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土地资源调查实验指导书(朱雪欣)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46:15
文档

土地资源调查实验指导书(朱雪欣)

实验一地形图的缩放、复制一、目的与要求在土壤调查规划使用地形图的过程中,由于野外调查与最后成果图的要求不同,在一个地区需要使用不同的比例尺的地形图。1、一般野外调查所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都比最后成果图大,所以在绘制成果图时,需要进行缩图;2、在省、区或大的流域范围内,进行农业区划及综合治理规划,必须综合已有的土地调查及科研成果,编制成同一比例尺的土壤图幅,也需要进行缩图;3、在进行调查时,收集到的地形图,往往不能满足土壤调查的要求,故有时需要将原图进行缩放。经缩放的图幅还必须经过复制,以供使用或
推荐度:
导读实验一地形图的缩放、复制一、目的与要求在土壤调查规划使用地形图的过程中,由于野外调查与最后成果图的要求不同,在一个地区需要使用不同的比例尺的地形图。1、一般野外调查所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都比最后成果图大,所以在绘制成果图时,需要进行缩图;2、在省、区或大的流域范围内,进行农业区划及综合治理规划,必须综合已有的土地调查及科研成果,编制成同一比例尺的土壤图幅,也需要进行缩图;3、在进行调查时,收集到的地形图,往往不能满足土壤调查的要求,故有时需要将原图进行缩放。经缩放的图幅还必须经过复制,以供使用或
实验一  地形图的缩放、复制

一、目的与要求

在土壤调查规划使用地形图的过程中,由于野外调查与最后成果图的要求不同,在一个地区需要使用不同的比例尺的地形图。

1、一般野外调查所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都比最后成果图大,所以在绘制成果图时,需要进行缩图;

2、在省、区或大的流域范围内,进行农业区划及综合治理规划,必须综合已有的土地调查及科研成果,编制成同一比例尺的土壤图幅,也需要进行缩图;

3、在进行调查时,收集到的地形图,往往不能满足土壤调查的要求,故有时需要将原图进行缩放。

经缩放的图幅还必须经过复制,以供使用或推广、介绍。因此掌握缩图和复晒技术是土壤调查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二 、实习内容和方法

(一)地形图的缩制:一般用网格法、缩放仪法和照相法等。

1、网格法:是一般常用的方格先在原图上画出同样的方格,另在绘图纸上按缩小比例,划出相等数量的正方形网格,而缩小图上方格的边长可以按下式求出:原方格长度×(缩小比例尺原图比例尺)=缩图的方格边长。

方格编绘好后,两张图的方格均在纵横方向标上号码,然后把原图上各所有地物、地形、边界等都用目估法转绘在相同号码的缩图纸上的方格内,有些地貌、地物可按要求取舍,在缩小图上不需要表示或不绘出来,显而易见,所转绘的格子愈小则缩放愈标准。

2、缩放仪法:缩放仪主要由支架和四根连成平行四边形ABCD的秆子组成。各秆子都用铰链连结起来,这就使得可能改变各秆子的相互位置,而同时又保持平行四边形形状,A为一起的极点,起固定作用。缩放仪能围绕地图而转动,F是描针,供描摹所绘的图形之用。Z点装置铅笔,当描针沿原图移动时,铅笔就在绘图纸上绘出相似的缩小的图形。如欲放大图形时,只要将原图与图纸、铅笔与描针互换位置即可,放大及缩小的倍数可根据要求调节D、Z、C的位置。

    3、照相法:利用照相的方法缩放地形图,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的缩放图。比缩放仪的精确度高,速度快,不过要有一套照相设备。

这种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照相缩放仪,另一种是复照仪,前者只能绘图,不能放大,后者为可兼作放大和缩小的大型照相机。

应当注意:由小图放大,线条要变粗,如果小图绘的不精细,放大后就更显出它的粗糙了。不精细的地图,不宜放的过大。由大图缩小时,图上的线条要稀,符号和注记字要大一些,缩小后才清楚。

(二)地形图的复制

土壤调查规划时,很少直接使用测绘的原图,而是使用复制图来进行工作。一般复制地形图的方法有熏晒法、兰晒法和印刷三种,以前两种最常用。

熏晒法是将重氮化合物与中间体(芬类反磺酸类)的溶液配成的一种氨重紫线图感光济涂在纸上,形成一种具有感光膜的重氮型晒图纸,在氨气的作用下,形成不溶性偶氮色的原理进行的。晒图时,将透明原图纸放晒图纸上,一般夏季1-4分钟,冬季2-6分钟即可曝光,晒图纸感光部分即行分解,被墨汁遮住部分未感光,感光膜仍留在纸上,用氨气一熏片刻即可显出明晰的紫色白底的图纸。这种方法感光性能好,又是正象图,无须经过水洗干燥程序,晒图效率高,图纸的应用和修剪都很方便。

兰晒法又叫负象兰晒法,比较简便其原理是铁盐感光后,被还原为亚铁盐,亚铁盐又与赤铁盐作用,生成藤氏兰沉淀()。晒图时,在晒图框内,将透明底图平铺与感光纸上,置于日光下暴晒,一般慢性感光纸要晒3-14分钟,快感光纸晒2-8分钟,暴晒后用清水漂洗15-20分钟后即显形,显形后再浸于2%稀盐酸溶液中短时即可增加兰色浓度。

三 、物品准备:

地形图、三棱镜、铅笔、缩放仪、透明纸熏图筒、氨水、晒图架等。

四 、作业:

1.方格法、缩放仪法练习缩放地图,在教师预先准备的地形图上进行。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透图和晒图练习,通过实践总结出晒图应注意的事项,成功的经验与教训。

实习二   地形图的判读、应用

一 、目的与要求:

地形图是土壤调查规划工作最基本的资料,正确认识和应用地形图对选择调查路线,预测调查区情况,设置调查区域情况,设置土壤剖面有重要意义。本次实习主要是学习认识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为野外调查打下基础。

二 、内容和方法:

在取得一种地形图之后,依照下列步骤读图:

(一)首先判断图的质量:

一般从图的精细、正确、表示方法的显明,图幅边缘的注释和方向,比例尺、经纬度是否详尽精确来判读它的优劣,同时了解一切有关图幅的说明(在图幅的边缘或背面,以增进读图效率)。

(二)其次进行粗读:

从图上的水系分布和等高线的形式,可以看出一个地形的大概情况,大的河流及其支流以及一些不重要的水系的位置决定了区域的水系形式,也决定了不同的地形配列。在等高线稀疏而图上的空白较多的地位很易看出为宽广的河谷及平原所在:在河流上、中游,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山地和高地密集的位置。要看出山脉走向、高地范围、最高峰所在,看有几个高山山顶,高度多少,最高次高山头如何?山地与高地分布的情形又怎么样?以上的观察对水系平原山地高地的分布有一个概括得了解后,然后在注意各河谷不同的密度,谷坡的倾斜缓急,河流两旁阶地情况,河谷上下游的比降,山谷区域急坡缓坡的分布情况 ,这样把各个局部的地形又建立起一个概念,经过以上步骤,对一个区域的地形配列大势和局部地形的大概,基本上想象出它的立体形势,得到一个轮廓概念。

    关于等高线形式认识地形图的内容,可参考测量学讲义。

(三)详细读图:

在粗读的基础上,再仔细研究和分析图上所示的详细地形,方法如下:

1、地形图断面图的绘制:

为了较细致的了解调查区地形的起伏情况,往往在地形图上沿一直线(也可以是折线)作地形断面图,利用地形断面图可以绘制地质构造,植被、土壤、农业利用等剖面图,以了解土壤垂直分布的规律性,以及土壤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绘制的方法:

    (1)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底图上,按要求选好剖面线。 

(2)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为了更突出的表示出地形的变化,绘断面图的纵坐标的比例尺一般比横坐标大5~15倍,否则地形起伏不明显。

(3)在剖面图上,画一条与底图剖面线平行的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两图的比例一致的条件下),在水平线两侧画一条垂直于水平线的高度标尺,根据选定的垂直比例尺注明高度。 

(4)在底图剖面线与等高(深)线的各交点处,分别向剖面图引垂直线,相交于垂直标尺,然后在相同的高度位置上,把各交点连成平滑的曲线,就可以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例如下图)

2、确定地面点高程

如果所求的地面点是位于等高线上,则等高线的高程等于这一点的高程,如所求之点不在等高线上则按比例求出,如图b 点的高程Hb=32m ,若欲求点a 不在等高线上,则应通过 a点作一条大致垂直于两相邻等高线的直线bc ,再量得 为9㎜, 点b至 a点的距离为6.3㎜,又知等高距h 为1m ,则a 点的高程为  Ha=Hb+h×ba÷bc=32.7(m) 

3、在地形图上量面积:

在大比例地形图上量面积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格法和求积仪法。

方格法即用透明方格纸在地图上。依照地图的比例尺标出每一方格所代表的实际面积。然后计算图上某一区域内方格数,即可算出这一区域的实际面积,如无透明方格纸,就先在地图上绘成许多方格,最好依比例尺使方格边长代表实际1公里,便于计算,计算方格的方法是把完整的方格算出,然后用目估法计算不完整的方法相当于完整的方格数。

求积仪法:在较大面积计算时用求积仪(其原理与用法可参阅测绘出版社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使用),一般是将极点放在待测地区的外面,将航标顺时针方向绕轮廓线一周,在计算盘上记下读数求的面积。

   

p:面积(平方厘米)、c:求积仪系数,起始读数,终点读数

   最后按比例尺换算成实际面积即

三、物品准备:

地形图、三棱镜、量角器、铅笔、纸张、红蓝铅笔、求积仪、透明方格纸。

四 、作业:

1、求图上P、Q两点的座标及高程;

2、确定PQ两点间的距离及其方位角;

3、沿PQ绘制地形断面图。

实验三  土地类型的划分

一、目的与要求    

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很重要的一项程序就是要制定拟工作分类系统。 对于一个区域来讲,在进行土地类型调查时就是制定该区域的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  即根据该区域土地各组成要素的相似性或差异性,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把它们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土地类型,从而构成该区域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由于土地类型是土地质量分析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以及制图的基本单元,而土地类型的划分又是制定土地类型的基础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具有很强技术性的工作,  因此,土地类型的划分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 方法   

目前,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 

1、 叠置法(发生法)

2、 景观法(综合法)

3、 参数法(定量,主导因素法等)

三、 叠置法的操作步骤   

总的操作程序是:先高级后低级,如大中地貌—土壤—植被

1、将某一比例尺的地形图固定在透图桌上。 

其作用就是利用地形图上的各地理要素,如河流、山脉、铁路等进行定向和定位。实践证明,该法对误差的控制具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不易出现大的错误。

2、将构成土地某一要素的图件蒙在地形图上,利用各种地理要素进行套合(定向和定位),然后固定。

3、将绘图纸(硫酸纸,或聚脂薄膜,或白纸等)蒙在地貌图上,固定;然后,根据标准,把各地貌类型界线透绘在绘图纸上,并标注上相应的编码。取下地貌图。

此处为大中地貌类型: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低湿地;  

编码为:Ⅰ, Ⅱ,…。 

4、将土壤图放在地貌图的位置上,套合、固定;

根据标准,把各土壤类型界线透绘在绘图纸上,并标注上相应的编码。取下土壤图。

此处为土壤的亚类,编码标在土类的右下角,如:Ⅰ1,  2… ; 注: 用线条粗细或颜色区别不同等级或类型的界线。

5、将植被图放在土壤图的位置上,套合、固定; 

根据标准,把各植被类型界线透绘在绘图纸上,并标注上相应的编码。

此处植被图为土地利用现状图,编码标在土壤之后,如Ⅰ11,  12 …。

6、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命名。

此处采用植被—土壤—地貌三联名法,写在绘图纸空白处。

四、作业:熟悉叠置法进行土地类型划分的步骤,能够进行实例应用。

实验四  航片的判读

一、目 的   

航片的判读是指根据地物成像的规律以及它们在像片上的影像特征,(即专业解译标志),识别出各地物,并确定出各利用类型的位置与范围。对于利用航片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来讲,航片判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判读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外业调绘的工作量以及调查的精度,因此,航片的判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方 法

1.直接判读:借助立体观察,根据解译标志(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案,相互关系)直接进行判读。

2.对比分析判读:利用地形图,地物的光谱反射曲线等资料进行对比与综合分析进行判读。

3.典型样片:对照典型样片进行判读。

三、工具及器材

    航片、立体镜

四、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判读

(一)耕地的判读

1.水田  

在耕地中,水田有灌溉水田和望天田,它们分布的位置特点是大多地处比较平坦的平原,田埂常呈较为整齐的方形,且田面较平整,因而在像片上可见到方格网状的田埂图案。   

在下面四种情况下,像片上其影像特征分别为:

在蓄水时的水田:像片上的影像呈浅黑色,纹理细腻,与白色的田埂影像组成了水田影像特征,立体镜下则可见到其水平的特点。

生长期的水田:此时水面影像不可见,航片上见到的是水稻等水生植物的影像,它的色调随生长情况从灰白到深灰不同,总的来说比蓄水时要浅,纹理要比蓄水时粗糙。在水生植物生长晚期时摄制的航片上,立体镜下可见到植株的高度。

收割季节的水田:无蓄水,在航片上色调较明亮,呈灰白色;有稻草等堆放时,白色影像清晰可见。有根茬时,呈较明亮的灰白块,杂有水迹斑纹,田埂呈灰黑色(杂草与田埂阴影的影像)。

种植越冬作物的水田:在某些地区,冬季种有小麦等,对于此时成像的航片上,是旱地作物。对此,不能轻率地依其当时的旱地作物影像判为旱地,应根据其它特点,如耕作制度,田埂分布网状以及水源等情况综合来确定。 

    在航片上根据有无灌溉设施来区分是灌溉水田还是望天田。

2.旱地与水浇地  

它们的分布的特点除平原地区外,一般分布在山,丘等有坡度的地方。可根据有无排灌系统来区分是旱地还是水浇地。 

    无农作物生长时的航片上,其影像较明亮,呈白色至灰白色,有较粗糙的地埂或没有明显的地埂; 

    在农作物生长期的航片上,其色调反映了旱地作物的色调,一般呈灰或浅黑色,往往能见到人工种植的行列式图案, 在立体镜下能观察到农作物的高度。

    对于山地丘陵旱地,在立体镜下可观察到按地形高度层层修建的田块(又可分为有地埂,无地埂和梯田三种情况)。 

3.菜地:  

其在像片上的影像同旱地。但可以根据相关特征来判断,如在居民点周围, 有水井,水池,温室,大棚等设施。

(二)园地的判读

1.果园:一般呈行列排列,且单株间距大。在航片上可见到单株呈行列排列的棋盘点、网状的图案和纹理。

2.桑园:桑田中的桑树一般较矮小,无高大的树杆,树冠也不大。其在航片上呈条状或方格状图案,立体镜下可见到细小的高出地面的颗粒状纹理。

3.茶园:由于茶树是常绿灌木,且往往沿等高线水平成行种植,又不能分清株数,反映在航片上的影像为黑白相间的图案,在立体镜下可见到黑色条状影像, 并略高于地面。

(三)林地

1.有林地:有林地树冠影像颗粒较密,林层不整齐,又可分为阔叶林和针叶林。

阔叶林:树冠在航片上的色调从灰白到深灰的团状颗粒,构成葡萄束状的结构纹理,立体镜下可见到阔叶林木参差不齐的生长情况。林密时看不到阴影,但斑点状黑色天窗较多。如若能见到阴影,则树冠影像向阳面色调浅,背阳面深,其阴影一般呈椭圆形。

针叶林:树冠反映在航片上为浅黑色或黑色(比阔叶林深),常构成密集的针点状结构纹理。立体镜下可见到单株树呈塔状。 若能见到阴影时,可见到为细长的圆锥图形。

2.灌木林:灌木林在航片上呈深灰色的颗粒状,但其颗粒比成年乔木林小,立体镜下高度不明显。灌木丛在航片上呈一小黑点,立体镜下能见到其高度,有时与树木杂生。  

3.疏林地:疏林与有林地相似, 也是以树冠影像的大小为判读依据,但同时又要与灌林丛区分开,可在立体镜下鉴别出是乔木而非灌木。

4.苗圃: 一般位于城市林场和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点附近的平地上或林间, 地块常为正规的土路分隔,其色调视苗木生长情况而定。

5.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种植的幼树林一般排列整齐,纹理细密,立体观察下可见其明显高于农作物,树冠影像呈细颗粒状,色调视树种而定,类似于树林。

(四)居民点的判读

居民点在像片上的影像与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居民点的形状相似,是由不同色调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其它有规则形状的图形聚集而成,极易识别。

(五)交通用地的判读

   铁路在像片上为灰色的线状,直线路段多,转弯平缓,没有急弯,沿线上有许多附属建筑物,如车站,交车道,路堤等;

    公路在像片上的影像成带状,转弯较铁道急,色调多为白色,沥青路面为灰色,路边有行树,通常穿过居民点;

    农村道路通常是不规则的,宽度不等的白色或灰色的细线。坡度较陡或排水良好的干燥路面为白色。隐蔽在冲沟干河中的小路较难判读,可在立体镜下找出片段道路后将其连接起来。

(六)水域的判读

    河流影像在航片上表现为不同宽度的弯曲带状,色调由白到黑,极不一致。 色调的深浅程度与河流的深浅,混浊程度以及航摄时的光照条件有关。小溪显示出弯曲的不规则的细线条,经常被岸上的树林灌丛所掩盖;

    湖泊与池塘可根据水涯线来辨认,其水面的色调呈均匀的浅黑或灰色;沟渠在航片上都呈现出暗色的线状影像。排灌系统的一端总与水源相连。

(七)未利用土地的判读

    荒草地在航片上影像的色调在灰白至深灰之间,与地表湿度与草类生长的情况有关; 形状不规则;在立体镜下可见到其细致平滑的丝绒纹理。

    沼泽地在航片上影像与水泥炭以及湿生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等有关,色调由灰白到黑色。河谷地带沼泽地多与草地相连,呈现出灰黑相间的影像。

 盐碱地在航片上影像色调因土壤水分含量而异。干燥季节,呈白色或浅灰色斑纹;春季返潮时呈灰色,雨后呈深灰色;裸露的光秃盐碱地与其上生长的蒿草等盐生植被组成浮云状的花纹图案。 

五、 航片判读的操作步骤

1.用肉眼对已整理好的航片进行全片观察,以掌握全片的整个影像特征;

2.对航片进行立体观察,以观察细小地物的变化;

航片立体观察的步骤如下:

取同一航线上两张相邻航片安置在立体镜下,分别找出象主点。

安置像片时,应使左片在左,右片在右,即影像的重叠部分向内,并使象对主点连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移动立体镜,使立体镜的基线平行于主点连线。

在立体像下移动像片间的距离,直到观测到的象对点融合为一体而获得立体感,且观察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为止。

3.根据各地类的涵义及其它们各自在航片上的影像特征(解译标志),勾绘出各地类的界限,同时标注上相应的编码或符号以及各地类图斑的编号;

(注:对于影像不清或有疑问的地方,应及时注记下来,以便外业时查清或校核)

实验五  航空像片的转绘

一、实验目的  

由于地面上的地物在航片上的影像存在投影误差、倾斜误差以及比例尺不统一,因而不能在航片上进行面积量算,也不能直接进行清绘绘制成果图,必须要经过转绘,即把航片上的内容转绘到地形图(或像片平面图)上,它包括投影误差和倾斜误差的纠正和统一比例尺三项内容。因此,航空像片的转绘是土地资源航空遥感调查方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二、实验方法

    (1)图解格网法:该方法是以单张像片或以重迭像对为基础, 在像片上和地形图上建立相互透视的格网,然后将像片上的各地物(各地类界线)逐格目估转绘到地形图上。图解格网法又包括相似形格网法、中心线格网法、辐射线格网法和自然格网法。

(2) 距离交绘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前方交绘法的原理,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地物点,交绘出地物点位置的一种方法。 

    (3)辐射交绘法:它是根据航片上的辐射中心和明显地物点制作方向模片, 然后蒙到地形图上,通过拼网,交绘出地物点在地形图上位置的一种转绘方法。

    (4)辐射线分带转绘法:是根据航片中心投影的规律和航片不同部位的比例尺与航高成正比,采用分带计算比例尺的方法,以此来投影误差,并对倾斜误差和方向偏差也加以。

三、实验器材

    航片、航空像片转绘仪

四、 相似形格网法操作步骤

1、在航片上和地形图上选取四个相对应的控制点a,b,c,d和A,B,C,D,把它们连接成两个互成投影关系的任意四连形,连对角线ac,bd以及AC,BD,得交点k及K(见图示)。

    

    

2.在K点右边1-3cm处作a’b’平行于ab,再通过a’, b’两点作对角线ac,db的两条平行线相交于x。

3.同理,在k点左边1-3cm处作c’d’平行cd, 再通过c’,d’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相交于y,连xky;此三点必然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于任意四边形相交于1,2点。

4.在航片上、下1-3cm处重复第2与3步,得3与4两点;连1-2, 3-4两直线,则可把任意四边形分成四个小四边形; 

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格网。方法是连1-3,3-2,2-4,4-1,相交得出5,6,7,8四点,连5-6,5-7,7-8,6-8,并延长,则得16个格网;再进一步加密则可得或256个格网。

6.在地形图上重复2-6步骤,则可得到与航片上格网数目相同又互为透视的格网。

7.用目估的方法把航片上的各地物(地类界线)逐格的转绘到地形图相应的网格内。转绘完成后,将地形图上转绘完的各地类标上与航片上相对应的编码与图斑号。

四、典型实例    

实验六  面积的量算

一、实验目的   

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变异等, 其中数量就是指不同土地资源类型的面积, 因而土地面积的量算是土地资源调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土地面积量算的方法。

二、量算方法及其步骤  

面积量算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使用条件,步骤和可能达到的精度。 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方格网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和计算机量算法等。在此介绍主要的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一) 方格网法  

又称透明方格法,它是利用绘有边长为一毫米正方形的网格的透明模片或透明纸,覆盖于需量算的图形上,数出图形范围内的方格数,然后乘以每个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便可测算出该图形的面积。其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每个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  在量算工具的每个方格大小不同,代表的实地面积不同。以透明计算纸为例,不同粗细的线条相互构成面积为1mm2, 100mm2,25cm2,100cm2等的方格。 

 不同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图上面积*图件比例尺分母的平方。

 例如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0,图上一毫米格为:

1×100002/10002=100M2=0.15亩

不同规格的正方形的方格在各种比例尺上代表的实地面积见下表

    方格法面积换算表                单位: 亩

比例尺

图上面积1:10000

1:25000

1:50000

1mm2

0.15

0.375

3.75

1cm2

1593.75

375
2、蒙图  将透明纸蒙在待量算面积的底图上,使被测图形完全置于方格网内, 调整方格的位置,使整厘米格量大限度地落在图形范围内,使不完整的厘米和毫米格数为最少。然后固定透明计算纸。

3、查方格数  查方格时,先查整格后查破碎格。整格有厘米格和毫米格, 破碎格为毫米格。估算破碎毫米格的方法有田字法,对角线法等,一般是采用折算法,即视两个破碎毫米格为一整毫米格;如某一图斑有50个破碎毫米格,折算为25个整毫米格。

 最后汇总格数,一般以毫米格为单位进行统计,记至小数点后一位;

4、计算面积  图形地实地面积按下式计算:

P=nⅹS

式中, P为图形的实地面积

  民N为图形内的方格数

S为每个方格所代表的实地面积

例如:在某一1:10000地形图上,所测图斑(或图形)内有25个完整的厘米格,47个完整的毫米格,22.5个破碎毫米格,则总毫米格为:25*100+47+22。5/2=2558.25≈2559个毫米格;则该图斑面积为:2558.25*0.15=383.7亩。

注:同一待测图形从蒙图到查方格数应进行两遍;第二次蒙图时应将透明计算转换方向,以提高量算精度。两次量算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取其平均值。  

图上面积mm2

相对误差%

图上面积mm2

相对误差%

<50<1/201000-3000<1/150
50-100<1/303000-5000<1/200
100-400<1/50>5000<1/250
400-1000<1/100
由于破格估算凑整误差、方格纸伸缩误差等, 影响其精度;方格法量算小图斑精度较高, 应用较广, 但用于大图斑量算时, 易出错。

(二) 沙维奇法  

沙维奇法又称控制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图上公里网格将欲测图形划分为整公里格和非整公里格;整公里格部分的面积,可直接由公里网格理论面积计算而得, 非整公里格部分划分为若干组(一般每组跨2-4个公里格,), 然后用方格网法或求积仪法等进行量测。如下图所示:  

整公

里格

P4

P1

P3

P2

由图可知, 整格面积P1=Pa1+P1b=2*P0

   P2=Pa2+Pb2=4*P0;   P3=Pa3+Pb3=2*P0;  P4=Pa4+Pb4=4*P0

则整个图形的面积为: P=4*P0+Pai+Pbi

由于沙维奇法是采用了以地形图公里格的理论面积作为控制, 因而它不受图纸变形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较高的精度, 一般用作大图斑面积(>400cm2或各级控制面积)的量算方法。

(三) 求积仪法  

求积仪法包括机械求积仪和数字求积仪法;尤其是数字求积仪, 由于采用数字读数, 操作简便、快速, 现以得到广泛应用。

三、实验器材

方格纸、求积仪

四、实例量算

实验七 土地资源调查综合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使同学们熟悉和掌握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程序,加强各个过程和环节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深对土地资源调查基础理论和方法等基本知识的理解。

3、能对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更好地规划设计方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实验的内容

(1)地形图的缩放、复制

(2)地形图的判读、应用

(3)土地类型的划分

(4)航片的解译、转绘

(5)面积量算

(6)编写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7)对调查区域土地资源现状、发展提出合理的规划设计意见

三、实验用品准备

    1、资料准备: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航片、卫片、调查图表、方格纸、透明纸、绘图纸(硫酸纸,或聚脂薄膜,或白纸等)、

    2、仪器准备:缩放仪、求积仪、铅笔、立体镜、航空像片转绘仪、GPS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2)室内预判

(3)外业调绘

(4)内业转绘

(5)图件编绘

(6)面积量算

(7)结果分析

(8)提出建议

文档

土地资源调查实验指导书(朱雪欣)

实验一地形图的缩放、复制一、目的与要求在土壤调查规划使用地形图的过程中,由于野外调查与最后成果图的要求不同,在一个地区需要使用不同的比例尺的地形图。1、一般野外调查所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都比最后成果图大,所以在绘制成果图时,需要进行缩图;2、在省、区或大的流域范围内,进行农业区划及综合治理规划,必须综合已有的土地调查及科研成果,编制成同一比例尺的土壤图幅,也需要进行缩图;3、在进行调查时,收集到的地形图,往往不能满足土壤调查的要求,故有时需要将原图进行缩放。经缩放的图幅还必须经过复制,以供使用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