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系统中名词解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9:27
文档

系统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系统维护1.1权限、用户1.1.1职位编号:指对应系统操作人员的职位所提供的一个人工编号。1.1.2职位名称:指对应系统操作人员在公司的职位名称。在系统中给予了操作用户某个职位设置后,该用户便拥有该职位的操作权限。1.1.3用户代码:指为了操作用户登录系统而对该用户设置的一个代号。1.1.4用户名称:指相关操作人员的姓名。1.1.5使用工作站设置:对操作用户为登录系统而能使用的工作站进行控制。1.1.6采购组权限:指设置总部用户所对应的采购组。设置了所对应的采购组后,该用户可以查看
推荐度:
导读名词解释:1系统维护1.1权限、用户1.1.1职位编号:指对应系统操作人员的职位所提供的一个人工编号。1.1.2职位名称:指对应系统操作人员在公司的职位名称。在系统中给予了操作用户某个职位设置后,该用户便拥有该职位的操作权限。1.1.3用户代码:指为了操作用户登录系统而对该用户设置的一个代号。1.1.4用户名称:指相关操作人员的姓名。1.1.5使用工作站设置:对操作用户为登录系统而能使用的工作站进行控制。1.1.6采购组权限:指设置总部用户所对应的采购组。设置了所对应的采购组后,该用户可以查看
名词解释:

1          系统维护

1.1         权限、用户

1.1.1          职位编号:指对应系统操作人员的职位所提供的一个人工编号。

1.1.2          职位名称:指对应系统操作人员在公司的职位名称。在系统中给予了操作用户某个职位设置后,该用户便拥有该职位的操作权限。

1.1.3          用户代码: 指为了操作用户登录系统而对该用户设置的一个代号。

1.1.4          用户名称:指相关操作人员的姓名。

1.1.5          使用工作站设置:对操作用户为登录系统而能使用的工作站进行控制。

1.1.6          采购组权限:指设置总部用户所对应的采购组。设置了所对应的采购组后,该用户可以查看或操作其对应采购组管理的供应商、商品资料及其它相关功能。

1.2         系统参数设置

1.2.1          过期订单保存天数:指供应商未能按送货日期送货的订单可在系统里保存的天数,超过此保存天数系统在日结时会将所有过期未送货的订单进行删除。

1.2.2          日志保存天数:由用户设定数值,指在系统内可保存的后台登录日志的天数,超过此保存天数系统将在日结时删除已过期的后台登录日志。

1.2.3          订单最大金额:由用户设定数值,在总部下的每一张订单的订货金额的上限。

1.2.4          允许转结的结算单差异金额:由用户设定数值,允许在结算时系统应付金额和供应商上的金额之间可存在的差异额。

1.2.5          报表右上角Logo:填入总部系统所有报表右上角的Logo图标文件名称。该图标文件须在主程序目录下。

1.2.6          报表左上角Logo:填入总部系统所有报表左上角的Logo图标文件名称。该图标文件须在主程序目录下。

1.2.7          报表页脚显示合计页:1表示在所有报表页脚合计页;0表示不显示合计页。

1.2.8          A类、B类、C类占比:用于ABC分析。三类填入的数值总和须=10。

1.2.9          自动订货安全天数:为了保证自动订货的商品不会出现断货情况,由此设定安全天数值,使系统在计算OPL订货建议量时更加合理,保证在安全天数内不出现断货现象。

1.2.10      自动设置待删除的未销天数:系统根据此设定值,在日结时将未销天数达到此设定值的商品设置为待删除商品。

1.2.11      订单最大金额:由用户设定数值,分店每一张订单订货金额的上限。

1.2.12      报表右上角Logo:填入分店系统所有报表右上角的Logo图标文件名称。该图标文件须在主程序目录下。

1.2.13      报表左上角Logo:填入分店系统所有报表左上角的Logo图标文件名称。该图标文件须在主程序目录下。

1.2.14      报表页脚显示合计页:1表示在所有报表页脚合计页;0表示不显示合计页。

1.2.15      订单是否显示进价:在订单上是否显示商品的进价信息。0表示不显示,1表示显示。

2          基础资料

2.1         分店信息

2.1.1          分店编码:每个分店一个编号,由用户录入,5位数以内,必须是数字。

2.1.2          小票名称:录入分店简称,用于打印在小票上。

2.1.3          状态:控制分店的状态,分以下五种状态:

正常:只有正常状态,数据才可复制、才能录入基础资料和订进退作业;

待开业:标记当前分店为待开业状态;

非活动:标记当前分店为非活动状态;

结业:  标记当前分店为结业状态。

2.1.4          分店类型:标记当前分店是属于哪个分店。

2.1.5          地理区域:标记当前分店是属于哪个地理区域。

2.1.6          管理区域:标记当前分店是属于哪个管理区域管理。

2.1.7          价格区域:标记当前分店是属于哪个价格区域。

2.1.8          开业日期:记录当前分店的开业日期。

2.1.9          营业税:门店营业需要向有关部门征交的税。

2.1.10      附加税:门店营业除了要征交的营业税外的其他附加税。

2.1.11      最后修改日期:系统自动记录最近一次对当前分店信息修改的日期。

2.1.12      最新资料上传时间:系统自动记录最近一次资料上传到总部的时间。

2.1.13      生鲜加工厂:指定当前分店所属的生鲜加工厂,指定生鲜加工厂后分店才能向此加工厂进行订货作业。

2.1.14      报表类型:用于用户自定义的非永久性分店分组,可根据需要定义临时组来对分店信息进行分组和比较。

2.1.15      拨号方式:设置当前分店的拨号方式,分帧中继和拨号两种方式,如设置为拨号则可设置其拨号号码及自动拨号时间。

2.2         采购组

2.2.1          采购组:是指由一组特定的采购人员负责管理的若干个大分类的商品的组合。

2.2.2          采购组编号:指为了便于管理而对采购组进行编制的编号。

2.3         商品分类维护

2.3.1          分类编号:商品分类所属编号,每一个商品分类(除最小分类)的编码必须是下级所有分类编码的开头。

2.3.2          分类名称:指为了便于商品的管理以及销售数据分析,根据商品本身特性及用途进行规划出的商品类别的名称。

2.3.3          采购组:指该商品分类归属于哪个采购组管理。仅大类可以设置,下级各分类自动继承。

2.3.4          分类属性:指该分类属于哪一个管理部门,为不同商品分类指定不同的属性以示区分,仅大类可以设置,下级分类自动继承。(分类属性作为数据字典由用户维护)。

2.3.5          销售区域:指最小分类所属的指定销售区域,仅作于参考。

2.3.6          超量收货比例:每个(最大)分类可以设置超量收货比例,缺省为零,系统控制不能小于零。

2.3.7          预估毛利率:公司根据历史数据及经营经验所制定的一个理想化的参考数值,用于采购选择供应商、引进商品及对商品进行调价时的参照依据。此指标只对最小分类有效,缺省为零,系统控制不能小于零。

2.3.8          最高毛利率/最低毛利率:为了便于发现毛利异常的商品,而设置该分类中商品的毛利最上限和最下限。此指标只对最小分类有效,缺省为零,系统控制不能小于零。

2.3.9          损耗率:即对一些易耗商品为了获取补偿或更好地进行物流管理而设定的标准,此处指该商品分类全年的预估损耗率。此指标只对最小分类有效,缺省为零,系统控制不能小于零。

2.3.10      最佳品种数量:根据市场调查得出该分类的商品最适合经营的品种数目。此指标只对最小分类有效,缺省为零,系统控制不能小于零。

2.4         供应商资料

2.4.1          供应商编码:系统给予每个供应商一个唯一的编码,便于供应商的管理与查询(由系统自动生成6位数编码)。

2.4.2          供应商名称:指供应商的公司全称。

2.4.3          类型:指该供应商是生产商或贸易公司或其它类型。

2.4.4          企业性质:指该供应商的公司性质,一般分为合资、集体、私营、外商独资、个体五种(可通过数据字典由用户维护)。

2.4.5          地区:指该供应商所属的地区,一般分为省内、省外。

2.4.6          采购组:指供应商归属哪个采购组管理。

2.4.7          控制属性:用于标识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业务状态,分为以下七种:

不可订:标记当前供应商是否为不可订货,如为不可订货供应商,则在订货管理中不能对此供应商进行订货处理。R表示该供应商处于不可订货的状态;£表示该供应商处于可订货状态。

不可进:标记当前供应商是否为不可进货供应商,如为不可进货供应商,则在收货管理中不能对此供应商进行收货处理。R表示该供应商处于不可进货的状态;£表示该供应商处于可进货状态。

不可退:标记当前供应商是否为不可退货供应商,如为不可退货供应商,则在退货管理中不能对此供应商进行退货处理。R表示该供应商处于不可退货的状态;£表示该供应商处于可退货状态。

暂停付款:对该供应商进行付款。R表示该供应商处于已经暂停付款状态;£表示该供应商可正常付款。

进货定价:标记当前供应商是否为进货定价供应商。R表示可在收货时确定订货商品的进价,那么货款核算时以进货日供应商商品在门店的当日进价为准;£表示在收货时以订货时的进价为准。

分店不可订货:标记当前供应商在分店是否可订货,R表示分店不能对此供应商进行订货;£表示分店可对此供应商进行订货。

订单可显进价:标记当前供应商在订货模块及订单中是否显示其商品的进价信息,R表示显示进价;£表示不显示进价。系统默认为显示进价。

2.4.8          销售预算:预估当前供应商一年的销售额,以万元为单位。

2.4.9          购进类别:指商品的购进方式,分别有以下六种:

购销—月结数期:此类供应商的付款日期在货到下月N天内付款(N为付款期限),结算金额为收货单金额;

购销—数期结算:此类供应商的付款日期在货到N天内付款(N为付款期限),结算金额为收货单金额;

购销—批结:此类供应商的付款日期为货到付上批货款,结算金额为收货单金额;

代销—进价核算:此类供应商一般为一个月付款一次,为实销实结,付款金额   为∑(商品进价×销售数量),系统能够查询任意期间内销售数据并按先进先出原则计算结算金额;

代销—售价核算:与上相似,但付款金额为∑(商品售价)×(销售数量)×(1-提成比例/100);

柜台租赁:此类供应商商场不进货,只负责收银,一般一个月付款一次,系统会根据结算期内销售数据是否满足保底营业额,如不满足则只收保底租金,如满足则按所设定的返利级别进行多级汇总结算金额。

2.4.10      订单发送方式:指发送订单通知供应商的方式。如电话、Email、传真等,系统提供自动传真功能。

2.4.11      OPL周期:对于某供应商OPL订单产生的间隔时间,即本次OPL订单运行与下次OPL订单运行的间隔天数(为0表示一周运行多次OPL订单;1表示一周运行1次OPL订单;2表示两周运行1次OPL订单)。

2.4.12      订货日程:每周中的哪几天可对该供应商订货,有利于店面合理、均衡地安排订货、收货工作,亦是自动订货必需考虑的因素。

2.4.13      送货日程:每周中的哪几天,该供应商可提供送货服务,亦是自动订货必需考虑的因素。

2.4.14      交货期:供应商从收到订货单到送货至分店的天数的限期。

2.4.15      付款折扣:指商场与供应商之间议定的付款折扣。不参与商品的“净含税进价”核算,其收入列进营业外收入管理。此类折扣是在每次付款时根据当次付款额核算出一个费用,此费用可以是供应商交现金或支票,也可以是在当次货款中抵扣,然后商场再付货款给供应商。

2.4.16      付款期限:指商场与购销月结、数期结算的供应商之间议定的付款结算期限。

2.4.17      商业折扣:参与商品的“净含税进价”核算,同时当有“商业折扣”的商品做预调价的进价调整时,系统对输入的新进价将重新进行“商业折扣”和“商品折扣”的扣除处理,产生一个新“净含税进价”。

2.4.18      会计科目:录入供应商在财务系统中的科目代码,以供财务接口引用。

2.4.19      付款方式:供应商结算时的款项支付方式。

2.4.20      合同编号:指该供应商的合同档案编号。

2.4.21      合同有效期:指与该供应商所签订合同的有效期。录入供应商的合同期,能与当日日期比较生成合同(即将)到期预警报表。

2.4.22      入场日期:记录该供应商的第一次进货日期,该入场日期有记录时,那么该商品所属的供应商购进方式便不能作修改。

2.4.23      最后修改日期:记录最近一次对此模块进行修改操作的日期。

2.4.24      录入日期:记录对该供应商资料录入的日期。

2.5         商品资料维护

2.5.1          商品编码:系统给予每个商品一个唯一的商品编码,便于商品的管理与查询(由系统自动生成的7位数编码,以‘2’开头)。

2.5.2          商品名称:指商品的全称或总称,是商品的具体描述。建议采用(品牌+名称+规格+包装)的方式进行命名。

2.5.3          英文名称:指商品的英文名称。

2.5.4          简称:指商品的简略名称,用于在打印条码或收银小票时所采用的名称。由于小票、条码上的范围比较窄,因此商品简称一般保留其主要识别部分的描述,以便节省空间。

2.5.5          销售单位:商品销售时的包装单位。

2.5.6          商品分类:指当前商品所属的最小一级的分类。商品的分类必须与采购组一致,当修改商品分类同时修改商品的采购组。

2.5.7          采购组:指当前商品归属哪个采购组管理,商品的采购组必须与分类一致。

2.5.8          商品类型:指商品在商场内的售卖计量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普通:指一般的售卖商品,无特殊性,不需要经过再加工或再包装的商品。

手输售价商品:专柜商品并不属于商场经营,商场只需要给它一个编码或条码进行销售,而不维护价格信息,在销售时由收银员手工输入售价。

称重称个:“称重”指销售是根据销售重量和单价确定售价的商品,“称个”指销售时以个为销售单位的商品。两者均需要通过电子秤称重,得出其销售价售卖的,一般为生鲜类商品。当商品类型选择为“称重称个”时,必须选择“称重条码类型”是称重商品还是称个商品,其称重、称个商品的条码组成规则一般为(根据电子称厂商不同可灵活设置):

称重商品:由“99”+5位编码+5位数量+5位金额+1位校验位组成,共18位长度;其5位编码是在“条码信息”中输入的,5位数量是电子称称出的,5位金额是电子称根据该商品的售价和数量计算出的。

称个商品:由“98”+5位编码+5位数量+5位金额+1位校验位组成,共18位长度。除识别码不同外其余和称重商品相同。

 

组合商品:组合商品是其它一些商品的组合。如礼篮,在组合商品设置里定义组成部分以及组成数量;对组合商品的销售,会转换成子商品的销售,同时扣除子商品的库存;但对于组合商品本身的销售仍然保留,便于分析和统计。

待分解商品:某些商品可分解为其它商品进行销售,这类商品归纳为待分解商品。

生鲜加工专用原料:用于加工生鲜的加工原料,本身不参与销售,只能与被加工成的生鲜一起销售。

2.5.9          销售规格:商品销售时的具体尺寸大小或其容量或其重量。

2.5.10      称重条码类型:指称重商品所属的称重条码类型,一般分为称重或称个销售两种类型。

2.5.11      季节性商品生效日期:指该商品适合销售的季节性期间。系统每天日结检查是否到了季节性商品的生效时间,如果到了生效时间系统自动把商品的可订货、可进货属性设为允许,如果过了生效时间,就把可订货、可进货属性设为不允许。

2.5.12      价格确定方式:设置当前商品是由总部定售价还是分店可改售价。

2.5.13      长/宽/高/重量:录入对于销售单位的长宽高及重量,根据此长宽高、重量的设定,可以推算出其订货单位的体积情况,在配送中心用以决定货位的存货量。

2.5.14      储存类型:指当前商品是属于哪种储存类型,包括冷冻、常温、恒温等,主要适用于配送中心商品保存。

2.5.15      销售预算:预估该商品一年的销售额,以元为单位。

2.5.16      有效期/最小收货保质期:如果商品做有效期的控制,在配送中心收货时,就必须录入商品的生产日期,通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运算,每天都会得到一份报表,可以预警那些商品即将到期或已经到期;同时收货还要比较最小有效期,如果不足,就提示收货员拒收,以免商品在仓库里容易超过保质期。

2.5.17      品牌:商品的品牌名称,通常为商品商标,一般用来进行不同品牌的商品销售比较。

2.5.18      主供应商:指供应商的优先次序。代表当前供应商为主供应商,若有多个对应供应商时,除当前主供应商外,其余的供应商均为次供应商。每个商品只能对应一个主供应商。系统会按优先次序来排列供应商,订货将首选优先供应商,当优先供应商缺货时,选第二优先供应商(次供应商)。

2.5.19      控制属性:用于标识商品的管理方式,分为以下六种:

不可订:标记当前商品是否为不可订货,如为不可订货商品,则在订货管理中不能对此商品进行订货处理。R表示该商品处于不可订货的状态;£表示该商品处于可订货状态。

不可进:标记当前商品是否为不可进货商品,如为不可进货商品,则在收货管理中不能对此商品进行收货处理。R表示该商品处于不可进货的状态;£表示该商品处于可进货状态。

不可销售:标记当前商品是否为不可销售商品,如为不可销售商品,则会该商品在前台POS中不能进行销售操作。R表示该商品处于不可销售的状态;£表示该商品处于可销售状态。

季节性:标记当前商品是否为季节性商品,如为季节性商品,则需在“季节性商品生效日期”栏位指定该商品的有效销售时间。R表示该商品为季节性商品;£表示该商品为非季节性商品。

条码不含售价:标记当前商品在打印条码含不含售价,只作标记,无作用。R表示已标记该商品条码是不含售价的;£表示已标记该商品条码在打印时含售价。

2.5.20      订货方式:用于决定该商品是采用哪一种类型的方式进行订货处理。系统提供以下三种订货方式:

自动订货:指根据商品的库存、以往的销售情况、供应商的最小订货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一个科学的公式来决定商品是否订货、订货量是多少等。

手工订货:由人为判断商品是否缺货,录入订单、订货商品和订货数量。

永续订单:对于每日都是固定订货量的商品生成永续订单,相当于订单的模板,每天日结之后系统便会根据永续订单来生成一张已审核的订单。

2.5.21      OPL指数:指每日销售的平缓指数,OPL平滑指数是为计算日均销量(DMS)而设,此OPL平滑指数一般默认为10。

DMS(日均销量) = 昨日日均销量×(1 — OPL指数/100)+ 今日销量×OPL指数/100

DMQ(日均库存)=昨日日均库存×(1 — OPL指数/100)+ 今日期末库存量×OPL指数/100

2.5.22      商品描述:对商品的特性或功能进行的说明。

2.5.23      押金:该商品的保险金或保证金等类似款项。

2.5.24      销项税:根据国家税法,零售商销售某类商品所适用的税率。

2.5.25      商品售价:该商品在系统内由采购人员设定的含税零售价。

2.5.26      配送价:店面之间的调拨价格。

2.5.27      批发价:指商品的批发含税销售价格。

2.5.28      库存平均进价:该商品由系统在日结时根据移动平均算法计算出的平均进价。

2.5.29      配送单位:门店最小请配单位。

2.5.30      商品条形码:在商场使用的条形码一般有国际条形码、店内码、电子秤条码三种。

国际条形码:即印刷在商品的外部的标识码,一般为13位。这类条码需手工输入;单击条码信息框中的“增加”键→弹出商品条码输入框,输入该商品的国际条形码和包装数量→按“保存”键即完成条码的输入。

店内码:    指系统对于非称重商品,自动分配给该商品一个8位店内码(商品编码加上一个识别码,店内码以2开头以符合国际惯例)。这类条码由系统自动生成:在商品资料录入过程中,如该商品需要内码,则点击“自动生成条码”键即可。

电子秤条形码:指在电子秤上输入该商品的PLU号码,然后由电子秤输出18位条形码。该条形码仅限于称个商品和称重商品使用。

包装数量:与国际码一起使用,适用于大包装多销售单位的商品。例如,一条烟有十包,每包烟的条码为A,对应的包装数量为1;整条烟的条码为B,对应的包装数量为10。

2.5.31      入场日期:记录该商品的第一次进货日期。

2.5.32      最后修改日期:记录最近一次对此模块进行修改操作的日期。

2.5.33      录入日期:指该商品资料建档的日期。

2.5.34      其它属性:

进货时手工输入进价:表示收货时才确定商品的进价,并能进行新进价的输入,货款核算以进货日输入的商品进价为核算单价。主要针对一些生鲜或时价商品(如果通货膨胀严重,从订货到收货商品的进价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定义进货手输进价来进行处理)。此处标记当前商品是否为进货手输进价商品。t表示该商品是在进货时才输入商品进价,□表示该商品不可在进货时手输入商品进价。

可超量收货:       标记当前商品收货时是否可以超量收货。t表示该商品可超量收货,□表示该商品不可超量收货

2.5.35      代销商品毛利:指代销售价核算的商品的提成比例,以%为单位。

2.5.36      分店编码:该商品允许销售的分店的编号。

2.5.37      分店名称:该商品允许销售的分店的名称。

2.5.38      经营标志:表示该商品在分店是处于经营或不经营状态。经营状态指该商品可以订货进货退货和销售,不经营状态只能销售,而无其他功能。

2.5.39      售价:该商品在该分店销售的当前含税售价。

2.5.40      毛利率:该商品在该分店销售的当前毛利率。

 

2.6         区域资料维护

2.6.1          区域类型:由用户设置的区域类型。

2.6.2          区域编码:由用户设置的区域编码。

2.6.3          区域名称:由用户设置的区域名称。配合分店设置进行分类方便于各分店的销售分析和管理。

 

3          价格管理

3.1        快讯促销管理

3.1.1          促销编号:指由人工对本期快讯促销所给予的一个编码。

3.1.2          促销主题:指本次快讯促销活动的中心内容。

3.1.3          快讯开始日期:指本次快讯促销活动开始的日期。

3.1.4          快讯结束日期:指本次快讯促销活动结束的日期。

 

3.2        调价管理

3.2.1          基础报价单位、报价数量:按此数量进行报价,例如:报价单位是‘合’,每合20个销售单位(即基础单位),那么报价则需录入一合的报价。

3.2.2          商品折扣:记录当前商品各折扣信息,可以录入百分比或实际金额,只需双击使之折扣计算方式转换成‘元’或‘%’。

3.2.3          专柜商品毛利:指代销售价核算的商品的提成比例,以%为单位。

3.2.4          净含税进价:根据含税进价和相关折扣自动算出,不允许人为更改,公式如下:

3.2.5          按百分比计算:净含税进价=[报价×(1-商业折扣%)×(1-商品折扣%)]/报价单位

3.2.6          按金额计算: 净含税进价=报价/报价单位×(1-商业折扣%)—商品折扣¥

[报价×(1-商业折扣%)—商品折扣¥] /报价单位

3.2.7          进项税:根据国家税法,供应商为某些商品而开具的的税率。

3.2.8          毛利率:在录入价格时,自动算出商品的毛利率。

 毛利率=不含税毛利额/不含税进价=[售价/(1+销项税%)-净含税进价/(1+进项税%)]/[净含税进价/(1+进项税%)]

=[售价×(1+进项税%)]/[ 净含税进价×(1+销项税%)]-1

3.2.9          调整类型:调价的原因。

 

3.3        折扣管理

3.3.1          批量折扣:批量折扣是指当客户购买的数量大于某一标准后,则该项商品的单价则为指定促销价。例如: 玉米罐单价18元,同时购买6罐以上,则每罐只要16元。

3.3.2          包装折扣:包装折扣是指顾客购买该商品达到系统设置的包装数量后给予的折扣,如达不到此包装数量时则以零售方式定价。例如:可囗可乐6罐装72元,零买一罐15元,若今客户购买8罐时72(6罐)元+15×2=102元。

3.3.3          Mix&Match折扣:设置把符合某一相同特性的商品进行分组,并进行混合搭配销售的折扣模式。即M个A组商品+N个B组商品+ …的售价是X元。

3.3.4          大宗折扣:针对大宗客户给予的折扣。

4          订进退管理

4.1         订货管理

4.1.1          订单号码:系统自动对新增订单生成的一组流水编号。

4.1.2          订货日期:指制作订单的日期,由系统自动默认为当前系统日期,用户不能修改。

4.1.3          预定到货日期:生成一张订单时,当输入了供应商编号,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预定到货日期(预定到货日期=订货日期+该供应商的送货期)。

4.1.4          税率:此处指该张订单所订商品的进项税率。

4.1.5          订货箱数:指向供应商下订货单时,商品的订购箱数。

4.2         永续订货管理

4.2.1          订单号码:系统自动对每个新增永续订单模板和每天日结系统内仍存在每个永续订单模板所提供的一个流水编号。

4.2.2          开始日期:指该张永续订单生效日期。

4.2.3          结束日期:指该永续订单的失效日期。

4.2.4          间隔天数:指该永续订单自动生成订货的间隔天数。系统默认为空,如间隔天数为空,则表示每天都根据此永续订单生成一张订单;如间隔天数为N天,则表示隔N天才生成一张订单,例如间隔天数为2,则表示此永续订单隔2天才自动生成一张订单。

4.2.5          订货数量:指设置永续订单模板时,对需订货商品所设的一个比实际需求量偏大的值。(此值不能作为该商品送货量的参考值,商品的实际送货量应是订货人电话通知该供应商的送货量,具体操作详见“注意事项)

4.3         供应商考察

4.3.1          足量到货率=到货数量等于订货数量的单品数 / 订货单品数

4.3.2          缺量到货率=(到货数量>0,但不等于订货量的单品数)/ 订货单品数

4.3.3          未到货商品次数=已到货订单中订货数量大于零,到货数量等于零的商品次数

4.3.4          未到货率=(已订货,到货数量=0的单品数)/ 订货单品数

5          商品库存查询

5.1.1          库存量:指已经收货但未售出的商品数量。

5.1.2          库存金额:库存商品的成本总额,库存金额=商品库存量×商品移动平均进价。

5.1.3          库存天数:根据商品的日均销量,系统计算出库存商品可在多长时间内售完。

6          库存平均价

6.1.1          库存平均价:即库存平均进价。

6.1.2          在途量:未收货的订货数量的总和。

 

7          结算管理

7.1         购销结算

7.1.1          结算单号:进货供应商货款结算时,系统自动生成的结算单据流水号码。

7.1.2          结算金额:进行供应商货款结算的实际金额。

7.1.3          应付款日期:根据供应商资料中设置的购进类别和付款周期,系统自动计算出的供应商的货款的正常支付日。

7.1.4          结算单状态:指货款结算单目前所处的状态,分为未对帐、已过帐、已付款三种状态。不同状态支持不同的结算操作。

7.1.5          未对帐:指当对帐人员根据供应商的请款单将一张(或几张)收货单转成一张结算单时,系统对新增加的结算单生成此状态。此状态下的结算单可修改、可删除。

7.1.6          已过帐:指对帐确认后,系统对无对帐差异的结算单或经过复核的“未对帐”结算单自动转为此状态。此状态下的结算单可付款确认、可进行付款通知书的打印。

7.1.7          收货金额:收货单的金额,(收货数量×净含税进价)。

7.1.8          对帐金额:供应商开具对帐单上的金额。

7.1.9          应付金额:供应商的所有未付款已复核的(收货单,退货单)对应商品的总金额。

7.1.10      库存金额:指当前供应商的库存总金额,库存金额=∑当前供应商批次库存数×供应商批次进价。

7.1.11      付款后应付金额=所有应付金额—应结算金额

7.1.12      金额占比=付款后应付金额 / 库存金额

7.1.13      已同意未复核退货金额:指经总部同意退货却未退货复核的退货单的退货总金额。

7.1.14      扣除已同意未复核退货金额的金额占比=(付款后应付金额—已同意未复核退货金额)/ 库存金额。

7.1.15      税额差异=收货总金额—统一税率按单品汇总结算金额

7.2         代销专柜结算

7.2.1          日期范围:指查询代销、专柜供应商的本次结销货款的销售期间

7.2.2          结算单状态:指代销供应商的货款结算单目前所处的状态,分为未转结、已转结、已付款三种状态。不同状态支持不同的结算操作。

未转结:指当结算人员将供应商的商品在某个时段的销售信息转成一张结算单时,系统对该新生成的结算单提供此状态。此状态下的结算单可复核、可删除。

已转结:指当对“未转结”的结算单经过复核后,系统自动将该结算单转为此状态。此状态下的结算单可进行付款确认。

已付款:指出纳实际付款后,点击“付款”键并确认,即转成此状态,此状态下可打印代销结算报表。

7.3         供应商费用管理

7.3.1          预计交费日期:该项费用预计要交付的时间。

7.3.2          费用编号:由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

7.3.3          费用类别:该项费用所属的性质,例如:快讯费,端架费还是灯箱广告费等等。

7.3.4          费用状态:该项费用在系统里的状态是未交费,未结清还是已交费。

7.3.5          收付类型:标记当前费用是应付费还是应收费。

7.3.6          费用金额:费用的总金额。

7.3.7          实交金额:供应商实应交的金额总数。

7.4         购销对帐

7.4.1          对帐状态:指未对帐,已对帐还是已对帐通过。

7.4.2          差异金额:结算金额-对帐金额。

8          销售分析

8.1         销售查询

8.1.1          分店销售分析

销售金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

销售额占比:(查询出来的本店销售金额/查询出来的总销售金额) ×100%

8.1.2          分店收款查询

应收金额:根据前台POS机的销售记录汇总的商品销售金额。

实收金额:收款员在当班销售中所收现金的实际数目。

差异金额:应收金额与实收金额对比得出的差异,差异金额=实收金额-应收金额。

 

8.1.3          时段销售汇总

来客数:在某一时段的来店发生消费的顾客人数,即销售小票数。

来客比例:来客比例=(时段内来客数/来客数总数)×100%

客单价:指某期间内平均每笔交易的顾客消费金额。如果一个顾客开了两张小票,则计为两笔交易。客单价=销售额/来客数。

金额比例:金额比例=(时段内销售金额/销售总金额)×100%

 

8.1.4          滞销商品查询

商品编码:系统给予每个商品一个唯一的商品编码,便于商品的管理与查询。

商品名称:指商品的全称或总称,是商品的具体描述。

分类名称:指当前商品所属的最小一级的分类。

销售单位:商品销售时的包装单位。

最后进货日:该商品最后一次进货的日期。

最后销售日:该商品最近一次销售的日期。

本年进货量:本年该商品的总进货量。

本年销售量:本年该商品的总销售量。

库存量:商品在期间内的结存量

日均销量:由系统根据该商品的销售情况自动计算产生。

库存天数:库存量/日均销量

8.1.5          商品销售排行榜

销售数量:该商品在所设置的时间段内的实际销售数量。

交易次数:该商品在所设置的时间段内的具体交易的次数。

销售金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8.1.6          商品非专柜分类销售汇总

销售量:非专柜分类商品在设置的期间段内销售量总和。

销售额:∑(非专柜分类商品在设置的期间段内销售额)

销售额占比:(非专柜分类商品销售金额总和/所有分类销售金额总和) ×100%

毛利额:销售额-销售量×净含税进价

毛利率:在所设置的期间段内的该类商品的平均毛利率。

=(销售额-进货额)/ 销售额。

8.1.7          专柜分类销售汇总

分类名称:所属专柜经营的商品分类。

销售量:在设置的时间段内专柜分类商品的实际销售量。

销售额:∑(各分店前台每日专柜分类销售额)

销售额占比:(该专柜分类商品分类销售金额/所有专柜分类商品的销售金额) ×100%

毛利额:根据查询的天数占比,按专柜供应商的保底租金及提成比例按与结算计算方法计算出毛利额。

毛利率:在所设置的时间段内的该类商品的平均毛利率,(销售额-进货额)/销售额。

 

8.2         库存分析

8.2.1          分店商品进销存查询

进货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的分店的总进货量。

退货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的分店的总退货量。

调整量:包括手工调整和盘点损溢数量,通常有溢余、报损、盘盈、盘亏、领用、丢失等原因的调整

加工量:由生鲜加工产生的数量。

调出量:从本店调拔到其他分店的数量。

调入量:从其他分店调入本店的数量。

销售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分店的总销售量。

进货额:进货量(不含赠品)×收货单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退货额:退货量×退货单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销售成本:销售量×移动平均进价。

销售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毛利额:销售额-销售成本

毛利率:毛利额 / 销售额

 

8.2.2          商品日进销存查询

期初量:所设置的时间段之前该商品的库存量。

进货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该商品的进货量。

退货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该商品的退货量。

调整量:包括手工调整和盘点损溢数量,通常有溢余、报损、盘盈、盘亏、领用、丢失等原因的调整。

加工量:由生鲜加工产生的数量。

调出量:从本店调拔到其他分店的数量。

调入量:从其他分店调入本店的数量。

销售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该商品的销售量。

进货额:进货量(不含赠品)×收货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退货额:退货量×退货单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销售成本:销售量×移动平均价

调整额:库存调整量×移动平均进价

加工额:由生鲜加工产生的金额。

期末额:期末数量×移动平均进价

销售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毛利额:销售额-销售成本

毛利率:毛利额/销售额

 

8.2.3          供应商日进销存查询

期初额:该供应商所设时间之前的剩余库存金额。

进货额:进货量(不含赠品)×收货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退货额:退货量×退货单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销售成本:销售量×移动平均进价

调整额:库存调整量×移动平均进价

加工额:由生鲜加工产生的金额

期末额:期末库存量×移动平均进价

销售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毛利额:销售额-销售成本

毛利率:毛利额 / 销售额

8.2.4          商品月进销存查询

期初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开始日期该商品的期初量

进货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该商品的进货量。

退货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该商品的退货量。

销售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该商品的销售量。

调整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该商品的调整量。

加工量:所设置的时间段内生鲜商品由加工产生的数量

期末量:期初库存量+进货量-退货量+加工量+调整量-消耗量-销售量

期初额:期初量×移动平均进价

进货额:进货量(不含赠品)×收货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退货额:退货量×退货单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销售成本:销售量×移动平均进价

调整额:库存调整量×移动平均进价

加工额:由生鲜加工产生的金额

期末额:期末库存量×移动平均进价

销售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毛利额:销售额-销售成本

毛利率:毛利额/销售额

 

8.2.5          供应商月进销存查询

期初额:期初量×移动平均进价

进货额:进货量(不含赠品)×收货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退货额:退货量×退货单单上的净含税进价

销售成本:销售量×移动平均进价

调整额:库存调整量×移动平均进价

加工额:由生鲜加工产生的金额

期末额:期末库存量×移动平均进价

销售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毛利额:销售额-销售成本

毛利率:毛利额/销售额

8.3         利润价格分析

8.3.1          促销商品明细分析

促销前销售量:促销前的销售数量

促销前销售额:促销前销售量×促销前含税售价

促销前销售额占比:促销前销售额/促销前查询时间段的总销售额

促销前毛利额:促销前销售额-促销前销售成本

促销前毛利率:促销前毛利额/促销前销售额

促销期销售量:促销期间的销售数量

促销期销售额:促销期销售量×促销期含税售价

促销期销售额占比:促销期销售额/促销期总销售额

促销期毛利额:促销期销售额-促销期销售成本

促销期毛利率:促销期毛利额/促销期销售额

两个期间销售量差异:促销前销售量-促销期销售量

两个期间销售额差异:促销前销售额-促销期销售额

两个期间销售额占比差异:促销前销售额占比-促销期销售额占比

两个期间毛利额差异:促销前毛利额-促销期毛利额

两个期间毛利率差异:促销前毛利率-促销期毛利率

8.3.2          亏损商品报表

净含税进价:该商品当前的净含税进价

商品售价:该商品当前的含税售价

原售价:该商品原有含税售价

日均销量:该商品的日均销售量

销售数量:该商品在指定时间内的销售数量

亏损额:=(商品售价-净含税进价)×销售数量

毛利率:=(商品售价-净含税进价)×销售数量 / 期间内总销售额

 

8.4         资金流转分析

8.4.1          商品ABC分析

销售成本:销售量×移动平均进价

销售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销售量:指定时间内的销售数量

毛利额:销售额-销售成本

毛利率:毛利额/销售额

ABC分类:

A类:前商品销售总额+本商品销售额<(销售总额×A类数量占比/ABC类数量总和)

B类:前商品销售总额+本商品销售额>=(销售总额×B类数量占比/ABC类数量总和)且 前商品销售总额+本商品销售额<(销售总额×AB类数量占比/ABC类数量总和)

C类:前商品销售总额+本商品销售额>=(销售总额×C类数量占比/ABC类数量总和)

Z类:除A、B、C类外其余为Z类。 

 

8.4.2          批次负毛利查询

批次进价:每次从供应商进货时的进货价格

销售数量:指定时间内的销售数量

销售金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当前售价:系统里的当前售价

毛利额;销售金额-销售成本

毛利率:毛利额/销售金额

 

8.4.3          分类月周转率查询

销售金额:∑(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毛利额:销售额-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销售量×移动平均进价

(期间)周转率 = 期间段内销售总额/(期间库存总额/期间天数)

(期间)交叉比率:毛利率×(期间)周转率

8.4.4          供应商月周转率查询

销售金额:∑(该供应商各分店前台每日销售额)

毛利额:销售金额-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销售量×移动平均进价

(期间)周转率 = 供应商期间段内销售总额/(供应商期间库存总额/期间天数)

(期间)交叉比率:毛利率×(期间)周转率

周转天数:1/日周转率

付款期限:供应商允许付款的天数。

 

9          批发客户资料维护

9.1.1          客户编号:为客户指定的代号。

9.1.2          客户名称:客户详细名称。

9.1.3          结算方式:批发客户的结算方式,例如支票、现金、承兑汇票等。

9.1.4          配送方式:包括自提和送货两种方式。

9.1.5          折扣率:指给予批发客户的总体折扣率,默认批发价=批发商品售价×折扣率

9.1.6          结帐数期:指批发客户的结帐期间天数,用于计算客户的应结算日期。

9.1.7          信用额度:指根据批发客户的信用情况给予特定的额度,从而减低风险。批发客户的批发金额不允许大于信用额度。

文档

系统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系统维护1.1权限、用户1.1.1职位编号:指对应系统操作人员的职位所提供的一个人工编号。1.1.2职位名称:指对应系统操作人员在公司的职位名称。在系统中给予了操作用户某个职位设置后,该用户便拥有该职位的操作权限。1.1.3用户代码:指为了操作用户登录系统而对该用户设置的一个代号。1.1.4用户名称:指相关操作人员的姓名。1.1.5使用工作站设置:对操作用户为登录系统而能使用的工作站进行控制。1.1.6采购组权限:指设置总部用户所对应的采购组。设置了所对应的采购组后,该用户可以查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