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应用(每小题3分,共31分)
1.下列词语,音、形全部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 )
A.装载(zài) 监(jiān)生 间(jiān)或(偶然,有时候) 孱(chán)弱
B.缪(miù)种 模(mú)样 朱拓(tà) 睥(bì)睨
C.搭讪(shàn) 诡(guǐ)秘 思忖 (cǔn ) 胡诌(zhōu)
D.执拗(niù) 憎(zēng)恶 涎(yán)皮 吮(shǔn)吸
2. .下列词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跌跌撞撞 油尽灯枯 濒临极限 B.晨光熹微 绿意葱茏 恍然大悟
C.摇摇欲坠 声嘶力竭 汗水淋漓 D.强弩之末 精皮力尽 轰然倒地
3、选出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 )
A.阜盛(盛、多) 放诞(欺诈) 不经之谈(常理)
B. 忖度(揣度、思量) 恍若(忽然) 宸翰(北极星,代指皇帝)
C. 乖张(偏执、不驯顺) 韶光(美) 玷辱(白玉上的污点)
D.轩昂(宽阔) 敕造(帝王的诏令) 东施效颦(皱眉头)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和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侯老很动感情地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B.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没有票硬要进来,终于被工作人员赶出去了。
C.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誓言,发奋苦练,终于在巴塞罗那夺得四枚金牌,雄辩地说明哀兵必胜。
D.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经验,我们的改革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等,只会耽误时机。
5.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 )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B.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取决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本店热忱为各位旅客服务,购买车船、飞机、饭票者请到一楼服务台办理。
D.莲藕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种属之一,现在就发现了一万万年前的侏罗纪的莲叶的化石。
7.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8.下列作家与他们的字、号、谥号、别称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 )
A. 李白——青莲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B.杜甫——子 美 柳宗元——子 厚 苏 轼——子 瞻
C. 范仲淹——文正 陆 游——放 翁 柳宗元——柳泉居士
D. 陶渊明——五柳先生 韩 愈——昌黎先生 柳 永——柳三变
9、“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
A.《水浒》和《聊斋志异》 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 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10.判断下面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A.词有题目,如“念奴娇”、“雨霖铃”之类便是。( )
B. 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
C.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填词、乐章,原全称“曲子词”,即歌曲中的歌词。起源于民间,兴于隋唐,盛于宋,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或词牌。( )
D.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根据字数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
二、补写名句(每空1分,共7分)
11.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
12. 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
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15. 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13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孙见喜
读王维的《山居秒暝》时年龄还不,想像不来“松间明月”高洁,也不懂得“清泉石上”是怎么样。我虽然读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而后来深入乡材,那儿有田,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是寻找一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世人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函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中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长久,也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着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汉武帝亲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面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你中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坦城、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和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瞬间的境地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世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选自《青年博览》2000年10期)
16. 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①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本文通过对王维诗的理解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B. 文中“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指的是王维诗的魅力和他的品德。
C. 作者主张要创造丰富物质财富,也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二者并重。
D.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拟化和由此引发的议论,深化了文章内容和主题。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共8分)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0. “念奴娇”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2分)
21.下列对词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 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 “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22.苏轼在本词中借古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四、口语交际(6分)
阅读下面的对话,根据前后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
顾客:你们卖的这些餐具的质量也太差了吧!根本就对不起这样高的价格!
售货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客:我能不生气吗?你说一声“对不起”倒是轻松,我还要特地过来一趟,麻不麻烦啊!
售货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客:其实也没多大的问题,就是回去后发现里面一个醋碟坏掉了。
售货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客:好的!谢谢!你们的服务,我很满意!
五、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5分)
亲爱的同学,在你成长的历程中,有时一个平凡或伟大的人,一句平常或深刻的话,一件普通或重大的事……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
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将题目补充完整。
一、1-5CDCCD 6-9.DACD 10.A☞ B☞ C ☞ D ☞
二、略
三、阅读
(一)16、答案: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少年时代未读懂;②青年时期自以为读懂了;③成年时期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读堆积之后才读懂。
17、答案:作者的目的是赞赏它们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4分。答也“自我完善”给3分,语句表达完整给1分。若只答出“自我修复”或“自我完善”的给1分)
18、答案:①木中的祖宗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培养情操。②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最贫穷。(4分,每一句2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B C(4分,每项2分)
(二)、阅读:
20.词牌(1分)
21.C(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2分)
22. 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华发早生的忧愤之情。(3分)
四、略
五、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