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制度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重要针对个体诊所内医保统计信息的管理,旨在规范个体诊所内医保统计工作流程,确保医保统计信息准确、完整及时,提高个体诊所内对医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部个体诊所的医保统计信息管理工作,包含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相关人员。
二、管理标准
1. 医保统计信息的分类和登记
1.1 分类 — 个体诊所应依照医疗项目、医疗费用、就诊类型等指标,将医保统计信息进行分类。 — 分类信息应包含但不限于:门诊费用统计、住院费用统计、特殊费用统计等。
1.2 登记 — 个体诊所应建立健全医保统计信息登记制度,确保逐笔统计各项医疗费用。 — 对于每一项医疗费用,个体诊所应进行必需的信息登记,包含患者姓名、医保账户号、医疗项目、费用金额等认真信息。 — 登记过程中应注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医保统计信息的报送和备份
2.1 报送 — 个体诊所应依照医保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将医保统计信息进行定期报送。 — 报送周期和方式应依据医保部门的实在要求进行操作,包含报送周期、纸质报表或电子报表等。
2.2 备份 — 个体诊所应建立合理的医保统计信息备份制度,确保医保统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 备份周期应依据个体诊所的实际情况进行订立,建议每日或者每周进行备份操作。
3. 医保统计信息的审核与纠错
3.1 审核 — 个体诊所应设立特地的审核人员负责医保统计信息的审核工作。 — 审核人员应对医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整改。
3.2 纠错 — 个体诊所应建立医保统计信息纠错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和矫正错误信息。 — 在发现医保统计信息错误后,个体诊所应立刻进行矫正,包含对错误信息进行删除、修正或重新报送等操作。
三、考核标准
1. 医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1.1 指标 — 医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是衡量个体诊所医保管理水平的紧要指标。 — 准确性指标可参考医保部门要求的错误率、遗漏率等相关要求。
1.2 考核方法 — 可通过抽样检查、人员培训记录等方式,进行医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考核。 — 检查结果应记录并进行整改,确保准确性指标实现医保部门的要求。
2. 医保统计信息的完整性
2.1 指标 — 医保统计信息的完整性是评估个体诊所医保管理工作的紧要指标。 — 医保统计信息的完整性指标可参考错误报告率、漏报率等相关要求。
2.2 考核方法 — 可通过医保部门的检查、对比数据等方式,进行医保统计信息的完整性考核。 — 检查结果应记录并进行整改,确保完整性指标实现医保部门的要求。
3. 医保统计信息的及时性
3.1 指标 — 医保统计信息的及时性是评估个体诊所医保管理工作的紧要指标。 — 及时性指标可参考医保部门规定的报送周期、报送截止日期等相关要求。
3.2 考核方法 — 可通过医保部门的抽查、核对报表等方式,进行医保统计信息的及时性考核。 — 考核结果应记录并进行整改,确保及时性指标实现医保部门的要求。
四、附则
本管理制度由企业法务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经企业领导层审批后正式生效。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个体诊所内全部人员必需遵守并执行本制度的相关规定。如有违反,将依据企业相关纪律和规定进行处理。
最终修订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以上为个体诊所医保统计信息的管理制度范文)
注意事项
本制度仅为参考范文,实在实施时需依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修改和完满,并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保部门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