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卦:以喜随人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1、卦辞: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白话】
治蠱除弊,(可使社会风气)大为亨通。 (治蠱除弊)要有涉险渡川的勇气,开始之前的三天(要精密策划),开始之后的三天(要谨慎执行)。
○大川指大坎。 有巽卦,代表风,所以说利涉大川。
【解读】
○甲:开始,开头。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代表改革积弊不能着急,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渐渐的去改。 先甲三日是辛,辛苦;后甲三日是丁,叮咛。
○苏轼说:“器久不用而虫生之,谓之蛊。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谓之蛊。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之,谓之蛊。”
《杂卦传》:“随无故也,蛊则饬也。”蛊卦象征治蠱除弊之意。
2、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白话】
彖传说:蛊乱,由于上下阴阳背离不交, 柔顺之气遇阻碍得不到流通,累积久了形成了蛊乱。
整治积弊后,社会大为通达,天下实现大治。(整治积弊)要有涉险渡川的勇气,勇往直前,(治蛊)事业才有所成。
开始之前三天(要精密策划),开始之后三天(要谨慎执行),终结之后又有新的开始,这是天道的运行法则啊。
【解读】
○刚上而柔下:其义有三。一意刚指艮,柔指巽,是上刚而下柔;二意艮卦与巽卦都是阳爻在上阴爻在下;三意上九阳爻艮卦主爻居于最上,初六阴爻为巽卦主爻居于最下。
○巽而止:巽指巽卦,止指上艮。
○元亨:蛊卦互体有震(三至五)、大离(三至上)、兑(二至三)、大坎(初至四),主爻二五相应,故言元、亨、利。不言贞固,蛊卦治蠱除弊,尚未定也。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当蛊之时,须用大善亨通,而后天下得以整治。后“往有事也”亦是指拯弊治乱之事。
○利涉大川:利指巽卦;大川指大坎(初至四); 下卦巽为木为舟,互体兑为泽,坎为水,故言之(见《周易密钥》“周易‘涉大川’解读”)。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此与巽卦九五“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相呼应。盖巽之九五即巽之蛊也。初至四互大坎,坎为三,故曰三日;上卦艮为止,引申为界,下卦巽为进退。艮巽合之则可取象为“以某日为界进退之”,蛊卦、巽卦九五故有“先三日,后三日”之系辞(详见:《周易密钥》:《周易》中的数字“三”与坎象)。
3、象曰: 山下有风,蛊; 君子以振民育德。
【白话】
象传说:山下有大风,象征要整治蛊乱; 君子由此领悟,要振奋民心、培育道德。
【解读】
○育代表山,山的功能是养育万物
○“山下有风”:君子处蛊乱之世,观此卦象,想到要振奋民心、培育道德。象山风吹散蛊气一样,消除世上的积弊。振奋民心是为了治蛊,育德是为树立新风尚。
【18.4】
初六:干父之蛊。 有子,考无咎。 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白话】
初六:整治父亲留下的积弊。 有这样的儿子,先父才不会受人责难。
虽有危险,最终吉祥。
象传说:整治父亲留下的积弊,用意是要继承先父的遗愿。
【解读】
○初六,蛊之大畜,巽变乾,乾为父。苏轼曰:“蛊之灾非一日之故也,必世而后见,故爻皆以父子言之。”
○考,父殁曰考。由于儿子尽力纠正先父留下的积弊,先父因有其子之善举而不受责备。这也是先父最希望的,故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子辈要匡正父辈所留下的积弊,是父辈的过失不至延续下去。使父辈子辈代代相传的事业免遭更大的损失,这样才算真正的继承先父的遗愿
○厉:指初六在大坎里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白话】
九二:整治母亲留下的积弊,不可过于固执。
象传说:母整治亲留下的积弊,要掌握刚柔适中的原则。
【解读】
○不可正固:母之蛊涉及家人,改革要顾及亲情,手段要柔和,不可以太凶。
○九二主卦互卦均无母象,居于内卦之中,母亲之位也。故曰“干母之蛊”。初爻言“考”,此言“母”,父已故,母尚在。老母在堂,匡正她的弊端就要掌握火候了,故曰“不可贞”,要把握中和之道。
【18.6】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白话】
九三: 整治父亲留下的积弊, 虽有小的懊悔,但没有大的灾害。
象传说:整治父亲留下的积弊,最终没有灾害。
【解读】
○言父不言考,父尚在。父为九五。在而匡正其弊端,容易伤害父子感情。
○九三-阳爻居刚位,代表他太过刚猛,太操之过急,这样容易激化矛盾,引起反弹。九三与上九不应,故“小有悔”
○九三得位,喻干父之蛊为正义之举,故“无大咎”。且九三在巽中,代表他可以适度退让、调整策略。 整治积弊要注意策略方法,手段要灵活。
【18.7】
: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白话】
:宽容对待父亲留下的积弊,长此以往会陷入困境。
象传说:宽容对待父亲留下的积弊,前往不会有收获。
【解读】
○-阴爻居柔位,柔弱不能自立,姑息养奸,积弊得不到匡正,蛊将日深。
○干蛊之道,偏刚偏柔,皆非中道。九三阳爻居刚位,不中而过刚,故悔。柔爻居柔位不中而过柔,故吝。纵容父之蛊不算是孝,四之“裕”远不及三之“干”也。
【18.8】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白话】
六五:整治父亲留下的积弊,得到赞誉。
象传说:整治父亲留下的积弊而得到赞誉,是因为用道德继承父业。
【解读】
○六五阴爻-得刚得中位,以刚柔相济的中庸之道治弊,恰到好处,因而取得成功。六五是以道德的力量继承发展了前人的事业,采用合适的手段除弊,这是最值的称誉的地方。
高居尊位,下应九二,上承上九,应中而承刚,犹如能匡正父弊而得其中道者,故能使父子皆广受称誉。正如《孝经》云“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鲧治水九载弗成,使无数百姓死于水患,然而后人并没有憎恨他。这是因为鲧的儿子禹“干父之蛊”,成功治水,于是称誉古今也。后世故赞之曰:“美哉!禹功,明德矣。”
【18.9】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白话】
上九:不谋求王侯,把这种(功成身退的)事看的很高尚。
象传说:不谋求王侯,这种高尚的志向值的后人效法。
【解读】
○上九处蛊卦之终,象征蛊卦之事已经治理成功。上九为艮卦主爻,与内不应,身居位外,有致仕隐遁不奉事天侯之象。正如老子所说“功遂身退,天下之道”,谦卦“人道恶盈而好谦”也。
○《礼记·表记》:“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大意:臣事君,军旅之中不避危亡之难。朝廷之中不辞其卑贱之所。臣处其位而不行其事,则近乱。君使臣若臣能胜任,犹宜谨慎思虑,从君之命而行之,必使成功。君所使之事若非己所能,君命无择,则弥孰思虑而从行之。幸得终竟,竟即辞而退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者,是臣之致事也,故“不事王侯”,君犹高尚其所为之事。
○伯益辅佐大禹治水,功绩最为卓著,大禹于是欲禅让帝位与伯益。伯益避于青州箕山著书立说,垂教后世,此《山海经》之由来也。
《资治通鉴》上说,张良向来多病,随从高帝进入函谷关,杜门不出,在家导引行气辟谷,说道:“我家世代做韩国的宰相,及至韩国灭亡,我不吝惜万金资财,为韩国向强大的秦王朝报仇,使天下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军师,被封为万户侯,这已是一个平民所能享有的最高待遇了,对我来说足够啦。我只望抛开人间俗事,将追随仙人赤松子去云游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