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9:45
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1)选段第一句话中的“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1)选段第一句话中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选段第一句话中的“犹豫”说明(    )            

A. 英子胆小,不敢上台。

B. 英子不想让大家看到她走路的姿势,但是又不能不按老师的要求做,因此拿不定主意。

C. 英子没准备好,怕讲得不好被同学们笑话。

(2)这一段话中掌声第二次响起的理由是(    )            

A. 鼓励                                     B. 感动                                     C. 赞美                                     D. 感谢

(3)根据选段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  

①“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是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写的。

②“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这是抓住人物的外貌来写的。

③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英子勇气。

④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又给了英子勇气。

(4)我们身边一定也有需要鼓励的人,请选择一句名言送给他,并说说你的理由。  

①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②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③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我想把“________”这句话送给________,因为________。

(5)如果你是英子,当你讲完故事听到同学们那热烈的掌声时,一定会对同学们说:“________。”    

【答案】 (1)B

(2)C

(3)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

(4)③;遇到困难的同学;不论什么样的目标,只要开始努力,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5)谢谢!谢谢大家的掌声和对我的肯定。有了你们的肯定,我会变得更自信。   

【解析】【分析】(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B;(2)C;

 (3) 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

 (4)③;遇到困难的同学;不论什么样的目标,只要开始努力,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5)谢谢!谢谢大家的掌声和对我的肯定。有了你们的肯定,我会变得更自信。

 【点评】(1)—(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猜猜“窟窿”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声音                                         B. 洞穴                                         C. 颜色

(2)“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中“凑”的意思是________  

A.聚集    B.碰    C.接近

“使劲往前凑”说明________。

(3)下面与“安心”意思相反的一项是________  

A.放心    B.担心    C.舒心

我们还可以这样搭配:安心________     安心________

(4)“‘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三个同学读到这段话时,分别对后面会发生什么做出了预测。  

小明:老屋又破又旧,老屋要倒了。

小红: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所以老屋肯定倒不了。

小华:课文插图中的老屋向一边倾斜,门板上有破洞,所以老屋要倒了。

①小明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_,小红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_,小华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_

A.故事的插图     B.故事的内容     C.故事的题目

②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Ⅰ这三个同学的预测都是有依据的。________

Ⅱ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________

Ⅲ小明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________

(5)如果接下来是“熊宝宝”向老屋求助,它会说:“________。”老屋会说:“________。”当“熊宝宝”得到帮助后它会说:“________。”老屋接下来又会说:“________。”你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_。    

(6)你认为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    )            

A. 爱听故事                                 B. 乐于助人                                 C. 舍不得倒下

【答案】 (1)B

(2)C;老屋老了,眼睛花了

(3)B;工作;学习

(4)B;C;A;正确;正确;错误

(5)等等,老屋!再过一个冬天,行吗?猎人想追杀我,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冬眠的地方;哦,是小熊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冬天;吼吼,谢谢;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故事中小猫和老屋的对话

(6)B   

【解析】【分析】(1)、(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选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4)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②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人物语言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

 (2)C;老屋老了,眼睛花了

 (3)B、工作、学习

 (4)①B、C、A;②正确、正确、错误

 (5)等等,老屋!再过一个冬天,行吗?猎人想追杀我,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冬眠的地方;哦,是小熊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冬天;吼吼,谢谢;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故事中小猫和老屋的对话。

 (6)B

 【点评】(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②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节选自吴然的《珍珠泉》)

(1)短文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你喜欢吗?请选择一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水泡的有趣?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2)我从“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句话体会到了水泡的有趣。  

理由: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扑哧一笑”写出了水泡的可爱有趣,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找出自己觉得描写优美的语句即可。

 (2)本题是感受描写对象的有趣之处,首先找出自己觉得泡泡有趣的句子,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自己的理由,理由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2) 我从“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这句话体会到了水泡的有趣。

 理由: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扑哧一笑”写出了水泡的可爱有趣,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点评】此类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我们只要结合文章内容合理作答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帽,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________,夏天那么________,秋天那么________,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读读课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丰硕诱人    热闹非凡    生机勃勃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________,夏天那么________,秋天那么________,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色彩斑斓”的意思是:________。    

(3)在短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抄下来。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    

(5)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答案】 (1)生机勃勃;热闹非凡;丰硕诱人

(2)形容颜色灿烂、繁多

(3)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拟人句: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4)总——分

(5)时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短文的第1自然段先总的概括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然后再详细按春、夏、秋、冬逐点描写,是“总——分”结构。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春、夏、秋、冬”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故答案为:(1)生机勃勃、热闹非凡、丰硕诱人

 (2)形容颜色灿烂、繁多

 (3)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拟人句: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4) 总——分

 (5) 时间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结构的掌握。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白马湖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最美的季节是春季。

    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bò  báo)雾,在水里映着参(cēn  cān)差(chā  cī)的影子。水光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波纹,但随即(jí  jì)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棵一棵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生着几朵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动。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

    最美的白马湖啊!

(1)在文中为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薄________(bò  báo)雾     参________(cēn  cān)差________(chā  cī)

随即________(jí  jì)

(2)作者认为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________,白马湖最美的季节是________,用一个字概括白马湖:________。    

(3)山是不动的,可是作者却说“山是青得要滴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4)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结构来具体描写白马湖的。(    )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答案】 (1)bò;cēn;cī;jí

(2)黄昏;春季;美

(3)这里的“滴”说的是山上草木受到雨水的润泽,茂盛生长,青翠欲滴的样子,不是说山真的要“滴”下来。

(4)C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短文先总的概括(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最美的季节是春季)。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最后再总的概括(最美的白马湖啊!),是总—分—总结构。

 故答案为:(1)bò、cēn、cī、jí

 (2)黄昏、春季、美

 (3)这里的“滴”说的是山上草木受到雨水的润泽,茂盛生长,青翠欲滴的样子,不是说山真的要“滴”下来。

 (4) C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结构的掌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山羊和狼

    狼干了坏事,被狗咬伤,倒在地上,自己不能找吃的。它真想到前面的河里去喝水,可是,怎么也爬不动。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只山羊。狼有气无力地叫着:“山羊大哥,我渴极了!请您快给我到小河里弄点水来!” 山羊望了望狼,摇了摇头说:“我不能替你去拿水。”

    狼①(   )想发火,忽然伤口一阵剧痛,便忍住了,“我受伤了,伤势很重,一点也不能动了!②(   )你一点不同情我吗?”

    山羊还是摇了摇头。

    狼简直要哭出来了,又苦苦地③(   )到:“行行好吧!山羊大哥。只要你给我一点儿水,我就可以自己去找食物了,要不我会饿死、渴死的!”

     “要是我给你水喝,你能够站起来了,那么,你会④(   )不客气地把我当食物吃了!”山羊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1)给文中括号选择正确的字或词。  

①A.纲   B.刚________          ②A.难道  B.难到________

③A.请求 B.哀求________        ④A.毫    B.豪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是       句,下列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变的是(   )            

A. 反问;你一点不同情我。           B. 反问;你肯定同情我的。           C. 反问;你一点同情我。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互为近义词的是(   )            

A. 剧痛—刺痛                              B. 哀求—苦求                              C. 发火—点火

(4)短文三次山羊头部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山羊           。(   )            

A. 对狼的凶恶本性是认识的,坚决不同情这只受伤的狼。

B. 对狼的狠心和不善良。

C. 对帮不帮助狼心中仍存着犹豫。

(5)这则寓言说明坏人的凶恶本性是    的,我们绝不能             。(   )            

A. 有可能改变的;一直当他们是坏人        B. 不会改变的;伤害他们        C. 不会改变;同情坏人

【答案】 (1)B;A;B;A

(2)B

(3)C

(4)A

(5)C   

【解析】【分析】(1)①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②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课文结合选项判断。

 (4)、(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①B、A;②B、A;(2)B;(3)C;(4)A;(5)C

 【点评】(1)①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②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霜的工作

叶圣陶

    ①很冷的晚上,霜大声地喊:“你们注意啦,今晚我要留在你们这里了。北风吹了一天,厚厚的云挡住了太阳的暖气,是我工作的时候了。特地关照你们一声,免得你们到时候来埋怨(mán  yuàn)我。”

    ②霜这样喊过之后,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农人把牛牵进屋里,给一切牲畜(shēng  chù)加铺一点干草。母亲把厚被盖在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暖和  温和)地睡觉。种花人说“这些花草不要被霜弄坏了。”就把花盆移过。霜的工具都在一只小箱子里,是些什么东西呢?一只颜色盒子,(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的画笔,还有剪刀和铁锤。

    ③霜背起小箱子,动手工作了。它把草叶和有些树叶涂成黄色,把有些树叶涂成嫩红色,更把有些树叶涂成老红色。它拿起一支大画笔,蘸(zhàn)着银白色来画田地,田地上就像落过小雪一般。它拿起一支小画笔,也蘸着银白色来画人家的窗玻璃,窗玻璃上就有了非常美丽的花纹。

    ④它又用了剪刀剪开各种种子的壳(ké),嘴里唱着:“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最后它到粟(lì)子树上,说:“栗子也熟了,

    我要敲开那些硬壳,让孩子和松鼠有栗子吃。”它用了铁锤把一个个硬壳都敲开。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

(1)选择第②自然段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暖和  温和)________地睡觉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________的画笔

(2)请将下列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和对应的意思进行连线。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这句话中“毛茸茸的屋子”指的是“栗子壳”。

②文章中的霜,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总给别人带来麻烦。

(4)你喜欢文章中的霜吗?说说为什么。    

【答案】 (1)暖和;大大小小

(2)

(3)①正确;②错误。

(4)喜欢,因为它让万物换了一个模样,还提前让大家做好准备。   

【解析】【分析】⑴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⑵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⑶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⑷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⑴暖和;大大小小

 ⑵ 

 ⑶①正确;②错误。

 ⑷喜欢,因为它让万物换了一个模样,还提前让大家做好准备。

【点评】⑴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⑵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⑷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鸟搬家

    翠鸟妈妈把家筑在高高的树梢上,把卵生在家中的小巢里。

    小翠鸟孵化出来了,它把头探出小巢,惊慌地喊:“妈妈,树枝晃动,我害怕!”

    翠鸟妈妈非常爱小翠鸟,看到它害怕,十分心疼,急忙把巢移到树杈上。

    过了几天,小翠鸟又喊:“妈妈,把家挪得再低一点吧。我怕高!”

    翠鸟妈妈爱怜地说:“小宝贝,妈妈怕把家放低了会有危险。”

    “唔,不嘛.我要住得再低一点!”小翠鸟哭喊着。

    翠鸟妈妈急忙安慰它:“小宝贝,别哭,妈妈这就搬家。”

    翠鸟妈妈把巢移到树干上。邻居啄木鸟看见了,着急地对它说:“你为什么把巢移到那么低的地方?多危险啊!”翠鸟妈妈说:“小翠鸟怕高,我这个做妈妈的,决不能让孩子受到一点惊吓和委屈。”

    可是,没过几天,小翠鸟又在巢里面哭闹起来:“妈妈,我还要你把家移得低一点,要不,我就不学习飞翔了!”

    翠鸟妈妈为难地说:“宝贝,咱的家要是再低,就真的会有危险了!”

    “啊……啊……我不,我就是要你搬家。你把家安得这么高,是想要我受伤吗?”小翠鸟在巢里撒泼打滚。

    翠鸟妈妈妥协了,赶紧安慰小翠鸟:“宝贝,我怎么舍得让你受伤?好了,我马上搬家!”翠鸟妈妈这回把巢移到草丛中。

    啄木鸟目睹了这一切,叹息道:“任性的孩子,糊涂的妈妈!“它担忧又无奈地飞走了。

(1)“翠鸟妈妈妥协了”一句中“妥协”的意思是(    )            

A. 妈妈爱小翠鸟。                                                  B. 为了不让小翠鸟伤心,鸟妈妈同意搬家。

C. 为避免冲突而让步。                                           D. 为了搬家,小翠鸟不停地和妈妈撒泼。

(2)小翠鸟撒泼的原因是(    )            

A. 妈妈凶它了。         B. 小翠鸟不想学飞翔。         C. 小翠鸟想让妈妈搬家。         D. 妈妈同意搬家。

(3)你从“会有危险”“多危险啊”“真的会有危险了”可以读出(    )            

A. 一直在强调危险,但危险并没有出现。       B. 强调邻居的关心是很重要的。

C. 突出翠鸟妈妈不听别人的劝告。                  D. 翠鸟妈妈已经意识到危险,但它一直纵容着小翠鸟。

(4)你觉得翠鸟妈妈对小翠鸟的爱是(    )            

A. 溺爱                                     B. 关爱                                     C. 疼爱                                     D. 喜爱

(5)这篇童话主要采用________塑造小翠鸟和妈妈的形象。(    )            

A. 语言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环境描写

(6)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省略号,你觉得小翠鸟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说说你预测的理由。    

【答案】 (1)B

(2)C

(3)D

(4)A

(5)A

(6)小翠鸟遇到了危险。因为文中翠鸟妈妈说把家放低了会有危险,要是再低就真的会有危险。   

【解析】【分析】(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6)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1)B;(2)C;(3)D;(4)A;(5)A;

 (6)小翠鸟遇到了危险。因为文中翠鸟妈妈说把家放低了会有危险,要是再低就真的会有危险。

 【点评】(1)—(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声音(节选)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当微风拂过,声音是________的,当狂风吹起,声音是________的。    

(3)为什么说“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 (1)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2)大自然中风的不同声音;轻轻柔柔;充满力量

(3)树叶不一样,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就不一样;不同季节的风是不一样的,那么风吹过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解析】【分析】(1)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理解句子的意思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1)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2)大自然中风的不同声音、轻轻柔柔、充满力量

 (3)树叶不一样,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就不一样;不同季节的风是不一样的,那么风吹过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点评】(1)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体会重要语句的意思,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10.课外阅读。  

木匠的房子

    一个穷木匠造了一间木房子。木房子很小很小,摆了一张小木床和一张矮木桌,只能住下他自己。

    一天下大雨,一位老人敲门请求避雨。木匠看看小小的房子,有些为难。他想,能住下一个人就能待两个人。木匠把老人请进屋里,老人就坐在地板上。

    没过一会儿,一位可怜的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敲门请求避雨。木匠说:“进来吧!待得下两个人就能待六个人。”

    雨越下越大,陆续有路人敲门请求避雨。最后,那很小很小的屋子里居然待了十一个人。他们坐地板,坐床,站着,一起说说笑笑。

    木匠笑着说:“只能住一个人的房子竟然待了这么多人,难道是房子变宽了?”大家笑着说:“不是房子变宽了,是心宽了。一个善良人的心宽得能容下全世界的人!”

(1)小小的房子一共待了多少个人?    

(2)短文中的穷木匠是个怎样的人?(    )            

A. 心灵手巧                                  B. 心地善良                                  C. 法力超常

(3)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4)你想对穷木匠说些什么?    

【答案】 (1)十一个人。

(2)B

(3)一个善良人的心宽得能容下全世界的人!

(4)你是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我要向你学习。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十一个人。

 (2) B

 (3)一个善良人的心宽得能容下全世界的人!

 (4)你是一个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我要向你学习。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1)选段第一句话中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