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模拟试题(一)(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59:53
文档

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模拟试题(一)(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模拟试卷(一)1.夏商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原始社会后期的穴居形式。但是宫室建筑却已建于地面之上,且都城布局均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布置。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夏商时期民居多数是穴居形式,而都城中心的宫室建筑却建于地面之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上下尊卑的礼制的反映,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民居采用穴居形式的原因,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故A项错误;夏商时期没有皇权
推荐度:
导读201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模拟试卷(一)1.夏商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原始社会后期的穴居形式。但是宫室建筑却已建于地面之上,且都城布局均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布置。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夏商时期民居多数是穴居形式,而都城中心的宫室建筑却建于地面之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上下尊卑的礼制的反映,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民居采用穴居形式的原因,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故A项错误;夏商时期没有皇权
201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模拟试卷(一)

1. 夏商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原始社会后期的穴居形式。但是宫室建筑却已建于地面之上,且都城布局均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布置。这反映了

A. 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B. 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 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 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是夏商时期民居多数是穴居形式,而都城中心的宫室建筑却建于地面之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上下尊卑的礼制的反映,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民居采用穴居形式的原因,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故A项错误;夏商时期没有皇权,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

2. 儒家思想高扬“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全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下列与此思想不符的是

A.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B.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C.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 “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礼乐之统,管乎人心”都体现了儒家的思想精神,故ACD不符合材料信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道家的思想,故B项符合材料信息。

3. 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

B. 鼓励手工业发展

C. 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 劳动人民的勤劳创造

【答案】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反映的现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

4. 下表反映了广西不同时期的人口与土地的数量。要解决表中出现的问题,最好的措施是

时间顺治十八年(1661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咸丰元年(1851年)
广西人口113.6万763.3万782.3万
广西耕地面积53939顷78435顷620顷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加快人口的迁徙

C. 加速耕地的开发

D. 增加的投入

【答案】A

【解析】表格数据反映出广西地区人口激增,而耕地面积却增长缓慢,也就是人地矛盾突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此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分流人口,让富余的劳动力从事商业,既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也能解决人地矛盾,故A项正确;古代农民的乡土意识非常浓厚,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必然会带来社会问题,故B项错误;加速耕地的开发会带来环境问题,故C项错误;增加的投入也无法解决人地矛盾,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表格反映的问题。由材料数据可知,表格反映的问题是广西人地矛盾突出,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5. 南京国民成立以后,召开了全国财政会议,决定统一全国财政、建立国家银行、裁撤厘金、实行关税自主、废两改元、整理公债、实行国地税等。这一系列举措

A. 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

B. 旨在为民族创造条件

C. 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D. 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28年国民财政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奠定了国民财政管理的基本格局,既有利于缓解南京国民的财政困难,巩固蒋介石集团的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商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国民的这一有利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5年,故D项错误。

6. 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核心是

A. 土地所有权问题

B. 平均分配财富问题

C. 土地使用权问题

D. 武装建立政权问题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推行的“民生主义”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这解决的是土地所有权问题,故A项正确;平均分配财富问题是空想的平均主义,这不是孙中山提倡的,故B项错误;民生主决的是土地所有权,不是土地使用权,故C项错误;武装建立政权问题是民权主义,故D项错误。

7.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斗争策略。据此推知,中国党的策略

1927—1931年反蒋斗争
1931—1935年反蒋抗日
1935—1937年逼蒋抗日
1937—1941年联蒋抗日
1941—1945年拥蒋抗日
A. 一直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

B. 伴随社会主要矛盾演变而改变

C. 强调阶级斗争高于一切

D. 表现了近代中国的国家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1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因此此时的策略是反蒋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的不断上升,策略相继调整为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拥蒋抗日,这反映出的策略是伴随社会主要矛盾演变而改变的,故B项正确;AC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联蒋抗日、拥蒋抗日体现不出国家,故D项错误。

8. 下表是建国后在不同的两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中经济成分比较表,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时期经济成分经济成分比例
1956年公有制经济93%
私有制经济7%
2006年公有经济23%
民营经济56%
外资经济21%
A.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B. 社会主义城市改革的进行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答案】D

【解析】材料数据反映的信息是,到2006年,中国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下降,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比重急剧上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结果,故D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立,故A项错误;城市改革从1984年开始,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1956年开始,故C项错误。

9. 古罗马《优利亚嫁奁法》规定,妻子对自己的嫁奁享有以下权利:一是对丈夫出让嫁奁中的意大利土地的否决权;二是丈夫滥用嫁奁时,可以向申请允许转移,或将嫁奁委托第三者管理或者自行管理;三是如有正当理由,可以请求丈夫先归还嫁奁的全部或一部分。材料说明了罗马法

A. 人人平等的原则

B. 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C. 法律至上的原则

D. 公民缺乏充分民主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嫁奁”是妻子的私有财产,材料中涉及妻子保护嫁奁权利体现了罗马法中保护私有财产原则,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人平等,罗马法是保护贵族利益的,不可能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法律至上,故C项错误;材料和公民的民主无关,故D项错误。

10.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化了。……183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它要求完全的统治权,而它也做到了。”材料旨在说明

A. 工业使社会出现新的种族

B. 英国统治阶级结构的变化

C. 动摇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

D. 工业加剧了社会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是工业促使英国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统治权,即工业资产阶级取代了之前的大资产阶级,这旨在说明英国统治阶级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的种族,故A项错误;工业增强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工业促使英国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统治权。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11. 下表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1950195519651975198219851994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8.75.66.3-0.8-1.93.33.94
对该表描述最为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反复性

B. 表现出战后美国霸主地位的稳定性

C. 突出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性

D. 促成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元性

【答案】A

...............

12. “20世纪90年代是世界向新格局过渡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新旧矛盾并发、诸种力量竞相争夺新格局的主导权。”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 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 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 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答案】C

【解析】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是“新旧矛盾并发、诸种力量竞相争夺新格局的主导权”,这反映出当前的世界格局是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出全球化,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信息,故错误;材料未体现出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故D项错误。

 

文档

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模拟试题(一)(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模拟试卷(一)1.夏商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原始社会后期的穴居形式。但是宫室建筑却已建于地面之上,且都城布局均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布置。这反映了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夏商时期民居多数是穴居形式,而都城中心的宫室建筑却建于地面之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上下尊卑的礼制的反映,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民居采用穴居形式的原因,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故A项错误;夏商时期没有皇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