的只能附加适用,有的既能附加适用,又能适用    D.都既能附加适用,又能适用

11.洪某为获取报酬,替敌特机关搜集我国情报。洪某构成(    )

A.投敌叛变罪    B.特务罪    

C.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D.间谍罪

12.某甲与某乙系国家机关工作的同事,平时有矛盾。为报复某乙,某甲向机关作虚假匿名举报,诬告某乙曾在歌舞厅嫖娼,有三陪女某丙为证。机关调查时,某丙对此作了虚假指证,某乙因而受到了机关的处分。在机关查处某乙的过程中,某甲在公开场合多次渲染某乙嫖娼的“事实”,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A.诬告    B.报复    C.    D.不构成犯罪

13.下列关于累犯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累犯从重处罚属于法定情节   B.任何性质的犯罪都可以能构成累犯  C.危害累犯没有时间的   D.危害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的,也可以构成特殊累犯

14.根据司法解释,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中所指的“重大伤亡事故”指的是(    )。

A.死亡3犬以上    B.死亡1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

C.死亡1人以上,重伤5人以上    D.死亡2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

15.甲男与乙女发生纠纷,乙将脏物泼在甲的身上,甲便揪住乙的上衣,并向乙的下身猛击几拳;乙骂声不止,甲便唤来自家豢养的大公狗,在有许多围观村民的情况下,甲扒下乙的裤子,使其当众赤裸身体,并叫狗扑在乙的身上。甲的行为构成(     )

A.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辱罪    B.侮辱罪    C.公然猥亵罪    D.

16.甲临时急需用钱,便向个体户乙借钱。乙同意借钱,但条件是要有物品质押。甲将公务用交给乙质押子,乙借给甲5万元现金,借期1个月。1个月后,甲无力偿还借款,乙便向机关报案,甲乙的行为属于(    )。    

A.甲、乙均无罪    B.甲触犯非法出借支罪,乙无罪

C.甲无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支罪   D.甲触犯非法出借支罪,乙触犯非法持有支罪

17.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的故意伤害致死罪所体现的犯罪形态是(    )。    

A. 继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 结果加重犯    D.吸收犯

18.已满(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完全刑事责任。

A.18    B.16    C.14    D.12

19.司法机关将应当上缴的罚没财物以单位的名义私分给个人的构成(    )

A.私分国有资产罪    B.贪污罪    C.侵占罪    D.私分罚没财物罪

20.宋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王某行为(    )。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21.非法经营罪的犯罪主体是(    )。    

A.自然人    B,单位    C.自然人或者单位    D.只能是法人

22.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

A.应当免除处罚    B.可以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23.甲、乙、丙三人共谋杀人。甲负责调查被害人行踪,乙负责准备杀人工具销尸灭迹。则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    

A.必要共同犯罪    B.不作为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    

24.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主体是(    )。    

A.一般主体   B.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国家工作人员    D.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5.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    )

A.2人以上犯罪    B.2人以上犯同一犯罪    

C.2人以上故意犯罪    D.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权利属于剥夺政治权利范围的有:(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以犯罪行为实际上能否达到既遂为标准,可以将未遂分(    )

A.实行终了的未遂    B.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能犯未遂    D.不能犯未遂

3.我国刑法确定的空间效力原则有(    )。

A.属地原则    B.从新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4.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的是(    )。

A.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已满18周岁的人   D.犯罪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5.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按照(    )处理。

A.妨害公务罪   B.武装掩护走私罪   C.走私罪   D.具体的走私罪

6.走私淫秽物品罪应当具有(    )的目的。

A.牟利    B.非法占有    C.意图销售    D.传播

7.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行为应当负责:(

A.决水罪    B.强奸罪    C.投毒罪    D.走私毒品罪

8.主刑的种类有(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和死刑

9.枉法裁判罪只能发生在(    )活动中。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再审

10.适用一般缓刑的对象为(   )

A.被管制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自由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三.简答题 (本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吸收犯及其特征

2.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4.简述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四.论述题(本题共15分)

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其在我国立法中的体现

五.案例分析题 (本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刘犯有甲罪和乙罪。甲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乙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决定执行的刑期是有期徒刑6年。服刑5年后,刘某被假释,不料刘某在假释期间再犯新罪丙罪,再审理丙罪时,又发现刘某原来在犯甲罪和乙罪的同年还犯有丁罪和戊罪,对新罪丙罪与漏罪丁罪分别定罪量刑,丙罪应判有期徒刑9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丁罪应判有期徒刑8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年,戊罪应判处有期徒刑3年,(戊罪法定刑最高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

问: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刘某应如何处理?

2.王某,男,27岁,工人朱某,男,22岁,工人。王某怀疑同事李某向领导揭发其盗窃本厂财物而起杀李之心。1999年8月的某夜,王某邀其表弟朱某一同前往,到了李某家院外之后,朱某以放风为名,留在院外,后因感害怕,很快逃跑。王某独资撬门入室,用刀朝床上睡觉的人猛砍一刀,被害叫一声,王某一听不是李某,便没有再砍,而是立即将被害人送往医院,但因被害人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而死,被害人是在李某家借宿的一个李某的亲戚。

运用刑法的有关规定和理论,分析王某和朱某的刑事责任。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选答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本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C  2.A  3.C  4.C  5.D  6.B  7.B  8.A  9.A  10.D  11.C  12.C  13.B  14.B  15.A  16.D  17.C  18.B  19.D  20.D  21.B  22.B  23.D  24.D  25.D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CD  3.ABCD  4.AB  5.AC  6.AD  7.BC  8.ABCD  9.BC  10.CD

三.简答题 (本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吸收犯是指数个行为在客观上成立数个犯罪,但被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仅以成立吸收行为的一个罪名定罪论处的情况。 吸收犯具有以下特征:

(1).必须具有数个的符合犯罪构成的犯罪行为,这是吸收犯成立的前提。如果只有一个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则不可能成立吸收犯。

(2).数个犯罪行为必须侵犯同一或相同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的具体犯罪对象,但触犯不同罪名。如果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就不能成立吸收犯。

(3).必须基于一个犯意,为丁实现一个具体的犯罪目的而实施数个犯罪行为。

(4).数个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表现为数个行为属于实施某种犯罪的同一过程,前行为是后行为的所经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发展的自然结局,并且在刑法上没有阻止吸收的规定。否则,即使两罪之间存在上述吸收关系的内容,但法律明文规定实行并罚的,不能成立吸收犯。 

2.一,本题应当首先答出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概念。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共同之处在于:(1)认识因素上,两者都预见(认识)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且,这种预见只是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2)意志因素上,两者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两者都不直接、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但是,它们毕竟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罪过形式,不可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1)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两者虽然都是认识到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它们对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即实际上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估计是不同的。在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并不是认为这种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相反地,是认为这种可能性会转化为现实性。这样,行为人的认识与客观危害结果之间并未产生错误。因此,行为人没有危害结果不会发生的认识,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意料之中的事。 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则不同,行为人虽然也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在主观上认为,由于他的自身知识、经验、技术、能力和某些外部条件,实施行为时,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会转化为现实性。即是说,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客观事实发生了错误认识,在危害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其主观与客观是不一致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违背其本意,实出乎意料之外。

(2)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虽然都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然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因而也就不会凭借什么条件或者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止、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有意放任危害结果发生。间接故意的本质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根本没有防止、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结果发生了正符合其本意,形象地说是“正中下怀”。相反的,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同时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希望危害结果不要发生”,希望防止、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即排斥、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3.本提要先答出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概念

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界限。当绑架他人为勒索财物时二罪有相似之处(1)犯罪客体都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他人财产权利,也侵犯人身权利;(2)客观上都是事后获取他人的财物;(3)主观上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两罪的区别主要是:(1)犯罪客体的主要方面不同。前罪的主要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权利;后罪的主要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前罪表现为实施威胁和要挟,迫使他人交付财物,或者提供财产性利益;而绑架罪则以劫持人质的方法,勒索财物;(3)威胁的内容不同。前罪的威胁内容范围广泛,可以是以任何对被害人不利的情况进行勒索;而绑架罪的威胁则是以人质安危勒索;(4)威胁的对象不同。前罪威胁的对象,是直接的被勒索者;而绑架罪威胁的对象,是与人质有着某种特定关系的人或者单位;(5)完成犯罪的标准不同。本罪的既遂,是以行为人实际要获得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而绑架罪只要实施绑架行为,实际控制了人质,无论是否获得财物都是既遂。

4.本题应当首先答处受贿罪与贪污罪的概念

    前罪与贪污罪的界限。前罪与贪污罪的主体都是特殊主体,主观方面均为故意。其主要区别是:其一,主体范围不同。前罪的主体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的主体除了国家工作人员而外,还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中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其二,犯罪客体和对象不同。前罪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是贿赂,即他人的财物,其中既可以是私人所有的财物,也可以是公共财物;贪污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仅限于公共财产。其三,客观表现形式不同。前罪一般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贪污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用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而且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上也不尽相同。前者的职务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主管、管理、经办钱、物或者人事等各种职权,而后者的职务范围则仅限于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或者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权利;前者既包括直接利用本人的职权,还包括利用与职务相关的便利条件,而后者则一般仅限于直接利用本人的职权,不包括间接利用职务之便。其四,犯罪目的不同。前罪的目的在于获取他人的贿赂;贪污罪的目的在于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四.论述题(本题共15分)

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指刑罚的轻重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分子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大小相适应。原来这一原则通常称为罪刑相当原则、或称罪刑均衡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也这一原则包括如下内容:

1.在立法上,法定刑必须与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程度相适应。这里主要是指法定刑的刑罚种类应当与犯罪的性质相适应。

2.在裁判时,对犯罪人的宣告刑应当与犯罪行为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的大小相适应。宣告刑是法官就特定犯罪在裁判上实际量定宣告的刑罚。确定宣告刑,首先应考虑与犯罪行为的轻重相适应,在与危害程度相当的法定刑的幅度内选择应当判处的刑罚。其次必须考虑承担的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指行为人由于实施犯罪行为,而应承担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依法给予的惩罚或责难。它包括责任的有无和责任的大小,这里所说的承担的刑事责任,指刑事责任的大小而言。因为既然谈到刑罚,

自然以具有刑事责任为前提,至于判处什么刑罚,应当根据刑事责任的大小来确定,所以宣告刑还应当与承担的刑事责任大小相适应。刑事责任的大小,首先由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大小来决定,同时它还受到行为人犯罪中的情节、犯罪前的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的影响。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刑事立法上的体现    

1.规定了区别对待的量刑原则。我国刑法规定,量刑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就要求量刑要根据不同的犯罪事实和不同的刑事责任程度区别对待,务求做到判处的刑罚与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相适应。

2.规定了区别对待的诸多量刑情节。我国刑法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从重处罚的诸多情节。例如,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充分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3.根据不同的犯罪性质设置了不同的刑种。我国刑法对危害生命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致人死亡、抢劫致人死亡以及其他特别严重的犯罪,均规定了死刑;对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一般均规定了罚金,情节严重的,则规定了没收财产;对滥用政治权利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冲击国家机关,非法、集会、示威等犯罪,均规定了剥夺政治权利;对比较轻微的犯罪,规定了拘役或者管制;而对绝大多数犯罪则规定了有期徒刑,因为有期徒刑有较大的幅度。由此可见,对不同性质的犯罪在刑种的设置上也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各种犯罪都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我国刑法对法定刑幅度的设置主要有两种情况:(1)设置可供选择的不同刑种。例如,《刑法》第232条前段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同一刑种设置可供选择的量刑幅度。例如,《刑法》第316条第2款规定:“劫夺押解途中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五.案例分析题 (本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本案涉及数罪并罚中先并后减和先减后并的以及追溯期的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先并后减,丁罪8年+6年=14年

14年—5年=9年

先减后并,9年—5年=4年

4年+丙罪9年=13年

戊罪已过追溯期,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

2.王某是故意杀人罪,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量刑。

朱某是故意杀人罪。

二人是共同犯罪,王某是主犯,朱某是从犯。

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中止,朱某也不构成,因为他没有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

 

名词解释

1. 形式古典学派

2. 刑法责任

3. 结果加重犯

4. 一般自首

简答:

1.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2..教唆犯的特点

 

论述

罪刑法定原则为什么排斥类推解释?

 

刑法案例

诈骗罪  罪数形态牵连犯

民法

名词解释

1. 意思表示

2. 地役权

3.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特征

4. 社会正义

 

简答:

1. 要约失效的情形

2. 法人机关的特点

 

论述

非法人组织

 

案例

赠与合同是否有效

 

与法理

名词解释

1. 法律体系

2. 社会正义

3. 创设性法律关系

4. 法德预测作用

5. 宪政

6. 惯例

7. 受教育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简答

1. 简述中国纲领

2. 法律文化的作用

3. 规范制裁性

4. 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分析

一则招聘广告是否侵犯公民基本权利违反规定

法检系统权力区别原因(从权力配置及....的角度)

 

论述

司法与

修宪权的归属和修宪权的

文档

厦大刑法考研初试+复试习题(附答案)

刑法试题B一.单项选择题(在备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选答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本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害怕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人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2.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