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施 宙,管清佩,张殿云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4期
摘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是大学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当前,高校引进人才工作因出现的诸多问题,不但实现不了预期的目的,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使学校坐失发展机遇。应正视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开创人才引进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人才引进;完善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1-02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一批高水平大学与重点学科,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作用。”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保证的任务。作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对高层次人才的拥有决定着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大小,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成为一所大学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高层次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学术造诣,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公认的重大成就,能把握本学科的前沿与发展方向,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构想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主要特征是创造性,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统一。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除具备以上特点和要求外,还应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了解教育基本规律和教育对象基本特点,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高层次人才既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和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又是精神文化产品的主要生产者、传播者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间日趋激烈的全方位竞争,人们越来越重视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建设中的特殊作用,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这助于改善高校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消除“近亲繁殖”现象,不同文化、学术风格和教学方式的输入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大量优质师资的引进,带动了学校一些科研领域的拓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学科研人才的成长和科研群体的形成,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知名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人才引进既能节省人才培养的时间和费用,弥补高校教学、科研中的薄弱环节,又能形成竞争机制,改变高校的知识结构,带动高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使高校人才使用机制更趋合理,运行更为高效。
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是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岗位需要,从校外引进或聘用教学、科研人才的过程,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成为高校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长远规划,存在盲目引进的短期行为。部分高校没有科学的人才需求和学科发展长期规划,因而表现在人才引进时短期行为较为突出,脱离学校自身学科、专业发展实际,片面追求高层次人才数量,引进人才的研究领域与本校学科发展存在较大偏差,这一方面导致师资队伍发展新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又缺乏学科根基和相应的专业队伍梯队,不能为引进的人才提供基本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更谈不上对引进人才的管理、使用,使学校难以看到预期成果,引进的人才也难于发挥作用,其结果必然是人才闲置或引进人才的再次流动,从而给学校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使次人才引进工作打了折扣,也给人才个人带来经历和时间、精力上的浪费。
2.引进途径单一,存在无序竞争现象。目前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呈现出很多与大学办学宗旨不协调的做法,突出表现为各学校主要还是从国内其它高校引进学科带头人、优秀教授和骨干教师,引进中的无序竞争,彼此之间竞相出价,甚至破坏公平、诚信原则引进人才,像参加拍卖会一样无休止给人才增价,不顾人才与原单位签署培养、合作协议这些事实,以重建档案、弥补损失、代缴违约金为承诺招徕人才。这种行为既扰乱了本不规范的人才市场,也潜在滋长了人才的浮躁、虚夸、骄傲情绪,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左,最终可能是局部短时受益,而全远利益遭受损失。使人才在不同高校的争夺过程中逐渐升值,而人才总量没有大的突破。
3.缺少科学评价机制,重专业知识轻道德素质。目前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考察和评价往往注重科研成果、学历职称等表面的定性因素,把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列为重要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考核,而对综合素质缺乏必要的考核和调查,出现了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集体意识、组织纪律等方面素质不高的现象。这些问题小则了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大则诱发其所在团体、单位的矛盾和问题,导致引进人才工作不顺、人际关系不畅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没有从学校办学总体效益出发,建立有效的评价考评机制,就无法保证人才引进质量和效果,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稳定,也不利于学术的长远发展和进步,也就违背了人才引进的初衷。
4.注重人才的使用,忽视引进后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周期短、见效快、针对性强,一些学校不惜花费重金和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加以引进。但他们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不足,如高校近几年直接从毕业研究生中和具有相关专业的高职称非教学人员中引进的人才较多,他们大多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要使他们有更多的建树,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再培训,使他们在本学科的领先地位得以确保,使其缺陷得以补充修正。来了只管用,或者认为他们已是高层次人才勿需再培养,是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引进人才工作的目的是发挥优秀人才的教学科研优势,促进本单位的教学科研达到更高水平。若忽视引进的培养,优的人才并不一定能够带来良好的效应。
5.重“外才”轻“内才”,喜新厌旧现象盛行。为吸引优秀人才到学校工作,部分高校在不断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制定一系列的优惠以增加对外来人才吸引力。对引进人才提供比校内优厚的条件和待遇,体现了对稀缺资源特殊价值的认可,却往往忽视了对校内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在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之间没有制定科学公正的人才,或制定时带有偏颇性,致引进的人才与现有人才待遇和机会不均等,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原校内人才的心理失衡, 严重挫伤了校内人才的积极性,就会对原校内人才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陷入一边花大气力引进人才、一边自身有潜力的教师不断流失的怪圈,使学校出现人才的不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不良后果。
高校引进人才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重文凭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未来、重引进轻成本、重使用轻培养、重外才轻内才等问题,不但实现不了预期的目的,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使学校坐失发展机遇。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其质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教学科研队伍。我们应正视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在吸引、稳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等方面不断创新,努力开创人才引进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潘静.关于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8,(4).
[2] 李峥.整合学科梯队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J].中国冶金教育,2007,(1).
[3] 葛庆华.对新时期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1).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in the high-level talents introduc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I Yu,GUAN Qing-pei,ZHANG Dian-yun
(Sh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Jinan 250031,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 high-level talents impor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growth. Currently, the university introduced talents many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ss, not only can not achieve the intended purpose, which causes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waste, so that schools will lose th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Talent introduction should address the problem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talents, and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of talents introducing.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s introducing;perf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