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29:11
文档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浮力萱花中学杨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密度、液体压强以及合力和二力平衡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以后,进一步认识浮力现象、建立浮力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来及浮力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作为浮力的第一节,对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也有重要作用。【设计理念】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体现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推荐度:
导读课题:认识浮力萱花中学杨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密度、液体压强以及合力和二力平衡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以后,进一步认识浮力现象、建立浮力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来及浮力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作为浮力的第一节,对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也有重要作用。【设计理念】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体现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课题:认识浮力

                                              萱花中学  杨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密度、液体压强以及合力和二力平衡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以后,进一步认识浮力现象、建立浮力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来及浮力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作为浮力的第一节,对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也有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体现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法】:讲授、实验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

学生探究器材准备(10组):弹簧秤、橡皮筋、石块、水、塑料筒

教师演示准备:自制浮力方向演示仪、自制浮力秤、自制浮力产生原因演示仪。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  引

设  入

情  新

景  课

1、将一个大橙子和一个小西红柿放入塑料桶中,在不倾斜塑料桶的前提下,比一比,看谁先能把它取出来。

2、问:橙子为什么能浮起来?

(板书:认识浮力)

请两位同学上台操作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做好铺垫,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认识浮力现象

1、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会受到浮力?

2、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问:下沉物体受没受到浮力?

4、小结:浮力的概念

(学生举例)

学生观察体验:石块浸入水中,拉力的变化和橡皮筋的长度的变化。

感受浮力现象

运用类比法帮助学生认识下沉物体也要受浮力。

1、问:作为一种力应该有大小和方向,那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演示:利用重垂线研究浮力的方向。(板书:方向竖直向上)

思考、回答

观察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思考、回答

通过实验形象直观,从而很好的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的方向

1、测量力需要什么工具呢?

2、如何操作?

3、教师演示。

4、理论分析。

5、改进弹簧测力计(自制浮力秤)

 

思考、回答

小组测量石块的浮力,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录表格中(汇报)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个用称重法测浮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1、提问: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演示:不会上浮的木块。

3、演示:用四周扎有橡皮膜的正方体容器代替木块做实验。

4、理论分析:浮力产生原因。

5、揭秘

观察、思考

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分析原因。

形象直观的实验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实验的对比以及理论分析,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联  学

系  以

实  至

际  用

1、提问:浸入气体中的物体有没有浮力?

2、介绍制作孔明灯的材料和方法

3、播放热气球视频

制作、放飞孔明灯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课  分

堂  享

小  收

结  获

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技能)

2、还有什么疑问?(西红柿受到了浮力,怎么不会浮起来,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

小结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将探究延伸到课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后反思:                                                                           

                                                                

文档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浮力萱花中学杨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六节,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密度、液体压强以及合力和二力平衡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以后,进一步认识浮力现象、建立浮力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来及浮力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作为浮力的第一节,对激发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也有重要作用。【设计理念】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体现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