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 纲\n\n \n\n前言 IPv4地址消耗形势分析 承载网引入IPv6的策略分析 新业务对于IPv6的需求分析 业务的IPv6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n\n\r\n
面临的挑战\n融合多种技术和业务模式,实现综合信息服务,应对全方位竞争\n•互联网、有线电视、移动、固网的分业经营格局 正在被融合、开放的新经营模式所突破 •行业界限日趋模糊,未来是综合信息服务提供的 竞争\nC ab le er ne t\n搜索 引擎 网络 游戏 家庭 监控 电子 支付 远程 医疗 视频 通信 商旅 服务 信息 查询 视频会议\n\n互联网应用\n\nIn t\n\n视频应用\n通信服务 内容服务 广告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 对其他关键商业活动的支持\nss e l ire\n电子报税 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呼叫中心 企业总机 网络广告\n\nICT综合解 决方案 固定移动 融合\n\n一号通/ 企业 IPCentrex 商务彩铃 即时通信 多方 通信 即时 通信 短信\n\n2008-9-26\n\nW lin ire e\nW\n\n彩话\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3\n\n\r\n
新技术的机遇和挑战\nP2P:充分利用用户终端能力,共享全网计算资源,传统电信网络 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易于构建可扩展、集成的分布式系统 IT技术 Web2.0:让用户参与和创造,汇聚用户集体智慧构建互动、协作的系统 搜索:便于用户获取信息,提升网络内容组织与应用能力 媒体处理:向用户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内容呈现 路由器集群、40G/100G高性能接口:实现超大容量IP交换,IP高速转发 IP技术 IPv6:支撑业务规模化部署,应对IPv4地址耗尽的威胁,简化功能部署;对 端到端设备和系统的IPv6能力及整网地址规划 PON:光纤资源利用率高、带宽配置灵活,覆盖范围广、简化网络结构 接入及 传送技 术 VDSL2:充分利用现有铜缆资源,提供超高速率上、下行带宽 Wimax/WiFi:移动性、易部署、灵活漫游 ASON:多种保护恢复手段和快速电路配置能力 40G WDM:提供大容量传输通道,满足快速增长的带宽需求\n2008-9-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4\n\n\r\n
网络运营: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n\n新一代网络运营\n开源\n\n1 提高资源和能力的共用性:\n9网络IP化:实现多业务统一承载,包括语音IP 化 9业务能力平台共享:建设融合统一的业务能力 平台,同时为中国电信固定、移动、互联网用 户提供服务\n\n窄带语音收 入\n\n2\n宽带、信息 服务等收入\n\n9… 简化网络结构,减少网络层次和节点 应用新技术,降低业务提供成本: 9多业务统一接入 9IP网络可管可控 9……\n\n3\n\n节流\n\nCost\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5\n\n\r\n
国际运营商经验借鉴\n\n英国电信\n921CN:\n\n法国电信\n\n美国AT&T\n9采用FTTC+VDSL,接入\n\n意大利电信\n\nNTT\n\n网络IP化改\n\n9统一业务品牌 9大力发展FMC\n\n9\n\n大力发展宽带接\n\n9固定光纤和无线\n\n造\n9web21C:开放网络\n\n业务能力、聚合第 三方\n9发展基于网络的产\n\n融合业务,家庭 网关支持多接入\n\n带宽27M,实现互联网接 入、IPTV和语音tripleplay业务\n9采用IMS技术建设管理型\n\n入\n9分阶段的家庭网\n\n宽带接入,部分业 务在IPv6上承载\n9提供FMC能力 9围绕日常生活、\n\n关接入发展计划\n9注重融合业务发\n\nVoIP业务网络\n9采用层次化的QOS技术,\n\n品、管理型网络服 务、管理型融合IT 服务\n\n展\n\n商业和内容服务, 大力发展视频业务\n9提供开放的业务\n\n为语音业务保证带宽\n9大力建立U-verse平台,\n\n平台\n\n提供多种捆绑型融合业 务。\n\n对中国电信网络转型的借鉴意义:\n9 9 9 9\n\n承载IP化:IP/MPLS化的网络平台作为承载各类业务的统一平台 接入宽带化、光纤化:FTTH和FTTx+VDSL2/LAN是未来固定接入网的主流技术 业务融合化:支撑多重打包业务和FMC融合业务 业务能力共享、开放:开放网络的业务能力,聚合第三方应用\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6\n\n\r\n
新一代电信网架构分析\n早期NGN分层架构更多侧重话音业务的提供,随着各类信 息服务业务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网络架构,以更好支撑 综合信息服务提供。\n早期NGN网络分层\n业务层\nPSTN PHS MSC\n\nITU-T NGN网络体 系\n\n中国电信目标网络层次\n\n软交换\n\n业务网络(包含能 力、业务控制、业 务管理平台等)\n\n业务网络\n\n控制层\n\nIP承载层 传输层\n\n基础网络 (包含IP承载、传 输、接入)\n\n基础网络\n\n3G\n\n接入层\nWiMAX ADSL\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7\n\n\r\n
新一代电信网网络架构\n政企客户 家庭客户 个人客户\n\n应用\n\n电信应用\n\n第三方应用\n\nANI 业务 网络\n能力开放\n\n业务能力\n\n数据 管理\n\n业务控制\n\n业 务 管 理\n\n鉴权 中心\n\n基础 网络\n\n承载控制 接入网 UNI IP承载网 传输网\n\nIT 支 撑 系 统\n\n终端\n\n传统终端\n\n智能终端\n\n融合终端\n\n软终端\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8\n\n\r\n
提 纲\n\n \n\n前言 IPv4地址消耗形势分析 承载网引入IPv6的策略分析 新业务对于IPv6的需求分析 业务的IPv6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9\n\n\r\n
IPv6的助推剂:IPv4地址耗尽\nIPv6最本质的目的是解决IPv4地址 短缺问题,而IPv4地址目前的分配 根据APNIC的分析在2011年-2012 年即将消耗完。 随着IPv4地址耗尽 的迫近,APNIC推断,在未来2-3 年IPv6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随着3G业务发展和移动终端的规 模普及,现有的IPv4地址数量根本 无法满足移动业务发展要求,因此 IPv6的应用对移动迫在眉睫 IPv4地址耗尽实际上是IPv6本质需 求,这也是推动IPv6加速发展的最 根本的动力…\n2008-9-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10\n\n\r\n
IPv4地址资源分析\n中国\n– 总量:中国总共拥有为9.69个A的IP地址(2008.8.29), 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地址总量最多的为美国(77.5个A) – 人均:中国远远落后于欧美和日韩等国家,美国人均占有量是 我们的47倍,甚至日韩也是我国的10倍多。\n\n中国电信\n– 现有地址:截至2008.1.1,中国电信拥有4千9百万地址,约合 2.97个A,可以满足到2008年底业务发展。 – 近年业务增长对IP地址增加的影响: IPv4地址申请以每年27% 的速度增加 – 申请难度:已经明显加大,中国电信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 地址需求运营商,中国电信的地址申请必须通过APNIC高层领 导审核才能报批\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11\n\n\r\n
业务驱动分析\n网络和业务架构演进:业务逐步走向融合和开放\n 自身业务融合: 业务融合已成为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多种业务能力的提\n\n供,每个业务能力为多个业务平台服务,融合终端的产生等一系列业务 融合的需求,都需要大量的公网地址。\n 业务能力开放:随着互联网业务和技术的发展,业务能力开放已成为中\n\n国电信支撑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向互联网业务提供商、互联网内容 提供商等大量的合作伙伴,采用公网地址,能够实现业务的迅速开展。\n 互联互通:现阶段中国国内运营商的IPTV、无线终端、家庭网关、3G终\n\n端、全球眼、软交换等专用终端和网络全部采用私有地址,各自封闭。 但是按照将来融合互通的业务发展要求,需要采用公有IP地址,这部分 终端地址消耗巨大。\n2008-9-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12\n\n\r\n
IPv6的助推剂:IPv6的应用逐步完善\n\n今天,所有主流的OS操作系统都支 撑IPv4/IPv6双栈,同时一些大型商 业应用软件,如Oracle也在提供基 于IPv6的系统;\n\n基于IPv6的新型业务也 在发展,NTT在提供商 用IPv6服务同时,尝试 提供基于IPv6的IPTV, 多媒体,游戏等内容服 务,以吸引用户迁移到 IPv6应用上,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13\n\n\r\n
IPv6优势和应用发展趋势\n1) 海量终端应用\nIPv6充足的地址资源可以把更多的终端设备IP化, 大到仪器设备汽车,小到传感器,家电,监控头,手 持便携设备,甚至芯片,真正实现网络无处不在。\n\nIPv6相比于IPv4优势:\nz z\n\n地址充足,128位地址空间 ; 协议优化,增加扩展报头,提高 协议扩展性; 即插即用,支持大量终端应用; 移动优化,使移动IP技术更成熟 和具实用性; 安全性提升; QoS特性增强 ;\n\n2) P2P + Always on-line 业务\nIPv6使得终端长期拥有一个IP地址,并时时在线,有 助于促进P2P业务模式的发展,更利于实现对称的实时的 端到端的业务。这种模式伴随Web2.0,网格等新型应用 可能给互联网带来全新体验。\n\nz z\n\nz z\n\n3) 下一代网络融合和演进\n3G/NGN/IMS等新技术的推广和终端的智能化, 伴随着下一代网络融合演进对IPv6的需求,是IPv6的 一个重要应用方向。\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14\n\n\r\n
提 纲\n\n \n\n前言 IPv4地址消耗形势分析 承载网引入IPv6的策略分析 新业务对于IPv6的需求分析 业务的IPv6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15\n\n\r\n
承载网的典型结构\n骨干网\n\nChinaNet骨干网\n核心层 城域 骨干网 业务接入控制层\n\n核心路由器 (可级连) BRAS\n公众用户汇聚交换机 (可级连)\n\nIP城域 网 汇聚层 宽带 接入网 接入层\n\nMAN SR\n大客户汇聚交换机 (可级连) MSTP\n\nDSLAM\n\n园区交换机\n\n楼道交换机\n铜缆 五类线\n\n公众 用户 PC\n2008-9-26\n\nCPE\n\nCPE IAD TV 大客户\n\nNGN AG\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16\n\n\r\n
IPv6解决方案考虑的问题\n用户\nOSS/BSS NMS、Billing、CRM…… xDSL FTTx Wimax …… Fixed Access Mobile Access Voice Video l m Message na tfor o Conferenc rs la e Pe . P m m …… o IPTV C Media & Mobile TV Info. Platform Digital Music ……\nrm T tfo IC Pla ce vi\n\n服务提供商\n\nMetro\n\n用户\n\nMultiBackbone Service Service Control Edge Node TSR IMS (IP/MPLS) Softswitch LH-WDM …… ……\n\n2G 3G Wimax ……\n\nr Se\n\nCarrierPE Ethernet BRAS Metro-WDM xGSN …… ……\n\nCall Center Centrex/VPN Data Center App Hosting ……\n\n1. 2. 3.\n\n如何搭建IPv6基础网络,为多种业务提供IPv6通路,同时在IPv6层面上实现IP网络可靠性,可扩 展性,可管理性,Qos,安全,移动,组播等能力,以支撑承载各种FMC业务需求? 如何配套IPv6应用,提供相应业务支持 ? IPv6业务的引入需要渐进过程,IPv6和IPv4会长期并存,如何解决IPv4向IPv6过渡和共存问题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17\n\n2008-9-26\n\n\r\n
搭建IPv6基础网络平台\n在IP统一的背景下,IPv6涉及到网络的用户终端,基础网络,应用业务,运维 等各个层面 IPv6部署不仅是单纯的具体应用方案,更多体现在IP基础网络的升级和迁移。\nIPv6 Aware IPv6 Light Aware\nVDSL Residential FE/GE Business GE/10GE\n\nIPv6 Aware\n\nIPv6 Aware or Traverse by Tunnel\nIP/MPLS\n\nIPv6 Aware\n\nGE\n\nIPTV Server Internet\n\nPtP\nNGN/IMS\n\nMobile\n\nxPON\n\nAccess\n\nMetro\n\nS-POP\n\nBackbone\n\nIPv6基础网络平台是提供端到端IPv6能力的关键: • Access接入:部分感知IPv6 • Metro传送:透传IPv6业务 • Service-POP(业务控制点): IPv6业务汇聚 • Backbone骨干: 全面IPv6处理 2008-9-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18\n\n\r\n
Access, Metro的IPv6局部感知和透传\nMicro\n\nPico FTTB\nVoIP\n\nFTTC\nxPON\nOLT\n\nHGW\nHSI Video\n\nFTTH HGW\nxDSL\n\nMetro\n\nIPv6组播业务\n\nDSLAM\n\nIPv6业务在二层网络中透传\n\nIPv6组播报文传至DSLAM接入设备\n\n城域网接入设备对组播流采用二层转发(基于VLAN+组播MAC方式),因此需要支持IPv6 MLD Snooping/Proxy\n\nz\n\n城域网接入设备(Access+Metro)在不改变接入模式的前提下,基本上可以通过局部 的IPv6感知和提供基础IPv6协议栈实现IPv6业务的平滑接入。\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19\n\n\r\n
支持IPv6网络的承载体系架构\nIPv4 Internet IPv6 Internet\n\nIPv4企业用户\n\nPE(6PE,6VPE)\n\nIPv4/MPLS平面 RP(IPv4)\n\nIPv4 IDC 网管 IPv4 组播源\n\nIPv6集团用户 IPv6平面 隧道服务器 MGW RP(IPv6)\n\nIPv6 IDC网管 IPv6 组播源\n\nIPv4公网 BRAS 宽带接入 (二层透传) DSLAM DSLAM DSLAM BRAS BRAS(IPv4/IPv6) 宽带接入 (二层透传) DSLAM IPv6用户 IPv4用户 IPv4用户 BRAS(IPv6) 宽带接入 DSLAM SGSN\n\nNGN RNC\n\nA\nIPv6用户\nHome Agent\n\nIPv6移动终端 WLAN/Wimax\n\n1 1’\n(ISATAP/Teredo/6to4)\n\n0\n双栈用户\n\n2 20\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r\n
不同的IPv6接入方案\n0 1\n\n现状:用户终端(网络)通过二层宽带接入网接入IPv4网络\n– 采用公有IPv4地址,地址消耗量大。\n\n双栈接入方式:用户终端(网络)同时接入IPv4和IPv6(平面)网 络\n– 为用户分配共有IPv4地址,继续消耗地址资源 – 积累IPv6网络运营经验\n1’\n\n隧道接入方式:为不具备Native接入条件的用户提供IPv6接入方\n\n式\n– ISATAP、Teredo、6to4、Tunnel broker – 接入成本较低,但数据传输性能较差\n2\n\n纯IPv6接入方式:为用户终端分配IPv6地址,提供纯IPv6接入\n– 不必为用户分配IPv4地址,缓解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 需要在纯IPv4接入平台上,解决IPv4应用继续运行的问题\n\nA\n\n移动核心网IPv6化,为移动终端分配IPv6地址,提供基于IPv6的移 动数据服务。\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1\n\n\r\n
提 纲\n\n \n\n前言 IPv4地址消耗形势分析 承载网引入IPv6的策略分析 新业务对于IPv6的需求分析 业务的IPv6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2\n\n\r\n
基于IPv6网络的业务:视频通信业务\n基础视频通信业务\n综合视频业务管理平台\n视频电话 视频会议 视频聊天\n\n业务控制与执行\n\n∮ ∮\n\n∮\n\n∮\n\n∮ ∮\n\n监控业 务管理\n\nIPTV业 务管理\n\n通讯业 务管理\n\n会议业 务管理\n\n视频增值业务\n视频安防 视频号百 视频购物 视频党建宣传\n\n视频 监控\n\n视频 通讯\n\n视频 会议\n\nIPTV\n\nIP Backbone\n\n骨干网+城域网 (IPv6)\n\nIP电话\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3\n\n\r\n
基于IPv6网络的业务方案:IPTV业务\n运营商\nRP 组播源 Embedded RP RP Anycast RP\n\n组播源\n\nEmbedded RP 接入层: Embedded RP MBGP MBGP MLD Snooping/Proxy MBGP RP 二层组播 RP RP IPv6组播CAC 城域网/省网 城域网/省网 城域网/省网 汇聚层: PE BRAS MLD/PIM for IPv6 PE MLD/PIM for IPv6 MLD/PIM for IPv6 MLD/PIM for IPv6 骨干层: 跨域采用Embedded RP CAC MLD Proxy/Snooping\n\nMLD Proxy/Snooping\n\nPC Enterprise\n\nTV\n\nPC\n\nTV\n\nHome\n\nHome\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4\n\n\r\n
基于IPv6网络的业务:移动业务\n接入网\nPSTN 其它PLMN 业务数据 Internet/Internet2 IMS网络 BGCF 分组域 ePDG S-GW P-GW MME GGSNSGSN DSMP HLR/HSS\n\n用户 个人 客户\n\nR4软交换网\n\nNG-GSM\n\n互通\n\n核心网\n\nMSS MGW\n\nCMN\n\nMGCF MRFC\n\nGMSS 信令网\n\nS-CSCF I-CSCF MRFP P-CSCF\n\n应用场景\nTDSCDMA HSPA(TDD)\n\nGMGW\n\nPCC RACS\n\nIPv6 承载网\n城域网 IP骨干网 城域网 BRAS\nSBC\n\n802.16m 或LTE(TDD) 或LTE(FDD) WLAN\n\n家庭 客户\n\n传送网\n\n城域 MSTP/OTN\n\nGMPLS统一控制 骨干/省干 OTH/ROADM\n\n城域 PTN/OTN\n\nPON LAN Fiber\n\n集团 客户\n\n移动承载: IPv6承载网 IP RAN over IPv6 3G R5\n\nMobile IPv6 海量地址 ALL IP\n\n移动数据业务: 终端IP化 IPv6端到端的数据业务\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5\n\n\r\n
基于IPv6网络的业务:智能控制业务\n实现楼宇内局域 网的现状,将网 络范围扩展到社 区甚至广域网, 实现电力供应、 照明、环境控 制、消防、保 安、交通运输、 广播设施的统一 控制,实现智能 建筑群和社区、 真正实现 Ubiquitous网 络。\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6\n\n\r\n
Windows Vista对于IPv6的支持情况\nWindows Vista系统已 经支持完善的IPv6功能\n– 缺省支持IPv6 – Vista提供了许多IPv6增 强功能,操作的易用性 也有很大提高,使用 Vista系统接入到IPv6网 络将更加简便 – Vista提供了IPv6应用的 运行平台和丰富的协议 调用接口(API) – 集成IPsec扩展功能,更 好支持安全业务特性\nWinsock WSK Clients WinSock Kernel AFD TDI Clients TDI TDX\nNext Generation TCP/IP stack (tcpip.sys) Windows Filtering Platform API User Mode Kernel Mode\n\nTCP IPv4\n802.3 WLA N\n\nUDP\n\nRAW IPv6\n\nLoopback\n\nIPv4 Tunn el\n\nIPv6 Tunn el\n\nNDIS(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7\n\n\r\n
提 纲\n\n \n\n前言 IPv4地址消耗形势分析 承载网引入IPv6的策略分析 新业务对于IPv6的需求分析 业务的IPv6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8\n\n\r\n
IPv6地址分配与管理\n网络运营商为用户分配IPv6地址:\n\n2001:c68:101:1/\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29\n\n\r\n
IPv6地址分配与管理\n业务系统分配IPv6业务地址:多前缀,多应用\n– 每个IPv6业务提供商给家庭用户的终端群直接分配IPv6前缀,通过此 地址直接给用户提供服务; – 用户通过一条宽带接入专线可以承载不同的应用服务。\nIPv6 ASP IPv6 ASP IPv6 ASP GW\nIPv6 Prexif #3\n\nVoIP服务\nGW\nIPv6 Prexif #2\n\n数据中心\n\nIPTV\nGW\n\n家居服务\n\nIPv6 ASP\n\nGW\n\n每个 ASP 为用 每个 ASP 为用 户分配不同的 户分配不同的 IPv6 地址前缀 IPv6 地址前缀\n\nIPv6 Prexif #1\n\n本地IPv6网络\nIPv6 Prexif #4\n\nCPE(家庭网关)\nIPv6 Prefix #1\n\n针对不同的 ASP , 针对不同的 ASP , 选择不同的隧道进 选择不同的隧道进 行封装。 行封装。\n\nIPv6 Prefix #2\n\nIPv6 Prefix #3\n\nIPv6 Prefix #4\n\n多IPv6地址前缀\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30\n\n\r\n
支持IPv6的域名系统 IPv6网络采用树型结构的域名空间,可与IPv4网 络共同拥有统一的域名空间。 IPv6地址解析目前有两种资源记录:\n– “AAAA” 记录:是对“A”记录的简单扩展, 并不支持地 址的层次性。 – “A6”记录:IPv6地址与多个“A6”记录建立联系,每个 “A6”记录都只包含了IPv6地址的一部分,每个地址前 缀和地址后缀都是地址链上的一环,结合后拼装成一 个完整的IPv6地址。\n\n现有的域名解析系统支持对于IPv6域名的解析, 但授权服务器大部分需要升级。\n2008-9-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31\n\n\r\n
IPv6+移动IP\n无线终端在各种底层无线网络之间的漫游\n– IP over Everything\n\n能够借助现有各种网络的综合优势,发展终端\n\n移动IP也称为 IP Mobility,\n\n2008-9-26 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32 32\n\n\r\n
不同协议的翻译和适配\n不同的业务访问和互通模式\nWeb/流媒体 SIP服务器 Web/流媒体\n\nS\n\nS\nIPv4网络\n\nS\n\nS\nIPv4网络\n\nT S S S\n2008-9-26\n\nT\n\nT\nIPv4服务器 IPv6服务器 双栈服务器\n\nT T T\n\nT\n\nIPv6终端 IPv4终端\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33\n\n\r\n
关于协议翻译\nIPv4 address pool 3001::1\n\nIPv6 network\n\nIPv4 network\n\n20.1.2.1\n\nIPv6 PC\n\nNAT-PT transfer server IPv4 PC\nIPv4 PC:20.1.2.1 IPv6 PC:30.1.1.2 IPv4 Header + Payload\n\nIPv4 PC:96prefix : 20.1.2.1 Correspond add: IPv6 PC:3001::1 IPv6 Header + Payload\n\n30.1.1.2 = 3001::1\n\n适用场景:\n– 在网络的边缘进行小范围应用 – IPv4和IPv6应用层互通需要大量应用层网关模块,例如DNS,FTP,SIP 等,使得网关设备实现复杂,难以适应大规模发展需求\n2008-9-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34\n\n\r\n
提 纲\n\n \n\n前言 IPv4地址消耗形势分析 承载网引入IPv6的策略分析 新业务对于IPv6的需求分析 业务的IPv6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35\n\n\r\n
总结\nIP地址事关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是否需要IPv6已经不 再是问题,目前应该是关注如何大规模实施和部署; IPv6采取重点从网络边缘引入的策略,减小对于IPv4地 址的消耗压力,为用户提供IPv6数据接入服务,并接入 全球IPv6互联网,同时保证IPv4接入的正常运行; 隧道方式由于在安全性和性能上得不到保障,因此不作 为主要的接入方式。 业务系统、终端、支撑系统支持IPv6是必然趋势,需要 未雨绸缪地提前进行网络和设备的升级。\n\n2008-9-26\n\n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n\n36\n\n\r\n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