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9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I Of Hubei TV University
VOI.23,
NO.5September .2006,“““““““““““““““““““““““““““““““““““““““““““““““
050~052
从娜拉到蘩漪窥透两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李儒国
(黄石广播电视大学阳新分校 湖北 阳新 435200)
[摘 要]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曹禺的《雷雨》,大多数人分析仅仅局限于两位女主人公的个性上,而忽略了解决妇女问题的根本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她们悲剧的共性与个性,找出悲剧的关键,提出解决妇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娜拉;蘩漪;妇女
[中图分类号] 1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4(2006)05-0050-03
[收稿日期]2006-06-30
[作者简介]李儒国,男,黄石广播电视大学阳新分校讲师。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曹禺的《雷雨》,这两部文学
名著都是反映家庭问题的杰作,都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娜拉和蘩漪的悲剧都给予我们了既丰富又深刻的启示。娜拉的悲剧发生绝不是偶然,不是碰巧,而是注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她是赤裸裸地金钱关系下一个典型的牺牲品;蘩漪的悲剧不是金钱所致,不是阶级所致,而是封建传统一手造成的,虽然她反抗了,但这种反抗在西方金钱社会面前显得那么地苍白无力、不懈一击。蘩漪她最大悲剧就在于她嫁给了周朴园。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痛苦是醒了无路可走”。而蘩漪她一直是醒着的却同样无路可走的女人。她对当时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厌恶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所醒悟却又无路可走,最终被黑暗所吞噬。
娜拉与蘩漪虽然处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她们都受过教育,都有共同的追求,她们追求自由,她们想要得到自己丈夫的尊重,可是她们并没有获得成功,娜拉出走了,给读者留下了无数的思考空间,但她的出走给家庭带来的必定是一场悲剧;蘩漪则是与周家一起彻底的崩溃了。
造成这两个家庭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两位女主人公对个性的追求,更多的是由于对丈夫的不满和社会对女性的严格束缚,下面本文将从两位男主人公和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产生悲剧的共同原
因.海尔茂,
娜拉的丈夫,是一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的典型形象.从资产阶级的世俗观点来看,
他堪称一位“正人君子”和“模范丈夫”。他工作勤勉,富有事业心,疼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而其生活的目的说穿了,不过是追求金钱与地位,他在家庭中是一个男权中心主义者,把妻子当成玩物,一件饰品和私有财产,表现其庸俗不堪。从他解雇柯洛克斯泰的原因尤其是对待娜拉伪造签名借债问题上的态度和表现上,充分暴露出
其卑鄙和极端自私。而当柯克洛克斯泰退回借据,他看
到自己毫无任何危险时,随即对娜拉又换了一副面孔。这又暴露出伪善的一面。海尔茂不仅是个男权中心思想的代表人物,而且也是一个资产阶级制度的忠实卫道士;搬出资产阶级那一套宗教、道德、法律等替自己辩护,并以此为由竭力阻止娜拉的出走。
《玩偶之家》写于1879年,
正值西方工业刚刚完成。工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它带给西方社会的影响是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圈地运动”造成的农民的迅速破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快速的壮大,进而导致西方社会经济体系的根本性的改变。此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相对平稳时期,科技有了新的突破:新能源、新机器、新产品以及新的通讯工具的大量运用使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空前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于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弊病就暴露了出来,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人们以惟利是图为社会的一种风尚,它使得人们之间毫无亲情、友情、爱情可言,有的只是毫无掩饰的金钱关系。与此同时,在19世纪末西方社会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加速了社会生产集中的过程,每一次危机都以小公司的破产,大公司势力增强而告终。于是,为了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人人追求金钱。
因此,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海尔茂,具有金钱至上的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海尔茂所代表的正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市侩形象的典型代表,他算是一个中上层的资产阶级者了,在他身上综合了西方资产阶级市侩所具
有的一切##自私、
庸俗、虚伪。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特征就是:个人本位,金钱至上。金钱是万能的上帝,人们追求金钱而蔑视一切的法律道德和伦理。在《玩偶之家》中,海尔茂从来不顾及娜拉的感受,从来就
没有真正尊重过娜拉。在娜拉的生活,海尔茂从来没有把娜拉看作是自己的妻子,是一个“人”,仅仅是把她当作一个做家务,带孩子的保姆,他不能容忍娜拉有任何的家庭主张,更不能允许娜拉做有损于自己名誉的事情。他对娜拉的不是爱,而是抱着一种玩弄的态度,当娜拉对他不构成威胁的时候,他唤她为“小宝贝”;而当娜拉对他构成威胁时,他马上把虚伪,自私的一面暴露了出来,他为了保护自己而把娜拉一脚踢开,破口大骂她是“伪君子”,“下贱的女人”,此时,夫妻间往日的感情荡然无存,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利”再无他物。在金钱社会里,被金钱和名利冲昏了头脑的海尔茂,根本不懂得爱,他这样一个伪君子也不配爱娜拉!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些都不足以动摇封建主义在中国社会占据的主体地位,封建伦理道德的整体观念却始终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在西方彻底资本化时,中西方社会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包括经济、政治各方面的,而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化、资本主义萌芽的涌现,在这一不健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们,就不可避免地既有商人的惟利是图又有封建家长制的脾性。周朴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一方面明明知道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是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两者是不可能结合的;但另一方面他却在生活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在他身上,将中西方资产阶级最残忍的地方积聚起来。30年代的中国,这不是简单的个性,而是带有明显的普遍性,但是他们的结局只能是失败,因为一方面他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他们同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资本主义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软弱性和妥协性,自身不能彻底打破传统的生产关系,所以只能以失败告终。
周朴园也就是中国的官僚地主和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综合体。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的生存,他一方面用资本家的手段欺压劳动人民,完成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又在家庭中实施他的封建管理。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就是:家族本位,权利至上。因此,周朴园在家中高高在上。他的精神世界里,总是以“”为标志的,他要以自己的标准来改造自己的妻儿,他命令没有病的蘩漪喝药,要周萍记住自己的生母,要周冲听他的话,他要建立一个“最,最有秩序的家庭”。中国独有的封建传统塑造了周朴园矛盾的个性,而这样的个性一旦融入到现实家庭中时,就不可避免的产生蘩漪式的悲剧。周朴园对蘩漪永远都是一种驯服、一种命令,蘩漪只是周朴园封建精神统治下的一个女仆、只是一个工具,她一嫁给周朴园,便以婚姻的形式被彻底的封闭和隔绝起来了。封建主义的精髓就是要剥夺人们思考的权利,要求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听从自己的命令,按照自己意志去做事,容不得半点反抗。但,人是有感情的,这些是没有办法解除的,这些不可能像机器编好的程序那样只按个删除键就可以彻底消除,尤其是像蘩漪这样一
位果敢的女性,在周朴园企图把她纳入周家的“男性世界”时,她反抗了,但她却没有学会做一个人,而是与周萍发生了如此不合常理的关系,去设法摧毁周家所谓的“男性世界”的伦理道德,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违背了周朴园所谓的家长制。因此,酿成了整个家庭的悲剧。
分析了海尔茂和周朴园的个性以及生活的时代背景之后,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所处的环境也并不相同,但他们对待自己的妻子却殊途同归。
首先,父本位。即父为子纲,主要表现为对父权的肯定,维护和绝对化。在《玩偶之家》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现出海尔茂的对孩子的管制,但从娜拉在未出嫁时,在娘家的境遇可以看出,海尔茂对孩子的要求。而在《雷雨》中,周朴园在听到周冲说了几句同情罢工工人的话后说:“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半瓶子醋的社会见解要彻底的多。”他给儿子教训,不允许他再说话,他对儿子专横,不允许儿子有任何的见解和自由的思想,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就是吓得周冲从此不敢再跟他谈话。周朴园在严厉训斥去舞场鬼混的周萍年近三十还不懂得自爱的同时,却完全忽略了自己在三十年前的所作所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无疑的显示出他们家长制的荒唐和愚昧。
其次,夫本位,即夫为妻纲。主要表现为对男权主义的依赖和维护。在《玩偶之家》中,海尔茂不允许娜拉有自己的见解,他不尊重娜拉,甚至还用嘲讽的口气问娜拉:“你知道什么是社会?”而在《雷雨》中,周朴园逼着蘩漪喝药,并警告她说:“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们着想,就是自己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下服从的榜样。”在这里,服从就是的别名,他不顾蘩漪的苦痛,一味地要求她服从自己。他们只知道娜拉和蘩漪是他们的妻子,而妻子又是什么概念?就是一种摆设,一个物品而已,他们作为丈夫的责任就是把她们藏起来,同保存其他财物一样。作为夫妻,他们之间没有感情可言,有的只是权威和命令。
再次,官本位,即官为民纲。主要是自身名誉在社会地位的表现。在《玩偶之家》中,海尔茂在得知娜拉为了给自己治病而伪造字据时,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不惜把平日里唤做“小宝贝”,“小松鼠”的爱妻贬低为“下贱的东西”。在《雷雨》中,周朴园为自己筑起了“模范丈夫”的体面形象,他是当时社会上所谓的最正直最仁厚的头面人物,在公众面前,他装出非常关心病妻的样子来,可实际上,他并不关心蘩漪生理上的病,却十分关心她心理上的病,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得“好男人”的称号,为了能够在上流社会站稳脚跟。
娜拉与蘩漪的人格的差异,应当说同她们各自的丈夫的文明层次、个性品格也有关系。在海尔茂、周朴园这两个人中,海尔茂是开明的,他的主要毛病是虚伪,给予娜拉的压力和压迫最轻微。而周朴园,虽然不露生色,却是最封建最顽固最狡猾的。他娶了蘩漪为妻,却
15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5期
在她的眼皮底下假意布置一个房间,保留着侍萍的所有习惯,以示纪念;以示自己“仁爱”。这对蘩漪无疑是一种精神紧箍咒,是为控制她的身心而设的。蘩漪明明没有病,却被他强迫服下不愿意吃的药。蘩漪不肯吃,他就命令周萍给蘩漪跪下,口里喊着母亲请吃。这一双背着他偷情的男女,就这样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在他的面前承受精神折磨。无奈的蘩漪,只好违心吃下不愿意吃的药。
那么产生悲剧的关键是什么呢?主要在于家庭成员的人性能不能相容。娜拉、蘩漪的这两个家庭都不贫穷。人际冲突的起因,也不是因为金钱或歧视。造成她们内心痛苦、移情别恋、过不下去,以至于出走发疯的直接责任人,是她们各自的丈夫,是对他们的思想、作风、品性、人格等方面的无法忍受。海尔茂惹恼惹翻娜拉的根子是虚伪,他不把娜拉放在平等地位。周朴园使蘩漪心寒意冷的焦点,则是他的武断专横和伪君子本质。两个都是大男子主义的忠实信徒,把女人或当作附属物、或当作装饰品,不给她们平等地位,不准她们自由发展,使她们或成玩物、或孤独寂寞、或冷落绝望。如此家庭,怎能维持下去?悲剧结局又如何避免得了?这就是这两部作品告诉我们的人生经验。
当然,娜拉和蘩漪的悲剧也有差异。著名女权主义者波伏娃指出:“婚姻是要联合两个完整的个体,不是一个附和,不是一个退路,不是一种逃避或一项弥补。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社会的一部分,可以自由发展,然后同样能适应社会的两个人,才能大大方方地联合,男女的结合才能建立于互相认清对方的自由之上。”娜拉是走了,她的出走表现了西方女性的特点:恨如钢刀一样尖利,爱如烈火一样热烈,善于思考,敢于行动,无拘无束,相信自己的力量。娜拉至少是有勇气走的,她决定在作一个贤妻良母前,先要作一个完整的人。而与之相比的蘩漪,她虽然痛恨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痛恨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但当最后周家全面崩溃后,她没能离开这个让她窒息的地方,却随家族一同崩溃,这是为何呢?还是和阶级有关,因为她毕竟是生活在“五四”新浪潮以后,大风暴还没有到了之前,生活在仍然是大夜弥天的北方,特别是她毕竟是封建家庭中长大,养育出来的。她本身就是封建家庭的构成部分,所以在剧本的最后蘩漪当着周家人的面,让所有的大白,她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反抗,因为她无法适应
封建家长制下的家庭生活,她想逃避、想摆脱,但同样封建的出身又使得她最终不得不妥协。她的悲剧就如同一面镜子,既能照出新兴的然而还比较软弱的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对腐朽的却强大的封建势力的斗争;也能照出那令人战栗的旧社会是如何残害一切有生气的、美好的事物的。因此,蘩漪的悲剧要比娜拉的悲剧更深刻、更耐人寻思。
娜拉的出走提出了妇女问题,蘩漪的崩溃探索了妇女问题,但她们都是以失败告终。掩卷深思,要想解决妇女问题惟有以下几点:首先,爱情的追求必须以女性取得生存并进而谋求自身发展为前提,“盲目”或“依附”的爱是无法长久的,这也意味着妇女必须是自我意识的完全觉醒。然后,人格的应包含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最终,妇女的必须以社会的为前提,“了社会,也就了自己”。
[参考文献]
[1]潘家询.易卜生戏剧四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田本相、刘一军.曹禺全集[M].广州: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王忠祥.外国文学专题选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5]李万钧.外国小说名著鉴赏[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6]曹禺.雷雨·序[M].广州: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
[7]孙庆升.曹禺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8]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9]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4.
[10]鲁迅.坟.娜拉走后怎么样?[M]//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1]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M]//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吴克峰)
Research on the tragic fate of the two women:Fan Yi and Nora
LI Ru-guo
Abstract:For Ibsen's"A Doii House"and Cao Yu's"Thunderstorm",most anaiysts confined to the two fe-maie heroine's individuaiity and ignored the the fundamentai method for soiving the probiems of women.By anaiy-zing their common tragedy and personaiity,this paper tried to find the key to the tragedy and soiutions for women's issues.
Key words:Nora;Fan Yi;Women's Liberation
25
从娜拉到蘩漪窥透两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作者:李儒国, LI Ru-guo
作者单位:黄石广播电视大学阳新分校,湖北,阳新,435200
刊名: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23(5)
1.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 1981
2.鲁迅坟.娜拉走后怎么样 1981
3.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 1994
4.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 1996
5.孙庆升曹禺论 1986
6.曹禺雷雨·序 1996
7.李万钧外国小说名著鉴赏 1986
8.王忠祥外国文学专题选讲 1987
9.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1996
10.田本相;刘一军曹禺全集 1996
11.潘家询易卜生戏剧四种 198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ubgbdsdxxb200605022.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