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课题 | 《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 | 单元 | 二 | 学科 | 道德与法治 | 年级 | 六 |
| 学习 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在历次抗灾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对抗灾的了解和分析,感悟其中的抗灾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抗灾精神,培养坚韧意志。 | ||||||
| 重点 | 了解中国人民在历次抗灾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 | ||||||
| 难点 | 学习中国人民在历次抗灾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够顺利地挺过一次又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把损失减轻到最低呢? 《献给坚强的中国》 | 承上启下,导入新课 | |
| 讲授新课 | 第三框 不屈的抗灾精神 过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 材料:1998年洪水 98年洪水的影响 最可爱的人 视频《为了谁》 抗洪精神 材料:2008年汶川大地震 汶川地震的损失 最可爱的人 抗震救灾精神 九寨沟地震“最美逆行者” 材料:2008年中国雪灾 09年雪灾的损失 最可爱的人 抗雪灾精神 总结:人民和官兵永远冲在抗灾的第一线,保卫国家,保卫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思考:灾难来临时,是不是只有、战士在奋战? 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医护、志愿者 过渡:《中国的减灾行动》称,汶川地震发生后,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300万人,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1000万人。让我们来讲讲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志愿者的故事吧。 材料:唐山13义士、捐款的老人等 说一说:类似的志愿者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像这样的志愿者你身边是否出现过?从他们身上你学习到了什么? 视频《发自己的微光,不必等候巨火!》 总结: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国民族精神,它能凝聚中国力量。无论是在过去,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是支撑着我们民族的坚强脊梁。 | 阅读材料,感悟材料 | 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感知精神的力量。 |
| 课堂小结 | 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 ||
| 板书 | 1、抗洪精神 2、抗震救灾精神 3、抗风雪精神 4、民族精神凝聚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