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情况
四年级共有205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平均分是80分;及格率为94%,优秀率为62%。
二、试卷印象:
1、知识覆盖半本书的所有知识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
2、试卷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查能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
3、试题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4、注重试卷的人文性,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改编成了有新意的试题,在试题的取材上充分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卷面分析:
1、填空题的每一个小题都绕一个或几个弯,如果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一点的含糊,就不能得分。此题的正确率较低。例如,把一根8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9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每段是多少米。此题是这本书的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生做的不理想。选择题的第三题也是同类的题。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不牢固。表现在判断、选择,计算问题的正确率不高。
2、涂一涂添一添,准确率90%以上。
3、今年的应用题难度不大,但准确率不高,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例如:第三题,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3/7米,第二周比第一周多修了1/7千米,两周一共修了多少千米。学生只做了一步,3/7+1/7=4/7千米。求出第二周的就不再往下看了。(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thread-184553-1-1.html)实际是不好好审题。凭印象做题。还有选择题第一题一也是这样的类型。还有第五题,呀呀读一本书,第一周读了他的1/8,第二周读了他的3/8,第一问,第一周比第二周多读了几分之几,第二问,还剩全书的几分之几没读。学生在做第二问的时候,不审题就用第一问的得数直接用1减。二是在判试卷时,没有按步给分,有些题,列式对得数错就把分全减了,以至于计算题,应用题正确率不高。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四、反思及改进措施: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2、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应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4、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5、加强后进生学生教学,提高及格率。
二、学情分析
好的方面:
1、大部分学生上课能踊跃举手发言,学生的上课习惯正在逐步养成,课堂气氛活跃。
2、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及时接受检查。
3、部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现出色,在全班起到了示范作用。
不足方面:
1、全班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全班达到85分以上的人数和低于50分的人数均在15人左右,最低分和最高分相差近90分。十几个学困生基础十分差,连最基本的计算都很困难。
2、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模式呆板,不能灵活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很差,致使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无从下手。
3、部分学生的解题习惯差,没有认真审题和检验的意识和方法。
4、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不善于抓题目的关键字眼,不抓主干条件和问题,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困难,判断题和选择题错误较多。
5、大部分学生没有倾听的良好习惯,也没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请教的习惯。
三、教情分析
好的方面:
1、课堂上注重了组织课堂纪律,善于培养学生的上课常规习惯。
2、课堂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和素材进行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上课有激情,注重创设学习活动和情景,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4、注重借用远教设备和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5、注重对学生的中肯评价,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表扬和批评学生。
不足方面:
1、只注重新授课和复习课,而忽视了练习课和讲评课。
2、很多课堂教学准备不充分,钻研教材不深、不细,不能结合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教学中教师讲话多,对学生不信任,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少。
4、教学中只重视了知识重难点的突破,而忽视了反馈练习、深化训练和拓展训练,出现“学生学会了但不熟练或似懂非懂”的现象,致使对学过的知识易遗忘、易混淆。
5、由于主客观等多种因素,教学时间耽搁多,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不合理,忽视了对学生课外学习任务的检查、评定和查漏补缺工作。
6、由于工作时间等因素影响,忽视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学习辅导,对学习任务和要求还是采用了“一刀切”,出现了“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两极分化现象。
四、后期改进计划
1、进一步夯实备课工作,做到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搜集教学素材和开发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每节课准备充分、上得成功。
2、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尝试进行“四自”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中注重启发式引导,多给学生思考、交流、展示的时间和空间。每堂课教师讲课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以内。
3、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反馈练习和强化巩固训练,并适当给优等生提供拓展深化训练的机会,实现每堂课知识训练和知识矫正时间不少于15分钟,争取“堂堂清”。
4、统筹安排时间,挤时间对学生的课外学习任务进行辅导和督查,发挥“学习四组”的作用,保证学生课外学习的效果。
5、采用“人盯人”、“结对子”、“面批面改”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辅导,并及时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使其有阶段性的进步。
6、平时教学和辅导中,注重交给学生的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学习习惯、解题习惯,以及灵活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