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张呼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监理细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2:06
文档

张呼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监理细则

张呼铁路客运专线ZHJL-6标铺轨监理细则编制:审核:批准:北京中铁诚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张呼铁路工程监理站2016年1月一.监理工作的范围、技术标准1.监理工作的范围:DK214+259.7~DK244+650正线26.763km线下工程的路基及路基附属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韭菜沟制存梁场1座;巴音塔拉铺轨基地1座;DK143+000至终点里程范围内铺轨工程;线路里程范围内的四电工程及系统调试等施工监理。2.设计线路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正
推荐度:
导读张呼铁路客运专线ZHJL-6标铺轨监理细则编制:审核:批准:北京中铁诚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张呼铁路工程监理站2016年1月一.监理工作的范围、技术标准1.监理工作的范围:DK214+259.7~DK244+650正线26.763km线下工程的路基及路基附属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韭菜沟制存梁场1座;巴音塔拉铺轨基地1座;DK143+000至终点里程范围内铺轨工程;线路里程范围内的四电工程及系统调试等施工监理。2.设计线路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正
张呼铁路客运专线

ZHJL-6标

铺轨监理细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中铁诚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张呼铁路工程监理站

2016年1月

一.监理工作的范围、技术标准

1.监理工作的范围:

DK214+259.7~DK244+650正线26.763km线下工程的路基及路基附属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韭菜沟制存梁场1座;巴音塔拉铺轨基地1座;DK143+000至终点里程范围内铺轨工程;线路里程范围内的四电工程及系统调试等施工监理。

2.设计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双线;

(3)正线间距:4.6m

(4)速度目标值:250公里/小时;

(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4000米,困难地段3500米;

(6)纵断面设计:最大坡度:一般地段20‰。大尖山越岭地段或节省投资明显时可采用不大于25‰的坡度;

(7)牵引种类:电力;

(8)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9)机车类型:动车组;

(1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11)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12)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二.专业工程的特点及依据

1.专业工程的特点

本线轨道工程采用有砟轨道,铺轨长度285.54Km,其中无砟轨道工程总长7.24Km,分为两段:DK218+210(大西隧道进口)至DK222+036(福生庄1号隧道出口),长3826m。(2)DK222+9(南沟桥尾)至DK226+310(福生庄2号隧道出口),长3411m。正线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钢轨质量符合《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的100m定尺无螺栓孔热轧新钢轨,采用Ⅲc型有挡肩混凝土枕,铺设1667根/km,总根数39.7万根(扣除无砟道床后),采用Ⅲqc型桥枕,护轮轨采用50kg/m钢轨。根据信号专业要求,设置电容轨枕和电气绝缘节轨枕。碎石道床材料采用特级道砟。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6m,道床厚度0.35m,道床边坡为1:1.75,砟肩堆高0.15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应分别按单线设计。桥上、隧道内道床厚度不应小于35cm,500m以上隧道内道床采用无碴道床。

2.轨道工程监理工作的依据

轨道工程的目的为满足客运专线铁路轨道的稳定性和高平顺性,保证施工质量达到按设计行车速度安全、舒适运行的要求。主要标准依据有:

(1)设计院下发的轨道施工图及有关技术文件;

(2)《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

(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5)《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

(6)《高速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

(8)《胶接绝缘钢轨技术条件》(TB/T2975-2000)

(9)《钢轨焊接》(TB/T1632-2005);

(10)《铁路碎石道碴》(TB/T2004-2008);

(11)《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7-1998)

(12)铁路总公司、呼张公司颁发的有关管理文件;

(13)已批准实施的张呼铁路客运专线ZHJL-6标监理规划。

三.监理工作的流程

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目标及监控手段

1.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1.1施工准备监理工作

1.1.1基地进料监理

1.1.1.1钢轨

检查产品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对实物观察检查。钢轨的类型、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的规定,待焊钢轨轨端不应钻孔、不淬火。

1.1.1.2轨枕

(1)检查产品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对实物观察检查。轨枕类型、规格、质量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规定。

(2)见证检验轨枕的结构强度(静载抗裂强度和疲劳强度)。

(3)见证检验轨枕的型式尺寸(长度、高度、钉孔距和两承轨槽距离)。

1.1.1.3钢轨扣件及联结配件。

1.1.1.3.1见证检测扣件的扣压力和疲劳强度。

1.1.1.3.2见证检验扣件的型式尺寸。

1.1.1.3.3平行检验扣件及连接配件的规格、型号、铺设数量。

1.1.1.4护轨及其扣件

检查施工单位检测记录,对实物规格、型号、质量观察检查。

1.1.1.5道岔

检查产品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对实物观察检查。道岔、岔枕、配件及伸缩调节器的类型、规格和质量符合量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规定。

1.2线路基桩

1.2.1检查施工单位进行的线路贯通测量,检查基桩的设置位置及数量、中线和高程测量精度

1.2.2查验基桩所用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对实物观察检查。

1.2.3检查基桩标志。基桩标志设置牢固,标示设置齐全,色泽鲜明、清晰完整。

1.3铺轨前铺碴

1.3.1检查道碴质量

1.3.1.1检查施工单位提供的碴场建场检验、生产检验和出场检验报告。

1.3.1.2检查进场道碴生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对实物观察检查。

1.3.1.3见证检测道碴材质。

1.3.1.4检查道碴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试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

1.3.2铺底碴

1.3.2.1施工单位铺碴前,应取得线下施工单位线路测量资料、中桩、基标和水准点,并进行铺碴前路基面检查,复测线路中桩、基桩及路基面高程,形成交接记录。监理工程师复核施工单位的复测结果,参与交接。

1.3.2.2巡视检查上碴运输。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避免上碴运输施工损坏基床。

1.3.2.3检查施工单位压实密度检算资料,见证检测压实密度。

1.3.2.4抽查底碴厚度。

1.3.3预铺道碴

1.3.3.1见证检测正线道岔预铺道碴压实密度和碴面平整度。

1.3.3.2抽查有缝线路单层道床每股钢轨下预铺碴带宽度。

1.3.3.3抽查混凝土宽枕地段预铺道碴厚度、半宽及高程。

1.3.3.4抽查无缝线路碴面平整度及压实密度。

1.4有缝线路轨道

1.4.1铺轨

1.4.1.1在低于最佳铺轨轨温下限或高于最高允许铺轨轨温时不得安排铺轨,否则在轨温恢复至最佳铺轨轨温范围后,必须重新调整轨缝。监理工程师测量并记录轨温,检查施工记录。

1.4.1.2检查铺轨施工过程以及施工记录。

(1)同一类型的轨枕集中连续铺设(不同类型钢轨接头处除外)。加密轨枕时应采用同一类型轨枕。

(2)曲线尾剩余的接头相错量,利用钢轨长度偏差在曲线内调整消除(困难时可延伸至直线上)。必要时可在曲线尾插入一根相应缩短量的缩短轨,但不得用调整轨缝的办法消除相错量。

(3)铺轨宜选择在最佳铺轨轨温范围内进行,并预留轨缝。高于最佳铺轨轨温,但不超过最高允许铺轨轨温范围,需要铺轨时,可不留轨缝。

(4)在最佳铺轨轨温范围内铺轨时,预留轨缝值按验标的规定计算确定。实际预留轨缝,根据铺轨时轨排对中的偏移程度和平顺状态来定,比计算值稍加大,加大值不宜大于2mm。钢轨绝缘接头在最高轨温时轨缝不得小于6mm。新铺的轨道,其预留的轨缝尺寸应当日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的总偏差量在继续铺轨时加以调整消除。

(5)铺轨时,轨排对准中线就位。两轨排间使用轨缝控制装置控制轨缝。接头螺栓及时补足,并按规定扭矩拧紧。

(6)铺设混凝土宽枕严格按中线铺设,不应采用就地拨移的办法正位。连接轨排时,不得在钢轨接头处垫碴。

(7)人工铺设龙口轨时,待龙口解除约束稳定后,按实际长度锯切合龙轨。

(8)新线铺轨完毕第一趟列车通过后,按规定扭矩复拧一次接头螺栓,三天内每天复拧一次,初冬和入夏时再进行复拧。各钢轨接头螺栓的拧紧度相等,扭矩符合验标的规定。

1.4.1.3检查铺轨轨缝质量。当轨温未超过t±c/0.0118L时按预留轨缝公式计算的ao值为准。

检查结果符合下列规定:

(1)检查段内实际轨缝的平均值,以计算轨缝值为标准允许偏差为±2mm。

(3)轨温小于当地历史最高轨温时,不得有连续3个及以上的瞎缝。

(4)不得出现最大构造轨缝(计算值等于最大构造轨缝时除外)。

1.4.1.4检查轨道上个别插入短轨的长度和位置。

1.4.1.5检查钢轨绝缘接头的位置和轨缝尺寸。

1.4.1.5检查非标准长度钢轨长度及成段铺设长度。

1.4.1.7抽查轨道中线偏差。

1.4.1.8抽查接头相错量、轨面高差和轨距线错牙。

1.4.2铺碴、整道

1.4.2.1审查大型养路机械起道、捣固、稳定作业施工方案,巡视检查施工过程。

(1)路基与桥梁,路基与隧道,无碴道床与有碴道床,新筑路基与既有线路基连接地段30m范围及路基换填地段加强捣固。

(2)新建铁路正线曲线超高按设计设置。站线连接曲线最大超高为15mm,但位于曲线车站到发线的连接曲线及曲线地段的最大超高为25mm。超高顺坡符合规定。

1.4.2.2见证检测轨道静态几何尺寸。

1.4.2.3见证检测线路整道后混凝土枕道床状态参数。

1.4.2.4抽查接头螺栓扭矩、扣件扭矩及安装不良率。接头螺栓及螺旋道钉丝杆涂刷有效期不少于二年的油脂。

1.4.2.5抽查轨缝质量。质量检验以轨缝检算值为准。当轨温超过t±c/0.0118L时,轨缝检算值分别不同情况计算确定。轨缝质量成段检查,成段长度不宜大于lkm。检查段内实际轨缝的平均值,以轨缝检算值为标准允许偏差为±2mm。轨温小于当地历史最高轨温时,不得有连续3个及以上的瞎缝。不得出现最大构造轨缝(检算值等于最大构造轨缝时除外)。

1.4.2.6抽查轨距、轨枕间距及偏斜。

1.4.2.7抽查道床几何尺寸。

1.4.2.8轨道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用轨道检查车检查。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参加。

1.5.道岔

1.5.1安装工作监理

1.5.1.1检查道岔铺设。

1.5.1.2检查道岔轨面高程、轨面高差和顺接坡度。

1.5.1.3检查道岔前后过渡枕的类型、根数、间距及保护轨的轨型、长度。

1.5.1.4可动心轨辙又道岔起道作业时,二股道同时起平,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一个平面上,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改道作业时,采用调整不同号码轨距挡块调整轨距,调整量不足时可加垫片调整,但厚度不得超过2mm。

1.5.1.5抽查各类螺栓丝扣涂油脂情况。

1.5.1.6检查抗拔试验报告,见证检测混凝土岔枕螺旋道钉锚固抗拔力试验。

1.5.1.7检查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和护背距离(翼轨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

1.5.1.8抽查道岔紧固螺栓扭矩和扣件螺栓扭矩。

1.5.1.9抽查混凝土岔枕螺旋道钉位置、高度。

1.5.3.有缝道岔铺设

1.5.3.1.检查绝缘接头轨缝尺寸。

1.5.3.2抽查道岔铺设允许偏差。木岔枕端头捆扎后使用,并在直股外侧取齐。

1.5.4.道岔铺碴整道

1.5.4.2检查道岔转辙器,扳动是否灵活、密贴和尖轨质量。

1.5.4.3平行检验道岔整道质量。导曲线不得有反超高,钢轨接头、尖轨尖端、跟部、辙叉心等部位不得有空吊板;其它部位不得有连续空吊板,空吊板率不得大于8%。

1.5.4.4抽查整道后的道岔结构尺寸和道床几何尺寸。

1.6.护轨

1.6.1检查护轨接头螺栓数量及螺母是否设在轮缘槽外侧。有轨道电路时,护轨梭头连接处设置绝缘接头。

1.6.2检查桥面护轨两端伸出桥台胸墙外及弯折部分的长度。轨端切成斜面结成梭头,固定在轨枕上,梭头超出台尾大于2m。单侧护轨与双侧护轨相连时,相连侧护轨伸出防护段后弯向道心,长度不小于5m,另一侧按规定做成喇叭口。

1.6.3核对护轨铺设地段。护轨在轨道基本稳定后铺设。护轨的每根轨枕上设置不少于2个扣件。

1.6.4抽查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距。

1.6.5抽查护轨的弯折部分。弯度一致,梭头斜面平整,坡度不得小于1:l。护轨面不得高于基本轨面5mm,不得低于基本轨面25mm。

1.7线路、信号标志

1.7.1检查标志的数量、位置、高度。

1.7.2检查线路、信号标志的材质、规格、图案字样。各种标志设置端正,涂料均匀、色泽鲜明,图像字迹清晰完整。标志设置牢固,标示方向正确。

1.8轨道加强设备

1.8.1防爬设备安装监理

1.8.1.1防爬支撑横断面不得小于120cm2。

1.8.1.2安装的防爬设备作用良好,无失效。防爬器承力板、防爬支撑及混凝土轨枕间,应用经防腐处理的楔形木项紧,其厚度不得小于30mm。

1.8.1.3防爬支撑和防爬器的类型、规格、质量、安装位置、数量、制动方向应符合设计规定。

1.8.2轨距杆、轨撑安装

1.8.2.1轨距杆、轨撑的安装位置、数量符合设计规定,轨道电路区段的轨距杆应绝缘。

1.8.2.2轨距杆或轨撑无失效,丝杆应涂油。

2.质量控制目标

按照验收标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一般项目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80%以上的抽查点应控制在规定的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得超出给定允许偏差的1.5倍;必须进行平行检验项目的检验率达100%;见证检验项目的检验率达100%;

3.监控手段

3.1旁站:施工过程中对重点的项目和部位实施旁站,检查施工过程中所用材料与批准的是否相符;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批准的施工方案、技术规范施工。

3.2计量:监理工程师对完成的工程进行实测实量验收,以核实施工单位所报的工程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进行整改,无法进行整改的要求返工。

3.3试验与监控:对各种原材料、构配件、配合比、混凝土强度、各类工程质量的检验、重点部位及工序的监控等,监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并查看资料。

3.4指令性文件: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相互工作往来,必须以文字为准,监理工程师通过书面指令和文字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同时指出施工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提请施工单位加以重视或修改。

五.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控制工程质量的对策措施

1.1设计文件核对及技术交底

1.1.1施工前会同承包方熟悉批准的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文件详细核对,检查,对发现的设计问题,以书面形式通知设计和建设管理单位,对可能影响到轨道施工的问题,在开工前予以解决。

1.1.2配合业主在施工前尽快组织设计交底,吃透设计意图及对施工要求

1.2施工调查:调查道碴来源、供碴方式、运输条件、储备场地设置,水源、电源情况,沿线水文气象资料,大型铺轨机械通过地段的限界情况及与轨道工程有关的其它专业工程进展情况,质量状态及对轨道工程的影响。

1.3审查轨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审查施工方法、顺序、进度、焊接、铺设长钢轨的技术措施和进度计划的实施方案,铺轨、焊接基地的设置、布置。

1.4轨道部件的见证、验证,重点检查生产厂家的资质、产品检验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施工单位复验报告,确保产品的规格、型号、外观及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轨料的存放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4.1钢轨起吊应缓起轻落保持基本平直,进场后逐根丈量,其尺寸允许偏差及平直度和扭曲允许值应符合要求时速的客运专线60kg/m钢轨的有关要求。不同长度和断面尺寸公差级别应分类堆码并予以标识。钢轨堆码层数,承垫架空,放置间距等应符合规定,保证钢轨不伤损变形。

1.4.2各类轨枕分类堆码,并符合规范规定,道碴储存场地应进行硬化,清洁的道碴应覆盖,被污染的道碴未经处理干净不得上道。

1.5检查施工单位进场的主要技术骨干(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资质与投标文件中的人员是否一致,作业人员是否进行了岗前培训,持证上岗。进场铺轨机械设备(焊机、道碴摊铺、长钢轨及轨枕运输、铺枕、铺轨、大型机养、应力放散锁定、钢轨预打磨等)及检测设备、(焊头、道床参数轨道几何尺寸检测轨温计等)是否配齐,是否校验。

1.6铺轨前参加与线下施工单位交接

1.6.1路基、桥、隧及其过渡段应有检验合格资料,并提供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及评估报告,检查达到设计要求方能进行轨道施工。

1.6.2接收线下施工单位提供的线路测量资料及控制桩,核实中线贯通情况。

1.7检查铺轨基地的生产能力、设施布置等,采用基地焊轨时焊轨生产线标准轨、长钢轨存储场地是否满足生产需要,机械检修设备,质量检测设备是否完善等。

1.8施工测量基桩设置质量控制

1.8.1铺碴前应和线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如果有)联系,取得线路测量资料、中桩、基桩及路基面高程和水准点,并进行铺碴前路基面检查,复测线路中桩、基桩及路面高程,形成交接记录。

1.8.2检查施工测量各项记录、图表、计算成果等清楚准确,测量误差应在限差内调整闭合设计精度符合“相关工程测量规范”规定要求。基桩材质、标准及设置位置、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设置牢固,标识清楚齐全。

1.8.3测量作业所用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标尺、钢尺等仪器使用前按要求进行检验和校正。

2.基地钢轨焊接的监理控制 

2.1待焊轨进场检查

2.1.1待焊钢轨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技术说明等资料是否齐全。

2.1.2核查进场钢轨检验报告中的化学成份、机械性能、低倍组织及外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等是否符合国家及铁路总公司(铁道部)关于客运专线钢轨检验及验收的规定。如对母材有疑义督促施工单位复验。

2.2基地焊接生产线的工位,主要设备的组成(焊接、调直、打磨、正火、冷却、平磨、精磨、探伤等)是否能确保焊接质量、铺轨进度及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3试焊选择工艺参数、型式检验:基地接触焊及工地长轨条焊接在正式投产前均应试焊,选择工艺参数必须进行型式检验,其标准应按设计时速客运专线钢轨焊接有关要求执行,监理控制重点是:

参与工艺参数的选择,落锤、静弯试验及断口分析旁站监督并做记录,其它试验如疲劳、金相、拉伸等,认真审核试验报告,所有检验项目达标后签字确认并报业主批准后方可批量焊接。

2.4检查施工单位的配轨计划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配轨的断面尺寸公差、长钢轨首尾断面不对称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待焊轨端面及钢轨与电极接触部位应打磨除锈,除锈质量不良时,退回重新除锈。

2.5钢轨进入焊机后,对头应以工作面为基准,轨头工作面错位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

2.6焊接接头温度低于500℃时方可正火加热。

2.7焊后矫直应在焊接接头热处理后进行,矫后1m长度宜有0.3~0.5mm的上拱量。

2.8钢轨焊头应进行探伤检查,焊头不得有未焊透、过烧、裂纹、气孔夹碴等有害缺陷,不合格者应锯切重焊。

2.9每个钢轨焊头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钢轨焊头应纵向打磨平顺,不得有低接头。用1m直尺测量钢轨焊头直线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焊头部位设计时速(Km/h)

350≥v>200

轨顶面+0.2

0

轨头内侧工作面+0.2

0

轨底(焊筋)+0.5

0

3.有碴轨道铺轨铺碴监理控制

3.1道(底)碴铺设

3.1.1摊铺前检查基床表面,不允许施工单位对完工的路基基床表面造成破坏,保证摊铺前路基稳定、无隐患。

3.1.2检查碎石道床底碴是否符合TB/T27-1998的技术要求,底层道碴顶面宽度、厚度、表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1.3摊铺后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测、验收。

3.2铺枕:铺设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间距均匀,轨枕正位并与轨道中心线垂直。

3.3铺轨: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一致。单元轨节起止点不应设置在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及不同线下基础过渡范围内。

3.4分层上碴与线路的成型与稳定施工 

3.4.1检查施工单位使用的一级碎石道碴的来源、储量及供碴方案是否满足工期要求。

3.4.2检查道碴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验证书”,督促施工单位取样复验,严格执行《铁路碎石道碴》(TB/T2004-2008)中特级道碴标准;

3.4.3检查道床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几何尺寸允许误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4.4督促施工单位在铺枕、铺长轨条后,随即进行分层上碴和整道作业,做到三次补碴、四次捣固、五次动力稳定。监理工程师检查每次起道量、拨道量、捣固次数及动力稳定车稳定次数及作业轨温是否按设计规定执行。

3.4.5道床经分层碾压、捣固及动力稳定后,使线路开通前,道床稳定状态应不低于设计规定。

3.4.6线路开通前道床:密实度、支承刚度、纵向阻力及横向阻力应符合相应客运专线的暂行规定

4.长轨条的工地焊接监理控制

工地焊接长钢轨采用移动接触焊道岔内及道岔与无缝线路间的焊接可采用铝热焊,现分述如下:

4.1采用铝热焊接时其工艺和参数严格按经权威部门认可的铝热焊剂生产厂制定的标准。

4.2钢轨焊头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

4.3锁定焊接需要插入短轨时,插入短轨长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材质与原钢轨相同,焊后应保持原无缝线路技术状态和锁定轨温不变。

4.4所有焊接接头均需用精磨机整形并进行超声波探伤,不合格切除重焊。

4.5工地钢轨焊接接头直线度应符合相关标准

5.应力放散及无缝线路锁定监理控制

5.1线路锁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5.1.1道床达到初期稳定,轨道质量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标准。

5.1.2按设计要求已设置钢轨位移观侧桩。

5.1.3施工轨温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或以下。

5.1.4检查扣件类型(含有碴、无碴轨道等)符合设计要求,各零件安装齐全位置号码正确,胶垫放正无缺损,扣压力符合设计要求。

5.1.5严格控制长轨条左、右股落槽后,始终端相错量;单元轨节左、右股始终端相错量不得大于设计及规程规范规定。

5.2位移观侧桩设置

5.2.1检查施工单位设置的位移观测桩布置是否符合规定。

5.2.2位移观测桩的位置、编号及观测记录应列入竣工资料。

5.3线路锁定的要求

5.3.1单元轨节长度应满足施工进度和铺设时应力放散最佳效果的要求,以1000-2000m为宜,最短不得小于200m。应力放散时宜每隔100m左右设一个临时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的位移量,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达到应力放散应均匀。

5.3.2无缝线路锁定时必须准确确定并记录实际锁定轨温,并核查是否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相邻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5℃,左右股钢轨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3℃,同一区间内各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10℃。线路锁定后,应及时在钢轨上设置纵向位移观测的“零点”标记,定期观测钢轨位移量并做好记录。

5.3.3测量轨温时,要对钢轨的不同位置进行多点测量,取其平均值。

5.4无缝线路缓冲区设置

5.4.1缓冲区接头应放正,左右股端相错量不大于40mm.

5.4.2缓冲区应与相邻单元轨节同时锁定,接头预留轨缝应符合设计规定,螺栓涂油螺帽扭矩达到设计规定。

5.4.3钢轨接头轨面及内侧工作边要求平齐,误差不超过0.5mm。

5.5无缝线路完工后,监理工程师认真检查以下施工记录:

5.5.1轨道平面布置图及配轨图表;

5.5.2铺轨日期、时间放松应力与实际锁定轨温记录;

5.5.3纵向位移观测桩位置图及观测记录;

5.5.4钢轨焊接记录和焊接质量记录,工地超声波探伤记录;

5.5.5铺轨编号与焊缝编号对照表;

5.5.6无缝线路单元轨应放散拉伸情况记录;

5.5.7无缝线路基本技术状况登记。

5.5.8其它资料

6.铺设无缝道岔监理控制     

铺设无缝道岔主要质量监控内容及措施:

6.1一般规定

6.1.1道岔的制造及其各部件的检验、道岔厂内铺设检验均应达到相应客运专线有关规定。

6.1.2参与道岔预组装、试铺及调试,经审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铺设。

6.1.3经制造厂检验合格的道岔出厂时,应提供铺设图,出厂合格证,标识、包装应符合相关规定。

6.1.4铺设前督促施工单位编制道岔施工组织设计、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安全可靠的运输,防止在运输、铺设过程中,造成道岔伤损,特别是尖轨碰伤。铺设设备必须确保道岔施工质量和施工期限。

6.1.5道岔铺设位置开向及岔枕类型、间距、扣件的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6.2道岔的运输与铺设条件

6.2.1审查施工单位拟定的运输方案及铺设设备(包括焊接设备)其性能是否符合铺设要求,是否安全可靠,是否满足质量和进度要求。

6.2.2运输及铺设过程中,应注意对路基基床表层及预铺道床的保护,起吊装卸保证道岔部件不变形。

6.2.3铺设前预铺道碴应符合以下规定:

(1)道碴等级、材质、粒径、级配及清洁度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技术条件。

(2)采用压强不小于160kpa的机械分层碾压,道床密实度、支承刚度及纵横向阻力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6.3插入法铺设无缝线路道岔的质量控制 

6.3.1正线铺轨到达道岔位置一般采用铺设短轨临时过渡,正线轨道通过后选择适当的时间,拆除短轨用插入法铺设无缝道岔,并与区间无缝线路焊连。

6.3.2岔位组装焊接无缝道岔,其质量控制要点:

1)监督施工单位对道岔基本轨、道轨在工地或厂内预先焊接好,对每个焊接接头经过严格探伤检查,做好探伤记录、对道岔内的绝缘接头在厂内胶结,检查其剪切强度疲劳强度及绝缘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2)检查道岔中心撞击岔头、岔尾龙口位置是否正确。

3)检查岔枕是否按铺设图中的编号、间距,依照枕端标线取齐排平,钢轨及扣件组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焊接方法预留轨缝。

4)检查道岔上碴整道作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旁站监理道岔转换及外锁闭装置的安装和调试。

6)检查道岔区内各钢轨接头的焊接质量。

7)在尖轨跟端接头焊接前,检查道岔的轨向,高低水平等各部几何尺寸,并检查限位器是否居中,误差是否符合要求,尖轨方正等。

8)全面检查道岔的铺设质量各部位几何尺寸及偏差,如尖轨轨底与滑床台间的空隙、道岔各部位的轨距、辙叉部位的查照间隔与护背距等,失格部位需重复调整,使其符合道岔铺设技术条件的规定;

9)重点检查道岔内及其两端各接头的焊连是否在设计锁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始终保持限位器两侧缝隙偏差不大于0.5mm。

10)混凝土岔枕螺旋道钉锚固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查照间隔不得小于1391mm,护背距离不得大于1348mm。

11)基本轨、尖轨轨面应无碰伤、擦伤、掉块、低陷、压溃飞边等缺陷。

12)无缝道岔内锁定焊及与无缝线路锁定焊连时,必须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并做好道岔锁定轨温记录,位移标记,记录初始读数。

13)无缝道岔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左右两股尖轨的相对位移以及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的相对位移应分别满足道岔结构及转辙机性能的要求,道岔其它各部尺寸应符合《时速200公里铁路道岔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有关要求。

14)当正线道岔区无缝道岔对向连接时,应将附加纵向力的分布进行叠加后再做允许温升和允许温降的检算。

7.路桥、路隧过渡段施工技术

7.1铺轨前对桥、隧及过渡应有竣工检验合格资料,特别要提供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及评估报告,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方可施工。

7.2铺轨前铺碴在路桥过渡段桥梁两端各30m预铺道碴厚度应高出桥台挡碴墙顶面不小于50mm并作好碴面顺坡,桥上预铺道碴厚度应高出盖板,并与两端桥头碴面取平。

7.3动力稳定要求:从路基向桥上进行动力稳定时,应在上桥前30m范围内把加载值逐渐降低50%,并在下桥后30m范围内再把加载值逐渐提高到原来的数值。

隧道中采用在桥上同样的方法处理。

稳定车在桥上进行动力稳定应避开桥梁自振频率,工作速度不得低于1km/h。在桥上不得开始起振。也不宜结束动力稳定作业。

7.4桥上设有伸缩调节器时,伸缩调节器应在长轨铺设前铺好,并按轨温调整好伸缩量。铺设长轨时应从伸缩调节器的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或从桥上一端向路基铺设,不宜在桥上合龙口。桥上分开式K型扣件的松紧布置严格按设计规定施工。

7.5长大隧道铺设长轨:

7.5.1隧道内应有充分照明及通讯联络。

7.5.2钢轨和焊缝质量必须达到规定要求,认真进行探伤检查,发现缺陷立即处理。

7.5.3长度超过1000m的隧道应布置一个或数个单元轨节,单元轨节始、终端左右股钢轨接头相错量不大于100mm。

7.5.4无缝线路锁定轨温规定隧道口至距隧道口200mm范围内锁定轨温宜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范围一致.隧道口轨温过渡区段应根据计算加强锁定。

7.5.5在整体道床或宽轨枕线路上铺设长轨时严格控制长轨始、终端缓冲区接头位置。

8.轨道整理及钢轨预打磨

8.1轨道整理

8.1.1基本工艺流程:轨道整理→静态检测→预打磨→静态检测。

8.1.2有碴轨道经全面整道后应达到设计要求及相关验收标准,如轨面高程、线间距及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轨距、高低、轨向、水平及纽曲)必须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8.1.3道床达到稳定状态。其状态参数指标如枕下道床密实度,道床支承刚度及道床横向、纵向阻力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

8.1.4道床断面厚度、道床一侧肩宽及碴肩堆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1.5扣件轨距块顶严靠紧、离缝者不大于6%;扣件紧固扣压力小于规定者不大于8%;胶垫无缺损,偏斜大于5mm的不大于8%。

8.1.6线路动态检测符合相关规定。

8.1.7位移观测每月一次,并有记录。

8.2钢轨预打磨

8.2.1在线路验收前,应对全线钢轨进行预打磨作业。

8.2.2钢轨全线预打磨必须在轨道整理合格的条件下进行。

8.2.3预打磨后钢轨符合以下规定:

(1)消除微小缺陷及锈蚀等;

(2)轨面斑点及微小不平顺;

(3)消除轨头表面脱碳层;

(4)钢轨表面光滑平顺、无斑点。钢轨顶面平直度1m范围内允许偏差0+0.2mm;

(5)钢轨头部工作面实际横断面线型符合理论横断面线型。

六.具体旁站部位和工序

1.旁站监理准备

1.1监理人应对旁站监理确定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编写旁站监理方案。

1.2明确旁站监理人员职责。

1.3确定旁站监理的范围、程序和方法。

1.4列出旁站监理内容和项目清单。

1.5提出明确的旁站监理记录要求。

2.质量行为旁站

2.1监理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经审查核对后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2.2检查是否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是否配套或运行正常。

2.3施工单位有关现场管理人员、质检人员是否在岗。

2.4检查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特殊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2.5检查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6检查施工过程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旁站监理应对旁站监理过程利用多种手段及时予以记录。

3.旁站监理人员职责

3.1检查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的进场准备情况。

3.2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3.3核查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机械设备的质量检验报告,并可在现场监督施工单位进行检验或者委托建设单位现场试验室进行复验。

3.4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志,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

4.旁站监理的程序和方法

4.1监理站制定旁站监理方案,明确旁站监理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旁站监理人员的职责等。旁站监理方案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一份。

4.2施工单位根据监理站制定的旁站监理方案,在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施工前24小时,应当书面通知监理站。监理站应当及时安排旁站监理人员按照旁站监理实施方案实施旁站监理。

4.3旁站监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在施工现场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凡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质检人员未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施工。

4.4旁站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时,发现施工单位有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有权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发现其施工过程已经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应当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报告,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者采取其它应急措施。

5.旁站监理的内容

5.1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经审查核对后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5.2检查是否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是否配套或运行正常。

5.3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质检人员是否在岗。

5.4检查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特殊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5.5检查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5.6检查施工过程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5.7检查施工现场环保、水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6.旁站监理的记录要求

6.1旁站监理人员应对旁站监理过程利用多种手段及时予以记录。包括:旁站监理记录表、监理日志、现场施工记录、分项工程检验评定表等。

6.2旁站监理记录表采用《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中规定的格式。

6.3旁站监理记录是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依法行使有关签字权的重要依据。对于需要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施工,凡没有旁站监理或者没有旁站监理记录的,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不得在相应文件上签字。

6.4工程竣工验收后,旁站监理记录应当由监理站整理,进入项目监理竣工文件。

七.工程实体施工旁站监理

1.无缝线路铺设过程

1.1无缝线路钢轨锁定时轨温测定。

2.道床施工

2.1无砟轨道混凝土浇筑。

文档

张呼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工程监理细则

张呼铁路客运专线ZHJL-6标铺轨监理细则编制:审核:批准:北京中铁诚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张呼铁路工程监理站2016年1月一.监理工作的范围、技术标准1.监理工作的范围:DK214+259.7~DK244+650正线26.763km线下工程的路基及路基附属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韭菜沟制存梁场1座;巴音塔拉铺轨基地1座;DK143+000至终点里程范围内铺轨工程;线路里程范围内的四电工程及系统调试等施工监理。2.设计线路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