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46:28
文档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社会心理学课程是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查课,3学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基本性质,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的具体应用等知识和理论。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认识方法和思考角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或热点社会现象的理解。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
推荐度:
导读《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社会心理学课程是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查课,3学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基本性质,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的具体应用等知识和理论。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认识方法和思考角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或热点社会现象的理解。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社会心理学课程是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查课,3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基本性质,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的具体应用等知识和理论。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认识方法和思考角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或热点社会现象的理解。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基本研究方法,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传统、理论倾向、本土化情况等,理解社会心理学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学习的意义。

2.个体社会心理

(1) 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式。掌握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关系发展和退化的原因、亲密关系的理论模式。掌握人际冲突的实质、过程和管理风格。掌握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的理论假说及应对模式。了解人格测量方法和人际合作的具体问题。

(2) 理解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理论架构。掌握印象形成的基本线索、组织结构及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整合理论。掌握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及利弊。掌握归因的有关理论。了解社会知觉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3) 掌握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理解对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的相关研究。

(4) 掌握社会感情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社会感情的几种主要理论,了解社会感情的毕生发展,了解社会文化和情绪的关系,掌握中国文化和情绪的关系以及中国人的特殊情感,掌握社会群体的情绪。理解社会感情的调适方法和情商概念,理解感情表达和人际沟通中的原则和相关方法。

(5) 掌握社会态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态度形成和态度变化的理论。了解态度测量的方法。

3.群体社会心理

(1) 掌握群体的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群体的内聚力的基本原理和内聚力分析,掌握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现象,掌握从众行为和集群行为的基本原理,了解民族心理的研究成果。

(2) 掌握传播过程的社会心理基础,理解、谣言、民谣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形成、传播和影响。理解时尚和流行的心理机制和特点。

4.社会心理学的具体应用

(1)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主要思想,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招聘、考核、激励的方法和作用。

(2) 掌握人格的概念和人格特性,理解人格的认知差异、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了解人格测量方法和人格培养因素。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统计方法。

教材名称:《社会心理学》,沙莲香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社会心理学》,时蓉华,浙江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学科

主要内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过程,产生标志,学科性质和地位。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传统,发展过程,现阶段的理论倾向。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作用。

重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标志、研究对象。

难点: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传统。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明确社会心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区别,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的内涵。

第二章 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色、性质和一般步骤、研究的分类。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区别、过程、具体方法和理论依据。

重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本特点和方法。

难点: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理论依据。

教学要求:掌握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基本特点,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和特色,理解撰写研究论文的具体步骤,了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各种具体方法和适用情况,了解研究的原理和理论依据。

第三章 人际关系

主要内容:人际关系的概念、维度、类型与测量,人际吸引的因素、关系发展的阶段,密切关系的类型与相关理论,冲突的实质、过程、管理风格,人际合作的应用,利他行为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侵犯行为的原因与应对。

重点: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吸引的因素,密切关系的相关理论,冲突管理。

难点: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的原因。

教学要求: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假说,掌握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关系发展和退化的原因、亲密关系(尤其是爱情)的分类及相关理论模式。掌握人际冲突的实质、过程和管理风格。掌握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的理论假说及应对模式。了解人格测量方法和人际合作的具体问题。

第四章 社会知觉与认知

主要内容: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理论关系,自我知觉的概念和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建构、作用和测量。印象形成的线索、组织结构和作用,信息加工整合方式、规律,刻板印象形成的线索,影响刻板因素的唤起和使用的因素,刻板印象的利弊,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归因理论、归因偏差、归因的个体差异。

重点:印象形成的线索,刻板印象的作用。

难点:印象形成的加工整合理论、自尊的建构与作用。

教学要求:理解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理论架构。理解自我知觉的概念及其两个基本成分的建构与作用。掌握印象形成的基本线索、组织结构及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整合理论。掌握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及利弊。掌握归因的有关理论、归因偏差、归因个体差异。了解社会知觉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第五章 社会动机

主要内容:社会动机的概念、性质、类型,麦独孤的本能论等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力动机的相关研究。

重点: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难点:动机的概念。

教学要求:掌握动机的概念、性质、类型,理解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利弊,理解主要的几种的社会动机的产生、影响因素、表现和作用。

第六章 社会感情

主要内容:社会感情的概念、功能、维度、分类,不同学派的社会感情理论,社会感情的毕生发展,社会文化和情绪,中国文化和情绪,中国人的特殊情感,社会群体的情绪,情感智商与情绪管理,情绪表达及人际沟通的方法和问题。

重点:中国人的特殊情感,情绪管理。

难点:社会群体的情绪,社会感情的毕生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社会感情的概念、功能、维度和分类,理解社会感情的几种主要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利弊,了解社会感情的发展,了解社会文化和情绪的关系,掌握中国文化和情绪的关系以及中国人的特殊情感,掌握社会群体的情绪。理解情商的概念和社会感情的调适方法及其具体应用,理解感情表达和人际沟通中的原则和相关方法及其具体运用。

第七章 社会态度

主要内容:社会态度的概念、构成、功能,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研究,态度变化理论,态度的测量。

重点:态度变化理论。

难点:态度的测量,态度变化理论。

教学要求:掌握态度的概念、构成,功能,理解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研究的成果,理解态度变化的几种理论的主要原理,了解态度的测量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第八章 群体心理

主要内容: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分类、心理效应,群体的内聚力分析,社会促进社会干扰及优势反应强化说,从众、服从、集群行为的相关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民族心理研究。

重点:从众、服从和集群行为。

难点:群体内聚力原理与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群体的概念、特征、分类,理解群体的心理效应,理解群体的内聚力原理与分析,掌握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现象,掌握从众、服从行为和集群行为的原理,理解其研究成果,了解民族心理研究的成果。

第九章 传播与社会心理

主要内容:社会心理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体现和作用,的概念和形成,谣言的概念、产生、传播和影响,、谣言和民谣的心理研究,时尚、流行的产生、传播和心理机制。

重点:传播过程的社会心理意义。

难点:时尚和流行的心理机制。

教学要求:掌握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心理意义,社会心理的体现和作用。理解、谣言、民谣的社会心理研究,理解时尚和流行的产生传播特点和心理机制。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和要素,培训、招聘的环节和问题,激励、绩效考核与工作满意度的心理学研究和方法、问题。

重点:招聘的环节和相关心理学研究。

难点:绩效考核。

教学要求: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和要素,能说出招聘和培训的具体程序,能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招聘和培训,能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激励、绩效考核、工作满意度等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并了解其方法和基本问题。

第十一章 人格培育

主要内容:人格概念的界定、人格的特性,人格的认知差异、生理差异、社会差异,人格测评方法,人格培养的因素。

重点:人格差异。

难点:人格概念的界定,人格测评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人格概念的界定、人格的特性,能从认知、生理和社会角度认识人格的差异,了解人格测评方法,了解人格培养的因素。

四、习题要求

根据每一章后的习题进行布置。

五、学时分配

序号内   容

学时数
1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学科

2
2第二章 研究方法

2
3第三章 人际关系

6
4第四章 社会知觉与认知

6
5第五章 社会动机

4
6第六章 社会感情

8
7第七章 社会态度

4
8第八章 群体心理

6
9第九章 传播与社会心理

4
10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4
11第十一章 人格培育

2
合 计

48
六、执行大纲中的说明

1.本大纲依据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计划制定。

2.本大纲为教学指导性文件,所列内容只是基本内容,只表明教学的范围及深度,具体教学安排应按具体教学计划执行。

3.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顺序上作部分调整,现以48学时编制。以后学时或其他方面有变化时,可对本大纲进行修改完善。

4.必须加强与学生交流,及时分解难点、疑点,必要时进行专题讲座或课堂讨论。

5.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

文档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社会心理学课程是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查课,3学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基本性质,个体社会心理、群体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的具体应用等知识和理论。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认识方法和思考角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或热点社会现象的理解。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