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化学试卷(带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10:00
文档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化学试卷(带答案)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命题审校人:浙江省严州中学(新)洪波临安中学沈明祥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O—16,C—12,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十二五”时
推荐度:
导读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命题审校人:浙江省严州中学(新)洪波临安中学沈明祥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O—16,C—12,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十二五”时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 试 题

命题审校人:浙江省严州中学(新) 洪波  临安中学 沈明祥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O—16,C—12,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下列做法与这一目标不相符的是 

A.大力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B.寻找新的催化剂,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C.将“地沟油”进行加工处理生产肥皂和生物柴油   D.大力建设火力发电站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物质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在电解池中,物质在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D.在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

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2H2O  H3O++OH-                  B.H2S  H++HS-

C.NaHS  Na++HS-                   D.HCO3—+H2O  H3O++CO32-

4.10mL浓度为1 mol·L-1的硫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3mol·L-1的硫酸                     B.加入适量蒸馏水

C.加入数滴硫酸铜溶液                           D.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

5.一定温度下改变反应容器体积使压强变化,但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2SO2(g) + O2(g) 2SO3(g)     B.2NH3(g)+CO2(g) CO(NH2)2(l)+H2O(l)

C.C(s) + CO2(g) 2CO(g)       D.Fe2O3(s) + 3CO(g) 2Fe(s) + 3CO2(g)

6.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HNO2溶液能与CaCO3反应;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③常温下,0.1mol/L的HNO2溶液的pH为2.1; ④常温下,将pH=3的HNO2稀释100倍后,pH<5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7.下图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锌铜原电池              B锌铜原电池         C铜的精炼     D电解饱和食盐水

8.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 + OH—,在25℃、35℃时其离子积分别为K(25℃) = 1.0×10—14,K(35℃) = 2.1×10—14。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H+) 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纯水中c(H+) > c(OH—)

C.水的电离度α(25℃) >α(35℃)      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9.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本质可以归纳为:M + nH2O == M(OH)n+n/2H2↑

B.马口铁(镀锡)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层被氧化

C.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D.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10.某汽车尾气分析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测定CO的浓度,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固溶体)中自由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b流经传感器流向电极a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2e-+O2-=CO2

C.传感器中测得有2×10-3mol电子通过时,说明通过的尾气中含有2. 24mL CO(标况下)

D.传感器中测得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小

11.下列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2SO3(g)  2SO2(g)+O2(g)       △H>0   

B.2C2H2(g)+5O2(g) 4CO2(g)+2H2O(g)     △H<0

C.2NH3(g)+CO2(g)  CO(NH2)2(s)+H2O(g)      △H>0

D.4NH3(g)+5O2(g)  4NO(g)+6H2O(g)    △H<0

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实验室常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气体   

②长时间存放的溴水,会变为无色透明    ③打开雪碧的瓶盖,立即有气体逸出 

④经粉碎的黄铁矿在沸腾炉中燃烧得较快、较完全

⑤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⑥合成氨工业中用铁触媒做催化剂   ⑦K2Cr2O7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颜色变为黄色

A.①②③④⑥⑦        B.②④⑥⑦     C.④⑥⑦        D.④⑥

13.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A.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          B.加甲基橙后显黄色的溶液   

C.pH=8的某溶质的水溶液           D.C(H+)14.尿酸是人体的一种代谢产物,关节炎形成的原因就是在关节的滑液中形成尿酸钠(通常用NaUr表示)晶体:HUr+H2OUr -+H3O+  ①          Ur -+Na+ NaUr  ②

第一次关节炎发作的时间大都在寒冷季节,发病部位常常是手指的关节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B、热敷可以使关节炎的症状减轻有一定的道理

C、NaUr易溶于水                 D、关节炎发病时关节滑液的pH升高

15.用石墨电极电解100mL H2SO4与CuSO4的混合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L(标况)气体,则原混合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      B.1mol/L      C.2mol/L       D.4mol/L

16.氨催化氧化是工业的基础,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只发生如下①主反应和②副反应:

① 4NH3(g)+5O2(g) 4NO(g)+6H2O(g) △H =-905 kJ/mol

② 4NH3(g)+3O2(g) 2N2(g)+6H2O(g) △H =-1268 kJ/mol

有关物质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压可提高NH3生成NO的转化率

B.工业上氨催化氧化生成 NO时,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780℃以下

C.达到平衡后,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2 mol O2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保持不变

D.N2氧化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 O2(g) 2NO(g) △H =+363 kJ/mol

17.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X(?)+Y(g)Z(s)已达到平衡,此时升高温度则容器内的气体密度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可能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一定为气态

C.若X为非气态,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若加入少量的Z,该平衡向左移动

18.判断下列关于焓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反应2SO2(g)+O2(g) 2SO3(g)与4SO2(g)+2O2(g) 4SO3(g)的△H相等

B.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 =-0.3kJ/mol

C.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热量19.3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3H2(g) 2 NH3(g) △H =-38.6kJ/mol

D.一定条件下2SO2(g)+O2(g) 2SO3(g)△H1   2SO2(g)+O2(g) 2SO3(l)

△H2   则△H1>△H2

19.某可逆反应aA + bBcC △H  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K≠1),保持温度不变,将方程式的书写作如下改变,则△H和K数值的相应变化为

A.写成2aA + 2bB2cC,△H、K值均扩大了一倍

B.写成2aA + 2bB2cC,△H扩大了一倍,K值保持不变

C.写成cCaA + bB,△H、K值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D.写成cCaA + bB,△H变为原来的相反数,K值变为倒数

20.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的A为分液漏斗

B.图2实验可通过测定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

C.若图1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一定比Cu2+好

D.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1. (9分)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反应①是  ▲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写出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的表达式      ▲   。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    ▲    (用K1、K2表示)。

(4)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  (填写字母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设法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

(5)若反应③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   ▲    ; t8时   ▲    。 

②若t4时降压,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线。

22.(10分)对于弱酸,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存在一种定量的关系。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

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常数K

CH3COOH

CH3COOH CH3COO—+H+

1.76×10-5

HClOHClO  ClO- + H+

2.95×10-8

H2S

H2S  H++HS—

HS—H++S2—

K1=9.1×10-8

K2=1.1×10-12

H2CO3

H2CO3  H++HCO3—

HCO3—H++CO32—

K1=4.31×10-7

K2=5.61×10-11

H3PO4

H3PO4  H++H2PO4― 

H2PO4― H++HPO42― 

HPO42― H++PO43—

K1=7.1×10-3

K2=6.3×10-8

K3=4.2×10-13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升高温度时,K值   ▲    ,向各弱酸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K值   ▲    (以上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那么K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有何关系?   ▲    。

(3)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H3PO4、H2PO4-、HPO42-都看做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最弱的是   ▲    。

(4)同一多元弱酸的K1、K2、K3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规律,此规律K1∶K2∶K3≈1∶10-5∶10-10,产生此规律的原因是   ▲    。

(5)请根据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在下列条件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将少量的氯气通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    ▲     ;

②在过量的氯水中滴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    ▲     。

23.(14分)甲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以CH4和H2O为原料,通过下列反应反应来制备甲醇。

反应I:CH4 ( g ) + H2O ( g ) =CO ( g ) + 3H2 ( g )    △H =+206.0 kJ·mol-1

反应II:CO ( g ) + 2H2 ( g ) = CH3OH ( g )        △H =—129.0 kJ·mol-1

(1)CH3OH (g)和H2(g)反应生成CH4(g)与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2)将1.0 mol CH4和2.0 mol H2O ( g )通入容积固定为10 L的反应室,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I,测得在一定的压强下CH4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①假设100 ℃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为5 min,

则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

②100℃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为    ▲     。

③可用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 。(填字母)

A.CO的含量保持不变                  B.容器中CH4浓度与CO浓度相等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3V正(CH4)=V逆(H2)

(3)按照反应II来生成甲醇,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T1 > T2 > T3

B.正反应速率:ν(a)>ν(c); ν(b)>ν(d)

C.平衡常数: K(a)>K(c) ; K(b)=K(d)

D.平均摩尔质量:M(a)M(d)

(4)工业上利用甲醇制备氢气的常用方法之一为:甲醇蒸汽重整法。该法中的一个主要反应为CH3OH(g)CO(g)+2H2(g),此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 

(5)甲醇对水质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种电化学法可消除这种污染,其原理是:通电后,将Co2+氧化成Co3+,然后以Co3+做氧化剂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净化。实验室用右图装置模拟上述过程:

① 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     ▲      。

② 写出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     ▲      。

③若右图装置中的电源为甲醇—空气—KOH溶液的燃料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24、(4分)将CoCl2溶于浓盐酸中能形成CoCl4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oCl42—(蓝色) + 6H2O Co(H2O)62+(粉红色)+ 4Cl—

(1)一般情况下,CoCl2溶液呈紫色,将盛有CoCl2溶液的试管放在热水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则正反应方向为   ▲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加水稀释平衡向   ▲    方向(填“正”或“逆”)移动。

(3)向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溶液颜色变为   ▲    色。

25.(8分)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 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   ▲    (填编号字母)上称量

   (A)小烧杯   (B)洁净纸片   (C)直接放在托盘上

(2)滴定时,用0.2000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    ▲  (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3)根据你所选择的指示剂,正确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

(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mol·L-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       ▲      。

滴定次数待测溶液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10.000.4020.50
第二次10.004.1024.00
(5)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的后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    ▲    。

②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  ▲  。

26.(9分)实验室用50mL0.50 mol/L盐酸、50mL0.50 mol/LNaOH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

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

t2/℃

盐酸NaOH溶液

120.220.323.7
220.320.523.8
321.521.624.9

(1)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名称是    ▲    ;实验时用该仪器搅拌溶液的方法是     ▲    ,由图可知该装置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正?      ▲    。

(2)反应需要多次测量温度,每次测量温度后都必须采取的操作是    ▲    .

(3)已知Q=cm△t ,经数据处理,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     ▲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计算)。

(4)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热的文献值为-57.3 kJ/mol,你认为(3)中测得的实验值偏差可能的原因是      ▲    (至少说出两点)

(5)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ΔH1,则ΔH1

与ΔH的关系为:ΔH1    ▲    ΔH(填“<”、“>”或“=”),理由是      ▲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6分)

27.(6分)往20mL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05mol/LBa(OH)2溶液时,生成BaSO4的量和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试回答:

(1)起始时,混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起始时,混酸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3)B点时溶液的pH是多少?

学校                    考号                      班级               姓名                  

◆◆◆◆◆◆◆◆◆◆◆◆◆◆◆◆◆◆◆装◆◆◆◆◆◆◆◆◆◆◆◆◆◆订◆◆◆◆◆◆◆◆◆◆◆◆◆线◆◆◆◆◆◆◆◆◆◆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33分)

21. (9分)

(1)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K3=                         。

(3) K3=              (用K1、K2表示)。     (4)                (填写字母序号)。

(5)①t2时                            ; t8时                                。 

22.(10分)

(1)                 ,                  (以上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

(3)                   ;                     。

(4)                                                                  。

(5)  ①                                                                    ;

②                                                                           。

23.(14分)

(1)                                                                 。

(2)①                   。②                   。③                  。(填字母)

(3)                    (4)                                            。 

(5)

①                                                                          。

②                                                   。③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24、(4分)

(1)              (填“吸热”或“放热”)。

(2)                           ,             (填“正”或“逆”)(3)             色。

25.(8分)

(1)           (填编号字母)  (2)           (填编号字母)   

(3)                                                                          。

(4)                  mol·L-1,                             。

(5)(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                   。  ②                      。

26.(9分) (1)名称是                       ;                                 ,

                                                                              。

(2)                                                                         。

(3) ΔH =                           

(4)                                 ;                                       

(5)ΔH1        ΔH(填“<”、“>”或“=”),理由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题,6分)

27.(6分)

(1)                      (2)                    (3)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参

1-20.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BCCDDDD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DDBBCADDC
21. (9分)(除所标分数外每空1分)

(1)吸热   (2)

(3)K2×           (4)C.E(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2分)

(5)①升高温度或增大CO2的浓度(增大H2的浓度)       

使用催化剂或加压(减小容器的体积) 

(2分)

22.(10分)(除所标分数外每空1分)

(1)变大  不变

(2)在相同条件下K值越大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越大,所以酸性越强。  

(3)H3PO4;     HPO42-  

(4)微粒本身的性质。

(5)①Cl2 + H2O+2CO32- = 2HCO3— + Cl— + ClO—  (2分)

②2Cl2 +H2O+CO32- = CO2↑+ 2Cl- + 2HClO   (2分)

23.(14分)(除所标分数外每空1分)

(1)CH3OH (g)+H2(g) =CH4(g)+H2O(g)  △H =- 77.0 kJ·mol-1

(2)①0.03 mol·L-1·min-1        ②  2.25×10-2  ③A D(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2分)      (3)C(多选不得分)  (2分)

(4)①该反应是一个熵增的反应 (△S>0)  

(5)① Co2+ —e—  = Co3+   (2分)

② 6Co3++CH3OH+H2O = CO2↑+6 Co2++6H+(2分)

1CH3OH-6e-+8OH-===CO+6H2O(2分)

24.(4分)(每空1分,共4分)

(1)放热。 (2)K = c[Co(H2O)62+]c4[Cl—]/ c[CoCl42—]    正 (3)粉红色。

25、(共8分)(除所标分数外每空1分)

(1)A  (2)B  

(3)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或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没有答半分钟不得分) (2分)

(4)0.4000 mol·L-1       97.56 %          (5)①偏高 ②偏高 

(注:第(4)小题未考虑有效数字不得分)

26、(9分)(除所标分数外每空1分)

(1)环形玻璃搅拌棒    上下搅动(或轻轻搅动)   应使小烧杯口与大烧杯口持平,其余部分用碎塑料填满。

(2)用水将温度计上的液体冲掉,并擦干温度计

(3)-56.8 kJ/mol (符号、热量数值、单位均正确,给分,答“-57.3”不给分)

(4) ①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 ②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 ③温度计没有测得最高温度(或其它合理答案,回答角度不能重复,答出正确的两点得2分)

(5)>           NH3•H2O电离吸热

27 、(6分,每空2分)(1)0.05    mol/L  (2)0.2mol/L   (3)1  

 

文档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化学试卷(带答案)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命题审校人:浙江省严州中学(新)洪波临安中学沈明祥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O—16,C—12,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十二五”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