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都市考核指标定义及计算⽅法说明
(修订稿)
1基本规定
1.1公共交通
指在城市⼈民确定的区域内,利⽤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车辆和有关设施,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
1.2公共交通线路⽹
在⼀定区域内布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组成的⽹络。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
1.3公交专⽤车道
在规定时间内,只允许公交车通⾏的车道。(允许机场巴⼠、校车、班车使⽤)
来源:城市公共交通⼯程术语标准(CJJ/T 119-2008)
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1.4中⼼城区
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地⽤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根据城市各⾃的建设、发展程度,在城市总体规划(⽬标年为2020年)中划定,以道路或河流等地理要素为界⽽划定的区域。1.5建成区
指城市⾏政区内实际已成⽚开发建设、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对核⼼城市,它包括集中连⽚的部分以及分散的若⼲个已经成⽚建设起来,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对⼀城多镇来说,它包括由⼏个连⽚开发建设起来的,市政公⽤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组成。因此,建成区范围,⼀般是指建成区外轮廓线所能包括的地区,也就是这个城市实际建设⽤地所达到的范围,⼀般不包括⽔域⾯积。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1.6中⼼城区的建成区
城市中⼼城区内的建成区区域。
1.7市区⼈⼝
指城市⾏政区域内有常住户⼝和未落常住户⼝的⼈,以及被注销户⼝的在押犯、、⼈员。未落常住户⼝⼈员是指持出⽣、迁
移、复员转业、释放、解除等证件未落常住户⼝的、⽆户⼝的⼈员以及户⼝情况不明且定居⼀年以上的流⼊⼈⼝。地级以上城市⾏政区不包括市辖县(市)。按门的户籍统计为准。
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指标说明
公交都市考核评价指标共分为两类:
考核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约束性指标,各城市需设定考核⽬标值;
参考指标是公交都市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各城市需每年上报指标值;
另外,除本⽂件规定的指标外,各城市还可根据⾃⾝特点,提交不多于2个特⾊指标,作为公交都市考核与评价的参考依据。
2.1.1公共交通机动化出⾏分担率(考核指标)
统计期内,中⼼城区居民出⾏⽅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的出⾏量占机动化出⾏总量的⽐例。
2.1.1.1指标单位
%
2.1.1.2计算⽅法
公共交通机动化出⾏分担率=公共交通出⾏量/机动化出⾏总量×100%
2.1.1.3数据来源
1)公共交通出⾏量:居民出⾏调查(中⼼城区)
2)机动化出⾏总量:居民出⾏调查(中⼼城区)
2.1.2公共交通出⾏分担率(不含步⾏)(考核指标)
中⼼城区居民出⾏⽅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等)的出⾏量占不含步⾏的出⾏总量的⽐例。
2.1.2.1指标单位
%
2.1.2.2计算⽅法
公共交通出⾏分担率(不含步⾏)=公共交通出⾏量/不含步⾏的居民出⾏总量×100%
2.1.2.3数据来源
1)公共交通出⾏量:居民出⾏调查(中⼼城区)
2)不含步⾏的居民出⾏总量:居民出⾏调查(中⼼城区)2.1.3公共交通⼈均⽇出⾏次数(参考指标)
市区范围内,公共交通⼈均⽇出⾏次数。
2.1.
3.1指标单位
次
2.1.
3.2计算⽅法
公共交通⼈均⽇出⾏次数=公共交通⽇均出⾏量/市区⼈⼝
其中,
公共交通⽇均出⾏量=公共交通出⾏总量/365
公共交通出⾏总量=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换乘系数
2.1.
3.3数据来源
1)公共交通年客运总量:城市(县城)客运统计报表
2)换乘系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3)市区⼈⼝: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2公共汽电车线路⽹布局合理度
2.2.1公共汽电车线路⽹⽐率(考核指标)
中⼼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长度占城市道路⽹长度的⽐例。
%
2.2.1.2计算⽅法
公共汽电车线路⽹⽐率=公共汽电车线路⽹长度/城市道路⽹长度×100%
其中,
公共汽电车线路⽹长度是指中⼼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布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的道路中⼼线长度;
城市道路⽹长度指中⼼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的快速路、主⼲路、次⼲路和⽀路的长度。
2.2.1.3数据来源
1)公共汽电车线路⽹长度: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2)城市道路⽹长度:城市规划部门
2.2.2公共汽电车线路⽹密度(参考指标)
每平⽅公⾥城市⽤地⾯积上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经过的道路中⼼线长度,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长度与城市中⼼城区的建成区⾯积之⽐。
公⾥/平⽅公⾥
2.2.2.2计算⽅法
公共汽电车线路⽹密度=公共汽电车线路⽹长度/城市中⼼城区的建成区⾯积
其中,
公共汽电车线路⽹长度是指中⼼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布有公共汽电车线路的道路中⼼线长度。
2.2.2.3数据来源
1)公共汽电车线路⽹长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城市中⼼城区的建成区⾯积:城市规划部门
2.2.3公共汽电车线路⽹重复系数(参考指标)
中⼼城区的建成区范围内的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与线路⽹长度之⽐
2.2.
3.1指标单位
⽆
2.2.
3.2计算⽅法
公共汽电车线路⽹重复系数=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
2.2.
3.3数据来源
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公共汽电车线路⽹总长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3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
2.3.1公共交通站点500⽶覆盖率(考核指标)
城市中⼼城区的建成区内公共交通站点500⽶半径覆盖⾯积与城市中⼼城区的建成区⾯积之⽐。
2.3.1.1指标单位
%
2.3.1.2计算⽅法
公共交通站点500⽶覆盖率=公共交通站点500⽶半径覆盖⾯积/中⼼城区的建成区⾯积×100%
其中,
公共交通站点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和地⾯公交站点;
轨道交通站点位置按照出站⼝位置计算。
2.3.1.3数据来源
1)公共交通站点500⽶半径覆盖⾯积: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2)中⼼城区的建成区⾯积:城市规划部门2.4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2.4.1万⼈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考核指标)
按市区⼈⼝计算的每万⼈平均拥有的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2.4.1.1指标单位
标台/万⼈
2.4.1.2计算⽅法
万⼈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总数/市区⼈⼝
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换算系数参见下表
2.4.1.3数据来源
1)公共交通车辆标台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市区⼈⼝:城市建设统计年鉴
2.4.2公共交通车辆新度系数(参考指标)
表⽰营运车辆总体新旧程度的指标,规定车辆按使⽤年限折旧。(中华⼈民共和国交通⾏业标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等级,JT/T 630-2005)
2.4.2.1指标单位
⽆
2.4.2.2计算⽅法
车辆新度系数=1-(∑(单车原值×单车实际使⽤⽉数)/全部营运车原值×96)
其中,
单车实际使⽤⽉数超过96时按96计算。
2.4.2.3数据来源单车原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单车实际使⽤⽉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5公共汽电车运⾏正点率
2.5.1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考核指标)
公共汽电车正点发车的次数与计划排班发车总次数之⽐。公共汽电车发车时间即⾸站离站时间。2.5.1.1指标单位
%
2.5.1.2计算⽅法
公共汽电车发车正点率=全年运营车辆正点发车次数/全年计划排班发车总次数×100%
其中,⽐计划排班晚2分钟之内为正点。
2.5.1.3数据来源
1)全年运营车辆正点发车次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全年计划排班发车总次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5.2公共汽电车末站到站正点率(参考指标)
公共汽电车末站正点到站的次数与到站总次数之⽐。
2.5.2.1指标单位
%
2.5.2.2计算⽅法
公共汽电车末站到站正点率=全年运营车辆末站正点到站次数/全年计划排班末站到站总次数×100%其中,到站正点定义为“快2慢5”,即⽐计划排班早2分钟、晚5分钟之内为正点到站。
2.5.2.3数据来源
1)全年运营车辆末站正点到站次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全年计划排班末站到站总次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6公共汽电车运营速度
2.6.1早晚⾼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考核指标)
在早晚⾼峰时段内,公共汽电车从线路的起点⾄终点实际运送乘客的年平均⾏程车速。
2.6.1.1指标单位
公⾥/⼩时
2.6.1.2计算⽅法
早晚⾼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早晚⾼峰时段班次平均⾏程车速/早晚⾼峰时段班次总数其中,早晚⾼峰时段班次平均⾏程车速=早晚⾼峰时段班次运营⾥程/早晚⾼峰时段班次⾏程时间
抽样率
全年正常⼯作⽇中抽取10%,
线路抽样要求⾸末站均在中⼼城区范围内
2.6.1.3数据来源1)早晚⾼峰时段班次运营⾥程: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早晚⾼峰时段班次⾏程时间: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3)早晚⾼峰时段班次总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4)早晚⾼峰时段: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7公共汽电车满载率
2.7.1早晚⾼峰时段平均满载率(考核指标)
在早晚⾼峰时段内,通过最⼤客流断⾯的各车次乘客数之和与额定载客量之和之⽐。
2.7.1.1指标单位
%
2.7.1.2计算⽅法
早晚⾼峰时段平均满载率=∑早晚⾼峰时段通过最⼤客流断⾯乘客数/∑早晚⾼峰时段通过最⼤客流断⾯车次的额定载客量
×100% 每季度1次,由第三⽅机构对客运量前30%的线路进⾏随机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率不得低于30%。
2.7.1.3数据来源
1)早晚⾼峰时段最⼤客流断⾯通过各车次乘客数:第三⽅调查机构
2)早晚⾼峰时段通过最⼤客流断⾯车次的额定载客量: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8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
2.8.1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考核指标)
公交服务质量乘客满意度调查中,有效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
2.8.1.1指标单位
%
2.8.1.2计算⽅法
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单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分/有效调查问卷总数×100%
随机问卷调查,每季度1次,按市区⼈⼝万分之五的抽样率对乘客满意度进⾏调查。由第三⽅调查机构组织有关⼈员在各⼤站点采取现场询问和问卷式的调查。
具体调查⽅法见附件。
2.8.1.3数据来源
1)单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分:第三⽅调查机构
2)有效调查问卷总数:第三⽅调查机构
2.9公共汽电车场站设施⽔平
2.9.1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考核指标)
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平均夜间进场停放车辆数(含在专业停车场停放及在公交⾸末站、停保场或枢纽站中停放的车辆数)与总运营车数的⽐值。
2.9.1.1指标单位
%
2.9.1.2计算⽅法
公共汽电车进场率=公共汽电车平均进场停放车辆数/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总数×100%
其中,公共汽电车平均进场停放车辆数=Σ公共汽电车每⽇进场停放车辆数/365;
进场停放车辆含在专业停车场停放及在公交⾸末站、停保场或枢纽站中停放的车辆数;
租赁的公交停车场必须有规范的租赁合同并且租赁期限在10年(含)以上。
2.9.1.3数据来源
1)公共汽电车每⽇进场停放车辆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总数:城市(县城)客运统计报表2.9.2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积(参考指标)
平均每标台公共汽电车所占公交场站⾯积。
2.9.2.1指标单位
平⽅⽶/标台
2.9.2.2计算⽅法
公共汽电车车均场站⾯积=公共汽电车场站总⾯积/公共汽电车标台总数
其中场站包括停车场、维修场、保养场等。
2.9.2.3数据来源
1)公共汽电车场站总⾯积: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2)公共汽电车标台总数:城市(县城)客运统计报表
2.9.3公共汽电车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考核指标)
城市中⼼城区快速路、主⼲道及次⼲道上,设置港湾式停靠站的站点个数占城市中⼼城区快速路、主⼲道及次⼲道停靠站点总数的⽐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