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说明:
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 评卷人 | 得 分 |
1.如图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是( )
| A.一个棱柱中截去一个棱柱 | B.一个棱柱中截去一个圆柱 |
| C.一个棱柱中截去一个棱锥 | D.一个棱柱中截去一个棱台 |
| A.点H是△A1BD的垂心 | B.直线AH与CD1的成角为900 |
| C.AH的延长线经过点C1 | D.直线AH与BB1的成角为450 |
| A.M⊊P⊊N⊊Q | B.M⊊P⊊Q⊊N | C.P⊊M⊊N⊊Q | D.P⊊M⊊Q⊊N |
| A.1 | B. | C. | D. |
| A.1 | B. | C. | D. |
| A. | B. | C. | D. |
①FG⊥BD;
②B1D⊥面EFG;
③面EFG∥面ACC1A1;
④EF∥面CDD1C1.
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 A.①和② | B.③和④ | C.①和③ | D.②和④ |
| A.必定都不是直角三角形 | B.至多有一个直角三角形 |
| C.至多有两个直角三角形 | D.可能都是直角三角形 |
①平面A′FG⊥平面ABC;
②BC∥平面A′DE;
③三棱锥A′-DEF的体积最大值为a3;
④存在某个位置,使得DF与A′E垂直.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①AC⊥BE
②EF∥平面ABCD
③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
④△AEF的面积与△BEF的面积相等.
其中错误的结论个数是( )
| A.0 | B.1 | C.2 | D.3 |
| A.1:1 | B.1:2 | C.1:3 | D.1:4 |
| A.27 | B.36 | C.54 | D.162 |
| A. | B. | C. | D. |
| A. | B.4 | C. | D.3 |
A.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与底面
B.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C.底面是菱形,且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D.各个面都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
| 评卷人 | 得 分 |
16.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径为2的半圆,则它的高为______.
17、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F为线段BC1的中点,E为线段A1C1上的动点,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存在点E,使EF∥BD;
②存在点E,使EF⊥平面AB1C1D;
③EF与AD1所成的角不可能等于60°;
④三棱锥B1-ACE的体积随动点E而变化.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18、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1B1C1,底面为直角三角形,∠ACB=90°,AC=2,BC=1,CC1=,P是BC1上一动点,则A1P+PC的最小值是______.
19.三棱锥P-ABC的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90°,PC⊥AC,PC⊥BC,若PC=AC=4,则△ABP的面积为______.
20、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三棱锥A1-ABC的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
21.侧棱和底面边长都是3的正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是______.
2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O是底面A1B1C1D1的中心,则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______.
23.在三棱锥P-ABC中,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PA⊥BC,PB⊥AC,那么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C的垂心;
②如果点P到△ABC的三边所在直线的距离都相等,那么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C的内心;
③如果棱PA和BC所成的角为60?,PA=BC=2,E、F分别是棱PB、AC的中点,那么EF=1;
④三棱锥P-ABC的各棱长均为1,则该三棱锥在任意一个平面内的射影的面积都不大于;
⑤如果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是半径为1的球的内接正四面体的顶点,则P与A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π-arccos.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
24、在三棱锥的四个面中,最多有______个面为直角三角形.
25、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1,若边AB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使D1P⊥PC,则AB=______.
| 评卷人 | 得 分 |
26、正三棱台的高为3,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2和4,求这个棱台的侧棱长和斜高.
27、如图,设三棱锥S-ABC的三个侧棱与底面ABC所成的角都是60°,又∠BAC=60°,且SA⊥BC.
(1)求证:S-ABC为正三棱锥;
(2)已知SA=a,求S-ABC的全面积.
28、如图,已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边长为2、∠ADC=120°的菱形,Q是侧棱DD1(DD1>)延长线上的一点,过点Q、A1、C1作菱形截面QA1PC1交侧棱BB1于点P.设截面QA1PC1的面积为S1,四面体B1-A1C1P的三侧面△B1A1C1、△B1PC1、△B1A1P面积的和为S2,S=S1-S2.
(Ⅰ)证明:AC⊥QP;
(Ⅱ)当S取得最小值时,求cos∠A1QC1的值.
29、已知三棱椎D-ABC,AB=AC=1,AD=2,∠BAD=∠CAD=∠BAC=90°,点E,F分别是BC,DE的中点,如图所示,
(1)求证AF⊥BC
(2)求线段AF的长.
30.已知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其内有一个球和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相切,求:
(1)棱锥的全面积;
(2)球的半径R.
参
| 评卷人 | 得 分 |
1.如图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是( )
| A.一个棱柱中截去一个棱柱 | B.一个棱柱中截去一个圆柱 |
| C.一个棱柱中截去一个棱锥 | D.一个棱柱中截去一个棱台 |
解析:
解:如图所示的图形,可看成是四棱柱截取一个角
即三棱锥可得的组合体.
故为一个棱柱中截去一个棱锥所得.
故选C.
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过点A作平面A1BD的垂线,垂足为H,则以下命题中,错误的是( )
| A.点H是△A1BD的垂心 | B.直线AH与CD1的成角为900 |
| C.AH的延长线经过点C1 | D.直线AH与BB1的成角为450 |
解析:
解: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得A-A1BD是一个正三棱锥,因此A点在平面A1BD上的射影H是三角形A1BD的中心,故A正确;
∵AH⊥面A1BD,∴AH⊥A1B,又CD1∥A1B,可得直线AH与CD1的成角为90°,故B正确;
连接AC1,由三垂线定理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C1⊥面A1DB,再由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可得AH与AC1重合,可得C正确;
直线AH与BB1所成的角,即为AH与AA1所成的角,设为θ,
由正方体棱长为1,可得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从而求得AH=,则cos,∴D错误.
故选:D.
3.设M={正四棱柱},N={直四棱柱},P={长方体},Q={直平行六面体},则四个集合的关系为( )
| A.M⊊P⊊N⊊Q | B.M⊊P⊊Q⊊N | C.P⊊M⊊N⊊Q | D.P⊊M⊊Q⊊N |
解析:
解:M={正四棱柱};底面是正方形的直棱柱;
N={直四棱柱}:是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柱,底面是四边形即可;
P={长方体}:底面是矩形侧棱垂直底面的四棱柱;
Q={直平行六面体}:是侧棱垂直底面的四棱柱;
故选B.
4、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F,G分别为C1D1,AA1,BB1的中点,则空间四边形EFBG在正方体下底面ABCD上的射影面积为( )
| A.1 | B. | C. | D. |
解析:
解:过E点做EH垂直CD于H,连接EH,易得H即为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连接AH,BH,如下图所示
则AH,BH,AB分别为FE,EG,FB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又由G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为B,
故△ABH即为空间四边形EFBG在正方体下底面ABCD上的射影
∵S△ABH=SABCD=
故选B
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过相邻三个面上的对角线截得一个正三棱锥,则它的高是( )
| A.1 | B. | C. | D. |
解析:
解:沿棱长为1的正方体相邻三个面的对角线截去一个棱锥,如图,
棱锥C′-CBD的体积为:=,
又棱锥C-BDC′的体积为:,
它们是同一个几何体的体积,
∴=,
∴h=,
故选C.
6.设棱锥的高为H,底面积为S,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得的棱锥高的下半部分高为h,若截面面积为P,则h:H是( )
| A. | B. | C. | D. |
解析:
解:∵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
两个面积的相似比等于对应的棱锥的高度之比,
∴,
∴,
∴h:H=1-=,
故选D
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棱A1B1、BB1、B1C1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
①FG⊥BD;
②B1D⊥面EFG;
③面EFG∥面ACC1A1;
④EF∥面CDD1C1.
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 A.①和② | B.③和④ | C.①和③ | D.②和④ |
解析:
解:如图连接A1C1、A1B、BC1、BD、B1D,因为E、F、G分别是棱A1B1、BB1、B1C1的中点
对于①因为FG∥BC1,△BDC1是正三角形,FG⊥BD,不正确.
对于②因为平面A1C1B∥平面EFG,并且B1D⊥平面A1C1B,所以B1D⊥面EFG,正确.
③面EFG∥面ACC1A1;显然不正确.
④EF∥平面CDD1C1内的D1C,所以EF∥面CDD1C1.正确.
故选D
8.一个三棱锥,如果它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个侧面( )
| A.必定都不是直角三角形 | B.至多有一个直角三角形 |
| C.至多有两个直角三角形 | D.可能都是直角三角形 |
解析:
解:如果一个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
AB⊥面BCD,BC⊥CD,BC⊥AC,
那么它的三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D.
9、如图,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AF与中位线DE交于点G,已知△A′DE(A′∉平面ABC)是△ADE绕DE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图形,有下列命题:
①平面A′FG⊥平面ABC;
②BC∥平面A′DE;
③三棱锥A′-DEF的体积最大值为a3;
④存在某个位置,使得DF与A′E垂直.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解析:
解:①中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
则DE⊥GA′,DE⊥GF,
∴DE⊥平面A′FG,∴面A′FG⊥面ABC,①正确;
又 BC∥DE,∴BC∥平面A′DE;②正确;
当面A′DE⊥面ABC 时,三棱锥A′-DEF 的体积达到最大,最大值为××a2×a=a3,③正确;
当(A′E)2+EF2=(A′F)2时,DF与A′E垂直,∴④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则下列有四个结论:
①AC⊥BE
②EF∥平面ABCD
③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
④△AEF的面积与△BEF的面积相等.
其中错误的结论个数是( )
| A.0 | B.1 | C.2 | D.3 |
解析:
解:对于①,根据题意,结合图形知,AC⊥面DD1B1B,BE⊂平面DD1B1B,
∴AC⊥BE,命题正确;
对于②,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BCD∥平面A1B1C1D1,EF⊂平面A1B1C1D1,
∴EF∥平面ABCD,命题正确;
对于③,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V三棱锥A-BEF=•S△BEF•h=×××1×=,
∴三棱锥A-BEF的体积为定值,命题正确;
对于④,∵点B到直线EF的距离与点A到直线EF的距离不相等,
∴△AEF与△BEF的面积不相等,命题错误;
综上,错误的命题有1个.
故选:B.
11.如图,E为正方体的棱AA1的中点,F为棱AB上的一点,且∠C1EF=90°,则AF:FB=( )
| A.1:1 | B.1:2 | C.1:3 | D.1:4 |
解析:
解: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由题意可知C1E==3,
∠C1EF=90°,所以设AF=x,12+x2+C1E2=22+22+(2-x)2,
解得:x=,所以AF:FB=:=1:3;
故选:C.
12.一个球与一个正三棱柱的三个侧面和两个底面都相切,已知这个球的体积为36π,那么这个正三棱柱的体积是( )
| A.27 | B.36 | C.54 | D.162 |
解析:
解:由球的体积公式,得πR3=36π,
∴R=3.
∴正三棱柱的高h=2R=6.
设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则其内切圆的半径为:•a=3,
∴a=6.
∴该正三棱柱的体积为:V=S底•h=•a•a•sin60°•h=162.
故选D.
13、三棱锥P-ABC,PC⊥面ABC,△PAC是等腰三角形,PA=4,AB⊥BC,CH⊥PB,垂足为H,D是PA的中点,则△CDH的面积最大时,CB的长是( )
| A. | B. | C. | D. |
解析:
解:三棱锥P-ABC中,PC⊥面ABC,AB⊂平面ABC,∴PC⊥AB;
又AB⊥BC,BC∩PC=C,
∴AB⊥平面PBC;
又CH⊂平面PBC,
∴AB⊥CH,
又CH⊥PB,
PB∩AB=B,
∴CH⊥平面PAB,
又DH⊂平面PAB,
∴CH⊥DH;
又△P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PA=4,D是PA的中点,
∴CD=PA=2,
设CH=a,DH=b,
则a2+b2=CD2=4,
∴4=a2+b2≥2ab,
即ab≤1,
当且仅当a=b=时,“=”成立,此时△CDH的面积最大;
在Rt△PBC,设BC=x,
则PB===,
∴PC•BC=PB•CH,
即2•x=•;
解得x=,
∴CB的长是.
故选:D.
14、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棱AB的中点,M为面BCC1B1上的点.一质点从点P射向点M,遇正方体的面反射(反射服从光的反射原理),反射到点D1.则线段PM与线段MD1的长度和为( )
| A. | B.4 | C. | D.3 |
解析:
解:根据几何体的性质,结合光的反射原理得出
P关于B的对称点N,
∴MP=NP,
即连接DN,D1N,
根据正方体的性质,得出Rt△D1DN,
∵边长为2,
∴AN=3,AD=2,
即DN=,
∵DD1=2,
∴D1N==.
故选:C
15.一个棱柱为正四棱柱的充要条件是( )
A.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与底面
B.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C.底面是菱形,且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D.各个面都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
答案:C
解析:
解:若底面是正方形,有相对的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另外两个侧面不垂直于底面,则棱柱为斜棱柱,故A不满足要求;
若底面是正方形,有相对的两个侧面是矩形,另外两个侧面是不为矩形的平行四边形,则棱柱为斜棱柱,故B不满足要求;
底面是菱形,且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两两垂直,则底面为正方形,侧棱与底面垂直,此时棱柱为正四棱柱,故C满足要求;
各个面都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其底面可能不是正方形,故D不满足要求;
故选C
| 评卷人 | 得 分 |
16.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径为2的半圆,则它的高为______.
答案:
解析:
解: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个半径为2的半圆,
所以圆锥的底面周长为:2π
底面半径:1
所以圆锥的高是:
故答案为:
17、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F为线段BC1的中点,E为线段A1C1上的动点,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存在点E,使EF∥BD;
②存在点E,使EF⊥平面AB1C1D;
③EF与AD1所成的角不可能等于60°;
④三棱锥B1-ACE的体积随动点E而变化.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答案:②
解析:
解:设正方体的边长为1,以点D为坐标原点,以DA,DC,DD1所在的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0,0),A(1,0,0),B(1,1,0),C(0,1,0),D1(0,0,1),A1(1,0,1),B1(1,1,1),C1(0,1,1),点,
则,而,,
∴,因此,
∴E=(λ,1-λ,1),∴,
对于①而言就是否存在实数λ,使EF∥BD,而=(-1,-1,0),,此即,这样的λ不存在,∴①错误;
对于②而言就是否存在实数λ,使EF⊥平面AB1C1D,首先我们在平面AB1C1D内任意找到两条相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妨就找和,
∴,于是⇒,即就是当E为C1A1的中点的时候,∴②正确;
同理,对于③而言,还是判断这样的实数λ是否存在,,
设其夹角为θ,则,
令θ=60°,此即,将上式平方解得,将λ回代原式结论成立,∴这样的λ存在;③错误;
对于④来说,E点无论在A1C1上怎样移动,底面△ACE的高不变,故而底面面积不变,三棱锥的高为定值,所以其体积不会随着E点的变化而变化,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②.
18、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1B1C1,底面为直角三角形,∠ACB=90°,AC=2,BC=1,CC1=,P是BC1上一动点,则A1P+PC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
解析:
解:连A1B,沿BC1将△CBC1展开与△A1BC1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所示,
连A1C,则A1C的长度就是所求的最小值.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1B1C1,底面为直角三角形,∠ACB=90°,AC=2,BC=1,CC1=,
∴BC1=2,A1C1=2,A1B=2,BC=1,CC1=,
即∠A1C1B=90°,∠CC1B=30°,
∴∠A1C1C=90°+30°=120°,
由余弦定理可求得A1C2==,
∴A1P+PC的最小值是,
故答案为:.
19.三棱锥P-ABC的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90°,PC⊥AC,PC⊥BC,若PC=AC=4,则△ABP的面积为______.
答案:
解析:
解:∵三棱锥P-ABC的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90°,PC⊥AC,PC⊥BC,
∴三棱锥P-ABC是正方体的一个角,
∴△ABP是一个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则△ABP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20、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三棱锥A1-ABC的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
答案:4
解析:
解析:据题意由AA1⊥平面ABCD,
可得三角形AA1B,AA1C为直角三角形,
又易推出BC⊥平面AA1B,
故三角形A1BC和ABC为直角三角形,即此四面体各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4.
21.侧棱和底面边长都是3的正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是______.
答案:36π
解析:
解:解:如图,侧棱和底面边长都是3的正四棱锥
设正四棱锥底面的中心为O,AB=BC=3
则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AB=6,
∴AO=CO=3,
在直角三角形PAO中,PO==3,
∴正四棱锥的各个顶点到它的底面的中心的距离都为3,
∴正四棱锥外接球的球心在它的底面的中心,且球半径r=3,
球的表面积S=4πr2=36π,
故答案为:36π
22、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O是底面A1B1C1D1的中心,则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为______.
答案:
解析:
解:因为O是A1C1的中点,求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
就是A1到平面ABC1D1的距离的一半,
就是A1到AD1的距离的一半.
所以,连接A1D与AD1的交点为P,则A1P的距离是:
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的2倍
O到平面ABC1D1的距离:
故答案为:
23.在三棱锥P-ABC中,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PA⊥BC,PB⊥AC,那么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C的垂心;
②如果点P到△ABC的三边所在直线的距离都相等,那么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是△ABC的内心;
③如果棱PA和BC所成的角为60?,PA=BC=2,E、F分别是棱PB、AC的中点,那么EF=1;
④三棱锥P-ABC的各棱长均为1,则该三棱锥在任意一个平面内的射影的面积都不大于;
⑤如果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是半径为1的球的内接正四面体的顶点,则P与A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π-arccos.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
答案:①④⑤
解析:
解:①若PA⊥BC,PB⊥AC,因为PH⊥底面ABC,所以AH⊥BC,同理BH⊥AC,可得H是△ABC的垂心,正确.
②若PA=PB=PC,易得AH=BH=CH,则H是△ABC的外心,不正确.
③如果棱PA和BC所成的角为60°,PA=BC=2,E、F分别是棱PB、AC的中点,那么EF=1或;不正确.
④如果三棱锥P-ABC的各条棱长均为1,则该三棱锥在任意一个平面内的射影的面积都不大于,正确.
⑤如果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是半径为1的球的内接正四面体的顶点,则P与A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π-arccos,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⑤.
24、在三棱锥的四个面中,最多有______个面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4
解析:
解:如果一个三棱锥V-ABC中,侧棱VA⊥底面ABC,并且△ABC中∠B是直角.
因为BC垂直于VA的射影AB,所以VA垂直于平面ABC的斜线VB,
所以∠VBC是直角.
由VA⊥底面ABC,所以∠VAB,∠VAC都是直角.
因此三棱锥的四个面中∠ABC;∠VAB;∠VAC;∠VBC都是直角.
所以三棱锥最多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4
25、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1,若边AB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使D1P⊥PC,则AB=______.
答案:2
解析:
解:由题意,连接DP
∵D1P⊥PC,D1D⊥平面ABCD
∴DP⊥PC
∵边AB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使D1P⊥PC
∴P是AB的中点,
∵AD=1,∴AB=2
故答案为2.
| 评卷人 | 得 分 |
26、正三棱台的高为3,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2和4,求这个棱台的侧棱长和斜高.
答案:
解:如图所示,
正三棱台ABC-A1B1C1中,高OO1=3,底面边长为A1B1=2,AB=4,
∴OA=×AB=,
O1A1=×A1B1=,
∴棱台的侧棱长为
AA1==;
又OE=×AB=,
O1E1=×A1B1=,
∴该棱台的斜高为
EE1==.
27、如图,设三棱锥S-ABC的三个侧棱与底面ABC所成的角都是60°,又∠BAC=60°,且SA⊥BC.
(1)求证:S-ABC为正三棱锥;
(2)已知SA=a,求S-ABC的全面积.
答案:
(1)证明:正棱锥的定义中,底面是正多边形;
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作三棱锥S-ABC的高SO,O为垂足,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D.
因为SA⊥BC,所以AD⊥BC.又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从而O为△ABC的外心,OD为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B=AC.又∠BAC=60°,
故△ABC为正三角形,且O为其中心.所以S-ABC为正三棱锥.
(2)解:在Rt△SAO中,由于SA=a,∠SAO=60°,
所以SO=a,AO=a.因O为重心,所以AD=AO=a,
BC=2BD=2ADcot60°=a,OD=AD=a.
在Rt△SOD中,SD2=SO2+OD2=(a)2+(a)2=,则SD=a.
于是,(SS-ABC)全=•(a)2sin60°+3••a•a=a2.
28、如图,已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边长为2、∠ADC=120°的菱形,Q是侧棱DD1(DD1>)延长线上的一点,过点Q、A1、C1作菱形截面QA1PC1交侧棱BB1于点P.设截面QA1PC1的面积为S1,四面体B1-A1C1P的三侧面△B1A1C1、△B1PC1、△B1A1P面积的和为S2,S=S1-S2.
(Ⅰ)证明:AC⊥QP;
(Ⅱ)当S取得最小值时,求cos∠A1QC1的值.
答案:
解:(Ⅰ)连AC、BD,则AC⊥BD;
∵PB⊥底面ABCD,则AC⊥BP,∴AC⊥平面QPBD.
而QP⊂平面QPBD,∴AC⊥QP.(4分)
(Ⅱ)设O是A1C1与QP的交点,QD1=x、QO=y,则x2+1=y2,S=S1-S2
==.(8分)
∵令,则,
∴当即时,S取得最小值.(11分)
此时,,由余弦定理有cos∠A1QC1=.(13分)
29、已知三棱椎D-ABC,AB=AC=1,AD=2,∠BAD=∠CAD=∠BAC=90°,点E,F分别是BC,DE的中点,如图所示,
(1)求证AF⊥BC
(2)求线段AF的长.
答案:
解:(1)分别以AB、AC和AD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如图所示:
记A(0,0,0),B(1,0,0),C(0,1,0),D(0,0,2),
∴E(,,0),F(,,1);
∴(,,1),=(-1,1,0),
∴•=×(-1)+×1+1×0=0,
∴⊥,
即AF⊥BC;
(2)∵=(,,1),
∴||===,
即线段AB=.
30.已知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其内有一个球和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相切,求:
(1)棱锥的全面积;
(2)球的半径R.
答案:
解:(1)设正三棱锥的底面中心为H,
由题意知PH=1,边长BC=2,取BC中点E,
连接HE、PE,
则HE=
S全=3×
=9
(2)过O作OG⊥PE于点G,
则△POG∽△PEH,且OG=OH=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