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目的
确保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实验过程准确、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血及红细胞类血液制品储存末期溶血率的抽样检测过程控制。
3.职责
全血及成分血抽样检测岗负责血液制品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抽样检测工作。
4. 原理
检测原理详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5.设备、材料与试剂
5.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37℃恒温水浴箱、台式离心机。
5.2材料: 洁净试管、试管架、一次性吸头、一次性手套。
5.3试剂: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R1、R2、R3、标准液)。
6.检测环境条件
实验室温度18~27℃、湿度30~70%
7.步骤与方法
7.1 检测前准备
7.1.1 仪器设备准备:执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7.1.2 试剂准备:检查试剂盒内试剂瓶是否完好、有无渗漏,瓶内试剂有无浑浊、沉淀、变色及异物,容量是否满足工作需要。查看批号和有效期,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7.1.3 其他物品准备:检查EP管、一次性吸管、硬塑试管无破损、变形及污染,整齐摆放于实验台上;用记号笔在3支硬塑试管壁上分别标识“测试管”和“标准管”、“空白管”。
7.2 标本处理
打开离心机,将容量相近标本试管对称放入离心机转子内,3000r/min,离心5分钟,吸取上层血浆,将获得的血浆再次离心,吸取不含红细胞的血浆待用。
7.3 检测
7.3.1加样
7.3.1.1用微量移液器按照表21-1所示步骤,将试剂和标本分别加入对应的硬塑试管内。
表21-1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加样步骤
| 测试管 | 标准管 | 空白管 | |
| 1.血浆(μl) | 100 | - | - |
| 2.Hb标准液(μl) | - | 100 | - |
| 3.生理盐水(μl) | - | - | 100 |
| 4.R1(μl) | 1000 | 1000 | 1000 |
| 5.R2(μl) | 1000 | 1000 | 1000 |
| 6.R3(μl) | 100 | 100 | 100 |
7.3.2 检测
从水浴箱中取出试管及试管架。将“空白管”、“标准管”、“测试管”中的反应液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比色皿中,倒入量以稍超过比色皿体积的2/3为宜。在505nm波长处进行比色。打开样品槽,放入“空白管”比色皿调零。然后依次放入“标准管”、“测试管”进行比色,读取各管吸光度。
检测剩余标本进行后续实验,如时间不允许,将标本连同试管架一起暂放入标本冰箱保存。
7.3.3计算
利用所测得的数据计算每袋全血或红细胞类血液制品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及溶血率,计算公式如下:
(1)血浆/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公式:
游离血红蛋白浓度(mg/L)=
(2)每袋血液中血浆/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公式:
游离血红蛋白含量(mg)=游离血红蛋白浓度(mg/L)×血液制品容量(ml)/1000
(3)溶血率计算公式:
溶血率(%)=
8.结果的判定
储存末期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游离血红蛋白含量≤1g/L。抽样检测合格率应≥75%。
9.分析和报告
将检测结果记录于《血液质量检测记录》中,分析血液制品血浆/悬浮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或储存末期溶血率是否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打印《血液质量检测报告》。出现不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的结果,质量控制部门进行原因调查分析,提出纠正、预防措施,通知相关科室实施改进,并将结果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及站领导。
10.质量控制
仪器使用前应对其状态进行确认,项目检测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11. 相关文件
《血液常规抽检控制程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12. 相关记录
《血液质量检测记录》
《血液质量检测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