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预习情况 2
三 课堂及考核情况 2
(一)讲课思路及考核分析 李婷老师任教 2
(二)笔记 2
四 作业情况 2
(一)留作业思路及讲评 2
(二)完成情况 3
五 复习情况 3
六 答疑情况 3
七 学科思想与自主探究 4
(一)物理定理总结 4
1.矢量的正交分解 4
2.力的分解之最小值问题 5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标志 5
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即预备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5
(二)补缺与扩展 6
八 小结 6
一 概述
本学期的物理学习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力学定律、曲线运动三大内容。
二 预习情况
对于物理的预习,只在暑假做过一小部分关于运动的描述,而且当时对速度、速率的概念仍然混淆不清。
三 课堂及考核情况
(一)讲课思路及考核分析 李婷老师任教
第一学期的物理课程相对简单,课上明确知
识点并给出几道根据知识点列出的例题,有时针对难点上习题课。
物理考核中与平日练习的题目相近,不需要刻意的考前复习。
(二)笔记
知识点和个别难点的总结、课上例题。
四 作业情况
(一)留作业思路及讲评
期中前以篇子或《王后雄学案》的练习册为主,篇子基础巩固,练习册强化提高;期中后发了一本《课堂导学与针对训练》,题目比较基础,主要为应对《王后雄学案》中没有的必修二曲线运动内容,同时也给期末复习提供材料。当然,期末前还发了几张前几年期末考试的卷子熟悉考试题型。
(二)完成情况
起初做作业过程中极度缺乏自信,有的题看着难就放弃,到网上一查,发现思路非常简单明确。渐渐物理作业实现自主,是本学期转型比较成功的学科。
五 复习情况
对知识点做过比较系统的总结,是本学期思维导图制作的最多的学科,做的图就不一一列举了,仅以下面的一张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基础知识为例:
我方由于期中的物理考试取得不够及格线的低级分数,期中以后的自主时间多支配给物理进行补救,复习以习题为主,并鼓励发现总结物理定理,加快解题速度,这方面的成果会在第七项自主探究罗列。
六 答疑情况
我方的物理答疑有知识点、答题要求方面的问题会向任课老师进行请教,一般遇到的具体题目则寻求网上之帮助,以下是发问数据统计:
百度知道24次,
其中通过百度Hi向回答者追问题目详情2次
天星教育网4次
其中包括在百度知道、天星教育网提相同问题以求得最佳解答的情况。
七 学科思想与自主探究
(一)物理定理总结
理科的学科思想是高中的重中之重,物理核心是从抽象到具体,如何把抽象的概念应用到题目当中,这一点在初中我一直吃亏,因为思想是直接从基础知识点连接到题目的,但是这学期经过自主探究,我发现在二者之间可以搭起一个跳板,那就是自己总结的定理。
透过一道习题可以总结出这一类题目的思维方法,以后再遇到类似题目直接使用定理,即使是解答题需要从基础知识点连接到步骤,有了定理的铺垫,思路也会更加顺畅。
这些定理不一定第一次总结出来就准确,所以我把它们写成电子版,一旦在做题中发现定理有缺陷,可以随时修改。
当然这项工程只是刚刚起步,内容极度欠缺,以下是这学期的所有自主总结:
1.矢量的正交分解
正交分解法的应用范围从力推广到任意矢量,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
例:《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完全解读》P107例题4
2.力的分解之最小值问题
若已知合力,将其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F1的方向已知,以分力F1为x轴建立坐标系对合力进行正交分解,则另一个力的最小值为合力分解后y轴方向的值。
例:《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完全解读》P108例题6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标志
用速度衡量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三种情况
①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例如,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改变,大小不变 例如,匀速圆周运动
③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例如,一般曲线运动
4.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即预备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平衡摩擦力:改变长木板与桌面倾角以减少由于摩擦力产生的误差。
做以加速度为纵轴的图像时:
①如果与横轴(1/m或F)交点横坐标为负,则倾角过大;如果为正,则倾角过小。
②图线上端向下弯曲是由于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实验过程中没有保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
③两线与纵轴交点相同,当F竖直向上拉时说明二者重力加速度相同,当F水平拉而产生f时有a=(F-μmg)/m=F/m-μg,则当F=0时纵坐标值为-μg,说明二者摩擦因数相同;与横轴交点能判断二者重力关系,横坐标越小,其重力越小,在重力加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小;横轴为F时,斜率如果相同说明1/m的值相同,即质量相同。
(二)补缺与扩展
在第一学期以后这项将与第一项合并。《补缺与扩展》原本的设计目的是为解决我因上课打瞌睡落下的基础知识而成立的,由于时间安排上有严重缺陷,期中后每天几乎都睡眠不足,上课犯困是常有的事情,这个问题会放在《行为习惯》详细阐述,这里附上本学期《物理补缺与扩展》的唯一一项内容-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
定义通俗化:初速度方向水平、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所做的运动。
特点: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公式:速度大小速度方向
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证明:
八 小结
尽管期末成绩仅仅差强人意,物理仍然是这学期学习比较成功的学科,希望在寒假做好对下学期的充分准备,继续保持第一学期塑造出的发展路线。
九十九年元月二十七日
王子豪
