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2015版标准制订)
| 项目 | 总分 | 分解分 | 技术操作要求 | 扣分 |
| 1.操作者准备 | 5 | 3 |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修剪指甲并戴手套。 | |
| 2 | 用物准备: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纱布、碗盘等。 | |||
| 2.判断现场环境 | 5 | 1.现场安全性判断:查看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口述:现场环境安全,手套无破损); 2.看时间(口述:上午9点10分) | ||
| 3.评估患者 | 15 | 5 | 判断患者意识: 呼叫患者并轻拍患者肩部两次后(口述:你怎么啦?你怎么啦?)大声说:“病人无意识,立即拨打电话请求救援,请助手立即准备除颤仪及简易呼吸器!”。 | |
| 10 | 判断患者呼吸和颈动脉搏动: 通过上下扫视面色和胸廓起伏,看胸部有无起伏(判断时间为<10秒),判断呼吸同时,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位置),旁开两指(或向同侧下方滑动2—3厘米),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大声说“患者无呼吸、无脉搏,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 |||
| 4.操作要点 | 70 | " 10 | 第一周期: 行胸外心脏按压C 1患者仰卧位,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四肢无扭曲,去枕。 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剑突上两指处;乳头连接与胸骨交叉点。 ③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上翘、并拢,只以掌跟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④按压幅度:5㎝以上,6cm以下; ⑤按压频率:100-120次/min,并需要使胸廓充分回弹; 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比率(按压—通气比):30:2。 | |
| 5 | 开放气道:A 1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用纱布清理呼吸道、口鼻部,取下活动义齿,明确无呼吸道分泌物和活动义齿者(口述:口腔无异物及活动异齿)。 2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鼻尖、耳垂与身体长轴垂直。 | |||
| 5 | 人工通气:B 1助手正确放置简易呼吸器,球囊通气2次。 2眼睛观察病人胸廓是否抬起,吹气量500—600ml,每次通气后注意观察胸廓复原情况。 | |||
| 20 | 立即行电除颤 助手清洁皮肤后正确安放除颤仪导联线,并报告“除颤仪已到并调至监护位置”,(注意电极板正确握持方法和位置;注意能量选择;放电时注意请周围人离开,口述:请周围人让开,并用眼睛环顾四周); 放电后,助手将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口述:已调至监护位置) | |||
| 30 | 第二、三、四、五周期: CAB程序操作4个循环,再次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及呼吸10秒,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 复苏成功,(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安置患者(口述:患者呼吸心跳恢复,心肺复苏成功,准备转运),操作者擦干患者皮肤,穿好患者衣服准备转运,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 | |||
| 5.操作后 | 3 | 3 | 整理用物(助手关机,清洁除颤仪电极板,正确归位电极板) | |
| 6.总体评价 | 2 | 1 | 操作熟练,手法正确,程序规范,动作迅速。 | |
| 1 | 在规范的时间(6-8分钟)内完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