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工程经济学 第5章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27:51
文档

工程经济学 第5章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第5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章要点:(1)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工作程序及研究内容;(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3)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4)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5)项目后评价。§5.1可行性研究概述5.1.1建设项目及建设程序1、建设项目的含义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广义的项目概念泛指一切具有项目特点、符合项目定义的一次性任务或活动,如新产品开发、设备检修、房屋建设、软件开发等等。狭义的项目概念,一般专指工程建设项目,如建造一座大楼、兴建
推荐度:
导读第5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章要点:(1)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工作程序及研究内容;(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3)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4)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5)项目后评价。§5.1可行性研究概述5.1.1建设项目及建设程序1、建设项目的含义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广义的项目概念泛指一切具有项目特点、符合项目定义的一次性任务或活动,如新产品开发、设备检修、房屋建设、软件开发等等。狭义的项目概念,一般专指工程建设项目,如建造一座大楼、兴建
第5章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本章要点:

(1)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工作程序及研究内容;

(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

(3)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

(4)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5)项目后评价。

§5.1 可行性研究概述

5.1.1 建设项目及建设程序

1、建设项目的含义

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广义的项目概念泛指一切具有项目特点、符合项目定义的一次性任务或活动,如新产品开发、设备检修、房屋建设、软件开发等等。狭义的项目概念,一般专指工程建设项目,如建造一座大楼、兴建一座水电站等具有质量、投资、工期要求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任务。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亦称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是指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所组成,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的建设单位。一般以一个企业(或联合企业)、事业单位或工程作为一个建设项目。

凡属于一个总体设计中的主体工程和相应的附属配套工程、综合利用工程、环境保护工程、供水供电工程以及水库的干渠配套工程等,都统作为一个建设项目;凡是不属于一个总体设计,经济上分别核算,工艺流程上没有直接联系的几个工程,应分别列为几个建设项目。

2、建设项目的分类

工程项目的种类繁多,为了适应科学管理的要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建设性质划分:新建项目、扩建项目、改建项目、迁建项目、恢复重建项目。

①新建项目:指以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从无到有的建设项目。现有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一般不应有新建项目。若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全部固定资产价值3倍以上时,才可算新建项目。

②扩建项目:指现有企业、事业单位在原有场地内或其他地点,为扩大产品的生产能力或增加经济效益而增建的生产车间、的生产线或工程项目,以及事业和行政单位增建业务用房等。

③迁建项目:指现有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事业发展的要求,按照国家调整生产力布局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或出于环境保护等其他特殊要求,搬迁到其它地点的建设项目。

④恢复项目:指原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等原因已全部或部分报废,又投资重新建设的项目。

(2)按建设规模划分:大型项目、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

基本建设项目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更新改造项目划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两类。不同等级标准的建设项目,国家规定的审批机关和报建程序也不尽相同。

①按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所确定的总设计能力或投资总额的大小,依据国家颁布的《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进行分类。

②凡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一般以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划分;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一般按照其主要产品的设计生产能力划分;产品分类较多,不易分清主次,难以按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时,可按投资额划分。

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些项目,虽然设计能力或全部投资不够大、中型项目标准,经国家标准已列入大、中型计划或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项目,也按大、中型项目管理。

④更新改造项目一般只按投资额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项目,不再按生产能力或其他标准划分。

⑤基本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和更新改造项目限额的具体划分标准,根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有所变化。现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如下:

*按投资额划分的基本建设项目,属于生产性工程项目中的能源、交通、原材料部门的工程项目,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为大中型项目;其它部门和非工业项目,投资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为大中型项目。

*按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划分的工程项目,以国家对各行各业的具体规定作为标准。

*更新改造项目只按投资额标准划分,能源、交通、原材料部门投资额达到5000万元及其以上的工程项目和其他部门投资额达到3000万元及其以上的项目为限额以上项目,否则为限额以下项目。

⑥一部分工业、非工业项目,在国家统一下达的计划中,不作为大中型项目安排:

**分散零星的江河治理、国营农场、植树造林、草原建设等;原有水库加固,并结合加高大坝、扩大溢洪道和增修灌区配套工程的项目,除国家指定者外,不作为大中型项目。

**分段整治,施工期长,年度安排有较大伸缩性的航道整治疏浚工程。

**科研、文教、卫生、广播、体育、出版、计量、标准、设计等事业的建设(包括工业、交通和其他部门所属的同类事业单位),新建工程按大中型标准划分,改、扩建工程除国家指定者外,一律不作为大中型项目。

**城市的排水管网、污水处理、道路、立交桥梁、防洪、环保等工程;城市的一般民用建筑,包括统建和集资建设的住宅群、办公和生活用房等。

**名胜古迹、风景点、旅游区的恢复、修建工程。

**施工队伍以及地质勘探单位等的后方基地建设(包括工矿业的农副业基地建设)。

**采取各种形式利用外资或国内资金兴建的旅游饭店、旅馆、贸易大楼、展览馆、科教馆等。

(3)按建设过程分:筹建项目、在建项目、投产项目、收尾项目、停建缓建项目。

①筹建项目,指尚未开工,正在进行选址、规划、设计等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建设项目。

②施工项目,指报告期内实际施工的建设项目,包括报告期内新开工的项目、上期跨入报告期续建的项目、以前停建而在本期复工的项目、报告期施工并在报告期建成投产或停建的项目。

③投产项目,指报告期内按设计规定的内容,形成设计规定的生产能力(或效益)并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包括部分投产项目和全部投产项目。

④收尾项目,指已经建成投产和已经组织验收,设计能力已全部建成,但还遗留少量尾工需继续进行扫尾的建设项目。

⑤停缓建项目,指根据现有人财物力和国民经济调整的要求,在计划期内停止或暂缓建设的项目。

(4)按投资作用划分:生产性工程项目、非生产性工程项目。

1)生产性工程项目,是指直接用于物质资料生产或直接为物质资料生产服务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工业建设项目。包括工业、国防和能源建设项目。

②农业建设项目。包括农、林、牧、渔、水利建设项目。

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交通、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地质普查、勘探建设项目等。

④商业建设项目。包括商业、饮食、仓储、综合技术服务事业的建设项目。

2)非生产性工程项目,指用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福利需要的建设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办公用房。各级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管理机关的办公用房。

②居住建筑。住宅、公寓、别墅等。

③公共建筑。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公用事业、咨询服务、宗教、金融、保险等建设项目。

④其他工程项目。不属于上述各类的其他非生产性工程项目。

(5)按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划分: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公益性项目。

①竞争性项目:指投资效益比较高、竞争性比较强的工程项目。其投资主体一般为企业,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②基础性项目:指具有自然垄断性、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而收益低的基础设施和需要重点扶持的一部分基础工业项目,以及直接增强国力的符合经济规模的支柱产业项目。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通过经济实体进行投资,同时广泛吸纳企业参与投资,有时还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③公益性项目:主要包括科技、文教、卫生、体育和环保等设施,公检法等政权机关以及机关、社会团体办公设施,国防建设等。公益性项目的投资主要由用财政资金安排。

(6)按项目的投资来源划分:投资项目、非投资项目。

1)投资项目

投资项目在国外也称为公共工程,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出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国内金融组织的贷款等方式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工程项目。

按照其盈利性不同,又可分为经营性投资项目和非经营性投资项目。经营性投资项目指具有盈利性质的投资项目,投资的水利、电力、铁路等项目基本都属于经营性项目。经营性投资项目应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使项目的建设与建成后运营实现一条龙管理。

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一般是指非盈利性的、主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公益性项目。学校、医院以及各行政、司法机关的办公楼等都属于非经营性投资项目。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一般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再移交给使用单位,实现项目的“投资、建设、监管、使用”四分离。

2)非投资项目

指企业、集体单位、外商和私人投资兴建的工程项目。一般均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使项目的建设与建成后的运营实现一条龙管理。

3、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

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是指工程项目从策划、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工作次序。建设程序是工程建设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工程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一般一个建设项目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要经过投资决策、建设实施和交付使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了特定的步骤和工作内容。

(1)项目建议书阶段

项目建议书是项目投资者向国家提出要求建设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最初阶段的工作,是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推荐一个拟建项目,论述其建设的必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

项目建议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②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③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④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对于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按要求编制完成后,应根据建设规模和限额划分分别报送有关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可以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但并不表明项目非上不可,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不是项目的最终决策。

根据《关于投资改革的决定》,对于企业不再使用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不再进行投资决策性质的审批,项目实行核准制或登记备案制,企业不需要编制项目建议书而可以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可行性研究阶段

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即可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根据审定的项目建议书,对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所提交的成果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就标志着该项目立项工作的完成,可以着手准备建设了。

(3)设计阶段

设计是对拟建工程的实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所进行的全面而详尽的安排,是基本建设计划的具体化,是整个工程的决定性环节,也是施工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项目法人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编制初步设计。一般工程项目可采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两阶段设计,对于大型、复杂或缺乏经验的项目,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三阶段设计;并相应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和施工图预算。

①初步设计: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所做的具体的实施方案,目的是为了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控制数额内,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工程项目所做的基本技术经济规定,编制项目总概算。

②技术设计:应根据初步设计和更详细的调查研究资料编制,以进一步解决初步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如工艺流程、建筑结构、设备选型即数量确定等,使工程项目的设计更具体、更完善。

③施工图设计:根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完整的表现建筑物外型、内部空间分割、结构体系、构造状况以及建筑群的组成和周围环境的配合。

(4)建设准备阶段

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要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①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②完成施工用水、用电、交通、通信等工程;③组织设备、材料订购和采购;④准备必要的施工图样;⑤组织施工招标投标,择优选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5)建设实施阶段

建设项目经批准,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项目便进入了建设实施阶段。项目新开工时间,是指工程项目设计文件中规定的任何一项永久性工程第一次正式破土开槽开始施工的日期。不需开槽的工程,正式开始打桩的日期就是开工日期。铁路、公路、水库等需要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的,以开始进行土方、石方工程的日期作为正式开工日期。工程地质勘察、平整场地、旧建筑物的拆除、临时建筑、施工用临时道路和水、电等工程开始施工的日期不能算作正式开工日期。

施工安装活动应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合同条款及施工组织设计,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成本及安全、环保等目标的前提下进行,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后,由施工单位移交给建设单位。

(6)竣工验收阶段

当工程想按设计文件的规定内容和施工图纸的要求全部建完后,便可组织验收。竣工验收是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也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

规模较大、较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先进行初验,然后进行正式验收。规模较小、较简单的工程项目,可以一次进行全部项目的竣工验收。

工程项目全部建完,经过各单位工程的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竣工图、竣工决算、工程总结等必要文件资料,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向负责验收的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7)项目后评价阶段

项目后评价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管理的延伸。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或通过销售交付使用,只是工程建设完成的标志,而不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终结。

所谓建设项目后评价是工程项目竣工投产、生产运营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对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实施、项目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5.1.2 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发展过程)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工作阶段。

可行性研究,即所谓的“可以行得通的方案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建设项目的技术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建设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确定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如何投资;是继续投资还是就此中止不投资等,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可行性研究起始于1902年,美国为了改善河道,根据河港法要求,对水域资源工程项目进行评价。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开发田纳西河流域工程中,应用可行性研究方法,效果显著。可行性研究从其产生到现在,经过百年的推广及广泛应用、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具体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前期。在这一阶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采用财务分析法,即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支出的简单比较来判断工程项目的优劣,并依此来决定工程项目的取舍。此阶段财务分析法的主要缺陷是它不能对公用事业项目给国家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分析。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期。在这一阶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从侧重于财务分析发展到同时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以“社会净收益”为理论基础的费用——效益分析法作为工程项目评价的方法被普遍接受。在这一时期,美国于1950年颁布了《内河流域项目经济分析的实用方法》,规定了测算费用效益比率的原则性程序。1958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首次提出了在经济分析中使用影子价格的主张。在这以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都在其贷款项目的评价中同时采用了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两种方法。

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现在。这一阶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在以往的基础上又采用了社会分析法,即把增长目标和公平目标(二者合称为国民福利目标)结合在一起作为选择工程项目的标准。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968年和1974年,由牛津大学的李托和穆里斯分别编写的《发展中国家工业项目分析手册》和《发展中国家项目评价和规划》;1972年、1978年和1980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编写的《项目评价准则》、《工业可行性研究手册》以及《工业项目评价手册》等。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标志着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朝着规范和标准的方向发展,为可行性研究的推广和应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国自1979年开始,在总结建国后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引进了可行性研究,并将其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技术经济分析。1981年,原国家计委正式下文,明确规定:“把可行性研究作为建设前期工作中一个重要技术经济论证阶段,纳入基本建设程序。”1983年,原国家计委又下达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重申“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实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组成部分”,在这之后,原国家计委又于1987年、1993年颁布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一版、第二版,为规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科学决策工程项目投资提供了指导原则。在认真总结前面实施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7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建设部发布了《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用于指导各类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

5.1.3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投资决策从技术经济多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水平,提高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具有以下作用:

1、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及效益如何,会受到社会的、自然的、经济的、技术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有助于分析和认识这些因素,并依据分析论证的结果提出可靠的或合理的建议,从而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作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或金融组织申请贷款、筹集资金的依据

银行是否给一个项目贷款融资,其依据是这个项目是否能按期足额归还贷款本息。银行只有在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评价之后,才能确认是否给予贷款。例如,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都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项目申请贷款的先决条件。

3、作为编制设计和进行建设工作的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的建设方案、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厂址、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总图布置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因此,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得到审批后,即可以作为项目编制设计和进行建设工作的依据。

4、作为签订有关合同、协议的依据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者与其他单位进行谈判,签订承包合同、设备订货合同、原材料供应合同、销售合同及技术引进合同等的重要依据。

5、作为项目进行后评价的依据

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建设活动全过程的事后评价,就必须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作为参照物,并将其作为项目后评价的对照标准,尤其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有关效益分析的指标,无疑是项目后评价的重要依据。

6、作为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定员的依据

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一般都须对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项目的织织管理、劳动定员的配备及其培训、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数量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说明。

7、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环境影响的依据,也作为向项目所在地和规划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

5.1.4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

可行性研究作为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

阶段 机会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 详细可行性研究

解决的问题 1.社会是否需要;

2.有没有可以开展项目

的基本条件

1.确定是否进行详细可

研;

2.需要进行辅助性专题研

究的关键问题

1.提出建设方案;

2.效益分析和最终方案选

择;

3.确定项目投资的最终可

行性和选择依据标准

精度 ≤±30% ≤±20% ≤±10%

需要时间 1-3个月 4-6个月 8-12个月或更长

研究费用 (占投资的比例)0.2%-1% 0.25%-1.25%

大项目0.2%-1%

小项目1%-3%

5.1.5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

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筹划准备

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建设单位即可组织或委托有资质的工程咨询公司对拟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双方应当签订合同协议,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目标、前提条件、进度安排、费用支付方法和协作方式等内容。建设单位应当提供项目建议书和项目有关的背景材料、基本参数等资料,协调、检查监督可行性研究工作。可行性研究的承担单位在接受委托时,应了解委托者的目标、意见和具体要求,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基本参数、技术标准等基础依据。

2.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包括市场、技术和经济三个方面内容,如市场需求与市场机会、产品选择、需要量、价格与市场竞争;工艺路线与设备选择;原材料、能源动力供应与运输;建厂地区、地点、场址的选择,建设条件与生产条件等。对这些方面都要作深入的调查,全面地收集资料,并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和评价。

3.方案的制定和选择

这是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经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专题性辅助研究,有时要把不同的方案进行组合,设计

成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这些方案包括产品方案、生产经济规模、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车间组成、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等方案。在这个阶段有关方案选择的重大问题,都要与建设单位进行讨论。

4.深入研究

对选出的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点是在对选定的方案进行财务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的财务效益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在估算和预测工程项目的总投资、总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费用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盈亏分析、风险分析,论证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有利。

5.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后,证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实现条件的可能性、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上合理有利,即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一个以上的项目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结论性意见和重大措施建议供决策单位作为决策依据。可行性报告有它特殊的要求和格式,在编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准确简明地阐述工程项目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突出针对性。

(2)要注意表达的精确性,这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不应采用模糊不清的表达方式,如“基本上能够达到”、“如果这一点可能的话,还是比较有把握的”等。

(3)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严肃认真。运用语言文字要标准,不使用不规范的字或词。

(4)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注意内容的系统化和格式的统一。由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由多种专业人员或多个单位协作完成的,各个单项研究报告又可能由多人编写;因此,应根据工作程序、性质和内容,事前提出各项的具体要求,统一编写的方法和内容安排。

(5)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注意形式的规范化、参考文献条目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格式书写。

§5.2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可概括为三大部分。首先是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项目的“必要性”问题;第二是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基础,它要解决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第三是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这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解决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效益研究共同构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三大支柱。

一般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需参考《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进行修改)

1、总论:要说明项目提出的历史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的依据、范围以及研究概况和结论;改扩建项目还应说明企业的现状。

2、需求预测和建设规模:主要包括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及产品供求平衡分析;产品价格、竞争能力,以及进入国际市场前景的预测和分析;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

3、自然资源、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状况:主要包括经国家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份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分析和论证;原材料、燃料、电力等需求种类、数量、来源和供给分析;公用设施具备状况、需要量、供应方式和供给可能性的分析和论证。

4、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主要包括拟建项目对厂址的要求以及已选厂址具备的条件,如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及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和论述;交通运输、水、电、气等社会公用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的调查分析和论述;厂址方案的比较、选择及其推荐方案等。

5、项目设计: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组成,即各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数量及其设计方案;生产技术、工艺方法及设备选型等方案的比较和分析,技术、设备的来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和确定;工厂总图布置方案及建筑工程量估算;公用设施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

6、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安全防护:主要包括建厂地区、地点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项目的“三废”治理、劳动保护与安全防护方案的分析和论证。

7、工厂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职工培训:主要包括全厂的组织机构、管理与生产指挥系统的设置,车间组成,劳动定员和职工培训等措施方案。

8、建设进度计划:主要包括从勘察设计、设备订货和制造、建筑安装、生产调试到正式投入生产的全过程的衔接配合、统筹安排、全面规划的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进度计划的制定。

9、投资和成本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主要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协作配套工程所需投资总额的估算,产品成本费用的估算以及资金的筹措来源、方式,贷款偿还能力与偿还方式以及投资回收时间等。

10、经济评价: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以考察和分析论证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以考察和分析论证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经济效益与政治、社会、技术、自然资源、生态及环境效益评价等。

§5.3 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融资

5.3.1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是指在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特定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计。是项目建设前期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对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也有直接的影响。

1、投资估算的内容

建设项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此时不含流动资金)、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等。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直接形成实体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其余部分为静态投资部分。

(2)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1)项目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规划阶段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此阶段是按项目规划的要求和内容,粗略的估计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允许误差大于±30%。

(2)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

项目建议书阶段是按照项目建议书中的产品方案、项目建设规模、产品主要生产工艺、企业车间组成、初选建厂地点等,估算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30%以内。此阶段项目投资估算的意义是据此判断一个项目是否需要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3)初步可研阶段的投资估算

初步可研是在掌握了更详细、深入的资料的条件下,估算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额。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20%以内。此阶段项目投资估算的意义是据以确定是否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

(4)详细可研阶段的投资估算

详细可研阶段的投资估算至关重要,此阶段投资估算经审查批准后,便是工程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投资限额,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10%以内。

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方法

(1)简单估算法

简单估算法是指在没有详细的工程数据资料,近明确项目的规模、类型以及基本技术原则和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典型项目的历史资料估算造价的方法。简单估算法虽然估算简便,但是估算精度相对较低,一般用于投资机会研究与项目建议书阶段。常用的方法包括: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估算法、比例估算法等。

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依据调查的统计资料,利用相近规模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乘以建设规模,即得拟建项目投资。

121C C Q ⎛⎞=⎜⎟⎝⎠

2Q f ;其中,、为已建类似项目和拟建项目的静态投资额; 1C 2C 、为已建类似项目和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

1Q 2Q f 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此种方法是把项目的建设投资与其生产能力的关系视为简单的线性关系,估算结果精度较差。使用时要注意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与类似项目的可比性。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新建项目或装置的估算。

【例】假定某地拟建一座200套客房的豪华宾馆,另有一座豪华宾馆最近在该地施工,且掌握了以下资料:有250套客房,有门厅、餐厅、会议室、游泳池、夜总会、网球场等设施,总造价在1025万美元。试估算新建项目的总投资。 【分析】根据上述资料,折算每套客房的造价:总造价/客房总套数=1025 4.1250

=万美元/套。据此,在同一地方,且各方面具有可比性的有200套客房的豪华宾馆的造价估算为:4.1万美元×200=820万美元。 2)生产能力指数法

又称指数估算法,是根据已建成的类似项目生产能力和投资额来粗略估算拟建项目投资额的方法,是对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的改进。

2211x Q C C f Q ⎛⎞=⎜⎟⎝⎠

;其中,x 为生产能力指数。

上式表明造价与生产规模呈非线性关系,且单位造价随工程规模的增大而减小。在正常情况下,01x ≤≤。不同生产率水平的国家和不同性质的项目中,x 的取值是不相同的。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与的比值在0.5-2之间,

则指数1Q 2Q x 的取值近似为1。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于50倍,且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模来达到时,则x 的取值约在0.6-0.7之间;若是靠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的数量达到时,x 的取值约在0.8-0.9之间。

生产能力指数法主要应用于拟建装置或项目与用来参考的已知装置或项目的规模不同的场合。

【例】1982年在某地兴建一座30万吨合成氨的化工厂,总投资为28000万元,假如2004年在该地开工兴建45万吨合成氨的工厂,合成氨的生产能力指数为0.81,则需静态投资为多少?(假定从1982年至2004年每年平均工程造价指数为1.10) 【解】0.812222114528000 1.10316541.7730x Q C C f Q ⎛⎞⎛⎞==××=⎜⎟⎜⎟⎝⎠⎝⎠万元

生产能力指数法与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相比,精确度略高,其误差可以控制在±20%以内,尽管估价误差仍较大,但有其独特的好处:即这种估价方法不需要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只知道工艺流程及规模就可以,在总承包工程报价时,承包商大都采用这种方法估价。 3)系数估算法

系数估算法也称因子估算法,是以拟建项目的主体工程费或主要设备费为基数,以其他工程费与主体工程费的百分比为系数估算项目总投资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一般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系数估算法常用的有设备系数法、主体专业系数法和朗格系数法等。

①设备系数法

以拟建项目的设备费为基数,根据已建成的同类项目的建安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等与设备价值的百分比,求出拟建项目建安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进而求出建设项目总投资。

112233(1)C E f P f P f P I =+++++

E ——拟建项目设备费;

1P 、、……——已建项目中建安工程费及其他工程费与设备费的比例;

2P 3P 1f 、2f 、3f ……——由于时间因素引起的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

I ——拟建项目的其他费用。

②主体专业系数法

以拟建项目中投资比重较大,并与生产能力直接相关的工艺设备投资为基数,根据已建同类项目的有关统计资料,计算出拟建项目各专业工程与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据以求出拟建项目各专业投资,然后加总即为项目总投资。

'''112233(1)C E f P f P f P I =+++++

'1P 、、……——已建项目中各专业工程费用与设备投资的比重。

'2P '3P ③朗格系数法

这种方法是以设备费为基数,乘以适当系数来推算项目的建设费用。这种方法是世行项目投资估算常采用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总成本费用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别计算,再合为项目建设的总成本费用。

(1)i c C E K K =+∑i i

C ——总建设费用;

E ——主要设备费;

i K ——管线、仪表、建筑物等项费用的估算系数;

c K ——管理费、合同费、应急费等项费用的总估算系数。

总建设费用与设备费用之比为朗格系数,即L K (1)L i K K =+c K ∑i 。 4)比例估算法

根据统计资料,先求出已有同类企业主要设备投资占全厂建设投资的比例,然后再估算出拟建项目的主要设备投资,即可按比例求出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

11n

i i

i I Q P K ==∑ I ——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

K ——已建项目主要设备投资占拟建项目投资的比例;

n ——设备种类数;

i Q ——第i 种设备的数量;

i P ——第i 种设备的单价(到厂价格)。

(2)指标估算法

这种方法是把建设项目划分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及其它基本建设费等费用项目或单位工程,再根据具体的投资估算指标,进行各项费用项目或单位工程投资的估算。在此基础上,可汇总成每一单项工程的投资。另外再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即求得建设项目总投资。 1)建筑工程费用估算

★建筑工程费用是指为建造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内容包括:

**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和列入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的供水、供暖、卫生、通风、煤气等设备费用及其装饰、油饰工程的费用,列入建筑工程预算的各种管道、电力、电信和电缆导线敷设工程的费用。

**设备基础、支柱、工作台、烟囱、水塔、水池、灰塔等建筑工程以及各种炉窑的砌筑工程和金属结构工程的费用。

**为施工而进行的场地平整,工程和水文地质勘察,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以及施工临时用水、电、气、路和完工后的场地清理,环境绿化、美化等工作的费用。

**矿井开凿、井巷延伸、露天矿剥离,石油、天然气钻井,修建铁路、公路、桥梁、水库、堤坝、灌渠及防洪等工程的费用。 ★建筑工程费用的估算一般采用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等进行估算。

①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是以单位建筑工程量投资乘以建筑工程总量计算。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单位建筑面积的投资,工业窑炉砌筑以单位容积的投资,水库以水坝单位长度的投资,铁路路基以单位长度的投资,矿上掘进以单位长度的投资,乘以相应的建筑工程量计算建筑工程费。

2m 3

m m km m ②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是以单位实物工程量的投资乘以实物工程总量计算。土石方工程按每立方米投资,矿井巷道衬砌工程按每延米投资,路面铺设工程按每平方米投资,乘以相应的实物工程量计算建筑工程费。

③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对于没有上述估算指标且建筑工程费占总投资比例较大的项目,可采用概算指标估算法。采用此种方法,应占有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建筑材料价格和工程费用指标,投入的时间和工作量比较大。 2)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估算

设备购置费根据项目主要设备表及价格、费用资料编制,工器具购置费按设备购置费的一定比例计取。对于价值高的设备应按单台(套)估算购置费,价值较小的设备可按类估算,国内设备和进口设备应分别估算。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是由设备购置费和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组成。设备购置费是指为建设项目购置或自制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国产或进口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用。由设备原价和设备运杂费构成。

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是指新建或扩建项目初步设计规定的,保证初期正常生产必须购置的没有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仪器、工卡模具、生产家具和备品备件等的购置费用。一般以设备购置费为计算基数,按照部门或行业规定的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费率计算。

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

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设备购置费×定额费率

①设备原价

设备原价指国产设备或进口设备的原价。国产设备原价是指设备制造厂的交货价或订货合同价。国产设备原价有国产标准设备原价和国产非标准设备原价。

进口设备原价指进口设备的抵岸价,即抵达买方边境港口或边境车站,且交完关税等税费后形成的价格。进口设备的抵岸价的构成与进口设备的交货类别有关。

进口设备原价=货价+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关税++消费税+海关监管手续费+车辆购置附加费

①①货价一般指装运港船上交货价(FOB ),也叫离岸价。

③③运输保险费=(原币货价+国外运费)×保险费率/1-保险费率

④④银行财务费=人民币货价(FOB)×银行财务费率

⑤⑤外贸手续费指按对外经济贸易部规定的外贸手续费率计取的费用,一般取1.5%。

F

外贸手续费=到岸价(CI)×外贸手续费率

F

⑥⑥关税是指海关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到岸价(CI)×进口关税税率

F FOB、国际运费、运输保险费,作为关税

其中到岸价CI是运费、保险费在内价,包括了离岸价格

的完税价格。

⑦⑦是对从事进口贸易的单位和个人,在进口商品报关进口后征收的税种。我国条例规定,进口应税产品均按组成计税价格和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

进口产品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率

⑧⑧消费税,对部分进口设备征收(如轿车、摩托车等)。

应纳消费税额=(到岸价+关税)×消费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

⑨⑨海关监管手续费,指海关对进口减税、免税、保税货物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服务的手续费。对于全额征收进口关税的货物不计本项费用。

海关监管手续费=到岸价×海关监管手续费率(一般为0.3%)

⑩⑩车辆购置附加费:进口车辆需缴纳进口车辆购置附加费。

进口车辆购置附加费=(到岸价+关税+消费税+)×进口车辆购置附加费率

②设备运杂费:设备运杂费通常由运费和装卸费、包装费、设备供销部门手续费和采购与仓库保管费构成。设备运杂费=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率

③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

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设备购置费×定额费率

3)安装工程费用估算

★安装工程费一般包括:

**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医疗、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的机械设备的装配费用,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等设施的工程费用,附属于被安装设备的管线敷设工程费用,以及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作的材料费和安装费。

**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台设备进行单机运转、对系统设备进行系统联动无负荷运转工作的调试费。

★安装工程费通常按行业或专门机构发布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和指标估算投资。具体可按安装费率、每吨设备安装费或单位安装实物工程量的费用估算。

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率

安装工程费=设备吨位×每吨安装费

安装工程费=安装工程实物量×安装费用指标

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估算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指从工程筹建起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除建安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以外的,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土地使用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费用。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按各项费用科目的费率或者取费标准估算。

5)预备费估算

预备费包括了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①基本预备费是指在初步设计及概算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基本预备费在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础之上乘以基本预备费率。

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费率

②涨价预备费指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内由于价格等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预留费用。内容包括:人工、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的价差费,建安工程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调整,利率、汇率调整等增加的费用。

涨价预备费的测算,一般根据国家规定的投资综合价格指数,按估算年份价格水平的投资额为基数,采用复利方法计算。

0(1)1n

t t t PF I f =⎡=+⎣∑⎤−⎦其中:——建设期年份数;n t I ——建设期中第t 年的投资计划额,包括设

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安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f ——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

(说明:例题见教材5-1) 6)建设期贷款利息估算

建设期贷款利息包括向国内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外国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以及在境内外发行的债券等在建设期间内应偿还的借款利息。

当总贷款是分年均衡发放时,建设期利息的计算可按当年借款在年中支用考虑,即当年贷款按半年计息,上年贷款按全年计息。计算公式为:

112j j j q P A −⎛⎞=+⎜⎝

⎠i i ⎟;其中:——建设期第j q j 年应计利息; 1j P −——建设期第年末贷款累计金额与利息累计金额之和;

(1j −)j A ——建设期第j 年贷款金额;

i ——年利率。

(说明:例题见教材5-2)

4、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为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一般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个别情况下或者小型项目可采用扩大指标法。 (1)分项详细估算

流动资金的显著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周转,其周转额的大小与生产规模及周转速度直接相关。分项详细估算法是根据周转额与周转速度之间的关系,对构成流动资金的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分别进行估算。在可研过程中,为简化计算,仅对存货、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四项内容进行估算。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现金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1)周转次数的计算:周转次数=360天/最低周转天数。

各类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最低周转天数参照同类企业的平均周转天数并结合项目特点确定,或按部门(行业)规定,在确定最低周转天数时应考虑储存天数、在途天数,并考虑适当的保险系数。

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为简化计算,仅考虑外购原材料、燃料、其它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并分项进行计算。

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其他材料+在产品+产成品

外购原材料、燃料=年外购原材料或燃料费用/分项周转次数

其他材料=年其他材料费用/其他材料周转次数

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营业费用)/产成品周转次数

②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尚未收回的资金。

应收账款=年经营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③预付账款:指企业为购买各类材料、半成品或服务所预先支付的账款。

预付账款=外购商品或服务年费用金额/预付账款周转次数

④现金需要量:项目流动资金中的现金是指为维持正常生产运营必须预留的货币资金。

现金=(年工资及福利费+年其他费用)/现金周转次数

年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以上三项费用中所含的工资即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

3)流动负债的估算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它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在项目评价中,流动负债的估算可只考虑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两项。

应付账款=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它材料年费用/应付账款周转次数

预收账款=预收的营业收入年金额/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2)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是根据现有同类企业的实际资料,求得各种流动资金率指标,也可依据行业或部门给定的参考值或经验值确定比率,将各类流动资金率乘以相对应的费用基数来估算流动资金。一般常用的基数有销售收入、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和固定资产投资等。

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

年流动资金额=年产量×单位产品产量占用流动资金额

5.3.2 建设项目的融资

融资是以一定的渠道为某种特定活动筹集所需资金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在工程经济分析中,融资可以理解为为项目投资而进行的资金筹措行为或资金来源方式。

1、融资方式

(1)自有资金

1)资本金:所谓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的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属于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

项目资本金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资本金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评估作价,不得高估或低估。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比例不得超过投资项目资本金总额的20%,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根据出资方的不同,项目资本金可分为国家出资、法人出资和个人出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建设项目可通过争取国家财政预算内投资、发行股票、自筹投资和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来筹集资本金。

2)资本公积金:所谓资本公积金是指项目或企业由于非经营性因素而发生的资本增值所形成的公积金,其来源包括法定财产重估价值、资本溢价和接受捐赠等。

(2)外部资金来源

1)国内资金来源:①银行贷款②发行债券

银行贷款是银行利用信贷资金所发放的投资性贷款。债券是借款单位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证明持券人有权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可分为国家债券、地方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2)国外资金来源:

①外国贷款外国贷款是指外国通过财政预算每年拨出一定款项,直接向我国提供的贷款,利率较低(年利率一般为2%-3%),期限较长(一般为20-30年),但是数额有限。比较适用于建设周期较长、金额较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如发电站、港口、铁路及能源开发等项目。

②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主要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提供的贷款。各种大型项目由世界银行直接贷款,各中小工业项目由中国投资银行负责转贷,各中小农业项目由中国农业银行负责转贷。

③国际商业贷款

包括国外开发银行、投资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以及开发金融公司对我国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可以较快筹集大额资金,借得资金可由借款人自由支配,但利息和费用负担较重。

④国外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

债券的偿付期限较长,一般在7年以上,发行金额一次在一亿美元以上,筹得的款项可以自由使用。但债券发行手续比较繁琐,且发行费用较高,同时还要求发行人有较高的信誉,精通国际金融业务。

⑤外国银行、企业和私人存款

通过我国的金融机构,广泛吸收包括私人客户外汇存款、同业银行存款、企业外汇存款在内的各类外汇存款。此类存款的特点是分散、流动性大,但成本低、风险小。

⑥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西方国家为了鼓励资本和商品输出而设置的专门信贷。这种贷款的特点是利息率较低,期限一般为10-15年,借方所借款项只能用于购买出口信贷国设备。出口信贷可根据贷款对象的不同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指发放出口信贷的银行将贷款直接贷给国外进口者(即买方);卖方信贷是指发放出口信贷的银行将资金带给本国的出口者(即卖方),以便卖方将产品赊买给国外进口者(即买方),而不致发生资金周转困难。

3)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设备租赁的重要形式,将贷款、贸易与出租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过程为:

先由承租人选定制造厂家,并就设备的型号、技术、价格、交货期等与制造厂家商定;再与租赁公司就租金、租期、租金支付方式等达成协议,签订租赁合同;然后由租赁公司通过向银行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按照承租人与制造厂家商定的条件将设备买下;最后根据合同出租给承租人。

融资租赁是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筹资方式,不需要像其他筹资方式那样,等筹集到足够的货币资本后再去购买长期资产。同时,融资租赁还有利于及时引进设备,加速技术改造。但融资租赁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融资租赁的资金成本率比其他筹资方式(如债券和银行贷款)的资金成本率要高。 【话题】

1、融资租赁的起源

现代融资租赁产生于二战之后的美国。二战以后,美国工业化生产出现过剩,生产厂商为了推销自己生产的设备,开始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即:以分期付款、寄售、赊销等方式销售自己的设备。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转移,资金回收的风险比较大。于是有人开始借用传统租赁的做法,将销售的物件所有权保留在销售方,购买人只享有使用权,直到出租人融通的资金全部以租金的方式收回后,才将所有权以象征性的价格转移给购买人。这种方式被称为“融资租赁”,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美国租赁公司(现更名为美国国际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

2、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现代租赁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为了解决资金不足和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的需求,在荣毅仁先生的倡导下,作为增加引进外资的渠道,从日本引进了融资租赁的概念,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主要股东,成立了中外合资的东方租赁有限公司和以国内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用这种方法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管理、技术,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中国的出口能力。

2、项目融资

(1)项目融资的概念融资是指为项目投资而进行的资金筹措行为,通常有广义和侠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说,所有的筹资行为都是融资。但从狭义上理解,项目融资就是通过项目来融资,也可以说是以项目的资产、收益做抵押来融资。

具体来讲,项目融资就是在向一个具体的经济实体提供贷款时,贷款方首先查看该经济实体的现金流量和收益,将其视为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并将该经济实体的资产视为这笔贷款的担保物,若对这两点感到满意,则贷款方同意贷款。

项目融资始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油田开发项目,后来逐渐扩大范围,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炭、铜、铝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如世界最大的,年产80万吨铜的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就是通过项目融资实现开发的。项目融资作为国际大型矿业开发项目的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是以项目本身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保证来融资的。它不需要以投资者的信用或有形资产作为担保,也不需要部门的还款承诺,贷款的发放对象是专门为项目融资和经营而成立的项目公司。

举例来进一步解释项目融资的狭义概念。

【例】:某自来水公司现拥有A、B两个自来水厂。为了增建C厂,决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

方案1:贷款用于建设新厂C,而归还贷款的款项来源于A、B、C三个水厂的收益。如果新厂C建设失败,该公司把原来的A、B两个水厂的收益作为偿债的担保。这时,贷款方对公司有完全追索权。

方案2:借来的款项用于建C厂,用于偿债的资金仅限于C厂建成后的水费和其他收入。如果新项目失败,贷方只能从清理C厂的资产中收回一部分,除此之外,不能要求自来水公司从别的资金来源,包括A、B两个厂的收入归还贷款,这称为贷方对自来水公司无追索权。

方案3:在签订贷款协议时,只要求自来水公司把特定的一部分资产作为贷款担保,这里称贷款方对自来水公司有有限追索权。

上述第一种方案就是传统的贷款方式,而第2和第3方案称为项目融资。因此,项目融资有时也称为无担保或有限担保贷款。

(2)项目融资的方式(可参考造价师教材等)

项目融资有很多方式,如产品支付、远期购买以及融资租赁等,经过发展,除了BOT方式逐渐成熟与丰富之外,还有其它不同的融资方式,并且不同的融资方式有不同的融资结构和融资过程。

1)BOT融资方式

ate er

BOT即Build-Oper-Transf三个单词的缩写,代表着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的概念。典型的BOT 模式,是项目所在国或所属机构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回收成本、偿还债务、承担风险、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根据协议将项目所有权无偿地移交给机构。实质上,BOT融资方式是与承包商合作经营基础设施项目的一种特殊运作模式。

BOT方式主要用于发展收费公路、发电厂、地铁、桥梁、码头、海底隧道、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我国运用BOT方式吸引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起步于1984年,早期的BOT项目都是地方批准的。从国家角度来看,我国直到1995年才开始组织BOT方式的试点工作,除广西来宾电厂外,湖南长沙电厂项目和成都水厂项目又被我国陆续批准为BOT试点项目。

****【话题】

福建省泉州刺桐大桥是我国首例由民营企业发起兴建的BOT融资项目,总投资为2.5亿元,全长1530m、宽27m,双向6车道,于1996年12月建成通车。其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BOT融资方式,即由项目投资法人建设经营30年,期满后全部无偿移交给,以解决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泉州市1994年初决定在市区边缘再造一座过江大桥,实现过境车辆和城市交通分流。建设刺桐大桥的消息传出后,先后有5家外商前往洽谈,因其条件苛刻而未成功,当地财力有限,无法建立承建。此时,由泉州15家私有企业合股成立的名流公司主动“请缨”,获市批准后,随即成立了注册资金为6 000万元的泉州刺桐大桥开发有限公司,其中名流公司占60%的股份,泉州市占40%的股份。一年后,代表市的路桥公司又将其中的30%股份转给福建省公路开发总公司和福建省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超出资本金不足的部分,由各股东按比例分别筹措。这样,一个国家与民营相结合、以民营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就率先出现在泉州。

由于刺桐大桥真正实行了建设项目的法人责任制,资金及时到位,责、权、利明确,机制灵活,建设效率很高。经认真投标筛选,工程由交通部二航局承建,并聘请其竞争对手铁道部大桥局为工程监理,仅用一年多时间建成通车,创造了国内同类桥梁建设罕见的高速度。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引进BOT融资模式,开创以少量国家投资带动大量民间资金参入基础设施建设之先河。经济界人士认为,其影响和意义已超过了建桥本身:走出了一条基础设施投资改革的可行之路,提供了小型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走向联合投资的范例。****

在BOT方式中,东道国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首先,BOT项目必须得到的批准,并于项目公司签订详尽的特许权协议。协议将详细规定与项目公司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次,东道国往往提供部分资金、信誉、履约等方面的支持。部门也可持有项目公司的股份。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BOT项目若离开东道国的强力支持,很难使外国私营公司冒巨大风险投资于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通常所说的BOT一般是广义上的BOT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具体的形式:

①标准BOT,即建设-经营-移交。私人财团或国外财团愿意自己融资,建设某项基础设施,并在东道国授予的特许期内经营该公共设施,以经营收入抵偿建设投资,并获得一定收益,经营期满后将此设施移交给东道国。

Own ate er

②BOOT(Build--Oper-Transf),即建设-拥有-经营-移交。BOOT与BOT的区别在于:BOOT在特许期内既有经营权,又有所有权。此外,BOOT的特许期要比BOT的长一些。

n Operate

③BOO(Build-Ow-),即建设-拥有-经营。该方式特许承包商根据的特许权建设并拥有某项基础设施,但最终不降该基础设施移交给东道国。

2)ABS融资方式

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是以资产支持的证券化之意。具体讲,是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3)TOT融资方式

er ate er

TOT(Transf-Oper-Transf)即移交-经营-移交,是指通过出售现有投产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从而获得资金来建设新项目的一种融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东道国把已经投产运行的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移交给外资经营,以项目在该期限内的现金流量为标的,一次性的从外商那里融得一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项目,外资经营期满后,再把原来项目移交给东道国。

4)PFI融资方式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即私人主动融资,指由私营企业进行项目的建设与运营,从方或接受服务方收取费用以回收成本。该方式是与私人部门合作,由私营部门承担部分公共物品的生产或提供公共服务,购买私营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或给予私营部门以收费特许权,或与私营部门以合伙方式共同营运等方式,来实现公共物品产出中的资源配置最优化、效率和产出的最大化。

典型的PFI项目,实质上是一种或公众对公共物品生产者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购买。这些项目也许是医院、学校,甚至是监狱。

3、资金成本

(1)资金成本的概念及含义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狭义的资金成本仅指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借入长期资金)的成本。由于长期资金也叫做资本,所以,长期资金的成本也可称为资本成本。这里主要指狭义的资本成本。资金成本一般可以分为资金筹集成本和资金使用成本两部分。

1)资金筹集成本: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发行股票或债券支付的印刷费、发行

手续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资金筹集成本一般属于一次性费用,筹资次数越多,资金筹集成本越大。

2)资金使用成本:又称为资金占用费,是指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包括支付给股东的各种股息和红利、向债权人支付的贷款利息以及支付给其他债权人的各种利息费用等。资金使用成本一般与所筹集的资金多少以及使用时间的长短有关,具有经常性、定期性的特征,是资金成本的主要内容。

资金成本在计算过程中可用绝对数表示,也可用相对数表示。为便于分析比较,资金成本一般用相对数表示,称为资金成本率。 资金成本率=资金使用费/(筹资总额-资金筹集费)=资金使用费/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

(1)

D D K P F P f ==−−;其中-资金成本率;-资金使用费;-筹资总额;-资金筹集费; K D P F f -筹资费率(即筹资费占筹资总额的比率)。

(2)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

1)权益融资成本

①优先股()成本

Preferred Stock 公司发行优先股股票筹资,需支付的筹资费有注册费、代销费等,其股息也要定期支付,但使用税后利润来支付,不会减少公司上缴的所得税。 优先股资金成本率计算式:

0(1)p p D K P f =−或者00(1)1p P i i K P f ==−−f

; 其中,-优先股成本率;-优先股每年股息;-优先股票面值;-股息率;p K p D 0P i f -筹资费率。

【例】补充。某公司发行优先股股票,票面额按正常市价计算为200万元,筹资费费率为4%,股利年利率为14%,则其资金成本率为:

14%14.58%114%

p i K f ===−− ②普通股成本(Common )

:确定普通股资金成本的方法有股利增长模型法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Stock 普通股的股利往往不是固定的,因此,其资金成本率的计算通常采用股利增长模型法计算。一般假定收益以固定的年增长率递增,则普通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1)1c c s c D i K g P f f

=+=−−g +; 其中,s K -普通股成本率;-普通股预计年股利额;-普通股票面值;-普通股预计年股利率;c D c P c i f -筹资费率;-普通股利年增长率。

g 【例】补充。某公司发行普通股正常市价为56元,估计年增长率为12%,第一年预计发放股利2元,筹资费用率为股票市价的10%,则新发行普通股的成本为:

212%15.97%(1)56(110%)c s c D K g P f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一种根据投资者对股票的期望收益来确定资金成本的方法。在这种前提下,普通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s F m K R R R F β=+−;其中,F R -无风险报酬率;β-股票的β系数;m R -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

率。

【例】补充。某期间市场无风险报酬率为10%,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为14%,某公司普通股β值为1.2。普通股成本为:

()10% 1.2(14%10%)14.8%s F m F K R R R β=+−=+×−=

③保留盈余成本

保留盈余又称留存收益,一般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总额中扣除股利之后保留在企业的剩余盈利,包括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其所有权属于股东,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企业保留盈余,等于股东对企业进行追加投资,对这部分投资与以前缴给企业的股本一样,也要求有一定的报酬,所以,保留盈余也有资金成本。其资金成本是股东失去向外投资的机会成本,故与普通股成本的计算基本相同,只是不用考虑筹资费用。

1

R D K g i P =

+=+g ;其中,-保留盈余成本率。 R K 2)负债融资成本 ①债券成本

企业发行债券后,所支付的债券利息列入企业的费用开支,因而是企业少缴一部分所得税,两者抵消后,实际上企业支付的债券利息仅为:债券利息×(1-所得税税率)。因而债券成本率可按下式计算:

(1)

(1)B I T K B f −=

−或者11B b T K i f ⎛⎞

−=⎜

⎟−⎝⎠

; 其中:-债券成本率;B K B -债券筹资额;I -债券年利息;-债券年利息利率;T -所得税税率。 b i 【例】补充。某公司发行总面额为500万元的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2%,发行费用为5%,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该债券的成本为:

(1)50012%(133%)

8.46%(1)500(15%)

B I T K B f −××−=

==−×−

若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为更精确的计算资金成本,应以实际发行价格作为债券筹资额。

【例】补充。假定上述公司发行面额为500万元的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2%,发行费用为5%,发行价格为600万元(溢价),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该债券的成本为:

(1)50012%(133%)

7.05%(1)600(15%)

B I T K B f −××−=

==−×−

②银行借款成本

向银行借款,企业所支付的利息和费用一般可做企业的费用开支,相应减少部分利润,会使企业少缴部分所得税,使企业的实际支出减少。

对每年年末支付利息,贷款期末一次全部还本的借款,其借款成本率为:

(1)

11g g I T T K i G F f ⎛⎞

−−=

=⎜

−−⎝⎠

⎟;其中,g K -借款成本率;G -贷款总额;I -贷款年利息;g i -贷款年利

率;-贷款费用。

F 【例】见教材5-3. ③租赁成本

企业租入某项资产,获得其使用权,要定期支付租金,并且租金列入企业成本,可以减少应付所得税,因此,其租金成本率为:

(1)L L

E

K P =

−T K ;其中,-租赁成本率;-租赁资产价值;-年租金额。 L K L P E 3)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企业不可能只使用某种单一的筹资方式,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为进行筹资决策,就要计算确定企业长期资金的总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一般是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重,对个别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

1

n

i i i K ω==∑;其中,K -加权平均成本率;i ω-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各种来源资金成本。

i K 【例】教材5-7

【例】补充。某企业账面反映的长期资金共500万元,其中长期借款100万元,应付长期债券50万元,普通股250万元,保留盈余100万元;其资金成本分别为6.7%、9.17%、11.26%、11%。则该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为:

6.7%×100/500+9.17%×50/500+11.26%×250/500+11%+100/500=10.09%

§5.4 建设项目后评价

5.4.1 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1、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建成投产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即生产运行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对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经济活动。

2、作用:

(1)是对项目本身的监督和促进; (2)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3)为制定和调整宏观投资计划、提供依据。 5.4.2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的原则是在同度量基础之上的对比分析,目的在于找出项目实施中的变化和差距,从而分析出项目的成败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通常有“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两种。

“前后对比”是指将项目实施之前与项目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对比,但是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效果,除了由项目本身带来的作用,还包括了项目以外其他因素的作用,因而在对项目进行后评价时,关键在于分清楚项目作用的影响与项目以外作用的影响,剔除非项目的因素,对归因于项目的效果加以正确的定义和度量。“有无对比”是将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项目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如图2.8所示,有无对比是项目的实际效果B 与无项目时的实际效果D 的比较,即在受益地区之外,找一个类似项目区的“对照区”。

2.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综合、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模式,采用一张简单的框图将几个内容相关且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其核心是项目事物层次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项目“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这些项目条件包括项目的内在因素和项目所需要的外部条件。

逻辑框架法的模式是一个4×4的矩阵,由垂直逻辑和水平逻辑组成。垂直逻辑层次由目标、目的、产出和投入组成,由三个自下而上的逻辑关系相连接。如图2.9所示。

客观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构成了逻辑框架法中的水平逻辑关系,如表2.1所示[2]。

表2.1 水平逻辑关系示意表

Tab 2.1 Logical relationship in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概述 验证指标

验证方法

重要假定条件 目标

国家规定的宏观层次上的间接效果

资料分析、调查研究 项目本身无法控制并影响项目目标的因素目的 项目的直接效果和作用 调查研究

项目本身无法控制并

影响项目目的的因素产出 项目定性或定量的产出 资料分析、调查研究 项目本身无法控制并影响项目产出的因素投入 项目投入所需要的要素

项目计划书、项目评估报告

项目原始的假定条件

A1-项目开工; A2-项目完工; B -项目实际效果; C-项目实施前的预测效果;

D -无项目实际

效果;

E-无项目,外部条件与开工时相同; T1-项目开工时间; 图2.8 项目有无对比示意图

T2-项目完工时间;

Figure2.8 With and without comparison figure of project

概述 图2.9 逻辑框架法中的因果关系

Figure 2.9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in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表2.2 项目后评价逻辑框架矩阵表

Tab 2.2 Project post evaluation logical framework matrix

验证对比指标 原因分析

目标层次 项目原定

指标 实际实现

指标

差别或者

变化

主要内部

原因

主要外部

原因

可持续性

宏观目标

项目目的

项目产出

项目投入

3.层次分析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时,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和主观判断系统化、数量化和模型化,简化了对问题的系统分析与计算。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并且使复杂的问题层次分明、关系清楚。由于后评价项目往往涉及众多的因素和指标,并且各种指标的性质存在差异,表现形式也不完全一致,在进行项目后评价时,多种因素对项目总体目标或效果产生的影响,仅从单一指标去衡量或评价一个项目的实施效果未免有失偏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系统的角度对项目总体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4.因果分析法

在项目后评价时,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已经产生的变化进行因果分析,即主要对造成变化原因逐一进行剖析,分清主次及轻重关系,以便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或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因果分析法采用因果图的方式来实现。在对工程项目工程质量或效益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评价时,由于若干因素的共同作用,在项目的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使得实际指标与前评估阶段预期的目标产生一定的差距,以至于影响到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或子目标。在对项目产生影响的因素当中,又不都是以同等的效力作用于实施效果或指标的变化过程,必定有主要的、关键的原因。在项目的评价当中,必须从复杂的原因中整理出头绪,找出使指标产生变化的真正关键的原因。因果分析图就是分析和寻找影响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变化原因的有效方法,如图2.10所示。

图2.10 因果分析图

Figure 2.10 Figure of cause and effect

5.成功度分析法

项目成功度评价是对照项目立项阶段所确定的目标和计划,分析实际实现结果与其差别,来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成功度评价是依靠评价专家或专家组的经验,综合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对项目的成功度做出的定性结论。成功度评价是以用逻辑框架法分析的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结论为基础,以项目的目标和效益为核心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评价。成功度通常可以分为五个等级:完全成功的、成功的、部分成功的、不成功的、失败的。

评价项目的成功度对项目后评价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项目评估专家对项目后评价结论的集体定性。一个项目通常要对众多的综合评估因素指标进行定性分析,才能断定各项指标的等级。对于具体的项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通过项目成功度评价,确定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最后得出成功度评价的等级。

5.4.3 项目后评价报告

关于印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的通知

文档

工程经济学 第5章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第5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章要点:(1)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工作程序及研究内容;(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3)建设项目的融资方式;(4)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5)项目后评价。§5.1可行性研究概述5.1.1建设项目及建设程序1、建设项目的含义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广义的项目概念泛指一切具有项目特点、符合项目定义的一次性任务或活动,如新产品开发、设备检修、房屋建设、软件开发等等。狭义的项目概念,一般专指工程建设项目,如建造一座大楼、兴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