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2014.5
物理试题共4页.满分110 分.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原创)下列图片所描述的事例或应用中,没有
..利用反冲原理的是
A.喷灌装置的B.章鱼在水中C.运载火箭D.码头边轮胎
自动旋转前行和转向发射过程的保护作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汗水浸透的衣服贴着皮肤,表明分子之间有引力作用
B.给篮球打气,越打越吃力,表明气体分子之间有斥力
C.装满沙子的瓶子里还可以装水,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D.阳光下空气中有灰尘在飞舞,表明空气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普朗克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中提出了能量子的观点
B.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中提出光具有粒子性
C.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发现光具有波动性
D.铝箔对电子束的衍射实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
4.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u = 100 sin(25t ) (V)
B .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 100 V
C .该交流电的方向每秒钟改变 25 次
D .该交流电加在击穿电压为 110 V 的电容器两端,电容器不会被击穿 5.装了半瓶热水的热水瓶第二天瓶塞很难拔开.现有一热水瓶,装入部分热水后塞上瓶塞,瓶内气体温度为97℃,压强为P 0.若将瓶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且不考虑其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变化.第二天,瓶内温度下降了20℃,则瓶内气体压强大约为
A .02097P
B .07797P
C .0237P
D .03537
P
6.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先使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 作为光源,再换用频率更大、光强更小的单色光b .将两次实验得到的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作在同一坐标纸上,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7.(原创)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2015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排成一条直
线,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第一个小球以初动能
E k ,使它正对其它小球运动.若小球间的所有碰
撞都是完全非弹性的,则整个碰撞过程中因为碰撞损失的机械能总量为
A .k 12015E
B .k 20142015E
C .k 212015E
D .2k 2
201512015
E 8.(原创)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艘静止的小船,船的两端分别坐着甲和乙两个
人.突然,甲起身走到乙所在的位置,由于反冲,船相对于湖面移动了10 cm ;然后乙也起身走到了甲原来所在的位置,船又相对于湖面移动了12 cm .已知甲的质量为60 kg ,若两人均近似视为质点且不计船在移动时水对船的阻力,由以上信息可估计乙的质量大约为
A .50 kg
B .60 kg
C .72 kg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个等温过程,体积变大了,则这部分气体 A .内能一定不变 B .内能可能减小 C .一定从外界吸热 D .一定向外界放热 10.(原创)如图所示,L 1和L 2
是远距离输电的两根高压E k
第7题图
L
A
B
C
D
A.甲电表的示数变小B.甲电表的示数变大
C.乙电表的示数变小D.乙电表的示数变大
1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滑块A、B间拴接着轻质弹簧和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滑块A靠近固定挡板P,在滑块B的右边再放一块同样的滑块C(B、C之间不粘连),地面光滑.现突然烧断滑块A、B间的细线,则
A.从烧断细线起,滑块A、B、C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从烧断细线起,滑块A、B、C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滑块B、C速度相同
D.弹簧第一次伸到最长时,滑块A、B、C速度相同
12.(原创)如图所示,光滑地面上有P、Q两个固定挡板,
A、B是两挡板连线的三等分点.A点有一质量为m2
的静止小球,P挡板的右侧有一质量为m1的等大小球
以速度v0向右运动.小球与小球、小球与挡板间的碰
撞均没有机械能损失,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已知两小球之间的第二次碰撞恰好发生在B点处,则两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可能为
A.3 : 1 B.1 : 3 C.1 : 5 D.1 : 7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13.某同学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1)现测得体积分数为5%的油酸酒精溶液N滴的总体积为V,其中一滴在水面上散开后面积为S,则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_______.
(2)若实验得到的结果明显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不定项选择)A.计算时把油酸酒精溶液当成了纯油酸
B.测定油酸体积时滴数多计了20滴
C.描绘油膜轮廓时油酸还没有充分散开
D.计算油膜面积时把所有未满一格的均计为一格
14.如图所示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符合该实验要求的是________.(不定项选择)A.轨道必须光滑
B.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C.同一组实验多次测量时,入射小球必须从同一位置自由释放
D.小球第一次着地之后必须将小球拿走,以防止小球在记录纸上反复弹
跳
(2)实验中入射小球的质量应________靶球质量,入射小球的半径应_______靶球半径.(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
第11题图
B 第12题图
于”)
(3)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不定项选择)
A .两小球的质量
B .两小球的半径
C .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D .轨道末端距地面的竖直高度
E .小球平均落地点与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
(4)若进行多次测量,即使操作正确,小球的落地点也不会完全重合,可以用这些点的平均位置作为小球的落地点,找到该平均位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 (5)入射小球的质量记为m 1,靶球的质量记为m 2,若碰撞过程中,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 .112m ON m OM m OP =+
B .112m OP m OM m ON =+
C .()
()
()
2
2
2
112m OP
m OM
m ON =+
D .OP ON OM =-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5.(原创)(14分)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表面成功实施软着陆,成为近38年来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三号”通过变推力发动机提供的从1500 N 到7500 N 的可调节推力,实现精准着陆.在距离月球表面h 1 = 100 m 的时候,着陆器达到悬停状态,此时发动机提供的推力为F = 2000 N .着陆器自主避开障碍物后再变速下降,t = 20 s 后到达距月球表面h 2 = 4 m 的地方再度悬停,然后关闭推力发动机,向月球表面自由下落.已知着陆器的质量为m = 1.2×103 kg ,求 (1)月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着陆器从距月面h 1降到h 2的过程中,发动机推力对着陆器做的功; (3)着陆器从距月面h 1降到h 2的过程中,发动机推力对着陆器的冲量. 16.(15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A = 0.2 kg 的滑块A 套在固定的水平光滑横杆上,滑块下通过一段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一个质量为m B = 0.3 kg 的小球B ,B 恰好与光滑水平地面接触.在A 、B 所在的竖直平面内固定有一半径为R = 0.2 m 的光滑1/4圆轨道,轨道下端P 点与地面相切.质量为m C = 0.1 kg 的小球C 以v 0 = 7 m/s 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向左与B 球发生正碰,碰后C 返回且恰好能冲到轨道的最高点Q ,A 、B 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θ = 60°.重力加速度取g = 10 m/s 2,不考虑小球C 再次返回后与小球B Q
的碰撞.求
(1)碰后C 球第一次经过P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碰后瞬间B 球的速度大小; (3)A 、B 间轻绳的长度.
17.(17分)如图所示,两个等高的台阶P 和Q 相距d = 4 m ,台阶面和它们之间的水平地面均光滑.在地面上靠近P 台阶处静止有一辆质量为M = 2 kg 的平板小车,车的上表面与台阶面齐平.一质量为m = 6 kg 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 = 4 m/s 在从台阶P 冲上小车.货物与平板车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 = 0.2,小车与台阶的碰撞没有机械能损失.
命题人:李忠相 审题人:军
2014年重庆一中高2015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
物 理 参 考 答 案 2014.5
一、二、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4分,共 48 分) 三、填空与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3(2)和14(5)各3分,其余每空2分,共18分)
13.(1)
5%V NS 或20V
NS
(2)AC 14.(1)BCD (2)大于,等于(3)AE (4)做尽可能小的圆使尽可能多的落点在圆内,
该圆圆心即为平均落点(5)BCD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
第17题图
15.(14分)解: (1)(4分)悬停时,受力平衡
mg = F 3分
得g = 1.67 m/s 2
1分 (2)(5分)从距月面h 1降到距月面h 2,对着陆器用动能定理
W + mg (h 1-h 2) = 0 – 0 3分 得W = - 192 kJ 2分 (3)(5分)从距月面h 1降到距月面h 2,对着陆器用动量定理
I + mg t = 0 – 0 3分 得W = - 4 × 104 N•s ,方向竖直向上 2分
16.(15分)解: (1)(6分)碰后C 球刚好能到Q 点,碰后速度记为v C
2
12
C C C m gR m v = 2分
得2m s C v = 在P 点
2C
C C v F m g m R
-= 2分 得3N F =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C 球对轨道的压力为
3N F F '== ,方向竖直向下 1分 (2)(4分)碰撞过程中,B 球和C 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0C C C B B m v m v m v =-+ 3分
得v B =3m/s
1分 (3)(5分)碰后当B 球摆至最高点时,二者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v 共.
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B B A B m v m m v =+共 2分 系统机械能守恒
2
2
11
()(1cos )
2
2
B B A B B m v m m v m gl θ=
++-共 2分 得l = 0.36 m
1分 17.(17分)解: (1)(5分)货物冲上平板车到达到共同速度,对系统
01()mv M m v =+共
2分 22
0111()22
mv M m v mgL
μ=++共 2分 得13m v =共,1m L =
1分
(2)(7分)货物冲上平板车到达到共同速度,对货物
101mgt mv mv μ-=-共
22
1011122
mgx mv mv μ-=
-共 得10.5s t = ,1 1.75m x = 4分 之后匀运动直至与台阶Q 相碰
1
21
0.75s d x t v -=
=共 2分
货物从P 到Q 总用时
12 1.25s t t t =+=
1分
第 7 页 共 7 页 (3)(5分)PQ 间距离足够长,货物与小车第一次达到共同速度的值不受影响。
13m s v =共
小车与Q 第一次碰后会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
112()mv Mv M m v -=+共共共 得2112
v v =
共共,方向向右 小车再与Q 碰撞。碰后的情况与之前的情况类似。所以,第n 次达到共同速度时 1112n n v v -⎛⎫= ⎪⎝⎭共共 2分
若第n 次达到共同速度时,货物恰好出现在小车右端,则货物可以冲上台阶Q 。 从冲上小车到冲上Q ,整个过程货物只相对小车向右单向运动。对系统
()22101122
n mgL m M v mv μ-=
+-共 2分 得1134(m)(1,2,3,)4
n L n -=-= 或记为12(1)34(m)(1,2,3,)2
n L n -=-= 或记为1124(m)(1,2,3,)4n L n =-= 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