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高师)美术系 肖弋
一、课程说明
民间美术从艺术角度反映了民族特色和本土艺术精神,反映了民族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同时把它与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发挥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走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的道路,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小学民间美术课程开发既需把握民间美术资源的“民间”特性又需注重与儿童身心发展认识规律相结合,同时有助于对原有美术课程所培养的技能与理解力的增加, 能让儿童在多渠道地体验学习乐趣时逐渐体认民族艺术的价值,通过探索活动主动地在生活中发挥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作用,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态传承.
湖南省的少数民族绝对数量居全国第六位。多样的民族文化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民间美术种类。剪纸是湖南民间美术中最为普及,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流行于每个地区,技艺发展成熟,民俗应用广泛。剪纸技法丰富,艺术风格多样,创作内容及造型符号兼具民间艺术通性与地方文化特性,材料工具简便适用于城乡推广。本课程有序地整理了湖南民间剪纸的基本知识,以课程标准为纲,按小学的三个学段拟定了相关剪纸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体现了符合不同认知水平的阶段性教学需求.整体内容上有机结合了南北地区及国外民间剪纸风格特色,并随堂依据学习内容联系渗透其他多种民间美术形式的基本知识。本课程方案尝试探索一种较为合理的民间艺术资源进入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开发渠道。
二、课程总目标
掌握民间剪纸基本技法,认识剪纸艺术基本语言和表现手法,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参与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
三、具体目标
⒈本具体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造
①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子课题成果。子课题成员还有:廖少华、张容舟、李箐沙、谷炽辉
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进行制定。
2.目标内容将小学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进行描述。
学习
| 领域 | 第 一 学 段 | 第 二 学 段 | 第 三 学 段 |
造 型 · 表 现 | 认识传统的剪纸纹样,尝试用基本的剪纸工具和薄型材料,大胆表现物体的基本外形和简单纹样,体验剪纸创作的乐趣。 | 尝试用多种方法剪刻不同纸材,体会创作与工具材料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感受民间剪纸的造型特点,激发丰富的想象力。 | 综合运用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以平面或立体的形式表现所见所感,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能力。 |
| 设 计 · 应 用 | 了解基本的工具材料特性,运用简单的折剪方法制作基本的装饰性纹样,并且进行简单的装裱,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 | 学习较为复杂的多面对称剪纸,初步感受“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运用剪纸艺术复制性强的特点进行设计和装饰,体会剪纸艺术与其他美术形式的区别。 | 运用民间美术剪纸的表现手法,进行有目的地创作设计,提高用剪纸艺术表现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
欣 赏 · 评 述 | 欣赏民间剪纸中造型拙朴的人物动物形象,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 欣赏感受民间剪纸中各类象征符号、特定形象的寓意,能对其进行描述。 | 欣赏民间剪纸中表现生活生产、信仰习俗的形式复杂的作品,通过分析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民间剪纸的理解与感受。 |
| 综 合 · 探 索 | 通过游艺性主题活动进行剪纸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 用和合作方式,进行民间剪纸传说故事、戏曲故事作品的创作、表演和展示。 | 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与民间剪纸相关的综合活动,体会民间剪纸与环境、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
民间剪纸概念——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湖南民间剪纸概述图
四、课时安排
本课程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地方及校本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要求,建议每学期的学习课时为8节,以“民间剪纸活动月”的形式集中出现较好。
五、学习内容
考虑民间剪纸的造型风格、表现手法、剪刻技巧、应用方式等的复杂多样性,同时考虑小学阶段各个年级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水平,在四个学习领域里分年级表述学习内容。
(表格见下页)
小 学 民 间 剪 纸 课 程 学 习 内 容
学习
| 领域 | 第 一 学 段 | 第 二 学 段 | 第 三 学 段 |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 造 型 · 表 现 | ①随意撕出形状,再据形想象,贴上花纹装饰,体验“因材造形”、“信天游”等民间剪纸手法的独特之处。 ②运用薄型纸材、剪刀等工具,采用对称折一次的方法大胆剪出植物、人物等外形,再剪贴纹样,体验剪刀与纸材共同造型的乐趣。 ③运用简单的分色法表现撕、剪纸的色彩形式。 | ①认识各种传统的剪纸镂空 纹样,采用暗口镂空的方法,剪出简单的不对称形式的单独纹样,也可用“舍表求里”、“移花接木”民间剪纸手法进行大胆创作。 ②运用不同的填色、染色方法表现剪纸的色彩形式。 | ①运用不同纸材(如各地土纸、电光纸、牛皮纸等纸材),采用穿刺镂空法和其他镂空法剪对称和不对称的单个人物纹样、动物纹样、建筑纹样及植物纹样。 ②了解民间流行的“色彩口诀”,运用套色、拼色等方法,体验民间剪纸色彩的多样化。 | ①观看民间剪纸的中的锉花作品,学习2-3人的人物组合形式剪纸,运用割划刻纸、切凿刻纸以及锉花手法进行剪、刻纸。 ②了解民间作品中居住装饰剪纸的造型特点,并尝试剪出不同形式的门笺。 ③用喷绘等方法为剪纸作品着色。 | ①认识讨论民间美术中的“面面俱到”、“地位变更”等表现手法,了解人物与背景的关系,用适当的构图方式创作场面人物剪纸。 ②学习阴刻的方法,将阴刻与阳刻结合进行创作。 | 学习较为复杂的拼色剪纸艺术仿照民间剪纸“聚零为整”的表现手法,创作以人物为主的构图复杂、尺寸较大的拼色剪纸作品。 |
| 设 计 · 应 用 | ①观看了解装饰、节庆环境的窗花和角花作品,学习角花的设计方法并用折剪镂空法剪出角花纹样,学习用折田字格、米字格的方法剪出简单的对称纹样,体验 | ①观看不同时期的连续纹样,设计剪出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喜字纹样。 ②认识了解喜字纹样的特点,学习多种形式的喜字纹样剪法。 | ①寻找生活中非连续性对折形式纹样,学习这种纹样(如三面、六面对称纹样,)的剪纸方法,了解连续对折形式和非连续对折形式剪纸纹样的不同折法。 | ①通过向家人、社区友人或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团花的设计方法,进行创作和节日装饰。 ②学习五面对称纹样剪纸,了解独特的五面对称剪纸的折剪方法。 | ①搜集民间剪纸中既定俗语作品,认识了解并设计剪出民间剪纸中既定俗语的(如“年年有余”)纹样。 ②用厚型纸材设计剪刻出装饰纹样,将平面的作品 | 通过调查、走访等方法搜集民间剪纸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形式,进一步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将多种纹样的剪纸方法综合运用,设计创作较为复杂的拼色剪纸作品。 |
| 设 计 · 应 用 | 设计创作的快乐。 ②学习多点粘贴法装裱作品。 | ③学习全涂粘贴法装裱作品。 | ②初步了解剪纸的设计制作过程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 ③学习中国结(如万寿结)的剪法,将之运用 在不同的剪纸作品中。 | 通过不同制作方式(如卷折、穿插、组合等)变成立体或半立体的作品。(例如灯罩的制作。) | |
| 欣 赏 · 评 述 | ①欣赏湖南民间人物剪纸、北方抓髻娃娃等造型简洁拙朴的剪纸作品,欣赏与童谣息息相关的民间剪纸作品(如“小老鼠上灯台”民谣剪纸),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欣赏欧洲人物剪影作品,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剪纸形式。 ③欣赏民间美术形式——木偶,比较它与剪纸作品在活动关节处理上的异同。 | ①欣赏湖南苗、瑶、土家、汉等民族剪纸中的装饰花样,用简短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②欣赏外国艺术家的不对称形式剪纸作品(如法国艺术家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初步体会中国民间剪纸与外国艺术家剪纸的不同之处。 ③欣赏感受民间美术形式——扎染、蜡染, 感受与剪纸在染色处理上的共通之处。 | ①欣赏与动物有关的中外民间剪纸,了解动物形象在民间剪纸中的特定含义,感受民间剪纸中“谐音取意”、“比拟借喻”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以形涵意”特点的认识。 ②欣赏民族传说中关于人类起源的剪纸作品(如苗族“蝴蝶妈妈”的故事),了解不同形象在民间剪纸中的特殊的内涵。 ③欣赏龙灯、舞狮等民间美术形式,了解同一动物形象在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中的不同表现及装饰手法上的关联。 | ①欣赏程式化的民间剪纸符号(如如意头、盘长结等),初步了解他们的象征意义,并与亲友交流认识。 ②欣赏中外民间剪纸中的传说故事、戏曲内容,感受剪纸艺术在生活中愉悦情感的作用。 ③寻找具有故事传说的民间美术形式(如织锦、刺绣),体会它们与剪纸故事在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 ①欣赏中外表现现实生活、岁节时令的民间剪纸,了解剪纸与各国人民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 ②欣赏体会灯彩艺术中的剪纸形式的美感。 | ①欣赏北方民间剪纸中代表作品之一——库淑兰剪纸,用简单的美术术语、以书面形式表达你对库氏剪纸在表现形式上的认识;用局部图例分析其在造型、色彩上的特点。 ②欣赏南方镇妖避邪剪纸作品——纸菩萨,了解形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构图、人物表情及服饰道具方面的特征。 ③欣赏民间信仰习俗剪纸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作品欣赏的心得。 ④欣赏民间泥塑艺术,理解造型、质感与民间剪纸的不同。 |
| 综 合 · 探 索 | 了解新春的风俗特点,采用游艺性班级主题活动形式进行想象创作和展示交流。 | 与家人、亲友共同设计以剪纸形象为主要内容的灯迷游戏,制订游戏规则鼓励亲友参与剪纸活动。 | 结合村庄和社区情况,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举行“送福到家”的活动。 | 了解文学创作与美术表现形式间的共同点,设立情境,合作表演民间剪纸中适当的传说、戏曲故事片断。 | 了解拍卖的商品交易形式,利用自己已有的剪纸能力创作与生活相关的作品,进行勤工俭学的拍卖活动。 | 主动承担文化传承义务,举办剪纸作品展览,现场剪制及向参观者分发作品,带动家庭、村庄及社区参与剪纸活动,增加其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
1、本课程依照课程标准分四个学习领域进行设计,具有计划性。但具体到教学实际,则不可能非常严格地按照学习领域的既定内容进行教学,因为教学活动是动态的,而学习领域涉及到的内容也相应产生变化,教师依实际情况进行重新架构,并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
2、在“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活动中建议将教学内容放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展开教学,不可上成单一的剪纸技术表现课。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专题欣赏评述同随堂欣赏结合在一起,既有单独展开的欣赏教学,也有大量的随堂欣赏教学,根据教学关注的重点进行比例调整。教学活动中注重挖掘剪纸的生活作用,因为民间美术是生活艺术作品,民间剪纸教学一定要强调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教学需从生活的情感入手,深入研究民间美术教学的内涵。
4、教材开发建议采用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形式编写。
七、评价建议
| 第 一 学 段 | 第 二 学 段 | 第 三 学 段 | |
| 评 价 建 议 | ①是否对剪纸艺术感兴趣。 ②能否利用剪纸工具材料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③是否会剪角花、简单的连续纹样、喜字纹样。能否积极参与欣赏活动,用简单语言表达看法。 ④能否整理收拾活动后的场面。能否安全地使用和传递剪刀。 | ①能否大胆使用不同材料及各种方法进行剪纸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能否积极地参与剪纸活动。 ③是否会连续对折和非连续对折形式的剪纸。 ④能否举例描述民间剪纸“以形涵意、寓意象征”的特点。 ⑤能否以或合作的方式,对民间剪纸形式进行的讨论分析,并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⑥能否安全使用不同的剪刻工具。 | ①对剪纸活动是否保持积极的兴趣。 ②能否综合剪纸的不同造型方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突出自己的创意。 ③能否剪出2种以上的既定俗语纹样。 ④能否通过讨论,以小论文形式对典型的民间剪纸作品进行分析、表述。 ⑤能否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述出剪纸与其他民间美术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⑥是否主动运用民间剪纸艺术形式进行馈赠交流、美化周围环境,促进周围人们对剪纸艺术的认识。 |
[1] 左汉中.《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民间剪纸木版画》.1995.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2]吕胜中.《觅魂记》.1996.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3]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倘徉》.200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 谢丽芳. 儿童手工实验课程(乡土篇)》.2005.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肖弋,女,1978年,讲师,湖南省第一师范(高师)美术系,美术教育教研室主任,邮编:41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