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中学试卷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得分 | ||||||||
| 评卷人 |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十二岁至十四五年龄时期,称做()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 中学生期
2、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 B 2—7岁 C 7—11岁 D 11至成年
3、()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 教育方针 B 教育 C 教育目的 D 教育目标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发展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 B 客体 C 教的主体 D 学的主体
6、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 科技进步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政治需要 D 产业
7、从法治角度讲,学生是()的社会个体。
A 特殊 B C “边际” D 从属
8、师生关系在道德上是()的关系。
A授受关系 B 民主集中 C 矛盾排斥 D 相互促进
9、学生的()诸因素和谐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A 德智体美 B 知情意行 C 德才个性 D 胸襟见地
10、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 可能选择 B 犹豫不决 C 回避这项任务 D 坚决选择
11、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
A 无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 创造想象 D 幻想
12、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6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A 80 B 60 C 85 D 90
13、在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发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学到的知识技能对原来的知识技能加以补充、改组,或者矫正,最后,使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这是()
A 早期社会化 B 预期社会化 C 发展社会化 D 再社会化
14、“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以下哪本著作()
A 《论语》 B 《荀子》 C 《孟子》 D 《学记》
15、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学生 B 人和动物 C 动物 D 儿童
1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 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 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 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多项选择题(12分。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17、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A 客观性 B 直观性 C 系统性 D 理论联系实际
18、脑由()等部分组成。
A 脑干 B 间脑 C 大脑 D 小脑
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体心理特征的是()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感知
2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是()
A 转化 B 获得 C 评价 D 同化
22、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
A 执行成分 B 认识成分 C 情感成分 D 意志成分
三、填空题(18分)
23、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
24、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年。
2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适龄儿童、少年,不分 ,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 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6、讲授法主要是以 的形式向学生传授 。
2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 和 的反映。
2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和 。
29、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 或 状态。
30、同化是人的一种 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 中,构成自身的新的知识系统。
31、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 、 信息时所显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32、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 和 两种形式。
四、判断题(8分)
33、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法国。()
3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来的。()
35、教育学作为一门的学科,草草于赫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36、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7、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8、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39、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特征。()
40、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方式 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五、名词解释(8分)
41、教育科学
42、课程(广义的)
43、想象
44、同化
六、简答题(20分)
45、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有什么作用?
46、教学有哪些任务?
47、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48、简述男孩和女孩表现在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49、简述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
七、论述题(8分)
50、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怎样优化教师的人格特征。
八、案例分析题(10分)
51、小张老师是初一1班的新任英语老师,第一次登上初一1班的讲台,学生在台下的反应很活跃,让小张很受鼓舞。她决定按原备课计划进行互动,就请了十位同学上讲台抢答表演会话。可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被请上讲台的同学参差不齐,一些同学反应快,另外一些同学由于听不懂开始小动作、扮鬼脸。台上台下一片混乱。
请试用备课的有关知识分分析张老师的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