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 间 | 年 月 日 | 地 点 | 示教室 |
| 参加人员 | 全体医护人员 | ||
| 要 求 | 熟练掌握新生儿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应急预案 | ||
| 目 的 | 检验全科医护人员对此类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护士的观察能力以及业务知识的掌握和处理能力 | ||
| 考核办法 | 1.分组演练全过程 2.演练前先统一培训后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 | ||
| 场景展现 | 第一步;护士甲发现1床患儿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将患儿置于辐射台呼叫医生。 第二步;医生甲抢救患儿,护士甲建立呼吸,护士乙建立静脉通路。 第三步;医生甲评价复苏效果,监测生命体征。 第四步:护士甲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 | ||
| 演练内容 | 新生儿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 | ||
| 演练日期 | 演练时间 | ||
| 演练地点 | 总 指 挥 | ||
| 演练目标 | 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能力。 | ||
| 参演人员 | |||
| 参加人员 | |||
| 演练过程 | 1、护士xx巡视1床患儿时发现其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将患儿置于辐射台并呼叫医生。 2、医生xx立即赶来给予抢救,护士xx为其建立呼吸,护士xx为其建立静脉通路。 3、医生xx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评价患儿复苏成功。 4、护士xx和医生xx共同查看患儿各项检验结果。 5、护士xx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并做好护理记录。 | ||
演 练 效 果 评 价 | 人员到位情况 | ▢迅速准确▢基本按时到位 ▢个别人员不到位▢重点岗位人员不到位 | |
| 履职情况 | ▢职责明确,操作熟练▢职责明确,操作不够熟练▢职责不明,操作不熟练 | ||
| 物资到位情况 | 现场物资:▢物资充分,全部有效▢现场准备不充分▢现场物资严重缺乏 | ||
| 协调组织情况 | 应急分工:▢合理、高效▢基本合理能完成任务▢效率低,没有完成任务 | ||
| 实战效果评价 | ▢达到预期目标▢基本达到目标,部分环节有待改进▢没有达到目标,需重新演练 | ||
| 急救意识 | ▢急救意识强▢急救意识薄弱▢急救意识差 | ||
| 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 ▢切实可行▢基本可行,需修改▢可行性差,需重新修订 | ||
| 演练小结 | |||
| 存在问题 | |||
| 原因分析 | |||
| 持续改进措施 | |||
【应急预案】
(一)立即将患儿置于新生儿辐射暖箱上(箱温调至36.5—37℃)抢救
(二)快速用消毒花生油将患儿身上的胎脂、血液及污物擦净。
(三)抢救时患儿取仰卧位,肩部垫高2—3厘米。
(四)尽量吸净呼吸道粘液,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清除口腔、鼻、咽及气道内分泌物和粘液,多采用负压吸引吸痰,负压小于13.3KPA,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秒/分
(五)建立呼吸,增加通气,保证供氧。
1.面罩加压给氧15—30秒(3秒/分)
2.拍打或弹足底可使患儿出现呼吸。
3.遵医嘱给予药物支持,如纳洛酮。
4.观察有无自主呼吸。
(六)建立正常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搏出量,必要时行胸外心脏按压。
1.方法: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余手指围绕胸廓托在背后。
2.频率:120次/分
3.按压深度:以胸廓压下1—2厘米为宜。
4.按压有效指征:可摸到股动脉有搏动。
(七)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对反复呼吸暂停或自主呼吸表浅的患儿,应采用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八)药物支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进入体内,如纠正酸中毒(如碳酸氢钠):维持血压(如多巴胺)。
(九)评价,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保暖,减少氧耗。
(十)严密观察病情:
1.有无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及节律的变化,是否发生了持续胎儿循环、肺水肿、非透明膜病。
2.有无心脏受损:观察心率、心音,血压,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血氧饱和度,有无心电图异常。
3.有无脑损伤的表现:有无惊厥、震颤,凝视,尖叫及肌张力变化。
4.是否有肾脏损伤: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如尿量减少或无尿,应考虑肾衰;如尿量少,血压低,四肢冷要考虑休克的发生。
5.分析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及时采集标本进行各项检查,注意分析血气、血清电解质、血糖、肾功能等检查结果。
【程序】
呼吸心跳骤停→置患儿于辐射暖箱上→抢救患儿→建立呼吸,增加通气,保证供氧→建立循环→评价,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