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8课练习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0:54:53
文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8课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8课练习题一、单选题1.(2017·乌鲁木齐)“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侵略与屈辱B、救亡与探索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2.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4年)恰好满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十三年B.二十三年C.三十三年D.四十三年3.参加过辛亥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
推荐度:
导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8课练习题一、单选题1.(2017·乌鲁木齐)“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侵略与屈辱B、救亡与探索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2.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4年)恰好满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十三年B.二十三年C.三十三年D.四十三年3.参加过辛亥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8课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17·乌鲁木齐)“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侵略与屈辱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2.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4年)恰好满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十三年B.二十三年C.三十三年D.四十三年

3.参加过辛亥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辛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辛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这里“思想上的大”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5.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

6.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            

A.任务不同B.对象不同

C.领导阶级不同D.斗争方式不同

7.许多史学家认为:从实力上看,孙中山与洪秀全相比,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亡于孙中山,这主要原因是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发纲领。这纲领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D.民主与科学

8.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

B.辛亥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C.辛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9.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

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10.(2017·黔东南)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 。”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        

A、王老德B、李老金C、张老木D、赵老刚

11.(2017·淮安)1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2017·赤峰)1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3.“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2017·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5.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16.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C、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D、清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7.(2017·怀化)“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中国人民的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18.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21.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来侵略,但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不断的探索救国的道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等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海军,力图强兵富国。随着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中国民主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早年的行医实践中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探寻救国的道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所说的“办了一辈子事”主要是指他积极参与的什么事件?你是否同意李鸿章对自己所办之事的评价?请说明理由。    

(2)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哪个历史事件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句话反映了他们的什么要求?    

(3)结合所学回答,孙中山为了“医国”进行了哪些努力?最终结果如何?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主张,最早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实践?该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思想观点出现的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材料三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什么?    

(3)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23.(2017·衡阳)“”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的“”?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4)辛亥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24.(2017·大庆)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答出一点即可)?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在书中他阐述了其救国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国侵略,戊戌变法希望“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辛亥的指导思想。“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内容,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故B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B                                  

【解析】2014﹣80=193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正式成立。1934﹣1912+1=23。因为1912年为1年,需要加上这个1。故选B。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的是辛亥的影响。材料“在辛亥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说明了辛亥后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的人是不得人心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辛亥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

4、【答案】B                                   

【解析】A项,辛亥爆发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覆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因此,辛亥实现政治上的大。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辛亥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思想上的大。故B项符合题意。C项,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辛亥经济方面的影响。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反动统治依靠的力量是帝国主义,辛亥没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亥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故选D。

6、【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的区别主要不同是领导阶级由资产阶级变成了无产阶级。故选C。

7、【答案】C                                   

【解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孙中山提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的纲领。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的指导思想。故选C。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BC所述观点都与史实相符。辛亥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故选D。

9、【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创建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内容之一,ABC三项都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据所学知,1901年清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北京东交民巷设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兵保护。所以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与史实不符。故选A。

11、【答案】C                                   

【解析】1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所以。“公车上书”的发生与《马关条约》签订的直接触动有关。故选C。

12、【答案】D                                  

【解析】1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这些措施中,对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条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故选D。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的辛亥,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①正确;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辛亥后的中国,“剪辫子”、“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②正确;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窃取,临时约法被废除,袁世凯还大力破坏民主制度,大搞,对帝国主义势力继续妥协,因此辛亥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③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变,④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18年康有为等领导的成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解题时注意提干信息:1843年、上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是《南京条约》,上海超过广州则是与条约内容五口通商有关,故C项正确;赔款与贸易无关,故A项排除;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且不涉及进出口贸易,故B项排除;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且也与上海无关,故D项排除。

1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协定关税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所以ABD都不属于这三个条约的共同影响。C项三个条约都有大量的赔款,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8、【答案】B                                   

【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上述年代尺反映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上述材料形象地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的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A项与《辛丑条约》无关,B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题目中涉及的是北京的东交民巷,这是在《辛丑条约》里面的内容,该条约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1901年签订的,所以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不正确。

故答案为D。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洋务运动。不同意。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和国防近代化的历程,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培养了大批近代科技人才。

(2)公车上书;主张实行维新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

(3)努力: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领导辛亥;建立中华;制定《临时约法》;实现国共合作;确立“三大”;推行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等。

(4)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学习过程。

22、【答案】(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了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近代化的探索。

23、【答案】(1)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应该否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其军事企业仍为封建的官办工业,主观上洋务派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其官办民营(封建买办性)的特点对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是不利的;应该肯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说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3)1912年;袁世凯。

24、【答案】(1)戊戌变法;辛亥。: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辛亥﹣﹣资产阶级共和制。

(2)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5、【答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黄海战役失败或威海卫战役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

(2)洋务运动;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或其他能体现出爱国和英雄主义的答案也可)

(4)戊戌变法、辛亥。相同之处: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都主张改变社会制度。

(5)落后就要挨打;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勇于反抗,不屈不挠。

文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8课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8课练习题一、单选题1.(2017·乌鲁木齐)“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侵略与屈辱B、救亡与探索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2.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4年)恰好满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十三年B.二十三年C.三十三年D.四十三年3.参加过辛亥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