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9:36
文档

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B.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太阳光下C.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D.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2.教、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A.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3.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B.大洋一般靠近,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4.下图表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B.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太阳光下C.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D.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2.教、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A.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3.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B.大洋一般靠近,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4.下图表
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

B.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太阳光下

C.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

D.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

2.教、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  )

A.东亚 .南亚 .东南亚 .西亚

3.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B.大洋一般靠近,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

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

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4.下图表明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A.中高纬度地带 .中低纬度地带

C.平原盆地地带 .温和湿润地带

5.湘潭市某居民欲购买一套商品房,他相中了城郊一处依山傍水、远离闹市的花园式小区,他主要考虑的是该小区(  )

A.靠近工厂,便于上下班 .物产富饶

C.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交通便利

6.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A.建筑技术不同 .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C.该地降水较多 .民族风俗不同

7.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 .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 .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8.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 .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 .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

9.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10.下图为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全球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少

C.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多

11.从下图中信息判断,形成城市聚落可能性最小的是 (     )

A.A .B .C .D

12.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13.下图是某平原及其近海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正确的是

A.本地正处在冬季

B.B点气温低于同纬度D点气温

C.本地区位于北半球

D.本地区位于南半球

14.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

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 .④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15.北京的小王观看2016巴西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时是早晨,导致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海陆差异

D.地势差异

16.

读世界两区域轮廓图及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地气温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四季如春 .气温最低月为12月 .终年严寒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

2、乙地降水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降水均匀 .降水集中在冬季 .降水集中在夏季 .年降水量稀少

17.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空气质量好坏息息相关,“蓝天计划”人人有责。下列做法对减轻雾霾,提高空气质量有效的是(   )

①节约用水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③绿色出行④尽量少吃路边烧烤

A.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18.家住泉州的小明与定居美国的叔叔互通电话,小明:“叔叔,早上好”,叔叔:“小明,晚上好.”同一时刻,小明和叔叔打电话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问候语中的差异?:(    )

A.因地球自转产生 .两地气候不同

C.因地球公转产生 .两地季节不同

19.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B.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C.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

D.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20.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A.寒带气候分布的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

C.温带海洋气候分布的地区 .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2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①② .②④ .①③ .③④

22.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 .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

A.我国东部季风区 .英国某区域 .法国南部某区域 .美国东部某区域

23.

读下列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上面四种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全年温和湿润

C.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2、对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正确的是(  )

A.a南北回归线附近 .b极地附近

C.c亚马逊平原 .d南北纬30︒~40︒的西岸

24.

读洛杉矶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气温变化特点可推测,洛杉矶位于(  )

A.东半球 .西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2、洛杉矶所在的南加州地区发生森林火灾,造成重大损失。森林火灾发生的气象环境是(  )

A.干燥、大风 .大风、阴雨 .温和、微风 .寒冷、干燥

3、洛杉矶属于(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C.温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读下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A.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C.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气流比乙气流干燥 .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没有差异

C.A、B两地气温相差约16℃ .B地比A 地气温低,原因是降水多

26.

下图示意某国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的年份是

A.1985年 .1995年

C.2005年 .2015年

2、据图推测该国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困难 .交通拥堵

C.住房紧张 .劳动力不足

27.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亚洲东临太平洋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2、关于图中P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地处中纬度地区

C.有极昼、极夜现象 .经纬度是(23.5°S、60°E)

3、日月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月自东向西绕地球转 .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日月自西向东绕地球转

28.

 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某中学,在入学通知书上,学校提供了两幅地图供参考,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两幅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内容比乙图详细 .甲图表示的范围小

C.乙图中校门在教学楼的东北方向 .乙图的比例尺大

2、家住医院附近的小李骑自行车去学校报到,他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自西向东 .自南向北 .自西南向东北

3、在比例尺为1:10000的乙图上,测量田径场的长度为4厘米,那么田径场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

A.0.4千米 .4千米 .40千米 .400千米

29.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视角展示世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 .乙 .丙 .丁

2、乙地的经纬度是()

A.30°N,105°W .30°N,105°E

C.60°S,105°W .30°S,75°E

30.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A.3千米 .30千米 .6千米 .60千米

二、综合题

31.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轴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__。(填代码)

(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正值深夜酣睡的是______。

(3)图中所示太阳光直射在______线上,南极圈内出现了______现象,这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日。

(4)图中A地一年中有______次太阳光直射现象。

32.下图示意北半球经纬网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A地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

(2)A、B、C、D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地,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

(3)A地位于B地_______方向,B地位于E地的_______方向,C地所在经线与_______(经度)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点处在______(高、中、低纬度),位于______(南、北半球)。

(2)图中②点处在______°经线上,又称______线,位于______(东、西半球)。

(3)③点在②点的______方向,③点在④点的______方向。

(4)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朝______。

34.读某区平面图,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河水流,从北向南流,请你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小河流向。

(2)学校在水电站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公路左段的方向是________。

(4)如果农机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

35.下左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右图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观察现象:左图中,夏季楼房影子较   (长/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   (高/低)。右图中,   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较  (多/少)。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    (自转/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      (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      (季节)的光照情况。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关于气温的说法,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4时左右,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放在避太阳光、通风的地方,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降低,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气温的有关知识.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西亚是教、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教、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故选:D.

【点睛】

识记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表面被各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人们习惯上把诲和洋合在一起叫海洋,实际上“海”和“洋”不是一回事,包含不同内容。海是位于大洋的边缘靠近陆地的部分;洋一般远离,由半岛、岛屿、群岛同海划开,水域面积非常广阔,水深度超过2000米;有的大洋与大洋或者海域以海峡相连;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B错,ACD对。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和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上人口最集中的地带是北纬20°-60°的地区,所以属于低中纬度地带。故选:B。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湘潭市某居民欲购买一套商品房,他相中了城郊一处依山傍水、远离闹市的花园式小区,他主要考虑的是该小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远离闹市,位于郊区交通较落后,故选C。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维吾尔自治区属于温带性气候,气温变化大,冬季冷,且我国维吾尔自治区沙漠多,所以房屋墙厚、窗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隔热、保温、防风沙,江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冬季气温比维吾尔自治区高,所以其民居墙体薄,屋顶坡度较大,B对,ACD错。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浸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这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故选A。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世界上的居民根据人的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可划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分布最广,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以及大洲的轮廓可以判甲是南美洲,乙是大西洋,丙是非洲。所以选B

【点睛】

该题考查大洲和大洋。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全球年降水量从低纬向高纬不是一直递减,如南半球中纬度地区要比南回归线附近降水多,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最多,中纬度地区,南半球比北半球降水量多,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少,C对,ABD错。故选C。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河流的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发达,易形成城市聚落,读图可知:A、C、D位于河流的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形成聚落的可能性较大,B没有位于河流处,形成城市聚落的可能性较小,故选B。

【点睛】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非洲板块与之无关。故选A。

【点睛】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温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纬度地区B点气温高于D点,故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所以此时是夏季,且由于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所以位于北半球。选C。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地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②地是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③地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④地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

【点睛】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目可知,北京的小王观看2016巴西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时是早晨,导致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各地经度的差异,导致各地的地方时差异,故选A.

【点睛】

16.D

解析:1、D

2、B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最低平均气温在10℃以上,最高气温超过30℃,说明该地冬温夏热,而不是四季如春;气温的最低月份是在12月份;更不是终年严寒;而是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故选D.

2、由图可知,乙地降水全年分布不均匀,降水是集中在气温最低时的冬季,属于冬雨型的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丰富,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气候的有关知识.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们的身体健康与空气质量好坏息息相关,“蓝天计划”人人有责;为减轻雾霾,提高空气质量要绿色出行、尽量少吃路边烧烤、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结合题意。故选C。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同一时刻,不同地方有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故选A。

【点睛】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A正确。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B正确。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C正确。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密切相关,D错误。故选D。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根据题意,可知只有A选项符号题意。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D。

22.B

解析:1、B

2、C

【解析】

【分析】

1、图中可知,A. 该气候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A错;

B. 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B正确;

C. 该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亚洲有此气候类型 ,C错;

D. 该气候不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D错;

故B符合题意,选B。

2、A.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法国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

D. 美国东部某区域是温带性气候;

图中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故C符合题意,选C。

23.B

解析:1、B

2、D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a全年炎热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全年温和湿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c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属热带季风气候;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地中海气候,故选B.

2、a为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西岸;c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东岸;d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西岸,故选D.

【点睛】

世界气候的判读、分布和特点.

24.C

解析:1、C

2、D

3、B

【解析】

【分析】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的30-40度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1、读图可知,洛杉矶气温变化特点是1月份气温低,7月份气温高,该地位于北半球;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读图可知,在11月时洛杉矶所在的南加州地区寒冷干燥,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根据题意, 故选D。

3、从气候资料上来看,洛杉矶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 故选B。

25.B

解析:1、B

2、C

【解析】

【分析】

世界各地的降水受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在同一座山上,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关于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南坡是迎风坡,暖湿气流在爬升过程中,慢慢冷却成云致雨、降水多,北坡是背风坡,暖湿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慢慢蒸发,降水少,故选B。

2、由图分析,甲气流比乙气流湿润,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有很大的差异;A、B两地海拔相差2600米,气温相差约16℃;B地比A 地气温低,原因是海拔高,故选C。

洛杉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两南部,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常被称为“天使之城”。

26.C

解析:1、C

2、D

【解析】

【分析】

根据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进行分析解答。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当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同,其年份是2005年。故选:C。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为负值,也就是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因此其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不足等。依据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问题,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B

解析:1、B

2、D

3、C

【解析】

【分析】

1、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概括的说,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南极地区主要是南极洲,以陆地为主。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亚洲东临太平洋,故选B。

2、从图中经纬线看,P点的经度是东经60度,南纬23.5度,D正确;从经纬度判断,P点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从P点的纬度判断,地处低纬度地区;从P点的纬度判断,位于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本题选D。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产生的现象。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和经纬网定位以及地球的运动。

28.D

解析:1、D

2、B

3、A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甲乙两图图幅相同,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大;乙图的比例尺比甲图的比例尺大;乙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乙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乙图中校门在教学楼的东南方向;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2、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指向北方,故家住医院附近的小李骑自行车去学校报到,他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是自西向东,B正确。故选B。

3、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乙图比例尺为1:10000,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田径场的实际距离为:4×10000=40000厘米=0.4千米,A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判读。

29.A

解析:1、A

2、D

【解析】

【分析】

1、由图中竖版世界地图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地,乙、丙、丁地位于南半球,故选A。

2、由图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以南的30°S,从乙地正对的经度是105°W可知,该地的经度是与它方向相反,度数相加等于180°的75°E,故选D。

30.D

解析:D

【解析】

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如某地图比例尺为1: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60千米,故选D。

二、综合题

31.②    大海    北回归线(23.5°N)    极夜    夏至    2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

解析:② 大海 北回归线(23.5°N) 极夜 夏至 2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详解】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我们站在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站在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按此规则可以判断出箭头②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据图可知:大海位于阴影区中间的位置,即为深夜,此时应该在酣睡;小山位于昼半球,此时为白天,不会出现深夜酣睡现象。

(3)据图可知:该图所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半球各地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内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其中,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有太阳直射现象。一般来说南北回归线上,太阳一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太阳直射两次。据图可知:A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一年中太阳直射2次。

【点睛】

32.60°N或北纬60°    150°E或东经150°(两个空顺序可互换)    A    B    D    西南    正北/北    30°E/东经30°    

【解析】

【分析】

赤道是南北

解析:60°N或北纬60° 150°E或东经150°(两个空顺序可互换) A B D 西南 正北/北 30°E/东经30°

【解析】

【分析】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纬,后面的字母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后面的字母用“S”表示;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以东,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后面的字母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度,后面的字母用“W”表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

【详解】

(1)读图,图中可以看到北极点,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点都位于北半球,A点的纬度是60°N,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后面的字母用“E”表示,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度,后面的字母用“W”表示,A点的经度是150°E,故A地的地理坐标是(60°N,150°E)。

(2)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80°-160°E,A、B、C、D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A地。图中北极圈(66.5°N)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B点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D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地位于B地西南方向,B地位于E地的正北/北方向。位置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经线圈,C地所在经线度数为150°W,与之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为30°E/东经30°。

【点睛】

33.高    北    0°    本初子午线    东    正东    正北    南    

【解析】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

解析:高 北 0° 本初子午线 东 正东 正北 南

【解析】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详解】

(1)根据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地纬度是南北纬30°之间,中纬度是南北纬30°-60°之间,高纬度是南北纬60°-90°之间,图中①点纬度是北纬60°-90°之间,处在高纬度,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北纬是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所以①位于北纬,是位于北半球。

(2)读图可知,图中②点处在0°经线上,又称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0°经线位于西经20°以东的东半球。

(3)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判断,③点在②点的正东方向,③点在④点的正北方向。

(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四面八方都朝南。

【点睛】

该题考查经纬网定位,经纬网定向和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读图分析解答。

34.(1)图中小河水流,从北向南流

(2)正南 

(3)西北-东南

(4)440

【解析】

【分析】

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

解析:(1)图中小河水流,从北向南流

(2)正南 

(3)西北-东南

(4)440

【解析】

【分析】

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详解】

(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在图中画出小河的流向。

(2)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读图可知,学校在水电站的正南方向。

(3)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图中公路左段的方向是东南-西北。

(4)根据图中比例为1:20000,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00米,如果农机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440米。

【点睛】

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及比例尺的应用。

35.(1)短 高 热 多 

(2)公转  南回归线   

(3)北温 冬季

【解析】

【分析】

【详解】

(1)左图中,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升的高,故太阳高度大,楼房影子较短;右图

解析:(1)短 高 热 多 

(2)公转  南回归线

(3)北温 冬季

【解析】

【分析】

【详解】

(1)左图中,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升的高,故太阳高度大,楼房影子较短;右图中,示意某日正午时不同纬度地区的影长图,由图可以看出不同纬度处,同一时刻,物体影长和正午太阳高度成反相关,影长越长太阳高度越小,纬度越高,地表所获得的光热越少,影长越短太阳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地表所获得的光热越多。

(2)地球的运动有两种形式:围绕地轴运动的是自转,围绕太阳运动的是公转。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地球在围绕太阳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我国经纬度跨度大,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在建造房屋时,为了能使建筑物获得最佳的采光条件,我们往往要保证该建筑物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都能获得光照条件,因此,在确定楼间距时应该参考冬季,尤其是冬至日这一天的光照情况。

文档

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B.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太阳光下C.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D.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2.教、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A.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3.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B.大洋一般靠近,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4.下图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