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模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46:42
文档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模板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A.环境适应性B.运动性C.新陈代谢D.生长2.生命依靠()得以延续。A.繁殖B.有丝C.无丝D.减数3.外界环境可能有很大的波动,而生物总是能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这称为()。A.稳态B.适应C.进化D.应激性4.生物体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B.核酸C.脂类D.水5.无机盐在细胞中通常以()状态存在。A.分子B.离子C.化合物D.螯合物6.下列不是多糖的有()。A.纤维素B.果胶C.麦
推荐度:
导读《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A.环境适应性B.运动性C.新陈代谢D.生长2.生命依靠()得以延续。A.繁殖B.有丝C.无丝D.减数3.外界环境可能有很大的波动,而生物总是能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这称为()。A.稳态B.适应C.进化D.应激性4.生物体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B.核酸C.脂类D.水5.无机盐在细胞中通常以()状态存在。A.分子B.离子C.化合物D.螯合物6.下列不是多糖的有()。A.纤维素B.果胶C.麦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      )。

  A. 环境适应性         B. 运动性             C. 新陈代谢           D. 生长

2. 生命依靠(      )得以延续。

  A. 繁殖               B. 有丝           C. 无丝           D. 减数

3. 外界环境可能有很大的波动,而生物总是能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这称为(      )。 

  A. 稳态               B. 适应               C. 进化               D. 应激性

4. 生物体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是(      )。        

  A. 蛋白质             B. 核酸               C. 脂类               D. 水

5. 无机盐在细胞中通常以(      )状态存在。

  A. 分子               B. 离子               C. 化合物             D. 螯合物

6. 下列不是多糖的有(      )。        

  A. 纤维素             B. 果胶               C. 麦芽糖             D. 淀粉

7. 下列大分子中需要利用模板进行合成的是(     )。

  A. 碳水化合物         B. 脂类               C. 核酸               D. 蛋白质

8. 一个生物体的DNA有20%是C,则(     )。

  A. 20%是T            B. 20%是G             C. 20%是A            D. 60%是嘌呤

9. 下列(     )碱基不是RNA、DNA所共有的。

  A. 腺嘌呤A          B. 鸟嘌呤G             C. 胞嘧啶C           D. 胸腺嘧啶T

10.下列不是动植物细胞主要区别的是(     )。

  A. 细胞壁            B. 质体                C. 核糖体            D. 液泡

11.细胞膜不具备的特征是(      )。        

  A. 流动性            B. 不对称性            C. 亲水性            D. 不通透性

12.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通道是(     )。

  A. 核膜孔            B. 核膜                C. 核质连丝          D. 外连丝

13.真核细胞的分泌活动与(     )无关。

  A. 糙面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中心体            D. 质膜

14.下列不属于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的是(     )。

  A. 细胞壁            B. 质膜                C. 核糖体            D. 中心体

15.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            B. 高尔基体            C. 质体              D. 线粒体

16.下列不含DNA的是(     )。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叶绿体

17.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     )DNA。

  A. 环状双链         B. 环状单链             C. 线状双链          D. 线状单链

18.下列哪一种细胞器不是由双层膜所包被的(   )。

  A. 细胞核           B. 过氧物酶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19.下列不被膜包被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核糖体            D. 溶酶体

20.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不包括(     )。

  A. 微管             B. 微丝                 C. 中间丝            D. 纤毛

21.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      )。        

  A. 克里克            B. 摩尔根              C. 孟德尔            D. 莫勒

22.父亲是AB血型,母亲是B型,子女不可能的血型是(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23.等位基因的互作不包括(     )。

  A. 共显性           B. 镶嵌显性             C. 不完全显性         D. 上位作用

24.非等位基因的互作不包括(     )。

  A. 累加作用        B. 镶嵌显性              C. 互补作用           D. 上位作用

25.一白色母鸡与一黑色公鸡的所有子代都为灰色,对于这种遗传式样的最简单解释是(     )。

  A. 基因多效性      B. 分配              C. 不完全显性         D. 共显性

26.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A和R在不同染色体上。用AARR与aarr的杂交组合,如果希望在F3中得到10个稳定的无芒抗病(aaRR)株系,至少需要(      )株F2群体。

  A. 30               B. 80                   C. 160                D. 320

27.进行染色体计数最好的时期是(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28.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测交法           B. 自交法               C. 两点测验           D. 三点测验

29.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

  A. XY型             B. ZW型                 C. XO型              D.性指数型

30.色盲和血友病属于(      )。

  A. X连锁隐性遗传    B. X连锁显性遗传        C. Y连锁隐性遗传     D. Y连锁显性遗传

31.从性遗传的基因则位于(      )上。

  A. X染色体          B. Y染色体               C. W染色体          D. 常染色体

32.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属于(      )。 

  A. 同源多倍体        B. 异源多倍体           C. 亚倍体            D. 二倍体

33.各种染色体的结构变化都是起源于(      )。 

  A. 染色体缺失        B. 染色体重复           C. 染色体倒位        D. 染色体断裂

34.人类的猫叫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      )综合症。

  A. 易位              B. 倒位                 C. 缺失              D. 重复

35.将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称为DNA分子的化学键是(      )。

  A. 肽键              B. 氢键                 C. 二硫键            D. 磷酸二酯键

36.在DNA复制时,序列5′-TAGA-3′合成下列哪种互补结构?(      )

  A. 5′-TCTA-3′      B. 5′-ATCT-3′         C. 5′-UCUA-3′      D. 3′-TCTA-5′

37.一条线性DNA双链分子经6次连续复制后原始DNA占总DNA的(      )。

  A. 1/12              B. 1/32                 C. 1/36              D. 1/

38.反密码子位于(     )。

  A. DNA               B. mRNA                 C. tRNA              D. rRNA

39.一条DNA链序列是“ATAGAC”,如果对于某一基因它是非转录序列,那么对应的mRNA是(     )。

  A. ATAGAC            B. AUAGAC               C. TATCTG            D. UAUCUG

40.乳糖操纵子是(     )中的基因表达系统。

  A. 原核生物          B. 真核生物             C. 动物              D. 植物

41.操纵子模型中,调节基因的产物是(     )。

  A. 诱导物            B. 阻遏物               C. 调节物            D. 操纵子

42.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是(      )。 

  A. 基因工程技术      B. 细胞工程技术         C. 蛋白质工程技术    D. 芯片工程技术

43.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      )。 

  A. 重组DNA操作      B. 获得目的基因          C. 转化子筛选和鉴定  D. 外源基因的表达

44.重组DNA技术可以不需要(      )。 

  A. 载体             B. 性内切酶          C. 噬菌体            D. 供体DNA

45.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 个体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

46.马和驴是两个物种是因为(   )。

  A. 杂种衰败         B. 杂种不育              C. 行为隔离          D. 配子隔离

47.定义物种的根本依据是(   )。

  A. 解剖学结构差别   B. 生理学行为差别        C. 适应性能力差别    D. 生殖隔离

48.下列是Hardy-Weinberg定律要求的是(   )。

  A. 没迁移、没突变   B. 没自然选择            C. 大量个体          D. 上述都是

49.下列个体最小的是(  )。

  A. 细菌             B. 立克次氏体            C. 衣原体            D. 支原体

50.地衣是由真菌和(      )形成的共生体。

  A. 藻类             B. 苔藓                  C. 蕨类              D. 原生生物

51.海拔高度属于生态因子中的(      )类型。

  A. 气候因子         B. 土壤因子              C. 地形因子          D. 生物因子

52.(      )指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A. 耐受性定律       B. 因子原理          C. 最小因子定律      D. 竞争排斥原理

53.(      )指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A. 最小因子定律     B. 耐受性定律            C. 因子原理      D. 竞争排斥原理

54.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     )。

  A.均匀分布         B.聚群分布              C.随机分布          D.带状分布

55.动物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称为(      )。

  A. 生态位           B. 领域                  C. 环境              D. 家域

56.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57.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 

  A. 苔原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热带雨林

58.所有生态系统都可以区分为四个组成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    )。

  A. 非生物环境       B. 温度                  C. 空气              D. 矿质元素

59.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 

  A. 种子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蓝绿藻            D. 真菌

60.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      )。 

  A. 树木             B. 鸟类                  C. 昆虫              D. 蚯蚓

二、多项选择题

1. 生命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

  A.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B. 严整有序的结构      C. 新陈代谢           D. 生长发育

2.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A. 由小到大          B. 由简单到复杂        C. 从水生到陆生       D. 由低级到高级

3.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为(    )。

  A. 离子水            B. 聚合水              C. 游离水             D. 结合水

4. 下列碱基中,不是RNA、DNA所共有的是(    )。

  A. 腺嘌呤            B. 鸟嘌呤              C. 胸腺嘧啶           D. 尿嘧啶

5. 植物细胞壁主要分为(    )。

  A. 胞间层            B. 初生壁              C. 药室内壁           D. 次生壁

6. 植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    )。

  A. 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叶绿体             D. 液泡

7. 下列细胞结构中含有DNA分子的有(    )。

  A. 细胞核            B. 叶绿体              C. 核糖体             D. 线粒体

8. 以下属于遗传相对性状的有(     )。

A. 豌豆的红花与白花                         B. 小麦的高秆与矮秆

  C.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D. 白毛猪与灰毛兔

9. 下列属于等位基因互作的有(    )。

  A. 完全显性          B. 镶嵌显性            C. 超显性             D. 共显性

10.下列属于非等位基因互作的有(    )。

  A. 互补作用         B. 不完全显性           C. 重叠作用           D. 抑制作用

11.基因定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

  A. 测交法           B. 自交法               C. 两点测验           D. 三点测验

12.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较多,其中以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主要有(    )。

  A. XY型            B. ZW型                 C. XZ型               D. XO型

13.下列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中,可以用于基因色染色体定位的有(    )。

  A. 单体            B. 单倍体                C. 缺体               D. 三体

14.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包括(    )。

  A. 易位            B. 倒位                  C. 缺失               D. 重复

15.DNA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指(    )。

  A. A与G配对        B. G与C配对           C. A与T配对         D. T与C配对

16.Crick于1958年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      )。 

  A. DNA复制          B. 转录                C. 逆转录             D. 翻译

17.乳糖操纵子是由(      )共同构成的基因簇单位。

  A. 调节基因          B. 启动子             C. 操纵基因           D. 结构基因

18.基因的点突变包括 (      )。 

  A. 无义突变          B. 错义突变           C. 同义突变           D. 移码突变

19.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 

  A. 基因工程技术                            B. 细胞工程技术

  C. 发酵工程技术                            D. 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技术

20.下列与制备重组DNA有关的是(      )。 

  A. 质粒             B. 连接酶              C. 性核酸内切酶    D. DNA电泳技术

21.下列属于交配前隔离的是(      )。 

  A. 季节隔离         B. 生态隔离            C. 杂种不育            D. 行为隔离

22.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影响等位基因频率变化的是(      )。

  A. 基因漂变         B. 基因流动            C. 突变                D. 自然选择

23.Pseudomonas transluces、Pseudomonas syringae、Pseudomonas propanica是相同(      )的生物。

  A. 属               B. 种                  C. 科                  D. 品种

24.下列属于细菌的是(      )。 

  A. 衣原体           B. 支原体              C. 青霉菌              D. 放线菌

2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      )。 

  A. 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B.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遗传多样性

26.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分为(      )。 

  A. 气候因子         B. 土壤因子            C. 地形因子           D. 生物因子

27.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      )。 

  A. 不可代替性       B. 补偿作用            C. 阶段性作用         D. 性作用

28.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 

  A. 捕食             B. 寄生                C. 中性作用           D. 种内竞争

29.按演替延续时间,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      )

  A. 世纪演替         B. 长期演替            C. 原生演替           D. 快速演替

30.下列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初级生产者的是(      )。 

  A. 动物             B. 真菌                C. 绿色植物           D. 病毒

三、名词解释

1.应激性;        2.细胞器;       3.细胞分化;       4.等位基因;      5.共显性;

6.多因一效;      7.限性遗传;     8.从性遗传;       9.同义突变;     10.移码突变;

11.生物技术;     12.性内切酶;13.基因工程;      14.适应辐射;     15.协同进化;

16.双名法;       17.生物多样性;  18.生态幅;        19.演替;         20.食物网

四、简答题

1. 简述生物的同一性(生命的基本特征)。

2. 简述DNA与RNA的区别。

3. 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4. 什么叫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有什么特点?

5. 简述生物的性别决定的类型。

6. 简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7. 简述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8. 影响种群小进化的因素有哪些?

9.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简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层次。

10.简述生态因子的类型和作用特点。

11.什么是种群?简述种群的社会关系。

12.什么是群落?群落有哪些特征?生物群落有哪些结构?

13.试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D    5.B    6.C    7.C    8.B    9.D    10.C

11.D   12.A   13.C   14.D   15.D   16.C   17.A   18.B   19.C    20.D

21.C   22.D   23.D   24.B   25.C   26.C   27.B   28.D   29.B    30.A

31.D   32.B   33.D   34.C   35.D   36.A   37.D   38.C   39.B    40.A

41.B   42.A   43.A   44.C   45.B   46.B   47.D   48.D   49.D    50.A

51.C   52.C   53.B   54.B   55.B   56.B   57.D   58.A   59.D    60.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BCD       3. CD        4. CD        5. ABD

 6. AC        7. ABD       8. ABC       9. ABCD     10. ACD

11. CD       12. ABD      13. ACD      14. ABCD     15. BC

16. ABD      17. 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21. ABD      22. ABCD     23. AC       24. ABD      25. BCD

26. ABCD     27. ABCD     28. ABC      29. ABD      30. ABD

三、名词解释

1.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特异的反应,反应的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这种特性称为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

2.细胞器:是由原生质特化形成的,具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担负特定生理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3.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大小、结构和功能上产生差异的过程。

4.等位基因:真核生物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可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这每一形式就叫等位基因。在分子遗传学中,等位基因已扩展到由一个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多种形式。

5.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双亲的性状融为一体,对后代的影响力相同,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或称并显性。

6.多因一效:一个性状的遗传基础并不都受一个基因控制,而经常受许多不同基因的影响。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7.限性遗传: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8.从性遗传:指不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他因素使某些性状或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9.同义突变:是指碱基替换后,一个密码子变成了另一个密码子,但所编码的氨基酸还是同一种,实际上并不发生突变效应。

10.移码突变:DNA链上插入或丢失1个或多个碱基,导致插入或丢失碱基部位之后的密码都依序发生改变,造成多肽链延长或缩短。

1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系列技术。

12.性内切酶:是细菌产生的一类能在特定位点切断外源DNA的蛋白酶。

13.基因工程:根据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原理,设计并实施把一个生物体中有用的DNA转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后者获得所需要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要的产物,实现该技术的商业价值。

14.适应辐射:指在一定时间里,一个原始种群出现歧化,发生性状、适应方向、生存领域和生态位的明显区分,向适应不同环境的方向进化,最后形成多个不同物种,这是一种特殊的趋异进化。

15.协同进化:当两个物种相互依存时,会进化产生彼此适应和相互协调的性状。开花植物和传粉动物,捕食与被捕食者,发展出互相适应或对抗的特征。

16.双名法:瑞典植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规定每种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单词组成,第一个单词是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单词为种加词,形容词。完整的学名,在种加词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

17.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存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异性和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8.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最高点和一个最低点,二者之间的耐受范围就称为该种的生态幅。

19.演替:又称生态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20.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很少是单条、孤立的出现,它们往往是交叉链索,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即食物网。

四、简答题

1.简述生物的同一性(生命的基本特征)。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从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和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化学成分来看,不同生物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着高度的同一性。

(2)严整有序的结构:生物体的各种化学成分在体内不是随机堆砌在一起,而是形成严整有序的结构。

(3)新陈代谢:所有生物体都处于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之中,一些物质被生物吸收后,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这就是新陈代谢。

(4)生长发育: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历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这是由于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结果。此外,在生物体的生活史中,其构造和机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由幼体形成一个与亲体相似的成熟个体,然后经过衰老而死亡。这个总的转变过程叫做发育。

(5)繁殖和遗传:当有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大小和一定程度时,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延续,这种现象叫做繁殖。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把它们的特性传给后代,这就是遗传。但子代个体之间以及子代与亲代之间也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

(6)应激性和运动: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特异的反应,使生物“趋吉避凶”,这种特性称为应激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体都以某种形式的运动来对刺激做出回答。运动有物理运动、化动、生命运动等形式。

(7)适应:适应是生物的普遍特征。适应一般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生物的结构都适合于一定的功能;二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

(8)演变和进化:生物具有演变和进化的历史。纷繁复杂的生物界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逐渐演变,就是生物的进化。

2.简述DNA与RNA的区别。

(1)组成DNA的戊糖为脱氧核糖;组成RNA的戊糖为核糖。

(2)组成DNA的含氮碱基为A、G、C、T;组成RNA的含氮碱基为A、G、C、U。

(3)DNA一般为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RNA一般为单链结构。

(4)DNA主要存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5)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RNA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

3.什么叫细胞全能性?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多细胞生物的单个生活细胞含有全部遗传物质,具有发育常一个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因其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形状,可以用来进行育种和快速繁育,可以形成无性繁育系应用:在组织培养、动物体细胞克隆,濒危动植物的繁殖保护等。

4.什么叫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有什么特点?

生物的一些性状的遗传完全或部分地受细胞质里的基因控制,称为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有以下特征:①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正交和反交子代的表型不一致,F1代通常只表现母本性状。②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种后代的遗传行为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杂交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③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部置换,甚至可以用核移植技术将母本核基因全部置换,但母本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不会消失。④具有细胞质异质性与细胞质分离和重组。

5.简述生物的性别决定的类型。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雌雄性别的方式主要有XY型、ZW型和XO型。XY型中,XY为雄性;XX为雌性。ZW型中,ZW为雌性;ZZ为雄性。XO型中,XX为雌性;X为雄性。

(2)性指数决定性别:如果蝇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性指数,即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性指数为0.5时,表现为雄性;性指数为1时,表现为雌性;性指数介于0.5和1之间,表现为雌雄兼性;性指数小于0.5时,表现为变态雄性或称超雄;性指数大于1时,表现为变态雌性或称超雌。

(3)染色体组的倍性决定性别:蜜蜂、蚂蚁等膜翅目昆虫的性别取决于染色体的倍数性。雌性蜜蜂是由正常受精卵发育的二倍体(2n);而由孤雌生殖而发育的单倍体(n)则为雄性。

(4)环境性别决定类型:卵细胞在受精后,其子代性别由环境中的因子(如卵周围的温度、湿度、pH值、激素等)作用来决定。如:龟鳖类、后螠、黄瓜、南瓜等的性别以及家鸡的性反转。

6.简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染色体变异分为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

整倍体变异是染色体组数目的增减产生的变异,包括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多倍体是体细胞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的。异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的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非整倍体变异是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减产生的变异,包括单体、缺体、三体、四体等。单体(2n-1)是二倍体中缺少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缺体(2n-2)是二倍体中缺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三体(2n+1)是体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四体(2n+2)是体细胞中多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缺失是指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重复是指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一区段。倒位是指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基因排列顺序颠倒了。易位是指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7.简述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1)获得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文库、反转录法、PCR等方法获得目的外源基因。

(2)重组DNA分子:在内切酶和连接酶作用下与克隆载体连接,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需要对重组DNA分子进行克隆和筛选。

(3)转化:用重组DNA分子转化受体细胞,使之进入受体细胞并能够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和遗传。

(4)转化子筛选和鉴定:对转化子(获得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5)获得外源基因的遗传性状或需要的产物:对获得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通过发酵、细胞培养、养殖和栽培等,最终获得所需要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要的产物。

8.影响种群小进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种群小进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下面几种:

(1)基因突变。由一个等位基因直接变成另一个等位基因,可直接改变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

(2)基因流动。携带相关等位基因的个体迁入或迁出某一群体,直接改变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

(3)遗传漂变。使小群体等位基因频率波动较大,引起生物容易发生进化。

(4)非随机交配。生物种群中非随机交配或差异性生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影响群体中基因频率。

(5)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通常是影响群体中基因频率效果的最明显因素。自然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某些基因,淘汰另一些基因,这必然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9.简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或空间的所有生物物种与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可通俗地定义为: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次。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根据分类学的记载,地球上生活着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约有200万种。但是,根据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这一事实可以断言,生物种类决不止此数。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种群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具有独特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即群落,群落和它所栖息的非生物环境成分组成生态系统。地球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10.简述生态因子的类型和作用特点。

生态因子通常可以分为五类:①气候因子,包括各种气候参数,如光、温度、湿度、降水、风和气压等。②土壤因子,主要指土壤的各种特性,如土壤结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营养状态等。土壤是岩石分化后的在生物参与下所形成的生命与非生命的复合体。③地形因子,这类因子包括各种地面特征,如海拔、坡向、坡度,这些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明显的影响。④生物因子,包括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种群内部的社会结构、领域、社会等级以及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⑤人为因子,指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各种作用,人类是有理性的高等动物。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如下:①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②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少数几个因子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许多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的变化。③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④限定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分布。

11.什么是种群?简述种群的社会关系。

种群是生物个体的集合体,既存在不同种群间的社会关系,也存在同一个种群内部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社会关系,种群在各种社会关系下生存、进化和发展。

(1)种群内部的社会关系

1)集群:集群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化种群中,同一种生物的个体在一定时期内会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因此集群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特征。

2)种内竞争:种内竞争是指种群内各个体为了利用有限的共同资源,相互之间所产生的不利或有害的影响。

3)通讯:通讯是指一个体释放出一种或者几种刺激信号,并引起接受到信号的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4)领域:领域是指一定的区域或空间范围,动物个体、配偶或者家族通常局限于这个范围内活动,这个范围受保护,不允许其他动物通常是同种动物进入。

5)社会等级:社会等级是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2)种群之间的社会关系

1)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是指不同的种群利用同一种有限资源所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生物通过种间或种内竞争,结果是一种生物或者某些个体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其他的被淘汰灭亡或者是它们的生态位发生分离,进化上发生性状替换。

2)捕食:捕食是指某种生物消耗另一种其他生物活体的全部或部分身体,直接获得营养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的现象,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广义的捕食包括食肉动物捕杀其他动物、昆虫的拟寄生、植食和同类相食四种。

3)寄生:一种从另一种的体液、组织和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危害的生存方式,称为寄生。

4)互利共生:对双方都有利称为互利共生,如果仅一方有利称为偏利共生。两种生物的互利共生,有的是兼性的,即一种从另一种获得好处,但并未达到离开对方不能生存的地步;另一些是专性的,专性的互利共生也可分为单方专性和双方专性。

12.什么是群落?群落有哪些特征?生物群落有哪些结构?

群落是指特定空间或者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就是生物群落。

群落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复杂聚合—物种多样性;②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群落中的各个成员在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上作用不同—优势度;③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和环境不可分割;④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⑤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⑥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⑦具有群落结构的松散性和边界的模糊性。

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等。空间结构一般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是指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化状况,又叫垂直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结构表现出随时间而有明显变化的特征,如季节变化、年变化等。营养结构是指是生物群落中各成员之间营养关系,主要依赖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营养的逐级传递,并逐级减少。

13.试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的复合体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基本特征:

(1)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2)有一定的负荷力。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负荷一定的外力破坏,但是不同生态系统的负荷大小不一样。生态系统越复杂负荷能力就越大,就越不容易被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最大。

(3)有明确功能和公益服务性功能。草原生态系统为牛、羊提供食物,牛羊又为人类生活所需,牛羊的粪便又给牧草的生长提供肥料。

(4)有自维持、自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和维持外来环境压力的影响,压力解除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系统的状态。

(5)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生态系统区别于一个物理系统的根本就是有生命的存在,并且是随着生命的变化而变化的。

(6)有可持续发展特性。每个生态系统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都会一直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文档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模板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A.环境适应性B.运动性C.新陈代谢D.生长2.生命依靠()得以延续。A.繁殖B.有丝C.无丝D.减数3.外界环境可能有很大的波动,而生物总是能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这称为()。A.稳态B.适应C.进化D.应激性4.生物体内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B.核酸C.脂类D.水5.无机盐在细胞中通常以()状态存在。A.分子B.离子C.化合物D.螯合物6.下列不是多糖的有()。A.纤维素B.果胶C.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