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一彬*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12)
1摘要2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以及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和工业化道路的偏差导致农村贫困和农民就业困难,加之国家义务教育公共品投入不足以及关于农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偏向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诸多问题。本文围绕农村教育问题进行多元分析,提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战略思路和应对措施。
1关键词2 农村教育;三教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40(2007)01-0059-004
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探讨
(一)农村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农村人口太多,农民就业不足。
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导致农业低效率,导致农民贫困,也影响了农村稳定,形成了农村教育问题的恶性循环。因此,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就成了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这种症结势必成为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¹农村教育的出口是关键问题,是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和农村教育走不出低谷的本质核心问题。
(二)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工业化道路偏差与城乡二元º
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内部富余劳动力不断积累,加之城乡二元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导致农民就业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工农业剪刀差从农村抽取资金,导致农村发展后劲不足。在工业化道路偏差与城乡二元的综合作用下,造成城乡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农产品供过于求使农民的农业收入趋于减少,乡镇企业就业及外出打工的难度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增长受限,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已不可能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超常规的推动作用。随着九十年代后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强化了农村学校的升学主义倾向,使农民忽略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下降,农村辍学现象增加。在这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农村教育问题凸显。
(三)农村教育问题的教育原因:义务教育公共投资
我国目前对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市县及其以下基层地方对义务教育负有主要管理责任。义务教育公共经费基本由市县及以下基层地方负担,和省级财政除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给予辅助性的专项补助外,几乎不对义务教育投资负有其它责任。在现行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根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九年制义务教育公共经费87%左右由基层地方负担。»所以,农村教育面临着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学校软硬件条件差,农村教师队伍分布不合理,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教师素质偏低,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非所学等现象普遍,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四)农村教育问题的教育学原因
余永德在5农村教育论6指出由于没有建立农村教育体系,只强调全国教育的统一性、计划性,无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并且教育结构单一,形成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这种单一的教育结构、教学内容与农村经济发展严重不适应。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起伏不定,1958年大办农业职业中学,后又大量压缩,1963年又恢复发展,/0期间一刀切掉,1980年代前期、中期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一道令把普通高中都改为职业中学,造成招生困难,有校无人。此外,根据李水山等人的社会调查和研究表明,农村教育没有出口,即升入更高一级学校的出口和职业教育的出口被堵死或不
*收稿日期:2006-05-22
作者简介:刘一彬(1972-),男,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馆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畅,正是农村教育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升学在农村并没有过错,只是农村考生升学的比例太低,而多数学生既考不上,又不被重视,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如果多数农村学生考上高中和大学,少数学生不那么看重升学,而踏踏实实学习和掌握1-2门职业技能,或是进城或是回乡并有所成就,就业后还有机会到高校深造,人人体验成功和成就,发展机遇均等,这应该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未来型农村教育。
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战略思路
(一)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指导思想
在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是新时期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指导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中,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调整。¼一是不再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同时也包括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农村的社会组织建设。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公共事业包括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也将得到较大发展。二是不再单纯强调加快城市化。以往的加快城市化已经带来了一些问题,导致城乡差别加大和社会失衡。根据我国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和谐社会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农村,尤其是加强农村教育。说到底,农村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等人就针对中国农村的愚穷弱私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四大教育思想。½通过文艺教育培养知识力以攻愚,生计教育培养生产力以攻穷,卫生教育培养健康力以攻弱,公民教育培养团结力以攻私。并且提出农村教育必须经济、简易、切合实际、从基础做起,解决农村教育不能单靠热情,要靠学力、人力、财力和政力的支持,要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如今这些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农村教育中仍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
我们应看到农村问题受制于两个基本矛盾。一是基本国情矛盾即人地关系矛盾。¾这几年我国加快了城市化发展,但同时出现了更多的农业三要素流出,造成农村更为严重的发展制约,特别是土地要素和资金要素的流出造成了数千万的失地农民。农村资金成为极度稀缺的资源。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价格,所以在农村出现了不得不高利贷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靠文件、靠教育能解决的。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矛盾,这是一个长期矛盾。以上两个矛盾如果不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这两个基本矛盾的约束很难根本改变。关于这一点,韩国的新村运动对韩国国民科技水平和社会伦理的平衡拉动作用正印证了此种理论。¿
(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战略思路
在上述的指导思想下,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战略思路应当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民主权利,提高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为核心,以农村教育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化取向的教育制度创新和教育行政管理改革为动力,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为扶持,通过城乡工业的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梯次递进,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措施
农村教育是度的,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科技以及个性发展、人格培养等方方面面。农村教育在体系上也是多种多样,其体系包括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À农村教育全面、综合的教育体系在时间上涵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的回归教育与继续教育,在空间上包括农村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和非正规的农村教育体系。因此,在当前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农村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全面素质的提高。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同时,农村教育应将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作为重要的教育使命。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要求农村教育继续培养能安于农村,服务于农业的人才,而且也要求农村教育着力于培养能够离开农业,顺利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人才。目前,实施农村转移人员教育与培训工程已成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程,这就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农村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一)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教育生产力
要农村教育生产力,需要有教育的物质保障,正确的精神导向和国家的制度支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一五规则中,提出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因为20多年来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是很难让的惠民真正落实到实处,所以只有不断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才能对接上国家的资金投入和投入,才能让农村好起来,各项才能到位,才能建立起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Á通过走多元递进的城市化道路,加强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扩大小城镇规模,增强其聚集功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城乡工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使农村工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使丰富的劳动力与先进技术、全球资源和市场相结合。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继续发挥乡镇企业吸呐富余劳动力的作用。通过改造传统农业,振兴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通过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改革农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通过深化流通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多元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同时强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深化财税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繁荣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对外开放,从而使农村教育拥有殷实的物质基础。
(二)刷新农村教育结构
农村社会变迁,不断发展的农业集约化,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决定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决定着农村教育的类型、层次和学校布局以及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Â农村社会的转型将决定教育结构性质的变革,由单一的学校教育向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拓展,形成学习化社会。教育结构内容也会更新,是一种动态的结构以全面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初等、中等教育是主体,幼儿教育和高等教育应较快发展,普通高中应成为义务教育的延伸,高等职业教育应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向。
(三)建立职业教育高位移和立交桥式的升学制度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三教统筹是农村教育的生命线。 l v农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结合的最佳适宜时段和结合方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职业教育向高中后推迟,发展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化、综合化是发展方向。在普通高中成为义务教育的延伸的情况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积极面向农村社会,形成立交桥式的升学和就业制度,这是农村社会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四)畅通农村教育与农业教育通道
一方面农村城市化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有序地转移,另一方面成规模、有效益、具特色的有机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后,现有的农民会分化为专业农户和兼职农户,农民收入中的非农收入会逐步提高。这样,农村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就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农村经济也不单纯是农业问题。所以农村教育不能脱离农业教育又不能局限于农业教育,就必须畅通农村教育与农业教育通道,就得冲破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封闭格局和壁垒,建立和完善开放、有序的农村教育体系。 l w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高校为农村教育服务的,协同省地教育部门和农业部门,依托现有的分布在各地市的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建立地市级农村教育示范基地,以此辐射和带动县乡农村教育体系健康发展。
(五)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李天顺在2005年1月10日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指出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新世纪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加快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可以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通过使农村初中具备计算机教室,所有的农村小学都具备卫星接收设备,所有的教学点都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初步建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六)加快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教师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落实依法治教,加快改革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建立稳定的农村教师供给渠道,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同时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其工资待遇,并不断地加强农村教师教育,从而优化农村教师队伍。
(七)充分调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合力关爱农村教育
通过转变农村基础教育的功利性观念,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传递和改良文化功能,使农民认识到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消除身份歧视的传统思想,减少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深切关心农村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l x
(下转第66页)/结构、主题0等这些专业写作在技巧要求上可能也存在错位的问题,/深入浅出0仅是现今我们使用的教材许多问题中的一个。限于篇幅,本文只能做挂一漏万的探究,并希望以此引起人们对专科教材的重新全面的审视和评价,引发有志于教材创新之人士进行更为科学大胆的实践尝试。
要脱离专科新闻传播专业在教材使用上跟着本科跑的错误轨道,编写出符合专科学生层次的教材更需要高教主管部门进行通盘的考虑。应当组织有关专家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编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和系统性的教材。不能各自为阵,夹带着随意性;也不能为编写者个人目的而让其滥竽充数。这种要求不仅对新闻传播专业有实际意义,而且对高职高专其它专业的教材建设也具备了同等的意义。
P roble m s w it h Textbooks ofM ediu m M ajor and Its Solutions
L iao Ji a nguo
Abst ract:Be i n g lack of syste m atic teaching m ateria,l the m edium m ajors i n higher vocational co lleges have to use textbooks sa m e as undergraduates do.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co mp ile so m e ne w textbooks to m eet the need o f the students fro m h i g her vocational colleges.Such co m pili n g o f ne w m aterial is practica l i m portant no t on l y for m edium m a jor but fo r o t h er m a j o rs to establish textbooks syste m.
K ey w ords:textbooks,pr oportion,refor m
责任编辑[梁小红] (上接第61页)
1注释2
¹Â l v l w李水山.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3(15).
º刘克崮,张桂文.中国/三农0问题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03(5).
»高如峰.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国际比较.(h-t tp://219.234.174.136/jyll/150.doc).
¼¾Á温铁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h-t tp://www.yirr.ngo.cn/i n dexB29.h t m.
½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回顾与前瞻.1946年在重
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新生训练的讲稿.(http:// www.china-v illage.org/ReadN e w s.asp?N e w sI D= 3225@ne w sna m eI D=17)
¿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h-t tp://c l u b.cat8.co m/ne wbbs/d ispbbs.asp?boar d i d =3&id=574125)
À严权.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5 (1).
l x查啸虎,李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6).
On Strategic Solutions to the Proble m s of Chi n a's Rural Education
L i u Y ibin
Abst ract:Because of a large a m ount of r ura l popu lation,the long-ti m e dua l-syste m i n ur 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 h e diversion on t h e w ay to industr y,Chinese r ura l areas are poor and far m ers find it d ifficu lt to hunt f o r jobs.A fe w proble m s arise w ith Ch i n a s'r ura l co m pulsory education because o f t h e lack o f public i n vest m ent and the defect in r ura l educati o na l theory and practice.Focusi n g on the issue,this article m akes a deep analysis as w ell as puts for w ar d so m e strateg ic so lutions to these proble m s.
K ey w ords:rural education,the coor d i n ated deve lopm ent o f three k i n ds of educati o n,bu ild i n g up soc ialist ne w vi-l lages,strateg ies and po licies
责任编辑[梁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