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育心理学 知识重点、要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9:29:21
文档

教育心理学 知识重点、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1.五要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学习与教学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预测评价、监视分析、检验反思)。2.心理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心里阶段依照心理特征、主导活动。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儿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4.学习准备:纵向、横向两个维度。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里、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5.关键期:2岁口头语,4岁形状知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推荐度:
导读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1.五要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学习与教学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预测评价、监视分析、检验反思)。2.心理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心里阶段依照心理特征、主导活动。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儿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4.学习准备:纵向、横向两个维度。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里、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5.关键期:2岁口头语,4岁形状知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1.五要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学习与教学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预测评价、监视分析、检验反思)。

2.心理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心里阶段依照心理特征、主导活动。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儿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4.学习准备:纵向、横向两个维度。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里、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5.关键期:2岁口头语,4岁形状知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里特征。

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8.自我意识成分:自我认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9.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0.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存在着个体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的个别差异。

11.斯坦福-比纳量表

12.智力差异:个体差异(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13.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之间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14.性格差异表现: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行为的控制与调节)。

1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学习类型:智慧技能(用一对外界符号、信息加工处理)、动作技能、言语技能、认知策略、态度(选择倾向性)

16.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

17.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18.认知学习理论:苛勒完形-顿悟说。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习进行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学习材料原有知识(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19.动机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0.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1.奥苏贝尔成就动机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2.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社会意义:高尚的、低级的。

23.动机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行为主义)。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缺失需要,成长需要。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最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成败归因论:了解心里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的主要原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人的行为受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24.现代迁移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

2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6.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27.深度:感性知识、理性知识(概念、命题);概括水平:具体、抽象。形式:陈述性、程序性。(间接推测)做什么、怎么做

28.知识学习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构学习。

29.学习知识的过程:获得、保持、提取(理解、巩固、应用)

30.知识的获得:直观(实物、模象、言语);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31.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32.操作技能:细微型操作、精细型操作;连续型、断续型;闭合性、开放性;徒手型、机械型。

33.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34.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加里培林: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动作阶段、出生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程序化过程)、自动化阶段。我国心理学: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35.心智技能原型模拟:实践模式,步骤:创拟确立模型(功能、结构分析)、检验修正模型。

36.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意识、有目的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由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

37.分类:认知策略(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元认知策略(安排调节学习)、资源管理策略(适应调节环境,对动机有重要作用)。

38.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策略、生成性学习[产生表象]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列表:一览表、双向表:层次结构图、流程图)

39.元认知策略: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多认知行为的调节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40.交互式教学模式:总结、提问、析疑、预测

41.问题解决: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种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解决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深层特征)、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直接检验、间接检验)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4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真正的创造、与类似创造。

45.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家庭、学校的环境)、智力、个性。

46.发散思维训练: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

47.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倾向性。

48.态度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行为成分。

49.品德: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品德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核心)、道德情感(知觉的道德情感、想象、伦理)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技能、道德行为习惯)衡量品德最重要的标志。

50.品德是态度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

51.他律到自律发展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认知能力、社会关系。

5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品的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53.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依从(从众服从)认同(模仿,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内化(价值体系)

54.影响态度品德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改变先觉条件)、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文档

教育心理学 知识重点、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1.五要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学习与教学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预测评价、监视分析、检验反思)。2.心理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心里阶段依照心理特征、主导活动。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儿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4.学习准备:纵向、横向两个维度。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里、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5.关键期:2岁口头语,4岁形状知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