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0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十章 圆锥曲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27:54
文档

2010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十章 圆锥曲线

第十章圆锥曲线★知识网络★第1讲椭圆★知识梳理★1.椭圆定义:(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动点的轨迹叫椭圆,其中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当时,的轨迹为椭圆;;当时,的轨迹不存在;当时,的轨迹为以为端点的线段(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利用第二定义,可以实现椭圆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化).2.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标准方程"性质参数关系焦点焦距范围顶点对称性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离
推荐度:
导读第十章圆锥曲线★知识网络★第1讲椭圆★知识梳理★1.椭圆定义:(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动点的轨迹叫椭圆,其中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当时,的轨迹为椭圆;;当时,的轨迹不存在;当时,的轨迹为以为端点的线段(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利用第二定义,可以实现椭圆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化).2.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标准方程"性质参数关系焦点焦距范围顶点对称性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离
第十章 圆锥曲线

★知识网络★

第1讲 椭圆

★知识梳理★

1. 椭圆定义:

(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动点的轨迹叫椭圆,其中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

当时, 的轨迹为椭圆 ;          ; 

当时, 的轨迹不存在; 

当时, 的轨迹为 以为端点的线段

(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为椭圆

(利用第二定义,可以实现椭圆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化).

2.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

参数关系
焦点
焦距
范围
顶点
对称性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

离心率
准线
 

3.点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当时,点在椭圆外; 当时,点在椭圆内; 当时,点在椭圆上;

4.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椭圆相交;直线与椭圆相切;直线与椭圆相离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会用定义和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能通过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椭圆的几何元素与参数的转换

重难点:运用数形结合,围绕“焦点三角形”,用代数方法研究椭圆的性质,把握几何元素转换成参数的关系

1.要有用定义的意识

问题1已知为椭圆的两个焦点,过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则=______________。

[解析]的周长为,=8

2.求标准方程要注意焦点的定位

问题2椭圆的离心率为,则            

[解析]当焦点在轴上时,;

  当焦点在轴上时,

综上或3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考点1  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  

题型1:椭圆定义的运用

[例1 ]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联考)椭圆有这样的光学性质: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光线,经椭圆反射后,反射光线经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今有一个水平放置的椭圆形台球盘,点A、B是它的焦点,长轴长为2a,焦距为2c,静放在点A的小球(小球的半径不计),从点A沿直线出发,经椭圆壁反弹后第一次回到点A时,小球经过的路程是

A.4a    B.2(a-c)    C.2(a+c)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解析]按小球的运行路径分三种情况:

(1),此时小球经过的路程为2(a-c);

(2), 此时小球经过的路程为2(a+c);

(3)此时小球经过的路程为4a,故选D

【名师指引】考虑小球的运行路径要全面

【新题导练】

1. (2007·佛山南海)短轴长为,离心率的椭圆两焦点为F1,F2,过F1作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则△ABF2的周长为    (    )

    A.3                 B.6                 C.12              D.24

[解析]C.  长半轴a=3,△ABF2的周长为4a=12

2. (广雅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已知为椭圆上的一点,分别为圆和圆上的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5          B. 7          C .13          D. 15 

[解析]B.  两圆心C、D恰为椭圆的焦点,的最小值为10-1-2=7

题型2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设椭圆的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点的连线互相垂直,且此焦点与长轴上较近的端点距离为-4,求此椭圆方程.

【解题思路】将题中所给条件用关于参数的式子“描述”出来

[解析]设椭圆的方程为或,

则,

解之得:,b=c=4.则所求的椭圆的方程为或.

【名师指引】准确把握图形特征,正确转化出参数的数量关系.

[警示]易漏焦点在y轴上的情况.

【新题导练】

3. 如果方程x2+ky2=2表示焦点在y轴的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解析](0,1).  椭圆方程化为+=1. 焦点在y轴上,则>2,即k<1.

又k>0,∴04.已知方程,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的形状

[解析]当时,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当时,方程表示圆心在原点的圆,

当时,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5. 椭圆对称轴在坐标轴上,短轴的一个端点与两个焦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焦点到椭圆上的点的最短距离是,求这个椭圆方程.

[解析] ,所求方程为+=1或+=1.

考点2 椭圆的几何性质 

题型1:求椭圆的离心率(或范围)

[例3 ] 在中,.若以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           . 

【解题思路】由条件知三角形可解,然后用定义即可求出离心率

[解析] ,

【名师指引】(1)离心率是刻画椭圆“圆扁”程度的量,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反之,形状确定,离心率也随之确定

(2)只要列出的齐次关系式,就能求出离心率(或范围)

(3)“焦点三角形”应给予足够关注

【新题导练】

6. (执信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如果一个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两倍,那么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        .        .         . 

[解析]选

7. (江苏盐城市三星级高中2009届第一协作片联考)已知m,n,m+n成等差数列,m,n,mn成等比数列,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解析]由,椭圆的离心率为

8. (山东济宁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阶段质量检测)

我国于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并经四次变轨飞向月球。嫦娥一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是以地球的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若第一次变轨前卫星的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m,远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n,第二次变轨后两距离分别为2m、2n(近地点是指卫星距离地面最近的点,远地点是距离地面最远的点),则第一次变轨前的椭圆的离心率比第二次变轨后的椭圆的离心率(  )

A.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无法确定

[解析] ,选A

题型2:椭圆的其他几何性质的运用(范围、对称性等)

[例4 ] 已知实数满足,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题思路】 把看作的函数

 [解析] 由得,

当时,取得最小值,当时,取得最大值6

【名师指引】注意曲线的范围,才能在求最值时不出差错

【新题导练】

9.已知点是椭圆(,)上两点,且,则=         

[解析] 由知点共线,因椭圆关于原点对称,

10.如图,把椭圆的长轴分成等份,过每个分点作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七个点,是椭圆的一个焦点

则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椭圆的对称性知: .

考点3 椭圆的最值问题

题型: 动点在椭圆上运动时涉及的距离、面积的最值

[例5 ]椭圆上的点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把动点到直线的距离表示为某个变量的函数

 [解析]在椭圆上任取一点P,设P(). 那么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

   

【名师指引】也可以直接设点,用表示后,把动点到直线的距离表示为的函数,关键是要具有“函数思想”

【新题导练】

11.椭圆的内接矩形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解析]设内接矩形的一个顶点为,

矩形的面积

12. 是椭圆上一点,、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析] 

当时,取得最大值,

当时,取得最小值

13. (2007·惠州)已知点是椭圆上的在第一象限内的点,又、,

是原点,则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解析] 设,则

考点4 椭圆的综合应用

题型:椭圆与向量、解三角形的交汇问题

[例6 ] 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一个长轴端点为,短轴端点和焦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直线与y轴交于点P(0,m),与椭圆C交于相异两点A、B,且.

(1)求椭圆方程;

(2)求m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通过,沟通A、B两点的坐标关系,再利用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得到一个关于m的不等式

[解析](1)由题意可知椭圆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可设

由条件知且,又有,解得 

故椭圆的离心率为,其标准方程为: 

(2)设l与椭圆C交点为A(x1,y1),B(x2,y2)

得(k2+2)x2+2kmx+(m2-1)=0

Δ=(2km)2-4(k2+2)(m2-1)=4(k2-2m2+2)>0 (*)

x1+x2=, x1x2=  

∵=3 ∴-x1=3x2 ∴

消去x2,得3(x1+x2)2+4x1x2=0,∴3()2+4=0

整理得4k2m2+2m2-k2-2=0   

m2=时,上式不成立;m2≠时,k2=,

因λ=3 ∴k≠0 ∴k2=>0,∴-1容易验证k2>2m2-2成立,所以(*)成立

即所求m的取值范围为(-1,-)∪(,1)    

【名师指引】椭圆与向量、解三角形的交汇问题是高考热点之一,应充分重视向量的功能

【新题导练】

14. (2007·广州四校联考)设过点的直线分别与轴的正半轴和轴的正半轴交于、两点,点与点关于轴对称,为坐标原点,若,且,则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B. 

C.                D. 

[解析] ,选A.

15. 如图,在Rt△ABC中,∠CAB=90°,AB=2,AC=。一曲线E过点C,动点P在曲线E上运动,且保持|PA|+|PB|的值不变,直线l经过A与曲线E交于M、N两点。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E的方程;

   (2)设直线l的斜率为k,若∠MBN为钝角,求k的取值范围。

解:(1)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B的中点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1,0),B(1,0)

由题设可得

∴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曲线E方程为

(2)直线MN的方程为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MBN是钝角

解得:

又M、B、N三点不共线

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是

★~~抢分频道★

基础巩固训练

1. 如图所示,椭圆中心在原点,F是左焦点,直线与BF交于D,且,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B .    

2. (广东省四校联合体2007-2008学年度联合考试)设F1、F2为椭圆+y2=1的两焦点,P在椭圆上,当△F1PF2面积为1时,的值为

A、0  B、1  C、2  D、3

[解析] A .  , P的纵坐标为,从而P的坐标为,0, 

3. (广东广雅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椭圆的一条弦被平分,那么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A.    B.   C.   D.

[解析] D.  ,,两式相减得:,

4.在中,.若以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                .

[解析]

5. 已知为椭圆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若, 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 _________.

 [解析]       [三角形三边的比是]

6. (2008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1( 0)的焦距为2,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过点作圆的两切线互相垂直,则离心率=      .

[解析]

综合提高训练

7、已知椭圆与过点A(2,0),B(0,1)的直线l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且椭圆的离心率.求椭圆方程

[解析]直线l的方程为:

  由已知 ①    

由 得:    

  ∴,即 ②    

由①②得:

  故椭圆E方程为

8.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已知A、B分别是椭圆的左右两个焦点,O为坐标原点,点P)在椭圆上,线段PB与y轴的交点M为线段PB的中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点C是椭圆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意一点,对于△ABC,求的值。

[解析](1)∵点是线段的中点  

∴是△的中位线

又∴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点C在椭圆上,A、B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AC+BC=2a=,AB=2c=2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    

∴=             

9.  (海珠区2009届高三综合测试二)已知长方形ABCD, AB=2,BC=1.以AB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如图8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Ⅰ)求以A、B为焦点,且过C、D两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过点P(0,2)的直线交(Ⅰ)中椭圆于M,N两点,是否存在直线,使得以弦MN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 (Ⅰ)由题意可得点A,B,C的坐标分别为.

设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Ⅱ)由题意直线的斜率存在,可设直线的方程为.

设M,N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联立方程: 

消去整理得, 

若以MN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原点,则,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或.

所以存在过P(0,2)的直线:使得以弦MN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原点. 

参考例题:

1、 (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从椭圆上一点向轴引垂线,垂足恰为椭圆的左焦点,为椭圆的右顶点,是椭圆的上顶点,且.

⑴、求该椭圆的离心率.

⑵、若该椭圆的准线方程是,求椭圆方程.

[解析] ⑴、 ,∥,△∽△,

, 

又,, 

而.     

 ⑵、为准线方程,, 

由. 所求椭圆方程为.

2、设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是椭圆上一点,若,证明:的面积只与椭圆的短轴长有关

 [解析]由 得,,命题得证

第2讲 双曲线 

★知识梳理★

1. 双曲线的定义

(1)第一定义:当时, 的轨迹为双曲线; 

当时, 的轨迹不存在; 

当时, 的轨迹为以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2)双曲线的第二义:                                                           ;

(双曲线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化).

解析: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为双曲线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

焦点, 

焦距
范围
顶点
对称性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

离心率
准线
渐近线
与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为:

与双曲线共轭的双曲线为

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离心率为.; 

★重难点突破★

重点:了解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会运用定义和会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通过方程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难点: 双曲线的几何元素与参数之间的转换

重难点:运用数形结合,围绕“焦点三角形”,用代数方法研究双曲线的性质,把握几何元素转换成参数的关系

1.注意定义中“陷阱”

问题1:已知,一曲线上的动点到距离之差为6,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点拨:一要注意是否满足,二要注意是一支还是两支

的轨迹是双曲线的右支.其方程为

2.注意焦点的位置

问题2:双曲线的渐近线为,则离心率为            

点拨:当焦点在x轴上时,;当焦点在y轴上时,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考点1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题型1:运用双曲线的定义

[例1 ] (2004·广东) 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的时间比其他两观测点晚4s. 已知各观测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 s :相关各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解题思路】时间差即为距离差,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型的.

[解析]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O,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B、C分别是西、东、北观测点,则A(-1020,0),B(1020,0),C(0,1020)

设P(x,y)为巨响为生点,由A、C同时听到巨响声,得|PA|=|PC|,故P在AC的垂直平分线PO上,PO的方程为y=-x,因B点比A点晚4s听到爆炸声,故|PB|- |PA|=340×4=1360

由双曲线定义知P点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依题意得a=680, c=1020,

用y=-x代入上式,得,∵|PB|>|PA|,

答:巨响发生在接报中心的西偏北450距中心处.

【名师指引】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

【新题导练】

1. (吉林春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设P为双曲线上的一点F1、F2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PF1|:|PF2|=3:2,则△PF1F2的面积为        (    )

    A.            B.12                C.            D.24

解析:  ①

又②

由①、②解得

直角三角形,

故选B。

2. (2008广州二模文)如图2所示,为双曲线的左

焦点,双曲线上的点与关于轴对称,

则的值是( )

A.9     B.16   C.18        D.27 

 [解析] ,选C

3. (广州市越秀区2009 届高三摸底测试) P是双曲线左支上的一点,F1、F2分别是左、右焦点,且焦距为2c,则的内切圆的圆心的横坐标为( )

(A)    (B)    (C)    (D)

[解析]设的内切圆的圆心的横坐标为,

由圆的切线性质知,

 

题型2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例2 ] 已知双曲线C与双曲线-=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求双曲线C的方程.

【解题思路】运用方程思想,列关于的方程组

[解析] 解法一:设双曲线方程为-=1.由题意易求c=2.

又双曲线过点(3,2),∴-=1.

又∵a2+b2=(2)2,∴a2=12,b2=8.

故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1.

解法二:设双曲线方程为-=1,

将点(3,2)代入得k=4,所以双曲线方程为-=1.

【名师指引】求双曲线的方程,关键是求a、b,在解题过程中应熟悉各元素(a、b、c、e及准线)之间的关系,并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新题导练】

4.(广州六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中考试)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焦距是10,则此双曲线的方程为               ; 

[解析]设双曲线方程为,

当时,化为,

当时,化为,

综上,双曲线方程为或

5. (2008年上海市高三十校联考)以抛物线的焦点为右焦点,且两条渐近线是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抛物线的焦点为,设双曲线方程为,双曲线方程为

6. (2008中山市一中第一次统测) 已知点,,动圆与直线切于点,过、与圆相切的两直线相交于点,则点的轨迹方程为

A.              B.

C.(x > 0)             D.

[解析],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的右支,选B

考点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题型1 求离心率或离心率的范围

[例3] 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最大值为          .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存在性问题,可转化为最值问题来解决

[解析](方法1)由定义知,又已知,解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要求的最大值,即求的最小值,当时,解得.即的最大值为.

(方法2)  ,

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使,等价于

 (方法3)设,由焦半径公式得,∵,∴,∴,∵,∴,∴的最大值为.

【名师指引】(1)解法1用余弦定理转化,解法2用定义转化,解法3用焦半径转化;

(2)点P在变化过程中,的范围变化值得探究;

(3)运用不等式知识转化为的齐次式是关键

【新题导练】

7. (山东省济南市2008年2月高三统一考试)

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解析]当时,,当时,,或

8. (2008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省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深圳中学四校联考)

已知双曲线的右顶点为E,双曲线的左准线与该双曲线的两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A、B两点,若∠AEB=60°,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是( )

    A.          B.2          C.或2           D.不存在

[解析]设双曲线的左准线与x轴交于点D,则,,

题型2 与渐近线有关的问题

[例4] (2007·汕头)若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解题思路】通过渐近线、离心率等几何元素,沟通的关系

[解析]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故,,所以

【名师指引】双曲线的渐近线与离心率存在对应关系,通过的比例关系可以求离心率,也可以求渐近线方程

【新题导练】

9.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   )

A.           B.           C.         D. 

[解析]选C

10. (湖南师大附中2009届第三次月考)焦点为(0,6),且与双曲线有相同的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  )

    A.       B.     C.       D.

[解析]从焦点位置和具有相同的渐近线的双曲线系两方面考虑,选B

★~~抢分频道★

基础巩固训练

1. 以椭圆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A)  (B) 

(C)  (D)

[解析]椭圆与双曲线共焦点,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b,选A  

2. (2008深圳二模)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是此双曲线上的一点,且满足,则该双曲线的方程是    (  )

A.   B.    C.    D.

 [解析]由 和得,选A

3. (2008揭阳一模)两个正数a、b的等差中项是,一个等比中项是,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选B

4. (2008珠海一模)设,分别为具有公共焦点与的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为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且满足,则的值为(  C   )

A.     B.1        C.2        D.不确定

[解析] C.  设,,

5. (2008珠海质检)已知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F1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若△ABF2是锐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析] ,选B

6. (山东省滨州市2008年高三第一次复习质量检测)

曲线与曲线的    (  )

    A.焦距相等        B.焦点相同         C.离心率相等       D.以上都不对

[解析] 方程的曲线为焦点在x轴的椭圆,方程的曲线为焦点在y轴的双曲线,故选A

综合提高训练

7. 已知椭圆和双曲线有公共的焦点,(1)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2)直线过焦点且垂直于x轴,若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求双曲线的方程

 [解析](1)依题意,有,即,即双曲线方程为,故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即,.

(2)设渐近线与直线交于A、B,则,解得即,又,

双曲线的方程为

8. (执信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节选)已知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是双曲线右支上的一个动点,且的最小值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求双曲线的方程;

[解析],

①.的一条渐进线方程为 ②,又 ③

由①②③得

9. (湖南省湘潭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右顶点为.

(Ⅰ)求双曲线C的方程

(Ⅱ)若直线与双曲线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其中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

解(1)设双曲线方程为

由已知得,再由,得

故双曲线的方程为.

(2)将代入得

 由直线与双曲线交与不同的两点得

 即且.   ①   设,则

,由得,

.

于是,即解此不等式得    ②

由①+②得

故的取值范围为

参考例题:

已知双曲线C:的两个焦点为,点P是双曲线C上的一点,且.

(1)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2)过点P作直线分别与双曲线的两渐近线相交于两点,若,求双曲线C的方程.

(1)设,则,∵,∴,

∴.

(2)由(1)知,故,从而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依题意,可设,

由,得.  ①

由,得,解得.

∵点在双曲线上,∴,

又,上式化简得.    ②

由①②,得,从而得.故双曲线C的方程为.

第3讲 抛物线

★知识梳理★

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其几何性质 ():

标准方程
图形
焦点
准线
范围
对称轴

顶点                           (0,0)

离心率
2.抛物线的焦半径、焦点弦

①的焦半径;的焦半径;

② 过焦点的所有弦中最短的弦,也被称做通径.其长度为2p.

③ AB为抛物线的焦点弦,则  ,=

3. 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会运用定义和会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能通过方程研究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难点: 与焦点有关的计算与论证

重难点:围绕焦半径、焦点弦,运用数形结合和代数方法研究抛物线的性质

1.要有用定义的意识

问题1:抛物线y=4上的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的纵坐标是(   )

  A.            B.             C.           D. 0

点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准线方程为,由定义知,点M到准线的距离为1,所以点M的纵坐标是

2.求标准方程要注意焦点位置和开口方向

问题2:顶点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点(3,2)的抛物线的条数有         

点拨:抛物线的类型一共有4种,经过第一象限的抛物线有2种,故满足条件的抛物线有2条

3.研究几何性质,要具备数形结合思想,“两条腿走路”

问题3:证明:以抛物线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点拨:设为抛物线的焦点弦,F为抛物线的焦点,点分别是点在准线上的射影,弦的中点为M,则,点M到准线的距离为,以抛物线焦点弦为直径的圆总与抛物线的准线相切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考点1 抛物线的定义

题型 利用定义,实现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之间的转换

[例1 ]已知点P在抛物线y2 = 4x上,那么点P到点Q(2,-1)的距离与点P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解题思路】将点P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点P到准线的距离

[解析]过点P作准线的垂线交准线于点R,由抛物线的定义知,当P点为抛物线与垂线的交点时,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点Q到准线的距离 ,因准线方程为x=-1,故最小值为3

【名师指引】灵活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就是实现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之间的转换,一般来说,用定义问题都与焦半径问题相关

【新题导练】

1.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点,在抛物线上,且、、成等差数列, 则有       (  )

A.             B. 

C.             D. 

[解析]C   由抛物线定义,即:. 

2. 已知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M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当最小时,

    M点坐标是                                          (     )

A.      B.        C.      D. 

[解析] 设M到准线的距离为,则,当最小时,M点坐标是,选C

考点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题型: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例2 ]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并求对应抛物线的准线方程:

(1)过点(-3,2)            (2)焦点在直线上

【解题思路】以方程的观点看待问题,并注意开口方向的讨论.

[解析] (1)设所求的抛物线的方程为或,

      ∵过点(-3,2)      ∴

      ∴

      ∴抛物线方程为或,

前者的准线方程是后者的准线方程为

   (2)令得,令得,

     ∴抛物线的焦点为(4,0)或(0,-2),当焦点为(4,0)时,

     ∴,此时抛物线方程;焦点为(0,-2)时

     ∴,此时抛物线方程.

     ∴所求抛物线方程为或,对应的准线方程分别是.

【名师指引】对开口方向要特别小心,考虑问题要全面

【新题导练】

3. (2009届天河区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若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重合,则的值          

[解析]

4. 对于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给出下列条件:

①焦点在y轴上;

②焦点在x轴上;

③抛物线上横坐标为1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6;

④抛物线的通径的长为5;

⑤由原点向过焦点的某条直线作垂线,垂足坐标为(2,1).

能使这抛物线方程为y2=10x的条件是____________.(要求填写合适条件的序号)

[解析] 用排除法,由抛物线方程y2=10x可排除①③④,从而②⑤满足条件.

5. 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开口向上,F为焦点,M为准线与Y轴的交点,A为抛物线上一点,且,求此抛物线的方程

[解析] 设点是点在准线上的射影,则,由勾股定理知,点A的横坐标为,代入方程得或4,抛物线的方程或

考点3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题型:有关焦半径和焦点弦的计算与论证

[例3 ]设A、B为抛物线上的点,且(O为原点),则直线AB必过的定点坐标为__________.

【解题思路】由特殊入手,先探求定点位置

[解析]设直线OA方程为,由解出A点坐标为

解出B点坐标为,直线AB方程为,令得,直线AB必过的定点

【名师指引】(1)由于是填空题,可取两特殊直线AB, 求交点即可;(2)B点坐标可由A点坐标用换k而得。

【新题导练】

6. 若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则实数        

[解析]-1

7.过抛物线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A、B,若A、B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为,则                                                        (    )

     A.     B.     C.      D.   

[解析]C

★~~抢分频道★

基础巩固训练

1.过抛物线的焦点作一条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它们的横坐标之和等于,则这样的直线(  )                     

A.有且仅有一条     B.有且仅有两条      C.1条或2条      D.不存在

[解析]C     ,而通径的长为4.

2. (2007·揭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抛物线上的点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为5,则点P的纵坐标为 (  )

A. 3                B. 4              C. 5              D. 6

[解析] B  利用抛物线的定义,点P到准线的距离为5,故点P的纵坐标为4.

3. (2008揭阳)两个正数a、b的等差中项是,一个等比中项是,且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A.   B.   C.   D.

[解析] D. 

4. 如果,…,是抛物线上的点,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F是抛物线的焦点,若成等差数列且,则=(  ).

A.5            B.6               C. 7            D.9 

[解析]B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2,……,n),成等差数列且,,=6

5、(山东省威海市 2008年普通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抛物线准线为l,l与x轴相交于点E,过F且倾斜角等于60°的直线与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相交于点A,AB⊥l,垂足为B,则四边形ABEF的面积等于( )

    A.       B.        C.           D.

[解析] C. 过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H,设,则,

四边形ABEF的面积=

6、设是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焦点,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与轴正向的夹角为,则为             .

[解析].  

过A 作轴于D,令,则即,解得.

综合提高训练

7. (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11月月考)

在抛物线上求一点,使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最短,求该点的坐标

[解析]解法1:设抛物线上的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故所求的点为

解法2:当平行于直线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公共点为所求,设该直线方程为,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由得,故所求的点为

8.(广东省六校200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已知抛物线(为非零常数)的焦点为,点为抛物线上一个动点,过点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记为.

(1)求的坐标;

(2)当点在何处时,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小?

解:(1)抛物线方程为 

故焦点的坐标为 

(2)设 

 

直线的方程是

 

9.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 F,经过点 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 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

证明:因为抛物线()的焦点为,所以经过点F的直线AB的方程可设为

    ,代人抛物线方程得

        .

    若记,则是该方程的两个根,所以

因为BC∥X轴,且点C在准线上,所以点C的坐标为,

故直线CO的斜率为

即也是直线OA的斜率,所以直线AC经过原点O.

10. (广东省四校联合体2007-2008学年度联合考试)椭圆上有一点M(-4,)在抛物线(p>0)的准线l上,抛物线的焦点也是椭圆焦点.

(1)求椭圆方程;

(2)若点N在抛物线上,过N作准线l的垂线,垂足为Q距离,求|MN|+|NQ|的最小值.

解:(1)∵上的点M在抛物线(p>0)的准线l上,抛物线的焦点也是椭圆焦点.

∴c=-4,p=8……①

∵M(-4,)在椭圆上

∴……②

∵……③

∴由①②③解得:a=5、b=3

∴椭圆为

由p=8得抛物线为

设椭圆焦点为F(4,0),

由椭圆定义得|NQ|=|NF|

∴|MN|+|NQ|≥|MN|+|NF|=|MF|

=,即为所求的最小值.

参考例题:

1、(09湖南师大附中) 已知抛物线C的一个焦点为F(,0),对应于这个焦点的准线方程为x=-.

(1)写出抛物线C的方程;

(2)过F点的直线与曲线C交于A、B两点,O点为坐标原点,求△AOB重心G的轨迹方程;

(3)点P是抛物线C上的动点,过点P作圆(x-3)2+y2=2的切线,切点分别是M,N.当P点在何处时,|MN|的值最小?求出|MN|的最小值.

解:(1)抛物线方程为:y2=2x.                                          (4分)

(2)①当直线不垂直于x轴时,设方程为y=k(x-),代入y2=2x,

得:k2x2-(k2+2)x+.

设A(x1,y1),B(x2,y2),则x1+x2=,y1+y2=k(x1+x2-1)=.

设△AOB的重心为G(x,y)则,

消去k得y2=为所求,                                            (6分)

②当直线垂直于x轴时,A(,1),B(,-1),                         (8分)

△AOB的重心G(,0)也满足上述方程.

综合①②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为y2=,                              (9分)

(3)设已知圆的圆心为Q(3,0),半径r=,

根据圆的性质有:|MN|=2.           (11分)

当|PQ|2最小时,|MN|取最小值,

设P点坐标为(x0,y0),则y=2x0.

|PQ|2=(x0-3)2+ y= x-4x0+9=(x0-2)2+5,

∴当x0=2,y0=±2时,|PQ|2取最小值5,

故当P点坐标为(2,±2)时,|MN|取最小值.                           (14分)

第4讲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知识梳理★

1.直线与圆锥曲线C的位置关系

将直线的方程代入曲线C的方程,消去y或者消去x,得到一个关于x(或y)的方程ax2+bx+c=0.

(1)交点个数

①当 a=0或a≠0,⊿=0   时,曲线和直线只有一个交点;

②当 a≠0,⊿>0时,曲线和直线有两个交点;

③ 当⊿<0 时,曲线和直线没有交点;

(2) 弦长公式:

2.对称问题:

曲线上存在两点关于已知直线对称的条件:①曲线上两点所在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得出斜率)②曲线上两点所在的直线与曲线有两个公共点(⊿>0)③曲线上两点的中点在对称直线上

3.求动点轨迹方程

①轨迹类型已确定的,一般用待定系数法

②动点满足的条件在题目中有明确的表述且轨迹类型未知的,一般用直接法

③一动点随另一动点的变化而变化,一般用代入转移法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及弦长公式;掌握弦中点轨迹的求法; 理解和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与步骤,能利用方程求圆锥曲线的有关范围与最值

难点:轨迹方程的求法及圆锥曲线的有关范围与最值问题

重难点:综合运用方程、函数、不等式、轨迹等方面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体会“设而不求”在解题中的简化运算功能

①求弦长时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

②弦中点问题用“点差法”设而不求

2.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以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为主)在解题中运用

问题1:已知点为椭圆的左焦点,点,动点在椭圆上,则的最小值为       

点拨:设为椭圆的右焦点,利用定义将转化为,在结合图形,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解决。,当共线时最小,最小值为

★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考点1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题型1:交点个数问题

[例1 ] 设抛物线y2=8x的准线与x轴交于点Q,若过点Q的直线l与抛物线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2,2]    C.[-1,1]    D.[-4,4]

【解题思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个数问题的通法为判别式法

[解析]  易知抛物线的准线与x轴的交点为Q (-2 , 0),

于是,可设过点Q (-2 , 0)的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

其判别式为,可解得 ,应选C.

【名师指引】(1)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的方法:一是判别式法;二是几何法

(2)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唯一交点,不等价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还有一种情况是平行于对称轴(抛物线)或平行于渐近线(双曲线)

(3)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元二次方程,不但要对进行讨论,还要对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进行讨论

【新题导练】

1. (09越秀区摸底)已知将圆上的每一点的纵坐标压缩到原来的,对应的横坐标不变,得到曲线C;设,平行于OM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m(m≠0),直线与曲线C交于A、B两个不同点.

(1)求曲线的方程;

(2)求m的取值范围.

[解析](1)设圆上的动点为压缩后对应的点为,则,

代入圆的方程得曲线C的方程:

(2)∵直线平行于OM,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m,又,

∴直线的方程为.            

由  ,   得     

∵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个不同点,

∴                   

解得.

∴m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2:与弦中点有关的问题

[例2](08韶关调研)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直线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2.

(Ⅰ)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Ⅱ)若过点的直线交动点M的轨迹于C、D两点, 且N为线段CD的中点,求直线的方程.

【解题思路】弦中点问题用“点差法”或联立方程组,利用韦达定理求解

[解析]  (Ⅰ)设,

因为,所以化简得:

(Ⅱ) 设 

当直线⊥x轴时,直线的方程为,则,其中点不是N,不合题意

设直线的方程为 

将代入得

…………(1)   …………(2)  

(1)-(2)整理得:  

直线的方程为

即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解法二: 当直线⊥x轴时,直线的方程为,则,

其中点不是N,不合题意.

故设直线的方程为,将其代入化简得

由韦达定理得,

又由已知N为线段CD的中点,得,解得,

将代入(1)式中可知满足条件.

此时直线的方程为,即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名师指引】通过将C、D的坐标代入曲线方程,再将两式相减的过程,称为代点相减.这里,代点相减后,适当变形,出现弦PQ的斜率和中点坐标,是实现设而不求(即点差法)的关键.两种解法都要用到“设而不求”,它对简化运算的作用明显,用“点差法”解决弦中点问题更简洁

【新题导练】

2.椭圆的弦被点所平分,求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析]设弦所在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则

,两式相减得:,

化简得,

把代入得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即

3.已知直线y=-x+1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L:x-2y=0上,求此椭圆的离心率

[解析]

 设,AB的中点为,

代入椭圆方程得,,

两式相减,得.  AB的中点为在直线上,,而

题型3:与弦长有关的问题

 [例3](山东泰州市2007~2008联考)

已知直线被抛物线截得的

弦长为20,为坐标原点.

(1)求实数的值;

(2)问点位于抛物线弧上何处时,

△面积最大?

【解题思路】用“韦达定理”求弦长;考虑△

面积的最大值取得的条件

 [解析](1)将代入得, 

        由△可知,

        另一方面,弦长AB,解得; 

(2)当时,直线为,要使得内接△ABC面积最大,

则只须使得,

即,即位于(4,4)点处. 

【名师指引】用“韦达定理”不要忘记用判别式确定范围

【新题导练】

4. (山东省济南市2008年2月高三统一考试)

已知椭圆与直线相交于两点.

(1)当椭圆的半焦距,且成等差数列时,求椭圆的方程;

(2)在(1)的条件下,求弦的长度;

[解析](1)由已知得:,∴                

所以椭圆方程为:                                        

(2),由,得            

∴                                            

∴                    

(文)已知点和,动点C到A、B两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2,点C的轨迹与直线交于D、E两点,求线段DE的长.

解: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C的轨迹方程为.

联立得.

设,则.

所以.

故线段DE的长为.

考点2:对称问题 

题型:对称的几何性质及对称问题的求法(以点的对称为主线,轨迹法为基本方法) 

[例4 ]已知抛物线上不存在关于直线对称的两点,求m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先考虑曲线上存在关于直线对称的两点的情形,然后求其补集

[解析](1)当时,曲线上不存在关于直线对称的两点.

(2)当m≠0时,假设存在关于直线对称的两点,AB的中点为,则直线直线的斜率为直线 ,可设 代入得

     

在直线上,

代入得即     

 又恒成立,所以.

故时满足题意.

综上(1)(2),m取值范围是.

【名师指引】要抓住对称包含的三个条件:

(1)中点在对称轴上

(2)两个对称点的连线与轴垂直

(3)两点连线与曲线有两个交点(),通过该不等式求范围

【新题导练】

5. 已知抛物线y2=2px上有一内接正△AOB,O为坐标原点.

求证:点A、B关于x轴对称;

                                                               

[解析]设,,即,

,,故点A、B关于x轴对称

6若直线过圆x2+y2+4x-2y=0的圆心M交椭圆于A、B两点,若A、B关于点M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

[解析] ,设,则

又,两式相减得:,

化简得,

把代入得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即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8x-9y+25=0.

7在抛物线y2=4x上恒有两点关于直线y=kx+3对称,求k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当时,曲线上不存在关于直线对称的两点.

(2)当k≠0时,设抛物线y2=4x上关于直线对称的两点,AB的中点为,则直线直线的斜率为直线 ,可设 代入y2=4x得

     

在直线y=kx+3上,

代入得即     

 又恒成立,所以.

综合(1)(2),k的取值范围是(-1,0)

考点3 圆锥曲线中的范围、最值问题

题型:求某些变量的范围或最值

 [例5]已知椭圆与直线相交于两点.当椭圆的离心率满足,且(为坐标原点)时,求椭圆长轴长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通过“韦达定理”沟通a与e的关系

 [解析]由,得

由,得

此时                                

由,得,∴

即,故

由,得

由得,∴

所以椭圆长轴长的取值范围为        

【名师指引】求范围和最值的方法:

几何方法:充分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及意义,考虑几何性质解决问题

代数方法:建立目标函数,再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新题导练】

8. 已知P是椭圆C:的动点,点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是B,若|PB|的最小值为,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设

,解得或

又或    

9. 定长为3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上移动,记线段AB的中点为M,求点M到y轴的最短距离,并求此时点M的坐标. 

[解析] 设,

因AB与x轴不平行,故可设AB的方程为,

将它代入得

由得即

将代入得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此时,

所以,点M 为或时,到y轴的最短距离最小,最小值为.

10直线m:y=kx+1和双曲线x2-y2=1的左支交于A,B两点,直线过点P(-2,0)和线段AB的中点M,求在y轴上的截距b的取值范围. 

[解析] 由

消去y得:

解得

设M(x0,y0)

三点共线

令上为减函数.

 

11已知椭圆,A(4,0),B(2,2)是椭圆内的两点,P是椭圆上任一点,求:(1)求的最小值;

(2)求|PA|+|PB|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解析](1)最小值为

(2)最大值为10+|BC|=;最小值为10-|BC|=.

考点4  定点,定值的问题

题型:论证曲线过定点及图形(点)在变化过程中存在不变量

[例6] 已知P、Q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是椭圆上一定点,是其左焦点,且|PF|、|MF|、|QF|成等差数列。

   

求证: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经过一个定点A;    

【解题思路】利用“|PF|、|MF|、|QF|成等差数列”找出两动点间的坐标关系

证明:设知

同理    

    

①当,

从而有

设线段PQ的中点为,    

得线段PQ的中垂线方程为    

    

②当

线段PQ的中垂线是x轴,也过点

【名师指引】定点与定值问题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

(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点和定值,再证明这个点(值)与变量无关;

(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点(定值).

【新题导练】

12已知抛物线C的方程为y=x2-2m2x-(2m2+1) (m∈R),则抛物线C恒过定点          

[解析](-1,0)   [令x=-1得y=0]

13 试证明双曲线-=1(a>0,b>0)上任意一点到它的两条渐近线的距离之积为常数.

[解析] 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为,

它到两渐近线的距离之积

考点6  曲线与方程

题型:用几种基本方法求方程

[例1]已知抛物线C: y2=4x,若椭圆左焦点及相应的准线与抛物线C的焦点F及准线l分别重合,试求椭圆短轴端点B与焦点F连线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题思路】探求动点满足的几何关系,在转化为方程

[解析]由抛物线y2=4x,得焦点F(1,0),准线  x=-1 

(1)设P(x,y),则B(2x-1,2y),

椭圆中心O′,则|FO′|∶|BF|=e,

又设点B到l的距离为d,则|BF|∶d=e,

∴|FO′|∶|BF|=|BF|∶d,即(2x-2)2+(2y)2=2x(2x-2),

化简得P点轨迹方程为y2=x-1(x>1)  

[名师指引] 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本题用到直接法,但题目条件需要转化

【新题导练】

14点P为双曲线上一动点,O为坐标原点,M为线段OP中点,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          .

[解析]    [相关点法]

15. 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与双曲线C交于P、Q两点,,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右焦点(2,0),设 

得,直线l的斜率

又,两式相减得化简得,

把,代入上式得

16已知动点与双曲线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的最小值为.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析](1)由条件知,动点的轨迹为椭圆,其中半焦距为,

点P在y轴上时最大,由余弦定理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抢分频道★

基础巩固训练

1. 已知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则方程表示 

(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C)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D)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解析] B.  由知,

2. 已知点M(3,4)在一椭圆上,则以点M为顶点的椭圆的内接矩形的面积是( )

(A)12             (B)24            (C)48          (D)与椭圆有关

[解析] C   [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且,则这样的直线有___________条.

[解析] 3; 垂直于实轴的弦长为4,实轴长为2.

3. 已知点F(,直线,点B是l上的动点.若过B垂直于y轴的直线与线段BF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则点M的轨迹是      (    )

    A.双曲线    B.椭圆    C.圆    D.抛物线

[解析]D.   [MB=MF]

4. 椭圆(为参数)上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是              .

 [解析]  

5. 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在椭圆上运动,则的最大值是   .

[解析]≤

6. 若双曲线与圆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  []

综合提高训练

7. 已知抛物线的弦AB经过点P(4,2)且OA⊥OB(O为坐标原点),弦AB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解析] 12x —23y—2=0    记住结论:

8. 已知椭圆 ,直线l到原点的距离为求证:直线l与椭圆必有两上交点

[解析] 证明:当直线l垂直x轴时,由题意知:

不妨取代入曲线E的方程得:

 

即G(,),H(,-)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当直线l不垂直x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

由题意知:

∴直线l与椭圆E交于两点

综上,直线l必与椭圆E交于两点

9. 求过椭圆内一点A(1,1)的弦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解:设动弦PQ的方程为,设P(),Q(),M(),则:      ①         ②

①-②得:

当时,

由题意知,即        ③

③式与联立消去k,得        ④

当时,k不存在,此时,也满足④.

故弦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

10 .已知抛物线.过动点M(,0)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B.若,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直线的方程为,

将    ,

得    .

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个不同交点的坐标为、,

则      

又,

∴     

            

            .

∵     ,

∴     .

解得.

参考例题:

1. 过抛物线的焦点作一条斜率为k(k≠0)的弦,此弦满足:①弦长不超过8;②弦所在的直线与椭圆3x2 + 2y2 = 2相交,求k的取值范围.

解析:抛物线的焦点为(1,0),设弦所在直线方程为

  由 得     2分

  ∴

  故

由,解得k2≥1

由 得     8分

  由,解得k2 < 3    因此1≤k2 < 3

    ∴k的取值范围是[,-1]∪[1,]

2. (09广东实验中学)已知圆C:.

(1)直线过点P(1,2),且与圆C交于A、B两点,若,求直线的方程;

(2)过圆C上一动点M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m,设m与x轴的交点为N,若向量,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3) 若点R(1,0),在(2)的条件下,求的最小值.

解析(1)①当直线垂直于轴时,则此时直线方程为,与圆的两个交点坐标为

和,其距离为,满足题意                        ………1分

②若直线不垂直于轴,设其方程为,即 ………2分

设圆心到此直线的距离为,则,得∴,………4分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x-4y+5=0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为3x-4y+5=0或x=1                           ……………5分

(2)设点M的坐标为(x0,y0),Q点坐标为(x,y)则N点坐标是(x0, 0) 

   ∵,∴  即,    ………7分

又∵,∴                     …………9分

由已知,直线m //oy轴,所以,,

∴点的轨迹方程是  ()                ………………10分

(3)设Q坐标为(x,y), , ………………11分

又  ()可得: 

.         ………………13分

         …………14分

3.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两点A(-2,0)及B(2,0),动点Q到点A的距离为6,线段BQ的垂直平分线交AQ于点P。

(Ⅰ)证明|PA|+|PB|为常数,并写出点P的轨迹T的方程;

解:(Ⅰ)连结PB。∵线段BQ的垂直平分线与AQ交于点P,

∴|PB|=|PQ|,又|AQ|=6,

∴|PA|+|PB|=|PA|+|PQ|=|AQ|=6(常数)。             

又|PA|+|PB|>|AB|,从而P点的轨迹T是中心在原点,以A、B为两个焦点,长轴在x轴上的椭圆,其中,2a=6,2c=4,

∴椭圆方程为               

4.(07·江门四校联考)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2,AD=,BC=,椭圆F以A、B为焦点且过点D, 

(Ⅰ)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点E满足,是否存在斜率两点,且,若存在,求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

文档

2010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十章 圆锥曲线

第十章圆锥曲线★知识网络★第1讲椭圆★知识梳理★1.椭圆定义:(1)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的动点的轨迹叫椭圆,其中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当时,的轨迹为椭圆;;当时,的轨迹不存在;当时,的轨迹为以为端点的线段(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利用第二定义,可以实现椭圆上的动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化).2.椭圆的方程与几何性质:标准方程"性质参数关系焦点焦距范围顶点对称性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