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6期
摘 要 古今中外在不同的时期的雕塑家们都有着自己心目中对于雕塑语言的一个定义,它对于每一个雕塑爱好者来说都是要去了解并且运用的,能够对雕塑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了解,并且知道每一个部分在雕塑当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今后在雕塑创作当中能够更好地创作出更优秀的雕塑作品。
关键词 雕塑 语言 构成
中图分类号:J302 文献标识码:A
在雕塑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不同时代对雕塑语言的理解是不同的,它们都有着自己所处时期的特征,虽不尽相同,但都有相同之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雕塑就是一造型艺术。造型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但归根结底也都只不过是造型罢了。而雕塑语言也就是表现一定艺术内容的造型。雕塑语言基本上由形体语言、体量语言、空间语言、材料语言以及色彩语言几个部分构成,下面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1形体语言
在城市当中,一件城市雕塑矗立于城市当中的某一地方,它映入人们眼中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简单模糊的形体,这一形体包括形状大小,体量大小,体积大小等,人们在被一城市雕塑吸引之前总是被这一雕塑的形体所吸引,没有形体的存在,人们也就无法注意到雕塑空间体量的存在。在城市的空间中,形体感弱的雕塑很容易被复杂的城市环境的影像所吞噬。一个大的城市空间环境有很多的因素会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不仅仅是光线和声音,也有着城市大环境的各式各样的影像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些影像有行人、有汽车、有广告牌等等,非常之复杂,而且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一吸引力主要就是行人在不断的变化着,广告牌在不断的翻滚着,而雕塑本身确实静止的。所以说,雕塑要是想从这一强烈的丰富多变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具有独特艺术效果的剪影,而这一剪影也就是在这一大环境当中最初吸引人们的那一模糊形体。由此可见,形体语言对雕塑艺术语言的重要意义。
2体量语言
体量作为雕塑艺术不可少的一因素,对雕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通常讲的雕塑的张力当中一部分就是来自一件雕塑的体量,体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雕塑的张力。在雕塑语言当中,体量语言也是雕塑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体量不足就像是一个泄气的皮球,没有了打足气时的分量,也没有打足气拍打时反弹的力量,雕塑如果没有了分量也没有了力量那可想而知整个雕塑的状态,那就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状态,没有了生机也没有了活力,这种雕塑是不成功的。一般我们说到的体量还会包括大小、高矮、胖瘦等等一些形态方面,而正好是这些形态方面的夸张变化使得雕塑更具艺术魅力,这里也隐含着雕塑的尺寸问题。同一件雕塑作品用不同的尺寸完成它,所产生的张力与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夸张放大的雕塑尺寸给人们带来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如今有很多的雕塑家运用尺度的大小变化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打破常规尺寸的放大,对人们的生活空间进行了一次次艺术化处理。夸张的尺寸不仅带给人们一种新奇的感受,而且让人们的眼前一亮,激发人们对雕塑艺术的兴趣。由此可见,体量语言在雕塑当中的重要性。
3空间语言
从宏观方面来讲,作为空间艺术,雕塑必须存在于空间当中,没有了空间也就没有了我们所追求的雕塑艺术,雕塑的真实存在就依赖于空间的给予,空间若是不复存在,雕塑的空间也就无法成立。从雕塑本身来讲,雕塑自身也有其空间,雕塑自身空间的丰富性同样也是雕塑形式的丰富性,雕塑形式的丰富性给雕塑带来的是形式美感。例如青岛有名的城市雕塑《五月的风》,雕塑丰富的线条相互交接与虚虚实实的形体空间之上,在整个大形体的统一下完成了线条的虚实上的完美连接,并且在整个统一的形体下,虚空间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又相互交接影响,相互补给不同方向的形体美感,使得整个雕塑的形式美得到充分的体现。
4材料语言
雕塑的完成是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和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固然雕塑离不开材料这一表现雕塑形体的媒介。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雕塑材料也随着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材料给雕塑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金属材料显坚固冷酷,而木头相对于金属来说就显柔润温和。一件雕塑作品的材料的不同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所以当雕塑家在创作时就要考虑到雕塑最终要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充当思想的物化体,这一选择要考虑到材料对自己作品的叙说能力的大小,要考虑到观赏者通过材料这一媒介能够读懂作者思路的几分,要根据雕塑家自己所要表达主体思想选择合适的材料去完成自己的作品。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雕塑最终的艺术效果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设计理念。由此可见,材料语言在雕塑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5色彩语言
虽然雕塑是一门造型艺术,主要是以形体来说话,但在今天的雕塑艺术里色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雕塑上色是雕塑成型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色彩运用的得当,雕塑的艺术语言自然也就能够如愿以偿得以实现;如果要是用色失败,那么雕塑最终效果就会离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现在雕塑圈里很普遍的用到一材料,这一材料就是树脂,树脂成型以后雕塑实需要上色的,如果没有色彩的最后处理,树脂原来的色彩是相当影响美观的。而上色就不一样了,其不仅美化雕塑本身,而且上色的话我们可以绘制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可以仿制出很多别的材料的效果,如石头、铜、铁、木头等等,几乎所有材料的效果都可以仿制,这就是色彩的魅力,这也是色彩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许正龙.雕塑学[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2] 吴少湘.雕塑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