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石壕吏》公开课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59:12
文档

《石壕吏》公开课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简洁的写法。3、理解诗歌主题并感受诗人的情怀。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歌曲播放完毕)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梦回唐朝。唐王朝曾经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开放包容的大帝国。但是,因为一场战乱这个大帝国从此走向衰亡,那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史八年给无数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多年的唐朝,和诗圣杜甫一起来到石壕村,去看看那时的百姓生活。(大屏幕播放动画《石壕吏》视频故事)二、朗读诗歌,整体
推荐度:
导读《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简洁的写法。3、理解诗歌主题并感受诗人的情怀。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歌曲播放完毕)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梦回唐朝。唐王朝曾经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开放包容的大帝国。但是,因为一场战乱这个大帝国从此走向衰亡,那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史八年给无数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多年的唐朝,和诗圣杜甫一起来到石壕村,去看看那时的百姓生活。(大屏幕播放动画《石壕吏》视频故事)二、朗读诗歌,整体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简洁的写法。

3、理解诗歌主题并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歌曲播放完毕)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梦回唐朝。唐王朝曾经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开放包容的大帝国。但是,因为一场战乱这个大帝国从此走向衰亡,那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史八年给无数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多年的唐朝,和诗圣杜甫一起来到石壕村,去看看那时的百姓生活。(大屏幕播放动画《石壕吏》视频故事)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视频看完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叙事长诗《石壕吏》。(大屏幕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一)熟读诗歌

1、学生自读。要求:标出生字、难字读音。

2、听读诗歌,划分节奏(多媒体播放音频朗读)

提示:五言诗节奏一般是二一二或二二一,个别句子情况特殊除外。

3、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步读出感情。

4、同学互读。

5、检查朗读并评价。

6、全班齐读。

(二)理解大意

1、学生试译全诗,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预设:逾(越过) 走(逃跑) 一何(多么) 戍(防守) 书(信)偷生(苟且活着) 更(再) 裙(衣服)

2、检查反馈。

三、复述故事,体会诗歌写作手法。

1、请学生复述故事

学法指导: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记叙文的基本特征,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可以先找出记叙的要素,然后将要素组合起来。

学生动手,找出六要素:

时间:夜  地点:石壕村 人物:吏 老妇 起因:有吏夜捉人 经过:?结果:老妇被捉。

2、难点突破:理解作者是如何写事情经过的。

 (1)请几位同学表演事情的经过。

 (2)提问:第二节写到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说明“吏”和老妇都是说了话的,为什么第三节只写到了老妇人的话,吏没有说话吗?

讨论明确:“吏”有说话,老妇人的话都是被差役逼问出来的。

(3)根据老妇人的话,猜测“吏”都说了些什么。

  提示:先把老妇人“致词”的话有几层意思弄清楚。

明确:老妇:三男死二;孙幼媳寡;自请应役

差役:汝家有壮丁否?尚有他人否?如之奈何?

教师提示:诗的第三节实际写了三问三答,藏问于答

提问:大家还见过这样的写法吗?(如《寻隐者不遇》)

小结:由此看来,事情的经过是差役步步紧逼,一个劲地要老妇人交人,而老妇人则是苦苦哭诉,希望差役放过自己和家人。(板书:经过—差役步步紧逼,老妇苦苦哭诉)

(4)根据以上分析,复述故事。

四、默读诗歌,探究质疑

1、谈谈你对差役和老妇人的印象。

 差役:凶恶、蛮横   老妇人:不幸、痛苦

2、面对老妇人被抓应役这样的结局,诗人心情怎样?说说理由

 讨论明确:心情沉重  从诗的结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等句可以读出,“如闻”表明实际并没有人哭泣,只是诗人的错觉。因为诗人对老妇人的不幸充满同情,所以他觉得有人在哭。

3、诗人为什么不阻止差役抓人的行为呢?

问题分解:(1)诗人当时在哪里?

可能在旁边默默看着这一切

(2)差役为什么不抓他?

他是官,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3)既然他是,为什么不阻止?

联系当时战争的形势,前方战事对朝廷来说,十分不利,急需兵源,杜甫不可能不支持朝廷的正义战争,因为朝廷的平叛一旦失利,就会有更多像老夫人一样的家庭遭遇不幸。因此,虽然诗人同情老妇人一家的不幸,但在国家的大不幸面前,诗人能够选择的只能是舍小家为大家。

总结:一面关心国家的命运,一面同情百姓的遭遇。他的脉搏和着国家的命运一起跳动,他的心灵和百姓息息相通。这就是诗圣的情怀——忧国忧民。他的诗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那么真实、那么朴素,这就是诗圣之所以为诗圣的原因了。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他: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诗圣一样,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永远装在我们的心中。

五、唱读诗歌,品味诗歌之美。(播放视频文件《古诗新唱之〈石壕吏〉》)

六、布置作业:

    发挥合理想象,将《石壕吏》改写成白话文故事。字数500字左右。

文档

《石壕吏》公开课教学设计

《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简洁的写法。3、理解诗歌主题并感受诗人的情怀。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歌曲播放完毕)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梦回唐朝。唐王朝曾经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开放包容的大帝国。但是,因为一场战乱这个大帝国从此走向衰亡,那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史八年给无数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多年的唐朝,和诗圣杜甫一起来到石壕村,去看看那时的百姓生活。(大屏幕播放动画《石壕吏》视频故事)二、朗读诗歌,整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