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26:38
文档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星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注,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東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2)用波浪
推荐度:
导读【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星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注,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東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2)用波浪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星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  , 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注,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東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    

(2)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________。它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想象ー下,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  

云彩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

【答案】 (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水洼;镜子

(3)高山

;骏马

;巨人

   

【解析】【分析】(1)寻找文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写出云彩会呈现出什么形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1)云彩、雨点、水洼、(落日的)余晖 

(2)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水洼 ;镜子

(3)高山;骏马;巨人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写想象内容注意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阅读《花钟》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睡莲从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张开________  发现________  怒放________  艳丽________

(3)照样子写两个。  

鲜花朵朵:________   ________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这样写会让读者体到    ________    

(7)我能仿照选文写一种鲜花的开放。    

【答案】 (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

(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鲜花朵朵”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二句。

 (5)、(6)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7)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白发苍苍(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5)、(6)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理解词语。  

挨挨挤挤: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__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3)照样子写一写:  

挨挨挤挤、________、________

(4)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5)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作者的意思是________            

A. 能把这一池荷花画下来的画家可真了不起。

B. 这“一大幅活的画”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才是了不起的画家。

(6)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作者的意思是________            

A. “我”穿着白衣裳,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

B. 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我”陶醉了,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答案】 (1)形容多而杂乱。

(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3

(3)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看书,看起来热闹极了!

(5)B

(6)B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挨挨挤挤”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有的……有的……有的……”是排比句。

 (5)、(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形容多而杂乱。(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3;(3)明明白白;清清楚楚(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看书,看起来热闹极了!(5)B;(6)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恰当的使用排比句。

 (5)、(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弄

扇子

扇送

(2)用“________”画出做肥皂水方法的句子。    

(3)用“先……然后……再……”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答案】 (1)huó;shàn;shān

(2)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

(3)先用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然后慢慢地吹起一个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泡泡就软悠悠地飘游起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1)huó、shàn、shān(2)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3)先用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然后慢慢地吹起一个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泡泡就软悠悠地飘游起来。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①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

    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②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啧吧啧吧地吃了起来。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

(1)从语段中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空。  

________地跳着    ________地吃起来    肚子饿得________叫

(2)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Ⅰ句①写出了妈妈出现在树下以后,“我”的心情变得有些________。

Ⅱ句②“我有点儿高兴”是因为________;“又有些失望”是因为________。

(3)猜一猜,妈妈背着一大包好吃的东西过来,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案】 (1)嗵嗵;啧吧啧吧;咕噜噜

(2)紧张;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没被妈妈识破;妈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孩子

(3)天黑了,妈妈引诱“我”回家。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结合语境恰当搭配。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嗵嗵2、啧吧啧吧、咕噜噜 (2)①紧张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没被妈妈识破、妈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孩子 (3)天黑了,妈妈引诱“我”回家。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运用,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

(2)蔡伦是怎样造出纸来的?把描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填一填。  

剪或切→浸→________→________→晒

(3)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中“大约”的意思是________,可以去掉这个词语吗?为什么?________    

【答案】 (1)既;又

(2)捣;捞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大概;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故选“既……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既、又 (2)捣、捞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4)①大概、②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不够严谨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7.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这个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叶的句子画上“________”。    

(3)对语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把“冒”字换成“长”字,表现了白荷花长得很快。

B. 这个“冒”字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突现出来,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

(4)语段中的句①②③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一连。  

句①________     a. 

句②________     b. 

句③________     c. 

【答案】 (1)6;碧绿;白;嫩黄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3)B

(4)b;c;a   

【解析】【分析】(1)考查这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此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意境情感来分析。(4)由①“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可知选b。由②“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可知选c。由③“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知选a。

 

 故答案为:(1)6、碧绿、白、嫩黄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3)B(4)b c a

  

 【点评】(1)此题考查对句子的把握能力。(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4)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8.【答案】 (1), :“ , ? , 。”

(2)关羽;大力士;勇猛极了

(3)关羽通过与周仓比赛打蚂蚁来教育周仓。

(4)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是不会有效的。

(5)聪明、善于教育。;有勇无谋但知错就改。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 :“ , ? , 。”

 (2)关羽、大力士、勇猛极了

 (3)关羽通过与周仓比赛打蚂蚁来教育周仓。

 (4)做事,不仅要有力量和勇气,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谋略,只会蛮干是不会有效的。

 (5)关羽:聪明、善于教育。周仓:有勇无谋但知错就改。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9.类文阅读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大海“呼吸”的特点是________。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的?    

【答案】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D

(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解析】【分析】(1)“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3)、(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2)B;D(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5)建成潮汐电站。

 【点评】(1)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10.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你看天空——

    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这个语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________            

A. 太阳                            B. 云彩                            C. 雨点                            D. 水洼                            E. 余晖                            F. 群星

(2)这个语段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突出了天空的奇妙。  

A.颜色    B.形状    C.尺寸    D.体积

(3)仔细读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想象一下,那会是什么形状?讲述的又是什么故事呢?    

(4)语段中打比方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用“________”画出来,并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 (1)A,B,E,F

(2)A;B

(3)略

(4)略   

【解析】【分析】(1)、(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发挥个人的想像,言子有理即可。

 (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ABEF(2)AB(3)略(4)略

 

 【点评】(1)、(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课文内容和想像。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文档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星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注,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一天结東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2)用波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