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以和为贵》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28:21
文档

《以和为贵》教案

柘城县梁庄乡中小学教学案(新授课)年级:八年级科目:综合实践主备课人:叶娜娜课题:《以和为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三维目标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教学重点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
推荐度:
导读柘城县梁庄乡中小学教学案(新授课)年级:八年级科目:综合实践主备课人:叶娜娜课题:《以和为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三维目标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教学重点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
    柘城县梁庄乡中小学教学案(新授课)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综合实践  主备课人: 叶娜娜      

课题:  《以和为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

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教学重点

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教学过程设计

自学探究

【新课导入】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做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和”为主题,同学们可以相互探讨一下“和”在你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重点解读】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准则。

1. 探“和”之义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不乏精彩之见。搜集资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思考“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教法学法设计
合作解疑2. 寻“和”之用 

“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的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这里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蔼”等。“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体现。搜集能体现“和为贵”的例子,可以是身边的事,也可以是历史故事,从中搜寻“和为贵”的真谛。张英的打油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每位同学创作几条以“和”等为主题的宣传标语,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思想性,〖JP3〗也要讲究语言,力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

3. 享“和”之乐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还可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在班上组织一次时事讨论会。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

课堂检测

【研讨练习】

题一:在“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合适的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2)请从下面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

传统美德:                                                                                 

现实意义:                                                                                 

题二:第29届北京奥运凸显和谐世界理念,其开幕式的文艺展示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和”字,体现了中国以和为贵、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主题。“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活动一】欣赏“和谐”画卷 

(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中的商路又叫什么?图二中的马可波罗是哪国人?他在哪个国家生活了17年?以上图片主要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哪种方式? 

                                                                                                                    

                                                                                                                    

【活动二】认识不“和谐”音符 

(2)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归纳历史上影响“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

                                                                                                         

                                                                                                         

【活动三】描述“和谐”美景

(3)通过上述探究,你可能会获得一些启示,请你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和谐世界”应该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文档

《以和为贵》教案

柘城县梁庄乡中小学教学案(新授课)年级:八年级科目:综合实践主备课人:叶娜娜课题:《以和为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三维目标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教学重点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