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总分 |
| 得分 |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① 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 。 (周敦颐《爱莲说》)
③ 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2)在韩愈《晚春》和赵师秀《约客》两诗中任选一首默写。
______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销 蚀(shí) 颠沛(pèi) 忏悔(chàn) 气冲 斗牛(dòu)
B. 愧 怍(zuò) 噑鸣(háo) 绞肉(jiǎo) 悲天 悯人(mǐn)
C. 停 泊(bó) 诘问(jié) 瞬息(shùn) 忍俊不 禁(jìn)
D. 滋长(zī) 孕育(rùn) 涎水(xián) 海市 蜃楼(shèn)
3.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
B.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尽越来越少.
C.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D.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承现球状,而是一段弧.
4.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们来看那只新来的天鹅!”别的孩子也 兴 高 采 烈地叫起来.
B. 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过后 和 睦 相 处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
C.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 惊 心 动 魄的搏击!
D. 屈银华和贡布用 斩 钉 截 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 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D. 2013年《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基础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6.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对此,初一×班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还比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优秀。在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了80%。
(1)从以上对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
(2)针对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向有关部门提两条建议?
(3)留守儿童渴望关爱的心是殷切的,请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参照示例,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仿写一段话表达他们对爱的渴盼。
示例:爱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能使孤苦无依的心获得心灵的慰籍;爱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能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7.诗歌鉴赏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的,一再被贬黜。
(1)诗歌的一二两句描绘了庭户怎样的特点?
(2)第四句中的“尚有声”不仅是指树叶声,更是诗人的心声,你能揣度一下诗人的心声吗?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 A.睨之,久而不去 | 去:离开 |
| B. 但微颔之 | 颔: 名词作动词,点头 |
| C.尔安敢轻吾射 | 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
|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 置:安置 |
A.公亦 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
B.尝射 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 于地
C.无他, 惟手熟 尔/ 尔安敢轻吾射
D.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康肃笑 而遣之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陈康肃公擅长射箭,当时世上的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B.汝亦知射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码?)
C.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拿勺子舀油淋它。)
D.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我也没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练罢了。)
(4)对这篇短文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康肃公的“忿然”、“尔安敢轻吾射”,自矜傲慢之态溢于言表。
B.卖油翁酌油时,“取”“置”“覆”“酌”“沥”,连贯熟练的动作,写出了他娴熟的技能。
C.“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一句相当自负,充分体现了卖油翁技艺高超的自得之情。
D.这是一篇写事明理的记叙文,记叙了陈康肃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9.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羲之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 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 诣门生家 (诣:到)
B. 因书之 (因:因此)
C.又 尝在蕺山 (尝:曾经)
D.姥 初有愠色 (初:开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文: ______
②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译文: ______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感忆恩师
蒋建平 7岁以前,我一直待在乡下的奶奶家。奶奶常带我去割猪草。我背着小背篓,在高低错落的田埂上蹦蹦跳跳。那时候,我觉得割猪草是最快乐的事。这样的经历导致我在上学的第一天被妈妈拿着火钳在后面赶着去学校。我一路上都在哭着喊:“我要回家跟奶奶割猪草!”
她是我的学前班老师,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时候,学校安排班主任在学校门口接低年级的学生,我被她拉着走向教室。可能是在陌生人面前不敢哭闹,我乖乖地跟着她走。我一边走,一边不时抬头去看她--① 她总是笑着,剪个女士包头,黑发中夹杂着很多白发,阳光下白发显得很是耀眼,只是右边眼睛上长着一个瘤子,比较大了,多少遮住了眼睛,倒也不令我这个年纪的孩子害怕。“快进教室吧,喜欢割猪草的小朋友。”她俯下身来看我,依旧笑着。
上课并不是什么难事,我最愁的是下午放学前。老师总要求我们在下午最后一节课写当天的作业,写完给老师批阅过关了才能回家。长时间的“神游”加上7岁前并不像其他大部分同学那样接受了父母的早期教育,我比其他同学“晚发育”很多,每次放学都是“雷打不动”地最后一个回家。很多时候因为写不出作业,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背着书包回家,我就会开始哭,越哭越大声。老师们大多在我一哭起来时就没了办法,只能催着我收拾书包回家,以免打扰其他同学写作业。② 但 这 在她那里并不奏效。
那天,我照旧不会写作业,拼音字母歪歪扭扭地写得乱七八糟,擦了又擦,纸都被擦破了。教室里的同学渐渐少了起来,我望了望讲台上的她,像前几次写其他作业那样,“哇哇”哭了起来。我抬头看了看她,她还是翻着手中的作业本,我顿了顿,鼓足气,哭得更加起劲。泪眼中她向我走了过来,我心中开始窃喜。“不要哭了,你这招对我没有作用,你的事其他老师都跟我说了。我不会因为怕你哭就让你回家,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想早点回家,你可以叫我教你。”我用手背抹了抹眼泪,小声抽泣着说“好”,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愿意。她在旁边的座位坐了下来,拿过我的作业本,叫我仔细看着,一边写一边跟我说着该如何起笔如何转弯如何结束。就这样,她在每一行的开头端端正正地写下字母,写完后把作业本推过来:“照着老师写的字母写,你在老师写的字母后面跟着写满一行,写完咱们就一起回家。”我接过她手中的笔,看着她在前面写的字母,又回忆她写时跟我说的话,小心翼翼地写下了一个“ɑ”,刚写下,就听见她说“好,很好”。我抬头看她,她正笑着看我。她总在我写下一个字母后表扬我,我就写得越来越快,下笔时也不犹豫了。六行字母全部写完后,她轻轻地为我鼓掌,说:“你写得比老师还好。真棒!”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回应她,只是看着她笑。她捏了捏我的脸,用手背擦了擦我脸上未干的眼泪:“明天写作业不要哭啦,你看你明明会做的。现在咱们回家。”她用手背擦我的脸时,我觉得暖暖的却有点疼,好像能感觉到她手背上的细纹。长大后,才知道,那些细纹,因为总是接触粉笔,才会被刻画得那么深,那么糙。
大概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她离开了学校,我之后再也没见过她。可是我知道,是因为她,因为喜欢她,我才喜欢上了语文这门课,才开始编织起自己的文学梦来。
(1)文章第一段写“我”喜欢和奶奶割猪草的事,有什么作用?
(2)画线句子①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3)画线句子②中“这”具体指代的是什么?
11.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走了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些东西,虽然形象仅仅在远方微微露出,但轮廓已清楚地在我眼前浮现。我看出这是海底岩石前沿好看的一列,石上满铺着最美丽的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我首先就被这种特有的景色怔住。
这时是早晨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梭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1)以上文段选自科幻小说 ______ 的小说《童年》,作者是 ______ 。
(2)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上面文段的大意。
12.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各题。
超 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 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1)请联系全文分析小说的标题 “超重”的含义。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小说第③段交代“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请发挥想象在下面的情境中补写一段心理描写。
儿子在飞机上心情似乎还有些怏怏,不觉已飞到英国,飞机着陆了,他走出舱门, 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巧这里降温了,当他打开箱子想加件衣服时,箱子里除了必需的内衣外,一件外衣也没有……
(4)父母之爱“超重”,儿女之爱却如此轻微,二者严重失衡,作为儿女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爱的天平如此失衡?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3.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
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内容具体,叙事要完整,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会当凌绝顶;濯清涟而不妖;落红不是无情物;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解析】
(1)①会当凌绝顶(注意“凌”的书写)
②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书写)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2)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注意“敲”的书写)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答案】B
【解析】
A.“斗”应读“dǒu”;
B.正确;
C.“禁”应读“jīn”;
D.“孕”应读“yùn”.
故选:B.
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答案】C
【解析】
A.有误,“荫”应写作“阴”;
B.有误,“ 尽”应写作“竟”;
C.正确;
D.有误,“承”应写作“呈”.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常见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词语的书写,解答时需要回顾所学完成作答.
4.【答案】B
【解析】
A.正确.
B.指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彼此促进的共同生存.用在此处是语义不当.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5.【答案】D
【解析】
A句“能不能”与“是…”表述不一致;
B句“完善”与“建立”词序不当;
C句缺少主语;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6.【答案】(1)细读语段,可从调查结果这一处概括语意,形成观点,语段中讲了两个观点,其中①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②是留守儿童在“问题儿童中”所占比重很大.
(2)解答此题,可结合上题来思考,如留守儿童的年级升高,更需要家长的关爱,这需要国家有配套的相关;再是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发力.注意语句要通顺连贯.
(3)仿写此句,先看句式,爱是--能使--,内容上要体现前后语意的相应,再是注意修辞手法的应用.
答案:
(1)①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②留守儿童在“问题儿童中”所占比重很大.
(2)①国家相关部门要制订相关法律,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益.
②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能使他们在不同的年龄段获得不同的关爱.
(3)爱是原野上一股清风,能吹尽孤寂心灵中的阴霾,爱是山涧中一股清泉,能洗尽孤寂心灵上的污垢.
【解析】
此题综合读写题,(1)概括语段题;(2)口语交际题;(3)仿写题.
解答此题,要注意各个答句的语意要通顺.
7.【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诗一共描写了以下几种景物:(秋)月、(夜)霜、梧桐(叶).表现了庭户冷清、萧瑟(萧条、清寒、清朗等)特点.
(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题干点明了“托物言志”,即梧桐,理解的关键在于“不甘”一词,把握住了“不甘”所表达的内涵,就能想到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和抱负.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感.
答案:
(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出庭户冷清、萧瑟(萧条、清寒、清朗等)特点
(2)诗人仕途坎坷,一再被贬黜,所以就借树叶的有声表达自己内心的倔强和积极的人生追求.
译文:
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夜里的清霜将要落下,空气中也充满了清朗的气息.
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树上的梧桐叶迎风摇摆,发出了些许声音.
【解析】
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 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突出其不惧风寒的神韵.
做好本题要需要了解写作背景,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8.【答案】D;B;C;C
【解析】
(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A正确;B正确;C正确;D置:放,安放;故选D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凭∕用;B;都介词,“在”.C语气词,同“耳”“罢了”∕代词,你代狼;D表转折,“但是”∕表修饰,相当于“着”;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A正确;B正确;C“沥”是“滴的意思”;“之”指油;D正确;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A正确;B正确;C“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一句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卖油翁的朴实、沉稳.D正确;故选C
答案:
(1)D
(2)B
(3)C
(4)C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词义积累:
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得鱼鳆中书(文字,字条)
一男附书至(书信)
军书十二卷(文件)
9.【答案】B;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呢.;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解析】
(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A正确;B因:于是、就;C正确;D正确;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但:只要;句意为: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书:书法;句意为: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即可.)①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懊悔了许多天;
②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人们争着买她的扇子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
(5)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答案:
(1)B
(2)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呢.
②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3)①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懊悔了许多天;
②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人们争着买她的扇子.
(4)示例:
①认同.文中母亲不辞辛苦,陪着自己的儿子读书,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和殷切的期待.
②认同.文中母亲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但她的出发点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对儿子的爱也是深沉的.
③不认同.母亲对儿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儿子稍有松懈就责打他,夜深了,还把儿子摇醒了学习,这对儿子的身心是一种摧残.
④不认同.母亲对儿子的学习管得太死.不利于儿子的学习,也不利于儿子身心的自由成长.⑤母亲对儿子的教育,其良苦用心令人感动,足见其对儿子成才的渴求心理,但是在教育中的方法近于残酷,有损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翻译】
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学生连着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它.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数一百钱左右.”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词义积累:
市
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10.【答案】(1)本题考查语段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赏析.第一段文字在内容上交待了我不想上学的原因,是因为我想跟奶奶去割猪草,表现了我对上学的抵触情绪.正是因为这种抵触,才引出了下文我上学的艰难情形,所以本段为后文写老师们教育“我”的艰难做铺垫.
(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根据划线句内容可知,这是对老师的外貌描写.表现了老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
(3)本题考查赏析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代词指代的内容一定在它的附近.根据第三段中的“我就会开始哭,越哭越大声.“可知这种做法指的是我不会做作业就大声哭的做法.
答案:
(1)交代了“我”不愿意上学的原因,表现了“我”对上学的抵触,为后文写老师们教育“我”的艰难做铺垫.
(2)外貌描写.表现了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
(3)“我”不会做作业就大声哭泣的做法.
【解析】
本文第一段交代了“我”不愿意上学的原因,表现了“我”对上学的抵触,从而引出了因为这种抵触而发生在我与老师之间一系列的故事,这位老师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帮助我学习,让我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全文表现了我对这位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现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有: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重要的词语、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够分析文章的标题和写作思路…因此,平时学习要围绕现代文阅读的考点做相关练习,弄懂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来,以便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答案】《海底两万里》;凡尔纳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语段中出现的人物名称和地点可知,本文出自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一个简短的事件,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如果故事较长,就需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待清楚.用语要精炼,概括需全面.据此可概括为:“我”在海底散步时见到了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
答案:
(1)(2分)《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2)(2分)“我”在海底散步时见到了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
这两段文字出自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描写了“我”在海底散步时见到了五彩缤纷的海底美景.表现了我对这种奇景的惊叹与赞美.
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12.【答案】(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超重”这一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所带的行李超重;深层含义是指父母的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按题干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首先要辨别清人物描写的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出殷殷的母爱.
(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注意用第一人称.比如:“唉!我真混蛋,竞然没有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挨冻是小,关鍵是我伤了妈妈的心,•妈妈,对不起,儿子现在懂你了!”示例二:他呆呆的立在那里,此时他感受到的不只是身上的冷,还有心中隐隐的痛,他不禁懊悔起了登机前的表现,但他悔的不是自己没带御寒的衣服;悔的是自己对妈妈的态度,悔的是的妈那颗柔软滾烫的心却被自己扎上了尖尖的刺.想到这里,他冰冷的面颊上流下了两行热热的泪.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表层含义是指所带的行李超重;深层含义是指父母的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2)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忧郁”写出了母亲因儿子带的东西少而担忧的心理;“斑纹”一词表现了母亲一贯为儿子操劳,美丽的容颜己不再年轻.这个句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殷殷的母爱.
(3)示例一:“唉!我真混蛋,竞然没有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挨冻是小,关鍵是我伤了妈妈的心,•妈妈,对不起,儿子现在懂你了!”示例二:他呆呆的立在那里,此时他感受到的不只是身上的冷,还有心中隐隐的痛,他不禁懊悔起了登机前的表现,但他悔的不是自己没带御寒的衣服;悔的是自己对妈妈的态度,悔的是的妈那颗柔软滾烫的心却被自己扎上了尖尖的刺.想到这里,他冰冷的面颊上流下了两行热热的泪.
(4)提示:从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三方面作答,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我”在机场的所见.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叙述开学之前机场里挤满了送行的家长与上学的孩子;第二部分(3-4),叙述一个男孩因行李超重而向他的母亲发火,我上前劝解的过程;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针对事件发表感想.小说以男孩对母亲发火这一事件,表现当今独生子女的一代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苦心,只会抱怨的现象,引起读者的思考.
本阅读题考查的能力有:标题含义的理解,句子赏析,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阅读的感悟与启示.其中第四题较难,要能结合文章旨去阐述自己的看法,并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13.【答案】【例文】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幸福观.
妈妈的幸福观很简单:不需要穿金戴银,不需要荣华富贵,只要父母身体健康,丈夫事业有成,儿女乖巧,闲来织织毛衣,饭前锅碗瓢盆叮当响,饭后一家人说说笑笑,邻里和睦…这就是妈妈的幸福.
爸爸的幸福观很朴实:只要父母能安度晚年,妻子开开心心,儿女能努力学习.我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爸爸也说很幸福;喝两杯酒,炒几个菜,爸爸说太幸福了.对于爸爸来说,幸福是那样的朴实.
同学们的幸福观是单纯的:父母的一个微笑,老师的一句夸奖,朋友一个羡慕的眼神,都足以让他们高兴一天;攻破一道难题,解决了朋友之间的矛盾,一次小小的活动,都成了千金难买的幸福.
我的幸福是无处不在的:早晨到了学校,上课回答问题正确;同学们开开心心;回家后自己听喜欢的音乐;写一会儿作业;看一会儿电视.这都是幸福呀!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悠然;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泽,自己的声音!
真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朋友,当你明白这些时,你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很幸福了!
【解析】
【审题立意】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个题目里含有两个关键词语“幸福”、“简单”,“幸福”得通过描写一件有关幸福的事情来体现,“简单”重在体会,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写一件关于幸福的小事,里面含有幸福的感觉,而且要写出自己对幸福的体会和感受.
【思路点拨】本作文围绕中心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
【文体选择】写此作文题目,只能写记叙文.
【细节描写】因为题目是“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要写到心理体会,所以心理描写是不能少的,而且最好是有一个专门的段落来写心理描写.
【例文点评】文章语句简单质朴,却哲理深刻,思想性极强.这是一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作文,记叙文字为主体,议论文字很好的升华主题和主旨,相得益彰.本习作紧扣题目“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这一主题来写,用生动和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写出幸福其实很简单,符合写作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