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DNA双螺旋结构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10:36
文档

DNA双螺旋结构教案

课题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授课人Bsdnjfz/dxd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教学方法1.利用现成的模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在明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三个特点后,指导学生完成模型的制作。以DNA模型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3.讲解、直观演示相结合4.实验探究、发现
推荐度:
导读课题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授课人Bsdnjfz/dxd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教学方法1.利用现成的模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在明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三个特点后,指导学生完成模型的制作。以DNA模型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3.讲解、直观演示相结合4.实验探究、发现

课题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授课人Bsdnjfz/dxd
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1.利用现成的模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在明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三个特点后,指导学生完成模型的制作。以DNA模型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讲解、直观演示相结合

4.实验探究、发现式教学

教学手段利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指导实验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模型建构,探究新知

三模型分析,研讨特点

四拓展探究,总结规律

五课堂小结,归纳整理

一导入

(1)视频引入

(2)课前复习

内容:

1.化学元素组成

 2.基本组成单位

  结合课本中的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的图解,

讲清4种脱氧核苷酸的区别

 3.脱氧核苷酸长链

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模型建构1】:脱氧核苷酸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你所构建的脱氧核苷酸模型的示意图,教师纠正。

教师展示【资料2】: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构成的。

【模型建构2】:脱氧核苷酸链

教师展示【资料3】: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

提出问题:科学家从图谱中推算出DNA应呈螺旋结构,你们的模型符合吗?应如何修改体现DNA的双螺旋结构呢?(在平面双链的基础上旋转即可)

教师展示【资料4】: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研究得出: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这一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 

提出问题:分析刚才所建构的模型是否符合这一科学事实,讨论应构建怎样的模型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符合这样的科学事实?

【模型建构3】:DNA双链

请一位学生展示并说明如此构建的原因,教师点评。

【模型建构4】:DNA双螺旋结构

教师请完成得好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模型,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增强成功信心。教师随后展示现成的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对DNA分子的结构形成更加感性的认识。

 

三、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教师让学生看图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设置问题串:

1.DNA分子立体结构

(1)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DNA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脱氧核苷酸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四、拓展讲解:相关计算

双链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两条长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组成有一定规律,这就是,腺嘌呤(A)一定与胸腺嘧呤(T)配对,鸟嘌呤(G)一定与胞嘧呤(C)配对,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颇多。让同学找规律:

碱基计算规律

(1)DNA分子中A=T,C=G     

(2)DNA分子中(A+G)/(T+C)=1或(A+C)/(T+G)=1

(3)DNA一条链上(A+G)/(T+C)与其互补链上(A+G)/(T+C)  互为倒数

(4)DNA一条链上(A+T)/(G+C)与其互补链上(A+T)/(G+C)相等

(5)DNA分子上(A+T)或(G+C)所占百分比,等于DNA任一条链上 (A+T)或(G+C)的百分比。

五、设计概念图

教师引导,归纳完善知识网络

    

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代表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课件展示正确的连接方法。

 

 

    

 

 

学生边讨论边动手构建

 

 

按资料中给出的模型学生亲自动手构建,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方案;

 

 

 

 

学生分析模型,得出答案并说明如何从模型中得出答案的。

 

 

 

学生分析、讨论问题。

学生填概念图,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运用知识迁移,巩固新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再现。

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达到知识再现的目的。

 

让学生沿着科学的发展轨迹分析问题。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动手建模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概念直观化,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反馈学生对DNA分子结构概念的认识。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也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原则。

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文档

DNA双螺旋结构教案

课题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授课人Bsdnjfz/dxd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教学方法1.利用现成的模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在明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三个特点后,指导学生完成模型的制作。以DNA模型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3.讲解、直观演示相结合4.实验探究、发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