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开题报告 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调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9:58
文档

开题报告 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调查

论文(设计)管理表一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调查系(院)初等教育学院专业班级学前B1105班学科学前教育学生姓名谢姆西凯麦尔·伊斯马依力指导教师姓名陈素园学号1125824091职称一、选题的根据(1、内容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2、撰写要求:宋体、小四号。)(一)选题的来源及意义1.选题来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稚期是一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
推荐度:
导读论文(设计)管理表一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调查系(院)初等教育学院专业班级学前B1105班学科学前教育学生姓名谢姆西凯麦尔·伊斯马依力指导教师姓名陈素园学号1125824091职称一、选题的根据(1、内容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2、撰写要求:宋体、小四号。)(一)选题的来源及意义1.选题来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稚期是一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
论文(设计)管理表一

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调查           

系(院)初等教育学院专业班级学前B1105班

学科学前教育
学生姓名谢姆西凯麦尔·伊斯马依力指导教师姓名陈素园
学号1125824091职称
一、选题的根据(1、内容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2、撰写要求:宋体、小四号。)

(一)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1.选题来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稚期是一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大的不牢固,那么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指出,“学前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地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着最初的联系或关系。这些联系或者关系构成活动的更新的,更高的统一体。”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认为,0至6岁时儿童个性建设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我国学界也认为,学前期个性初步形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个性开始形成期,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从三岁以后,幼儿产生了自我意识,逆反心理、好强、好表现、图赞扬等个性特征不断反映出来,在人与人交往中,模仿、暗示、顺从、竞争等行为特征相继产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观点就是“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发展个性、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强,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能力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自觉尊重幼儿的人格和年龄特点。信任幼儿,关爱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幼儿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和方法。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本人在一个学期的实习支教过程中也观察发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个性发展状况,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值得更深进一步研究。

    现在已有关于幼儿个性发展的研究大多数都是0-6岁幼儿的个性发展而且基本上没有学前期(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也没有专门分不同年龄段来研究的结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人着力于研究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

    2.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现在已有关于幼儿个性发展的研究大多数都是0-6岁幼儿的个性发展而且基本上没有学前期(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也没有专门分不同年龄段来研究的结果。3-6岁是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发展,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或者说,各个孩子有各自的优势,有各自的长处,那我们就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让他的长处、强项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而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扬长避短,来让孩子好的方面得到展示,不要让孩子在他的弱项上,屡受挫折,让孩子真正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观点就是“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发展个性、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2)实践意义:个性,又称人格。人格作为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它对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有很大关系。从20年代始,美国心理学家对1528名儿童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调查,发现虽然这些儿童智力相当,但在成年时成就显著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格特征的明显差异所致。这个研究有礼地证明了健康人格的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关注每一个儿童的个性发展过程。

三岁以后幼儿产生了自我意识,逆反心理,好强,好表现,图赞扬等个性特征不断反映出来,在人与人交往中,模仿,暗示,顺从,竞争等行为特征相继产生。在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儿童都有主要的影响人物和环境,就整个幼儿期来说就是父母和幼儿园教师、家庭和幼儿园。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在家庭环境中父母能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满足幼儿的需要发展幼儿的兴趣,对幼儿今后坚强的意志,负责精神,谦逊态度,性和创造性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园教师确立平衡的教育目标,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关注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性格中有许多消极方面,如自私,娇气,任性,不合群,缺乏同情心,生活能力差等,这些不良的个性一旦固定下来,再想去改变它,就不那么容易了。发现幼儿身上的这些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改必须要先知道幼儿个性发展的现状。本研究旨在对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进行补充。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概念界定

   

(1)个性

个性,在西方又称人格。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的个性发展是指个体出生后直到青少年期(7-17)个性(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幼儿的个性发展是指幼儿在其遗传素质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性的总和。

    2.国外研究状况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进行了一场幼儿园运动,美国本土化幼儿园成为主导。但是,福禄贝尔重视儿童个性和独特性的观念仍然是幼儿园的核心。这场运动中,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实验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其中学前班的教育注重儿童个性,强调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计划、想办法,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杜威关注生活、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教育理念,成为美国当时幼儿课程设计的主流[15]。目前,美国幼教课程模式主要有蒙台梭利模式(Montessori)、远瞩模式(High/Scope)、河滨街模式(Bankstreet)、卡密—迪泛思模式(CamiiDeVries)和直接教学模式(DI)五种,除了直接教学模式属于结构性课程,教师是指导者的角色外,其余四种模式都强调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与辅导者的角色,重视幼儿个体个性的发展[7]110-116。核心。这场运动中,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了实验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其中学前班的教育注重儿童个性,强调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计划、想办法,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杜威关注生活、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教育理念,成为美国当时幼儿课程设计的主流[15]。目前,美国幼教课程模式主要有蒙台梭利模式(Montessori)、远瞩模式(High/Scope)、河滨街模式(Bankstreet)、卡密—迪泛思模式(CamiiDeVries)和直接教学模式(DI)五种,除了直接教学模式属于结构性课程,教师是指导者的角色外,其余四种模式都强调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观察者与辅导者的角色,重视幼儿个体个性的发展[7]110-116。

  H.S.Sulllivan认为,个性是人与人之间作用时出现的赋予人的行为特征的比较持久的实体。上世纪 30 年代以来,特质流派运用词汇学假说以及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众多描述人格的特质词进行分类和抽象概括,以了解人格深层次的内容。 1949 年,Fiske 分析了卡特尔提出的一套 22 个变量,他发现从自我描述、观察者评价和同伴描述等几个样本中都可以重复得到五个因素。Fiske 对这五个因素进行了命名,它们是:(1)富有自信心的自我表达;(2)社会适应性;(3)遵从;(4)情绪控制;(5)探究性的智力。应该说,Fiske 的研究是人格五因素模型研究的真正开始。

    韩国对个性的研究初期对青年心理方面的研究比较活泼,到了60年代后期才兴起对

幼儿的研究活动。在1950年黄应连与姜皇硅发表了对于韩国青少年时期学生的一般性的性格的研究结果。 

1957 年,Tupes 为美国一航空部门进行“操作效能”的研究,他对卡特尔以前的研究和其他的相关研究进行因素分析,发现了五个因素:(1)向性;(2)一致性;(3)独特性;(4)情绪性;(5)文化性[12]。1963 年,Norman 看到这个报告之后,从卡特尔变量中选取了一套变量,经过对该变量的因素分析后,也得出了五个因素。正是 Norman 的研究促使了人格五因素研究的真正兴起。此后,Borgatta, Smith,  Digman,  Peabody,  Goldberg 等心理学家通过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工具、不同的因素分析方法,以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来验证这个发现。他们经过探索后也认为,最主要的人格特质几乎完全可以用 5 个广泛的维度来描述,而且这五个维度是比较稳定的,即大五因素。

个性结构研究最早是从成人开始的,大五因素也是基于成人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方特质心理学家们得出的个性结构基本上涵盖了“大五”中的所有或部分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分歧。当他们开始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结构进行研究时,这种分歧也以同样的方式在该研究领域中体现出来。

    此外,一个调查父母对儿童个性自由描述的国际气质和个性研究群体调查了来自比利时、中国、德国、波兰、新西兰和美国等七个不同国家的数据。这些调查者把五因素作为父母对3~12儿童广泛描述词的分类,并证明出,在不同国家,76%到85%的描述词能够被归为大五因素分类。这表明还有一些特质难以归入到五因素模型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儿科医生,Thomas和Chess领导的纽约纵向研究计划通过对 2~6 个月新生儿的临床研究认为,新生儿的气质可以划分为九个维度:活动水平(Activity  Level)、(睡眠、进食等活动)的节律性(Rhythmicity of  bowel  habits,sleep,and eating))、对新异刺激的趋近和退缩(Approach-Withdrawal  toward  new  situations)、适应性(Adaptability)、对刺激的反应限(Threshold of response to stimulation)、反应的强度(Intensity of response)、主导情绪(Predominant Mood)、注意的分散度(Distractibility),以及注意的坚持性(Attention Span-persistence)。他们进一步认为绝大多数新生儿都可以人为地分成三种气质类型:容易型(Easy)、困难型(Difficult),以及缓慢型(Slow to warm up)。但后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未能完全证实他们的研究维度。

关于个性形成的影响要素大致可分为两种:生物学方面的先天性和气质性要素以及社会环境方面的后天性经验性要素。这两个要素不是影响个性,而是相互辅助,共同影响了个性的形成。김 성태( 1967)把它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为环境因素他举出家庭的经济状况,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个性,养育态度,学校的环境,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等等作为例子。关于个性特征与其他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调查表明,影响个人个性的最基本要素为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养育条件。

장영자和 김 윤희( 1999)的研究中指出,儿童的个性特征可分为学习性,社会性,家族性,情绪性四类[34]。이 상로( 2002)把儿童个性分为以下七类: 

情绪稳定性(EST-Emotional stability),活动性(ACT-general activity),社会性(SOC-Sociability),男性化(MAS-Masculinity),责任心(RES-Responsibility),反应性(REF-Reflectiveness),优越性(SUP-Superiority)。

    韩国的幼儿园教育十分重视对幼儿个性的培养。这可以通过韩国幼儿园的教育目[36]间接体现出来。即为“全人的成长”提供基础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幼儿日常生活必需的基本能力和态度:1.使幼儿的身心共同发展;2.培养基本生活习惯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培养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人;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国内研究状况

    中国国家教委1996年正式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

主要目标包括“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个性特征。”

上海幼儿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1990)[22]提出将4~6岁幼儿的个性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生活能力;(2)自我控制能力;(3)对人对事的关心;(4)社会交往;(5)好奇心;(6)情绪的稳定性。郑苹(1991)[23]研究幼儿个性特征认为良好的个性是性、坚持性、自信性、进取性、好奇心、求知欲等组成。

    王婕(1991)[24]研究北京地区幼儿个性发展水平主要从性、自我控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好奇心、幼儿的情绪等方面进行。

中国国家教委1996年正式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

主要目标包括“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个性特征。”

杨丽珠、张野(2004)[31]又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幼儿个性测评结构由智能特征、认真自控、情绪性、亲社会性4个维度、11个特质构成,其中智能特征包括聪慧性、进取两个特质;认真自控包括认真尽责、攻击反抗、坚持自制三个特质;情绪性包括开朗活泼、敏感焦虑、急躁执拗三个特质;亲社会性包括同情利他、合群性、羞愧内疚三个特质。从发展特点上来说,总体上在智能特征、认真自控、情绪性和亲社会性四个维度上,小(3.75岁)、中(4.65 岁)、大(5.67 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均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小班到中班阶段幼儿个性发展比较平稳,而中班到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发展的主要时期。在性别差异上,女孩在认真自控、亲社会性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孩;女孩不良情绪的表现显著多于男孩;在智能特征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个性特质水平,女孩在进取、认真尽责、坚持自制、羞愧内疚、同情利他、合群性等方面显著优于男孩,而在敏感焦虑、急躁执拗两个情绪性特质的得分上,则显著低于男孩。

    综上所述,国内外教育对幼儿个性的结构和个性的发展、个性的特征重视度都很高,都非常注重人的个性教育和个性培养。幼儿的个性结构、个性特征、个性的形成、个性的发展都会受到文化、不同地域、父母教养方式和养育条件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中成长的人的个性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以上研究从好几个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因素来研究了幼儿个性特征。个性教育在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表现以致不同国家幼儿的个性特征也不同表现出来的形式和方式也不同。 家庭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对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家庭因素、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方法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如今学前教育这一学科缺乏对独生子女幼儿个性发展现状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对幼儿家长教师培养幼儿个性特征,关注幼儿个性发展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三)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

  1.研究目标

  (1)了解昌吉市3-6岁幼儿个性发展的现状

  (2)分析影响3-6岁幼儿个性发展的因素

  (3)提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建议

2.研究内容

    (1)3-6岁幼儿个性发展的现状:

      ①

      ③

(2) 分析影响3-6岁幼儿个性发展的因素:

 ①家庭条件,家长教养方式以及家长的性格对3-6岁幼儿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什么

样的影响?

②社会文化背景和幼儿园教学条件对3-6岁幼儿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③幼儿教师的教养方式和性格对3-6岁幼儿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3) 提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的建议

  ①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改正幼儿已形成不良个性的方法;

    ②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预防幼儿形成不良个性的针对性策略;

③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3.创新点

   现在已有的关于幼儿个性的研究都是在个性结构,个性特征上进行调查很少有人研究调查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而且大多数研究对象都不是在园幼儿,也没有专门按年龄层次来研究的结果。本研究在研究对象上进行分年龄段的形式来调查在园幼儿的个性发展。在内容上要弥补幼儿个性发展现状的研究不足。

    4.参考文献

二、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1、内容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

条件等。2、撰写要求:宋体、小四号。)

 (一)选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新《纲要》为指导,以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为参考。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2.问卷法:用各种方法手段,对某种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与考察,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

借鉴  

(二)论文的可行性

经过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本人查阅的相关资料,以及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所观察到的有关幼儿个性发展的案例,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论文的框架结构(宋体、小四号)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绪论

     1.1核心概念界定

1.1.1人际关系

1.1.2幼儿师生关系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研究构想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

2. 少数民族幼儿人际关系现状

2.1少数民族幼儿与教师的交往

2.2少数民族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3.少数民族幼儿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少数民族幼儿与教师交往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少数民族幼儿与同伴交往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教育的建议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三、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宋体、小四号)

第一阶段:2013.10.15—2013.11.10   命题、选题,论文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培训;

第二阶段:2013.11.11—2013.11.20   与指导老师见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搜集材

                                   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按照开题报告的格式和要求

                                   成《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的撰写;

第三阶段:2013.11.21—2013.12.15   写出开题报告,并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做好开

题报告答辩准备;

第四阶段:2013.12.16—2013.12.30  开题报告论证答辩;

第五阶段:2014.1.20—2014.3.25    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

按期完成初稿交指导教师;

第六阶段:2014.3.26—2014.4.5     根据指导教师建议修改初稿,完成二稿;

写出中期报告书,接受中期检查。 

第七阶段:2014.4.6—2014.4.15     根据指导教师建议与中期检查意见修改二稿,

完成三稿

第八阶段:2014.4.16—2014.4.25    根据指导教师建议完成三稿的修改;

第九阶段:2014.4.26—2014.4.30    完成初定稿,并复印3份交系毕业论文答辩小组;

第十阶段:2014.5.1—2014.5.5      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材料,并针对评阅老师的建议

                                  修改答辩稿;

第十一阶段:2014.5.6.—2014.5.10  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且根据答辩小组建

议修改答辩稿并最后定稿。同时上交一套完整的

毕业论文材料,〔包括纸质和电子版,封面原创性

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中、英文摘要(含关键

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致

谢→开题报告→指导记录→中期报告→撰写成绩

表→审阅成绩表→答辩委员会名单及安排→答辩

记录表→综合成绩评定表→毕业论文(设计)第

一稿)于本班班长处和交指导教师处一套完整的

毕业论文(设计)电子版资料,〔包括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PPT、中期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PPT、毕业论文(设计)定稿等

指导

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院)

毕业

论文

(设计)

指导

委员会

意见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文档

开题报告 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调查

论文(设计)管理表一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3-6岁幼儿个性发展现状调查系(院)初等教育学院专业班级学前B1105班学科学前教育学生姓名谢姆西凯麦尔·伊斯马依力指导教师姓名陈素园学号1125824091职称一、选题的根据(1、内容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2、撰写要求:宋体、小四号。)(一)选题的来源及意义1.选题来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稚期是一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