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鼓浪屿之波》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46:21
文档

《鼓浪屿之波》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海滨音诗《鼓浪屿之波》【课型】唱歌综合课【授课人】李迎【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上册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特别渴望上音乐课,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很大提高,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自主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海滨音诗《鼓浪屿之波》【课型】唱歌综合课【授课人】李迎【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上册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特别渴望上音乐课,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很大提高,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自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 海 滨 音 诗

《鼓浪屿之波》

【课    型】  唱歌综合课

【授 课 人】  李 迎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九年级上册声乐课。《 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特别渴望上音乐课,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很大提高,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 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本节课始终围绕歌曲中所表现的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感为主线,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分析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

3、有感情的演唱《鼓浪屿之波》,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

4、通过相关的知识渗透,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

2、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

【教学方法】

看画同步法、直观性、情境式教学法、欣赏法、示范法。引导学生分层次欣赏,分组讨论,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教    具 】钢琴、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学生听着《阿里山的姑娘》歌曲走进教室,“看画同步法”导入。

(欣赏以名胜古迹为主题的画面。有日月潭、人民广场、故宫。有基隆港、台北市等。上课前滚动播放)背景音乐《阿里山的姑娘》歌曲 

提问:这美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的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你知道它是哪里吗?  

生答:

师小节: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架上。由于国共内战,1949年后两岸人民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显著变化。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的画面调动学生们对本堂课学习的兴趣。)

1.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唱一首寄托着海峡两岸深情的歌曲《鼓浪屿之波》 --(课件:放《鼓浪屿之波》及歌片。)

2.提问:歌曲中提到了哪几处非常美的地方?(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  答:   鼓浪屿、日光岩、、基隆港等        

师小节: --(课件:看这几个地方的风光图片)

(设计思路:通过聆听,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3.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先走进鼓浪屿去看一看。(课件:看介绍鼓浪屿图片)

A、师:鼓浪屿享有音乐之岛、钢琴之岛的美誉。这就是鼓浪屿的音乐厅,这里正在上演音乐会,这张图片就是鼓浪屿的钢琴博物馆,这里收藏了许多名贵钢琴。

B、 师:请同学们再来看 (世界之最图片)

师介绍图片:画面上道路右边的栏杆是五线谱,这跳动的音符用水泥砌成,印在路旁的草丛上,绵延一公里,成为世界上最长的乐谱。这段曲谱就是歌曲《鼓浪屿之波》,他仿佛静静的指引着每一位来鼓浪屿的游客,“鼓浪屿”与音乐那种千丝万缕的情缘就从这里开始了。

4. 提问:歌词中还提到了,通过歌词你能看出和鼓浪屿又是怎样一种位置关系呢?(小组讨论)

生:鼓浪屿遥对着岛;(课件:地图)

(设计思路:通过以上介绍,让学生对鼓浪屿有些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歌曲演唱做好铺垫。)

师:通过歌词和画面了解了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同学们一起来听一遍歌曲吧?(课件:放歌片及《鼓浪屿之波》伴奏,师范唱。)(听后小组讨论)

1、提问:请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 

最高音到小字二组2,最低音到小字组5。  

2、提问:请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之处?

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并为第二段乐曲高潮部进行铺垫。

3、提问: 通过以上对旋律变化的分析,这首曲子是几段体的歌曲呢?(课件:放歌曲《鼓浪屿之波》)(小组讨论)

两段体:A  +  B

4、提问:这首歌曲在力度和音区上有什么变化?

第一部分旋律舒缓,平稳。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不论是在力度和音区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旋律上升到“e”,随后乐句中运用的两个“我渴望”非常紧凑,充分表现了两岸人民渴望早日相聚的迫切心情。  

5、提问: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情绪来演唱的?(学生放声跟唱。)(课件:放歌曲《鼓浪屿之波》)(小组讨论)

是用“深沉,思乡情绪”演唱的。

(设计思路: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提出,刺激学生认真学唱歌曲,同时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分析作品、鉴赏音乐的能力。)

6、师说:通过以上几遍的学唱,都基本上学会了,但是高潮部分弱起小节地方把握不准。(处理难点:教学生拍手打弱起节奏。)  

 ox / x  xx  x.  x / x.x  x - xx / x  xx  x.  x /

 x.x  x – xx / xx  xx  x  ox

7、在节奏基础上,加进谱子和歌词演唱。

(设计思路: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指导性,在学生的动与唱中,体现其参与性。)

8、师弹琴:下面我们就来把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同学们要轻轻的,像朗颂一样有感情的高位置演唱,注意咬字要清楚。(课件:歌片)

(设计思路:通过以上训练,培养学生演唱的能力,动手的能力。)

9、歌曲的歌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小组讨论)

生:表达了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日回归故乡的思想情绪。

10、师:这首歌曲的高潮唱的是什么地方?(小组讨论)

生:日光岩

师:同学们想一想歌曲中为什么会特别提到日光岩?(小组讨论)

生:略

师小节:它是鼓浪屿的一个景点、又是鼓浪屿的制高点。日光岩中部的水操台遗址,(课件:图片)是当年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军、挥师东渡之地。

二、情感升华:

1. 师:鼓浪屿好像是祖国母亲特意安排久居在这儿的一个孩子,让她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守护着另外一个,离散多年却不能回家的姐妹。她用海水传送着自己的心声。

下面就让我们把这种渴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情感用歌声表达出来。(歌 片)(跟随伴奏,师生同唱《鼓浪屿之波》)

2. 师:1981年词曲作者共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使重加祖国怀抱,思及今日,与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于是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他们不是人,但却以第一人称"我"的手法来描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

生:略

师小节:描述我生在,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其实两岸的思念之情是相通的,他们一衣带水、血脉相连。

三、拓展延伸

1. 师:下面就请大家来感受一下不同版本演唱的这首歌曲,对比一下与前面听到的有什么不同?(课件:放视频音乐)

生:略

师小节:演唱形式上:独唱、重唱 。情绪上:深沉、轻松

2. 师:现在的艺术是多元的,由于人们的喜爱,同一首歌曲就会有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设计一下,自由组合。然后上台来表演。

(根据学生的设计,分别上台来展示,老师钢琴伴奏,然后总结。)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兴趣,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课堂小节:

 师:是祖国母亲的孩子,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骨肉相连,让我们共同祝愿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的亲人早日团聚,祖国早日统一。

【板书设计 】

  《鼓浪屿之波》)

两段体:A  +  B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体现了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体现其艺术性。教学的整个过程以学生为本,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美好体验。学生都能踊跃的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学得认真,学得很快,歌唱的声音很嘹亮。

不足之处:这首歌是有难度的,学生们在这首歌的难点地方,接唱的还是不准、犹豫、没把握。今后在处理难点的地方还要多下些功夫。

总之,这堂课上的还算成功。能带领同学们在愉悦的歌唱中,受到思想的洗礼,心灵的净化,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文档

《鼓浪屿之波》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大地——海滨音诗《鼓浪屿之波》【课型】唱歌综合课【授课人】李迎【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上册声乐课。《鼓浪屿之波》为声乐课的补充教材,对学生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歌曲的情感表现内容很符合中华民族、符合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共同情感。歌曲在情感教育上有很高的价值。【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特别渴望上音乐课,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很大提高,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自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