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附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1:02:12
文档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附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推荐度:
导读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

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 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 历史巨著《史记》

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5.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

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知识模块四 道教和佛教

自主阅读课本P71内容,完成第6题。

6.为什么佛教和道教都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们分别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文学、艺术方面)?

佛教宣扬忍苦受难、寄希望于来世,客观上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把它作为愚民的一种手段。

对建筑的影响:佛教寺院、佛塔很常见。

对雕塑的影响:开凿石窟,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内雕刻有佛像等。

此外还带来文字词语的变化,如借花献佛、当头棒喝、涅槃、无常等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西汉时期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和医学)。

2.我国西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怎样的精神?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图中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纸,它出现于( B )

A.秦朝   B.西汉前期   C.西汉后期    D.东汉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文中记载的是下列哪一人物改进的( C )

A.杜诗      B.华佗      C.蔡伦  D.张仲景

3.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 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 )

A.造纸术  B.地动仪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4.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会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世界上最早在外科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的人是( D )

A.黄帝  B.炎帝     C.张仲景  D.华佗

5.我国科学家已成功研制出“人用禽流感疫苗”。你知道我国东汉末年为防治传染病而写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C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蔡伦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仲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位医学家的什么成就?除此之外,该医学家还有哪些医学成就?

华佗编成的“五禽戏”;创始了剂“麻沸散”。

(2)材料二这句话是张仲景哪本著作的宗旨?该书在中国医学史上有何地位?

《伤寒杂病论》;这部书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有指导意义。

(3)两位医学家都生活于哪一时代?两人分别获得了什么称谓?

东汉时期;华佗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历代史作者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至极则也。”

材料二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材料三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材料一中司马迁所创的“全史”的名称是什么?这部书采用了什么写作体例?

《史记》;纪传体。

(2)材料二中“通古今之变”中的“古”“今”分别指何时?

“古”指远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今”指汉武帝时期。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这句话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与《离骚》在文学上地位相同等。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两汉科技文化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标要求】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参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学习目标】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2.了解造纸的工序

3.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学习难点】

了解古代中医学的成就。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造纸术的发明”;第二部分为“张仲景和华佗”;第三部分为“历史巨著《史记》”;第四部分为“道教和佛教”。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阅读教材,找出最早出现的纸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谁改进了造纸术,其成就及影响是什么?

2.思考,回答。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

(3)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阅读教材,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观察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2)请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请对上述人物的成就进行简要的评价。

三、历史巨著《史记》

1. 阅读教材,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撰写的《史记》是什么体例的史书?这本书的史学成就有哪些?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

(2)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

(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

(4)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请你讲讲他的故事,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道教和佛教

1.阅读教材,找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及原因?佛教、道教的教义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

材料二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1)佛教和道教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能看出这是为什么吗?

(2)请举两个实例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自主建构】

【直击中考】

1.纸的出现时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或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郦道元

2.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

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3.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4.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造纸            B.炼铁

C.纺织            D.制瓷

5.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①《论语》②《史记》③《资治通鉴》④《天工开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下面是初三小李同学在历史复习课上写的笔记内容,其中“④”后面空白处应写的历史人物是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及作品:①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②郦道元——《水经注》

③王羲之——《兰亭序》      ④           ——《史记》

A.祖冲之    B.顾恺之    C.司马迁    D. 贾思勰

7.《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资治通鉴》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史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过程】

一、1.略

2. (1)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木简、帛、纸。

(2)东汉     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

(3)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 1. 略

2.(1)汉代

(2)华佗成就:创制“麻沸散”和编创“五禽戏”;张仲景成就:著有《伤寒杂病论》

(3)“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三、1.略

2.(1)司马迁      西汉      《史记》。

(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纪传体通史,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4)不屈不挠、持之以恒。

四、1.略

2.(1)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

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宗教成为人民精神的寄托。备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的劳动人民在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就将希望投向所谓的来世幸福上。

(2)少林寺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直击中考】  1—8    C  B   D  A  B  C  C  D

文档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附学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学习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