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分100 时间90分钟
一、语文文字运用(18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5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玷辱(zhān) 央浼(měi) 不省人事(xǐng) 锱铢必较(zī)
B. 怔住(zhèng) 岑寂(cén) 削铅笔(xuē) 战战兢兢(jīng)
C.下乘(chéng) 蕴藉 (jiè) 捣衣诗(dǎo) 咬文嚼字(jiáo)
D.讥诮(qiào) 闷热(mèn ) 乱糟糟(zāo) 垂涎三尺(x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盘缠 迤逦 仗义直言 没精打采B.噩梦 撮和 心慌意乱 唉声叹气
C.帷幕 流弊 陈词滥调 再接再励D.浮躁 渲染 得鱼忘筌 学富五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青运会是全国瞩目的青年运动盛会,它是对全国青少年体育运动水平的大检阅。
B.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一带一路”是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国外交重心,表达了中国希望与全球,尤其是欧亚国家分享国家崛起红利。
D.“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4.下面诗句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相关,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扫墓悲酸雨,踏青欢笑语。 ②惊看桐叶摘,忍听暮蝉鸣。
③春色平分日,时间昼夜均。 ④秋阑树叶黄,白露始凝霜。
A. ③①②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5.请按照提示及要求答题。(6分)
成语接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字游戏。根据下面提示的成语,完成成语接龙。
妙笔生花→ → →
二、文言文阅读(14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 B.择师而教之 而耻学于师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不拘于时 学于余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9.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2分)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 (李白《蜀道难》)
(2)蟹六跪而二螯, , 。 (荀子《劝学》)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韩愈《师说》)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6分)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题注:①关山月,乐府旧题。关山月,伤离别也。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 ,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 ;中间四句,具体写到 ;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五月菖蒲
①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来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年。
②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里。就如幼年时,一直以为,端午节挂在门楣上避邪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后来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及至成年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神话故事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妻子一样神奇!
③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传说,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来好运这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
④摒去传说和想像,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清凉翠色。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如若有风吹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来的越来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⑤端午,是唯一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每年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来,放置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煮咸蛋(鸡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子”字,寓意为五子登科。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⑥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年。及至结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挂的菖蒲与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来。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来。于是,青青的两把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
⑦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想象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来,飘过来。
12.文章以“五月菖蒲”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13.文章第5段详细描写有关端午节的风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4.文章第7段结尾处运用想象手法进行描写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五、写作(40分)
15.以“错过昨天,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20湖南学考样卷模拟卷三答案
1.C【解析】A项“玷”念“diàn”; B项“削”念“xiāo”;D项“闷”念“mēn”
2.D【解析】A项“仗义直言”为“仗义执言” ;B项中“撮和”为“撮合”;D项“再接再励”为“再接再厉”。
3.A【解析】B项语序颠倒,把“不仅”放到“灰霾天气”后面;C项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心愿”;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有莫大关系”。
4.A①扫墓悲酸雨,踏青欢笑语。(清明) ②惊看桐叶摘,忍听暮蝉鸣。(立秋)
③春色平分日,时间昼夜均。(春分) ④秋阑树叶黄,白露始凝霜。(霜降)
5.妙笔生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生不老妙笔生花→花天酒地→地久天长→长年累月
妙笔生花→花容月貌→貌合神离→离心离德 妙笔生花→花好月圆→圆孔方木→木石心肠
妙笔生花→花枝招展→展翅高飞→飞黄腾达 妙笔生花→→子虚乌有→有备无患
6.D(均为“学习”之意。A.其:他们/大概。B.惑:疑难问题/糊涂。C.道:道理/风尚。)
7.C(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A乎①疑问语气词,吧,②相当于介词“于”,在;B而①表承接关系,不译,②表转折关系,却;D于①表被动,当“被”讲,②介词,跟。)
8.C(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
9.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也真是奇怪啊!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韩愈《师说》)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1. 古乐府(或乐府旧题、或古乐府诗)/征人怀乡的情绪/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
12.文章以“五月菖蒲”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1)“五月菖蒲”是文章的中心线索,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文章紧紧围绕“五月菖蒲”来叙述往事、抒发情感。(2)“五月菖蒲”与传统民俗文化密切相关,有利于突出淳朴、美好的民俗乡情。
13.文章第5段对端午节进行详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端午节日盛况与“五月菖蒲”密切相关,详细的描写展现了故乡淳朴的民俗乡情。(2)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3)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通过描写端午节盛况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14.文章第7段结尾处运用想象手法进行描写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1)结尾处想象的描写与前文关于故乡淳朴的民俗乡情相互照应,文章内容前后衔接自然。(2)有利于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想象的描写呈现美好的情景,表达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3)升华(深化)文章中心主旨,表达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15.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