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雷接地施工技术方案
批 准: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审 核: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编 写: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1、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1
2、编制依据 …………………………………………………………………………………2
3、施工前准备 ………………………………………………………………………………2
4、施工方案 …………………………………………………………………………………3
5、质量保证措施………………………………………………………………………………5
6、强制性条文…………………………………………………………………………………7
7、安全及环境保证措施………………………………………………………………………7
1.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
1.1工程概况及工作量
本工程主要任务是发电,同时完成项目场土地址的生态修复工作,项目建成后,预计电站运营期内平均年上网电量为 46634 万 kW·h,将为伊金霍洛市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同时可减少化石资源的消耗,减少因燃煤等排放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讲起到积极作用。本工程位于场址区域南区,设计安装99590块445Wp单晶硅光伏组件,装机容量为42MWp。工程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方案,将系统分成12个光伏发电单元,每个发电单元由 8299 块光伏组件组成单元装机容量为 3.4776MW。
每个发电单元与1台容量为3125kVA的35/0.8kV双绕组箱式变压器连接,双绕组箱式变压器分接组串式逆变器。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接至箱式变压器低压侧,将电压从800V升至35kV,通过35kV集电线路电缆汇集至220kV升压站。
项目采用“业主+监理+EPC总承包商”的建设模式,开发有限公司为项目法人,工程监理为内蒙古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EPC总承包商为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装建设有限公司为D区42MWp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单位。
本工程采用12台单机容量3.5MWp的光伏发电单元,总装机容量为42MWp,每个光伏方阵设一台箱式变压器,地基标高超挖50cm换填砂砾石,素混凝土基础,箱式变压器基础接地与光伏区主地网接地相连。包括箱变基础土方开挖、回填、基础混凝土和钢筋配置安装、基础防腐、基础接地等工程施工。
1.2施工范围
12个光伏方阵主接地网及逆变器、组件的防雷接地施工。
1.3施工节点工期
开工时间:2021年01月10日 ;基础浇筑完成2021年05月10日;
防雷接地设备材料量
| 序号 | 名称 | 型号及规范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水平接地装置 | 镀锌扁钢-60*6mm | km | 38.83 | |
| 2 | 垂直接地装置 | 镀锌钢管DN50,L=3.5m | 根 | 50 | |
| 3 | 光伏组件接地线 | BVR-1.5kV-1*4 | km | 18. | |
| 4 | 逆变器接地线 | BVR-1.5kV-1*35 | km | 0.78 |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2.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
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电气装置篇》DL/T5161.17-2002
2.5《电力建设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2.6《电气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前准备
3.1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做的准备
| 序号 | 施工前具备的条件 | 负责单位 | 备 注 |
| 1 | 指导书编制、审批完成 | 电气工地 | |
| 2 | 主材及消耗性材料齐全 | 电气工地 | |
| 序号 | 施工前应做的准备 | 负责人 | 备 注 |
| 1 | 班组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准备 | 电气工地负责人 | |
| 2 | 工器具检查合格,具备使用条件 | 班长 | |
| 3 | 安全设施齐全,危险因素辩识清楚,责任到人 | 安全员 | |
| 4 | 土建已经具备施工条件 | 班长 | |
| 5 | 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进行安全与技术交底 | 技术员 | |
| 6 | 施工措施制定并落实完 | 技术员 |
| 序号 | 作业人员工种 | 资格要求 | 人数 | 备注 |
| 1 | 技术负责人 | 熟悉图纸,有现场经验 | 1 | |
| 2 | 班组长 | 熟悉施工,有现场经验 | 1 | |
| 3 | 质量员 | 有质检经验,持证上岗 | 1 | |
| 4 | 安装工 | 有施工经验,持证上岗 | 4 |
| 序号 | 名 称 | 数量 | 单位 | 型号 |
| 1 | 热熔模具 | 2 | 台 | |
| 2 | 无齿锯 | 1 | 台 | |
| 3 | 电 钻 | 1 | 把 | |
| 4 | 扳 手 | 6 | 把 | 10寸 |
| 5 | 钢卷尺 | 3 | 把 | 30m |
| 6 | 大锤 | 1 | 把 | 20磅 |
| 7 | 焊 把 | 2 | 套 | |
| 8 | 盒 尺 | 3 | 把 | 5m |
| 9 | 锯弓 | 把 | 2 | |
| 10 | 刻丝钳 | 把 | 3 | |
| 11 | 接地摇表 | 台 | 1 | ZC—8型 |
4.1 施工流程
挖沟开槽
清点接地体
施工区域定位标记
接地网及接地模块的敷设
接地网金属连接部分的焊接
回填
施工准备
接地电阻测试、验收
4.2室外接地体的安装工艺
4.2.1总体方案:
按照图纸设计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做一个下料估算,尽量做到减少焊接点,节省铜材,从而提高整个地网性能,提高施工效率。然后按直线挖好地沟,铺上铜绞线,以便于焊接和节省铜绞线。焊接时,按照便于施工的原则,一般焊接次序为先焊接一字对接,然后焊十字,再T字及与接地棒。但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本例按照一般情况进行说明。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焊接前应提前做好各种焊接准备工作,找出与铜绞线匹配的各种模具和焊粉并按照放热焊接工艺的要求进行模具加热、检查模具型号等工作。然后按照实际情况开始焊接。
4.2.2一字焊接
按所需长度把需要连接成一条直线的铜绞线采用一字连接方式进行对接。(1)对接时铜绞线与铜绞线之间不要留空隙。用相同型号的模具夹住铜绞线。(2)放好模具后从上面的流道口观看铜绞线的对接点是否在熔接腔的中间,如果不在,请调整模具位置,使铜绞线对接点一定在熔接腔的中间。(3)模具的位置放好后,观察模具与铜绞线之间的空隙如果模具与铜绞线之间的空隙大于1毫米,说明两个铜绞线对接时不在一个水平面,用F型夹上下夹紧模具,使模具与铜绞线之间的空隙在1毫米左右,夹F型夹时不能用力太大,防止损坏模具。如果不行,重新固定铜绞线,直到模具夹住铜绞线时模具与铜绞线之间的空隙在1毫米左右为止。如果这样做还不行,那只能用橡皮泥堵住模具与铜绞线之间的空隙,防止焊接时铜水漏掉。(4)模具固定好后,打开焊粉盒把里边的合金垫片放在流道口上,倒上焊粉上面撒上引火粉,模具口的边缘也要放上引火粉。(5)盖上模具盖,模具口的前面不要站人,也不能对着易燃易爆品,用点火点燃引火粉,焊接反应开始。(6)约半分钟后,打开模具焊接完成。(注意:1、一字焊接的焊点不能离铜绞线的交叉点太近,至少有1米的距离。2、施工场地不平或铜绞线型号过大不容易施工,可以先用电焊做一个矩形的三角架,把铜绞线放在三角架上,用大力钳固定使铜绞线在一个水平线上(一)用模具夹住铜绞线(二)用F夹固定(三)倒入焊粉(四)焊接完成
4.2.3十字焊接
将横向与纵向铜绞线交叉点垂直叠加在一起,用与之相配套的模具,夹住铜绞线。模具的放置与注意事项同第2步的模具放法一致。(一)铜绞线的十字交叉点(二)放好模具倒入焊药(三)用F夹夹紧模具(四)点燃焊粉(五)焊接完成
4.2.4 T字焊接
将横向与纵向铜绞线的边缘及主地网与引上线的铜绞线采用T型的对接法,在同一水平面对接好。用与之相配套的模具,夹住铜绞线。模具的放置与注意事项同第2步的模具放法一致。
4.2.5 与接地扁铁焊接
焊接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向地引出铜绞线,把铜绞线立面搭接放在接地扁铁上面,用与之相配套的模具,夹住铜绞线和扁铁。模具的放置与注意事项同第2步的模具放法一致。(一)放好接地棒位置(二)打入接地棒(三)用模具夹好铜绞线与接地棒(四)倒入焊粉(五)点燃焊粉(六)焊接完成
4.2.6接地体核验
接地体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监理方进行隐检核验,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接地体的截面规格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分层夯实。最后,将接地电阻数值填写在隐蔽检查记录上。
4.3 放热焊接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4.3.1将欲连接的铜绞线水平或垂直放好,并将熔接部位用砂纸打磨,去除油渍及污泥。
4.3.2将模具及铜排连接处用喷灯烤干,去除其中水分。
4.3.3将铜排放入模具内,使铜排接头放置于模具,并且接头处留出1—3mm缝隙,将模夹夹紧至锁定位置。观察模具闭合情况,不得有缝隙。
4.3.4放入垫片,使垫片与模具之间不得有缝隙。接模具所标熔粉量倒入熔粉,将起火粉撒布于熔粉上面及模具口,盖上模具盖。
4.3.5用点火将起火粉点燃。注意点火前施工人员要躲开模具口,并将一切易燃物品远离模具口,以防引起火灾。
4.3.6熔粉燃完,待十几秒钟后开模,清除模具内所有矿渣,以备下次作业。
5.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保证组成由工地主任为核心组成质量体系,工地主任为第一质量员,专责工程师为第一质量责任人,班组技术员为施工质量的主要负责人,并由工地专职质检员负责检验监督。所有施工人员以公司的质量方针为目标强化职工质量意识,严格“三检”制度,即“自检”“专检”“互检”,每个作业环节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以及《规范》《标准》施工,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不把上道不合格的项目带入下道工序。
5.2 验收:
5.2.1接地体核验接地体安装完毕后,应及时请质检部门进行隐检核验,接地体材质、位置、焊接质量等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然后方可进行回填,最后,应摇测接地电阻,并做好记录。
5.2.2验收的标准依据安装图纸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执行四级验收。施工人员应在每项工程完工后,先进行自检,然后由工地验收,合格后报项目部质量部门进行验收,最后报监理公司验收。
5.3 质量验收标准:
5.3.1屋外接地装置制作安装:
| 工序 | 检验项目 | 性质 | 质量标准 | |
| 垂直接地作及敷设 | 材料规格 | 主要 | 按设计规定 | |
| 接地材料表面检查 | 主要 | 镀锌层表面完好 | ||
| 接地体(顶面)深埋 | ≥2000mm | |||
| 接地模块间距 | 主要 | ≥2倍接地体长度 | ||
| 水平接地体敷设 | 接地线截面 | 主要 | 按设计规定 | |
| 接地体地下最高点与地面距离(深埋) | 主要 | ≥600mm | ||
| 通过公路处接地体的埋设深度 | 按设计规定 | |||
| 接地体外缘闭合角形状 | 圆弧形 | |||
| 接地体圆弧弯曲半径 | 1/2均压带间距离 | |||
| 相邻两接地体间距离 | ≥5m(或按设计规定) | |||
| 接地体与建筑物距离 | 按设计规定 | |||
| 通过公路、铁路、管道等交叉处及可能遭机械损伤处的保护 | 用角钢覆盖或穿钢管 | |||
| 通过墙壁时的保护 | 有明孔、钢管或其它坚固保护套 | |||
| 接地体引出线的防腐措施 | 刷防腐漆 | |||
| 引向建筑物入口处和临时接地点标记 | 刷白色底漆并标以黑色接地符号 | |||
| 采用镀锌件时锌层检查 | 完好 | |||
| 接地装置连接 | 搭接长度 | 铜绞线与铜绞线 | 符合厂家规定 | |
| 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 | ≥6倍圆钢直径 | |||
| 铜绞线与扁钢 | 符合厂家规定 | |||
| 焊接部位表面处理 | 刷防腐漆 | |||
| 焊接部位检查 | 牢固 | |||
| 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连接点数 | ≥2点(或按设计规定) | |||
| 回填土 | 回填土质 | 无石块、杂物 | ||
| 密实度 | 主要 | 分层夯实 | ||
| 接地电阻 | 主要 | 按设计规定(≥0.2欧姆) | ||
第3.1.1条
1.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4.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5.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可触及的电缆金属护层和穿线的钢管。穿线的钢管之间或钢管和电器设备之间有金属软管过渡的,应保证金属软管段接地畅通;
6.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7.承载电气设备的构架和金属外壳;
8.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9.铠装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10.互感器二次绕组。
第3.6.1条
携带式电气设备应用专用芯线接地,严禁利用其他用电设备的零线接地;零线和接地线应分别与接地装置相连接。
7.安全及环境保证措施
7.1 作业的安全环境目标:
7.1.1 不发生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
7.1.2 不发生一般及以上机械、设备事故。
7.1.3 不发生一般火灾及以上事故。
7.1.4 不发生一般责任及以上交通事故。
7.1.5 控制重大未遂事故及事故。
7.2 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7.2.1 作业场地清洁,无杂物堆放。
7.2.2 施工现场避免交叉作业,如不能避开必须采取确保安全的隔离措施。
7.2.3 使用电动工具、电焊机,要加漏电保护器,外壳做好接地。
7.2.4 使用无齿锯要带防护面罩。
7.2.5 使用台钻、电钻打眼,严禁带手套操作。
7.2.6 使用电焊机要注意防火。
7.3 作业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7.3.1. 安全施工环境整洁、材料码放整齐有序。
7.3.2 施工现场无吸烟、不文明的行为与语言。
7.3.3 施工人员着装整齐、精神状态良好。
(完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